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特别的作业教学反思

时间: 12-04 栏目:反思
篇一:特别的作业教学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1、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比较到位。
    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确立了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落实了新《课标》理念。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教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学生愿意学、乐意学的目的。学生在字里行间里表现了对小丽、小龙的称赞。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观看短片谈感受,闭上眼睛相画面,听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语言得到提高。
    3、促使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得到了锤炼,设计问题比较精炼,引领学生读书的方法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大胆创新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再提高。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1、理解教材再细一些,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还需要下功夫。教师做创新型教师,学生做创新型学生。
    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上,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3、由于我参加这样的活动比较少,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还有待提高。首先使自己的基本功要过硬,说好普通话、练好三笔一画,在不同的场合磨练自己,提高自己。
    我坚信一份汗水,一分收获。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博采众长、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不断进取,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篇二:特别的作业教学反思

    《特别的作业》是1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老师布置作业,让孩子们找春天,结果,多数孩子拿回柳枝、小花,而小丽拿回的是一幅画,他的做法最人性化,最科学,也是最特别的作业。但是在这篇课文中,除了小丽的作业之外,其他同学的作业对于大自然也是一种爱护。学生能否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朗读并找到学习的快乐呢?课堂又是否能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些都是我们在同研一节课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问题。经过讨论,我与同年级的老师认为,富有激情的语言、活泼的教学形式以及对学生适当的口语训练扩展都是整个课堂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我们对每句话、每个问题及环节的设计都充分的进行充分讨论,充分的估计了学生会出现的种种可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堂好课,设计的再好,如果教师没有了激情,学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那样的课堂一定是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对于自己的课堂语言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只有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一堂课四十分钟,在老师的激情引领下,轻轻松松地就渡过了,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1年级,孩子还小,他们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色彩鲜艳、形式多样、活动的课件,优美的音乐,更是能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全神贯注,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在本节课上,由于老师布置孩子的作业是去找春天,于是我们就给课件配上欢快的曲子,还有很多春意盎然的景色。蝴蝶、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对于孩子来讲是那么的新鲜与有趣。所以当音乐一响起,孩子们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不由自主地跟着思考,欣赏着春天优美的景色。这个环节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顺势我出示了一个口语的训练。“嗬,
    春天里,有……有……有……有……”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我禁不住为他们鼓掌。我想,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整堂课,我都注意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当孩子说得不完整时,我及时地评价并找其他孩子进行补充,当孩子用上好词时,我也会及时的表扬,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说:你真棒。这样一来,孩子的创新思维被大大激发出来了,课堂上不时出现优美的语言,漂亮的回答。
    新课程提倡我们教师要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样本,怎样来教,还要靠老师的把握,会读课文,会写课文中的几个生字,当然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教会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那才是最成功的课堂。本课中,当孩子通过读课文,和对课文的分析、对比,知道了小丽的作业最特别,也是最好的。于是我进行了适时地拓展:现在如果让你去寻找春天,你会如何完成作业的?这时,孩子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后,有了自己的想法,纷纷举手发言,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局限于把春天画出来或写出来。这里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开阔出来,这与我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关系。我想,如果能够对其他的作业也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们的思路一定会更开阔。可见在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过程不但要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更要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也给孩子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孩子在愉悦中学习知识,享受学习的快乐。


篇三:特别的作业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但其蕴含的“爱护大自然”这一主题却是深刻的。这一主题是通过小丽画玉兰花,小龙对于小蜜蜂的捉——放来表现的。我让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再让他们体会到这一课的教育意义。让孩子们最终形成热爱大自然、呵护大自然、关爱花草和小动物的美好品德。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是这样来教授:一、同学们找到的春天   二、小丽小龙找到的春天,两者进行对比教学,指出“特别”之处,除了老师作业布置的特别,还在于小丽、小龙作业完成的“特别”——“爱护花草”“爱护动物”。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穿插了8分钟作业教学——拓展训练:赞许地点头   满意地笑  ——仔细地( ) 高兴地( ),还有句型训练:春天是多姿多彩的,有————,有————,有—————。通过这些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说话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字词跟段落理解两部分时间把握上还不恰当,最后的标语设计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上,自己的语速方面也可以稍微再快一些。


篇四:特别的作业教学反思

    《特别的作业》这篇课文的教学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基本能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学习过程中想像力和语言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对关爱大自然中的小生命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先谈谈这堂课中做得较好的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渗透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不是把学习材料
    端到学生面前,而是要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从读懂到会读,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读懂课文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应在带领学生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在《特别的作业》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这样去做,比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特别的作业指什么,并划出有关句子;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中,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同学们带来的东西划出来,以及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前让他们自由准备,从课文中找出读这些对话要注意什么,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有意渗透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在理解“展示”这个词语后,我告诉学生有些词语的意思可以在文章中读懂;让学生进行想像说话后告诉学生读文章还应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这样文章会更生动起来。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能坚持这样做,相信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会快速提高。
    二、结合学校课题童话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的语言。
    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的
    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二年级的学生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在他们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可供想像的内容,放飞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特别的作业》写的是学生们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找春天”的作业,把紫丁香、杨花、小蜜蜂等带到了教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充分走进动植物的世界,比如“紫丁香、杨花它们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盒子里那只胖乎乎的小蜜蜂在嗡嗡地扇动着翅膀,好像在说什么”,欣赏完春天的美景后,对学生说“假如你现在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朵花、一棵草、一只鸟或者是春天里的其他小生命,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让学生写下自己想说的话,这些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培养,思维的放飞,语言的发展。
    三、注重阅读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
    向”。但长久以来,小学语文一直被认为是基础的工具性学科,是学习的工具,是认识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语文课程本身就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深广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语文学习的人文性,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的作业》是一篇教育学生关爱小生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好教材。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小丽的做法,以及让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基本上能认识到要保护大自然这一点。在学完了课文之后,我问学生“如果林老师下次也让你们去找春天,并把找到的东西带到教室里,你们会不会把紫丁香、杨花这些东西带到教室,会不会把蜜蜂带到教室“,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会;我又问学生“除了有可能带来一幅画,你还可能会怎么做”,学生有的说会把春天的美景拍成照片,有的说会把美丽的景色写下来,还有的说唱一首春天的歌。学生的这些回答都能看出他们都有了关爱小生命的意识。
    当然,这堂课上下来,还有很多不尽人意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还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完全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也不是仅仅“讲
    懂” 教材就万事大吉的,教学目标的达成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的互动,离开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极大关注,那课堂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有欠缺的课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就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后的关注。姚积新小朋友是班级里学习认真但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困难,在上《特别的作业》这堂课中,全体学生读完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我问学生“于老师满意地笑了,不仅是因为同学们都找到了春天,更因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姚积新马上举手并说“老师,我不懂”。当时我脑子里的反应是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像姚积新这样的学生回答不出是正常的,于是我没有让她说出她的不懂,而是对她说 “你不懂,听别人说”。教师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成了课堂中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学生能对老师的问题质疑,说明她是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的,而在她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没有给予关注,而是用一句简单的话语让她从积极学习的状态置身于旁听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使自信心受到打击。在这位学生说不懂时,我至少应先让她说出自己的不懂,到底是听不懂老师的问题,还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弄清楚了情况后,再进行处理,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教师和优等生的课堂。
    2、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完全了解,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你推荐
20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