范文
菜单

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时间: 05-02 栏目:方案

1湘潭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方案

一、规划范围

重点规划范围是湘潭市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为1069平方公里。

同时,为统筹考虑长株潭的城际公交线路,以及辐射湘潭市域的城乡公交线路的需要,规划研究范围拓展至湘潭市域与长株潭核心区。

二、目标与策略

1、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XX-20XX年):以“一体化”为核心,建立交通枢纽体系,打造“城际-城乡-城市”三个层次、“快-干-支”三个等级的常规公交线网结构,加快公交快线、公交专用道和公交场站建设,形成长株潭一体、城乡一体、干支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

中期目标(20XX-20XX年):加快发展中运量公交,培育公交走廊,形成以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公共交通体系。

远期目标(20XX-20XX年):以发达的交通枢纽为核心,以轨道和中运量公交系统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夯实公交优先发展基础,构筑“一体化、优体验、强竞争力”的公共交通体系,打造高水准、现代化、具有湘潭特色的公交都市。

2、发展策略

(1)重构公共交通网络,打造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2)切实保障公交优先,提升公共交通的竞争力。

(3)关注乘客体验,打造高品质的公共交通体系。

三、近期改善方案

1、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两主四辅”对外交通枢纽与6个城市内部公交枢纽:

“两主”--火车站、湘潭北站。

“四辅”--汽车西站、汽车东站、汽车北站、昭山城际站。

内部换乘枢纽:建设路口、公交总公司、荷塘城际站、板塘城际站、天易、天易西,共6个。

充分利用城市及公路客运的优势资源,将汽车东站与汽车西站枢纽打造为城际、城乡、城市公交的一体化换乘枢纽。

2、公交线网方案

(1)框架:以发达的交通枢纽体系为依托,优化城际、城乡及城市三层公交线网,形成快线、干线、支线三级公交体系,形成长株潭一体、城乡一体、干支一体的“三层三级”常规公交线网。

(2)城际公交

长株潭城际公交作为城际轨道的辅助方式,主要承担快速通达需求,中途不停靠或采用大站快车的形式,站距一般2km以上,主要行驶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及交通性主干道上。

湘潭市主要考虑湘潭高铁站、汽车西站、汽车东站,对接长沙市黄花机场、长沙高铁南站、长沙火车站、长沙汽车西站,株洲市株洲高铁西站、株洲火车站。

规划形成六大城际公交通道:

湘潭市区--黄花机场(利用沪昆高速、长株高速对接);

湘潭市区--长沙火车站、长沙高铁南站(利用芙蓉大道对接);

湘潭市区--长沙汽车西站(利用九华大道、坪塘大道对接);

湘潭北站--株洲火车站(利用红易大道对接);

湘潭市区--株洲火车站(利用滨江路对接);

湘潭市区、天易--株洲高铁西站、株洲火车站(利用天易大道对接)。

(3)城乡公交

顺应城镇化发展态势,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旅游城市的定位,设置城乡旅游公交,服务于市区与旅游圣地间的联系,支撑旅游产业发展。

结合现状班车线路分布、道路现状与规划、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形成六大城乡公交通道:

市区--韶山(利用G320、S208);市区--湘乡(利用G320、S312);市区--乌石(利用X019);市区--花石(利用X018);市区--白石(利用G107);韶山--湘乡--茶恩寺(利用X036、X032、X022、X030等)。

普通城乡公交:汽车西站--韶山、汽车西站--湘乡,共2条;原城市公交9路服务于市区与楠竹山镇、云湖桥镇的联系,新增3线服务于市区与河口、易俗河的联系,均建议纳入城乡公交范畴。普通城乡公交线路共计4条;

城乡旅游公交:汽车西站--毛泽东故居、汽车西站--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汽车西站--乌石彭德怀故居、汽车东站--花石湘莲基地、汽车东站--齐白石故居、毛泽东故居--齐白石故居,共6条。

(4)城市公交

线网结构:依托发达的交通枢纽体系,构建快线、干线、支线三个层级的一体化城市公交线网。

结合湘潭市公交发展现状,分为两个阶段对我市公交线网进行优化。20XX年实施第一阶段,20XX年实施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整合线网,优化结构:保留线路25条,调整线路25条,新增线路10条,取消线路1条(6路二线)。

第二阶段增加覆盖,引导发展:新增线路45条,取消5条支线(天易内部线路)。

3、完善公交设施,推行公交优先

(1)公交专用道

公交专用道是公交快线与干线的主要载体,可提升20%-30%的行程速度,高峰小时客流量可达到6000-10000人次。

根据客流通道与公交快干线布局,建议近期优先实施“十横九纵”网络,里程共计123公里。

“十横”:长城路、奔驰路、学府路、北二环、环东路、羊牯大道--韶山路、河东大道、芙蓉路、凤凰中路--迅达大道、大鹏路;

“九纵”:建设路、车站路、江南大道、步步高大道、莲城大道、九华大道、双拥路、芙蓉大道--吉安路、海棠路。

(2)近期公交场站建设

结合用地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公交线网布局,确定公交场站规划方案,规划建设公交场站面积共24.8公顷。其中:

公交首末站:结合大型商业区、大型居住区、大型公园、旅游景区、客运码头布设公交首末站,共布设5个公交首末站;

枢纽站:即三级公交枢纽,共计12个;

综合车场:主要考虑在中心城区外围设置,共规划2个;

修理厂:与综合车场共建,共规划2个。

具体线路详见《近期公交场站规划明细表》。

4、提升公交品质,增进乘客体验

(1)加大发车频率、延长运营时间,提升运能与服务水平。

(2)以湖湘文化重塑公交形象,推进文化公交建设。

(3)加快发展新能源车辆,打造绿色公交、环保公交。

(4)大力发展智能公交,实现公共交通智慧发展。

(5)制定票价优惠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推行目的性更明确的票价优惠政策;体现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差异化价格。

5、发展辅助公交,实现全方位服务

(1)增加出租车服务力度。

(2)增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铺设绿道。

(3)结合旅游景点布局,开展公共电动汽车租赁试点。

四、远期规划方案(详见公交规划文本)

五、近期实施规划

1、跨江通道线路情况:

本次规划调整了经跨江通道的公交线路,一桥线路从之前的17条减少至13条,三桥调整至12条(含2条城际线),二桥调整至6条线路,四桥调整至6条线路(含1条城际线)。

2、统一站点站名:

河西:“园林处”改为“园林局”站点;“眼科医院”改为“湘运总公司”站点;“锰矿”修改为“鹤岭镇”;“永红村”与“富强村”之间增加一个“富鑫源小区”站点。

河东:“十中”改为“中部国际机械物流园”站点;“消防中队”改为“湘江学府”站点;“三角坪”改为“体育中心”站点;

2、保留线路情况:保留线路共26条,其中保留城际公交4条,城乡公交1条,快线2条,干线10条,支线8条。

城际公交:长株潭201、长株潭101、长株潭102、长株潭104路;

城乡公交:9路;

城市公交:1路、2路、5路、6路、14路、15路、23路、102路、105路、116路、127路、601路、602路、603路、605路、高新1线、九华1路、九华2路、九华3路、九华4路。

具体线路详见《保留线路汇总表》。

3、调整线路情况:取消了1条复线即6路二线(经湘大路的线路)由17路和新33路覆盖该区域;

此次规划对25条现状线路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中城际公交1条,快线4条,干线20条。

城际公交:115路

城市公交:7路、8路、10路、11路、12路、13路(延长)、16路、17路、18路、19路、22路、24路(延长)、25路、28路(延长)、29路(延长)、101路、103路(更名为3路、缩短)、106路(更名为26路)、107路、108路、109路(更名为21路)、117路、118路、126路、

具体线路详见《调整线路汇总表》。

4、第一阶段新增线路

新增线路10条,其中城乡公交1条,快线3条,干线5条,支线1条。

城乡公交:新增3线(命名为123路);

城市公交:101路、新增3路(命名为27路)、新增6路(命名为30路)、新增9路(命名为31路)、新增12路(命名为32路)、新增31路(命名为35路)、新增33路(命名为36路)、新增39路(命名为20路)、高新2线。

2南昌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

南昌是一个城区拥有227万人口的特大城市(20XX年底),单中心结构、核心区超过10万人/平方公里的高密度人口聚集度及城中湖泊众多是其典型特征。这种用地状况决定了其非机动方式比重高达72.8%,平均出行时间为29分钟的以中短距离出行为主体的出行特点。南昌西进战略的实施,使得“一江两岸、双心拥江”的空间格局成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昌北红谷滩新城的开发,努力办好20XX年全国第七届城运会,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是南昌未来十几年的主要发展目标,也是本次公交发展规划的宏观背景情况。

二、公交发展状况

南昌目前的公交系统由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组成。20XX年公交系统日均客运量达到154万乘次,是20XX年的1.6倍,其中,公共汽车的日均客运量达到125万乘次,出租车日均服务乘次也由20XX年的16万乘次提高到20XX年的29万乘次。人均公共交通乘次由20XX年的0.51乘次/人R26;日上升到20XX年0.68乘次/人R26;日,20XX年公交出行分担率为16%,比20XX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形成具有南昌特色的公交经营管理模式,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公交企业实现连续六年盈利,地面公交系统比较发达,是对南昌公交发展的整体概括。

由于目前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在南昌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公交系统在道路路权、场站用地、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扶持,地面公交系统在捷运性、可达性、舒适性等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

三、公交战略规划

从解决制约南昌公交发展的根源性问题出发,首先明确了南昌公共交通系统的公益性定位,指出公共交通行业关联的是公共利益,提供的是公共服务,涉及的是公共安全,这种公共性质决定了作为最高层次的公共机构--政府,必须承担起“社会公共责任人”的责任。

其次,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指出公交优先的实质在于民生优先、公众公共利益优先,其一方面强调了把公交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又进一步夯实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回归和落实。

再次,提出了建成以客运枢纽为核心,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协调运营、换乘便捷、票价低廉、舒适准点、节能环保的一体化公共客运服务系统,确立一体化公交客运系统在城市客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公共客运在城市日常通勤出行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一体化公交系统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出行分担比重,近期达到21%~22%,远期达到32~35%的总体战略目标,进而提出了内部方式结构层级化、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化、内部票价比价合理化、整体运营效果环保化的“四化”子目标体系。

四、公交规划方案

南昌公交系统规划遵从“需求决定供给”的设计理念,依据公交系统内部方式结构划分开展体系规划,对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及出租车等四个子系统统一采用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具体目标、规划方案四步骤的规划方法,以实现一体化公交系统规划体系的完整性。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客运系统中的骨架,远期承担城区最重要客流走廊上的大容量、快捷化的公交运送服务,以及中心城各分区之间的中、长距离出行,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带动周边土地的集约化开发。到20XX年线网规模达到38-48公里,运营一到两条轨道线路,承担约日均60万乘次的公交客运量。

快速公交系统在轨道建成并投入营运之前,功能定位是服务于重要交通走廊的快速、大容量公交线路;支撑引导城市开发新区的高等级公交线路;与常规公交共同形成多种服务形式的地面公交运营网络。在轨道1、2号线建成并投入营运的状况下,将与城市轨道交通共同服务于城市交通走廊的客流需求,形成覆盖面积较广的快速客运系统;同时促进城市开发,引导城市发展。近期规划3条快速公交线路,线路总里程为49公里,承担日均20万乘次客流的运送任务,远期承担日均50万乘次的客运量,线路总里程将达到101.7公里。

常规公交系统在线网规模和总服务能力上仍将处于绝对优势化地位,是地面中短距离客运服务的主要供给者,是保障公交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紧密衔接、提高公交可达性和节能环保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公交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的具体体现者。近期承担70%的公交客运量,日均客流达150万乘次;远期实现短距离便利化、中距离直达化,长距离驿站化,且信息化、智能化的运营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20XX年停车保养场总面积达到7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3个综合交通换乘中心,10个市域级交通换乘枢纽,16个市内交通换乘枢纽站。

出租车系统作为辅助公交系统,将以形成站点建设基本适应、调度功能初步健全、营运模式逐步优化的行业供车体系,形成从业队伍稳定、营运服务规范、乘客保持满意的行业管理机制和市场运行有序、政府监管有力,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经营环境作为总体发展目标,分别在运力供给、设施配备、运营效益等多个方面予以落实。

3海口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方案

为建立完善我市常规公交、大容量快速公交及出租车等多种公交方式在内的一体化绿色公共交通系统,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形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结构,按照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XX年第180期)有关精神,根据《海口市城市交通规划》,特制定海口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方案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协办单位:海口市规划局、海口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

二、规划范围

海口市核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具体为中心城区、长流组团、秀英、金盘药谷工业区、江东组团、滨江片区、海甸岛、府城、中心城镇。

三、规划深度和目的

到20XX年形成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到20XX年形成大容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方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系统。

四、规划编制内容

1、常规公交大巴发挥主体作用,中小巴为补充,起到广覆盖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巴不便于提供服务或客流强度不足区域,中小巴可进行灵活的配置。但中小巴的发展与大巴应同等对待。

2、出租车做为以上公交方式的补充,为特定的公交需求提供较高舒适度的门到门服务。

3、大容量快速公交在公交系统中发挥骨干作用,为城区各个组团之间及跨组团的长距离出行提供快速,大容量的公交服务。

4、公交场站规划

(1)客流汇集散性场站:主要承担客流集散功能,作为公交通网的组织核心和铆固点,在公交网络中集和分配客流,起到控制网络布局和结构,提高网络运营效率的作用。客流集散中心分为一级客流集散中心、二级客流集散中心、普通客流集散点三种类型。

(2)车辆服务性场站:主要承担车辆停放功能,作为公交车辆的服务平台,提供车辆停放、维护和保养。客流集散中心包括中途站、首末站、枢纽站,以客流集散功能为主。车辆运营服务中心包括停车场和保养场,功能基本上和传统功能一致,但运营车辆的夜间停车功能有所增强。

5、公交专用道规划目标和布局

(1)规划目标通过建立完善的交化专用道体系,保障公共交通对道路资源的专用或优先使用,使公交运行速度提高20%-30%,公交系统的竞争力吸引力有明显提高。

(2)促进道路资源合理利用,提高道路设施运输效率。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对道路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道路客流送能力提高15%以上。

(3)海口中心城区是目前海口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近期海口的建设和发展重点仍将在中心组团,建立公交专用道系统也较为迫切。因此重点对中心组团的专用道网络进行规划,其它组团内的道路网络和路况近期内难以形成可以布设公交专用道网络的道路支撑体系。四、经费

(一)规划编制经费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城市单项专业规划收费标准: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以6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人增加5万元规划设计费。按海口市常住人口183万人计,并按8折计算,本次规划编制费用为:(60万元+40万元)×0.8=80万元

(二)工作经费

包括媒体公告发布费、规划设计文件制定和制作费、方案评比、评审等会议费用,经费为6万元。以上二项经费合计86万元。

五、规划编制单位选定

本次规划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编制单位。

六、时间安排

自该工作方案批准之日起,拟定8个月完成规划编制。

工作阶段工作周期

1、规划编制单位招标30天

2、签订合同5天

3、规划设计前期专家咨询会10天提交初步成果供审查根据初审意见修改调整后,再审查、反馈1个半月

4、方案初审1个半月

5、专家评议(审),完成修改方案1个月

6、社会公示15天

7、成果编制(送审稿)1个月

8、上报审批1个月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