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画蛇添足教学反思

时间: 06-13 栏目:反思
反思一:画蛇添足教学反思

《画蛇添足》是一篇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我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按照一定步骤读书:

第一步“读通”。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粗晓大意。

第二步,“读懂”。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内容,揣摩寓言寓意。

第三步,“赏析”。分析寓言的结构、叙事写人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

第四步,积累。用作卡片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翻查成语词典,积累运用这些成语的例句,积累寓言的常识。

①学生方面:首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寓言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感知寓言的特征,分析强化特征认识,而后,以特征为依据去进行学习。教学中,还关注了部分字词的教学。孩子们已五年级了,有一定的预习、自学的能力。鉴于这一现状,着重挑选了易混淆的、易写错的、难理解的字词展开教学。

②教材:以前学生自读过寓言故事,对寓言故事的要求仅停留在理解上,在寓言的认识上以教材寓言为例为蓝本进行深化。

1、成功的地方:

a、教学过程基本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一步步落实;

例如: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去说寓言的大意,通晓大意之后,揭示其中的哲理。(1)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2)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3)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学习强调了朗读训练,抓住重点词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很好地读出了人物的不同语气,不少同学能认真倾听、主动评价,对提高自己的朗读很有帮助。

b、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总结学习方法自学。

例如:在揭示寓言的寓意时,注意了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画完蛇的人没喝上酒的原因是他又给蛇添上了脚,进而引导这样做是在做多余的事,这就引出了做多余的事是不恰当的道理。在学完课文后,自学《叶公好龙》时,能正确的读、译,我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琢磨,最后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2、不足的地方:

a、课堂难点把握不够

例如: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在此处缺少延伸。为弥补这个缺陷,在课后的作业上设计了这样一项,能用课题的成语说一句话。这则寓言已经成为常见的成语,作为教师可以先示范造句,然后学生在造句,最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b、读的部分落实的还不够充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应该是贯穿始终的重点,每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出来,都应该扎实的去落实。在通晓课文大意之后,如果能够回过头来再去落实读,学生的记忆会能深刻、更牢固。

重建:

在以后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带给自己思维上的定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材,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学生现有的能力为起点,将课堂的设计真正能和学生融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积极给予意见和鼓励,灵活把握课堂动态,重点更突出一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并当堂融入。比如:如果我再讲这堂课,课堂常规活动仍会进行但是时间会调控在课前3分钟,同时在课前要经常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互相评价能力以致课堂评价可以有效进行。在进行到总结寓言特征的时候,我会以学生的口吻设计寓言的特征,做到通俗易懂。将课堂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创作中来,在创作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反思二:画蛇添足教学反思

一位友人发来一段有关锦上添花和画蛇添足的讨论,非常有意义:

“锦上添花”和“画蛇添足”距离并不运,它们只隔了一层纸。两者在操作方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加法,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添加。关键就是一个判断:到底是可以添花的“锦”还是不能添足的“蛇”。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不是已经是“锦”了?“蛇”画完了没有?还不能称之为“锦”、还没画完“蛇”的时候两者是处在同一层面的,都没达到临界点,都需要继续添砖加瓦,性质是一样的。

二、这块具体的“锦” 上要不要再添“花”,添多少“花”。锦上添花,应该是需要的则添,不需要则不添,绝对不是添得越多越好。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凡是“过了”都不好。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对生活中事物的操作做成“画蛇添足”的概率大概远远高过“锦上添花”的概率。这时候原来的“锦”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蛇”。事实上使事物更完美不仅仅只有一种加法。

回头看看我们的美术教学......

如《我向马蒂斯学剪纸》一课,学生在一对废弃的纸中找节奏,找对比。找是个关键,但是更重要的是“摆”和“扔”。加法是一种激情,而减法却是一种理性。孩子们热切的把她找到的节奏统统堆砌在纸面上,他沉浸在发现和创造的喜悦中。来不及冷静下来体会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是缺一不可的。对学生来说加法往往比减法简单。学生对“锦”和“蛇”的概念是含糊或是没意识的,关键靠教师去引导的。这也就考验教师:何时做加法和何时做减法,这便是一种能力。这也是教师们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

“锦上添花”和“画蛇添足”引发的又一思考:做不到“锦”,画不了“蛇”怎么办?在艺术创造中我们的艺术家们也经常讨论的是:还差一口气。

教学中往往多的是还差一口气。如:《剪斑马》这节课,35分钟的课堂教学结果是20幅非常有童趣的斑马剪纸作品。已经是非常成功的课例了,但是以一种高标准的眼光来看,她并不完善。仅仅是因为她还差“一口气”,20匹斑马只有往前看和低头吃草两种姿态,差在该教师在斑马动作姿态上的引导操之过急,仅仅让学生体验了两种姿态。其中漏掉的环节:斑马奔跑时脚是弯曲的,但该教师忘了演示,结果黑板上就有20只直立的斑马。我们称 “锦”和“蛇”为“临界点”,但对部分一线的老师来讲,无法达到这个临界点,常常会遇上还差一口气。是教师对艺术教学和艺术本身理解火候未到。

“锦上添花”和“画蛇添足”其实说到底,是还未深谙艺术的实质,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而这项内容却又是急之不来,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沉下性,有目的、有计划地修炼。


反思三:画蛇添足教学反思

今天是教研室的领导来调研我们的生本课堂教学情况,我上的是《画蛇添足》一课,刚下来,谢校就说:“你太心急了,干吗要牵着同学问结果怎样呢,学生回答的这么精彩,你放手让他们说,他们一定能说到,其实很多学生还想汇报。”是呀,学生回答的很精彩,但我却想快点结束汇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我当时想只有这样,才能把我设计的流程上完。这我就犯了一个生本基本的错误,生本教育让我们要尽可能让同学多说,说到哪算哪,只要是和课文有关的都可以。经过谢校的点拨: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还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说,要相信学生,你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不是为了好教而设计的。我还要把这个生本理念研究深透些。
为你推荐
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