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面教学反思(2)
时间: 07-31
栏目:反思
推理、交流等活动。本课正是在学生已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大胆提出猜想,并选取合适的学具、采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又引导了学生树立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思维方式,同时,由于是验证自己所提出的猜想,学生的参与热情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思维极其活跃,汇报阶段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便也在情理之中了。在自己的猜想得以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强烈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象海滩上的印痕;经教师点拨,让学生自己寻求而得到的答案,如巨石上的雕刻。”本节课,我不急于带领学生寻找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选取合适的材料、科学的方法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进而获取数学知识,获得深层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思维火花得以点燃,在反馈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精彩迭出,让大家进一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反思五:铺地面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来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因此,我在教学《铺地面》这课时,先让学生准备一张1平方分米的硬纸,然后让学生用这张硬纸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可以剪成多少个小正方形。学生剪完后,全班交流,得出可以剪成100个。这时我开始引导,1平方分米的硬纸可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0个,说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记忆非常深刻。
为了让学生记得更牢,我又用理论证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记得更深刻。
在学生已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后,然后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硬纸剪成25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得出4个。这时,教师提问:1平方分米可以剪4个25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推算出来,如果学生懂得算出是100个。那么课本中的铺地面就迎刃而解了。这节课,用活动的方式来取代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真不错。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象海滩上的印痕;经教师点拨,让学生自己寻求而得到的答案,如巨石上的雕刻。”本节课,我不急于带领学生寻找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选取合适的材料、科学的方法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进而获取数学知识,获得深层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思维火花得以点燃,在反馈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精彩迭出,让大家进一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反思五:铺地面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来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因此,我在教学《铺地面》这课时,先让学生准备一张1平方分米的硬纸,然后让学生用这张硬纸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可以剪成多少个小正方形。学生剪完后,全班交流,得出可以剪成100个。这时我开始引导,1平方分米的硬纸可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0个,说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记忆非常深刻。
为了让学生记得更牢,我又用理论证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记得更深刻。
在学生已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后,然后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硬纸剪成25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得出4个。这时,教师提问:1平方分米可以剪4个25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推算出来,如果学生懂得算出是100个。那么课本中的铺地面就迎刃而解了。这节课,用活动的方式来取代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