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儿童帮扶方案
1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计划方案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一)目标任务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二)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以学校处分为依据),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不含学校正常奖励)。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或上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生15元。
2关于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规模的扩大,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其教育和监护逐渐成为农村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安排部署,结合《东平县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和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际,接山镇就做好创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县委县政府“民生保提高”的总体要求,坚持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建立“学校、家庭、村(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帮扶工作机制,以维护家庭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为加快经济文化强县建设步伐,打造富裕、生态、和谐接山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2、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总体目标。以心灵关爱、健康成长为核心,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重点,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牵头的工作责任制度,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立全面保障机制、改善学校生活学习条件、营造全社会关爱环境为基本途径,通过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基本建成系统化、网络化的关爱体系,力争使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居有所安,实现全覆盖、全关爱。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强化学校教育帮扶功能
1、建立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为每个留守学生安排结对帮扶教师,对一些需重点教育的留守学生,实行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联系帮扶制度。各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并有详细记录。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或涉嫌违法的“问题”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
2、开展“爱心伙伴牵手”工程。各学校要大力开展“爱心伙伴牵手”工程。动员有条件的同学,与留守儿童结成好伙伴,节假日邀请留守儿童到自己家作客,同吃同玩同学习,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3、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各学校要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强化村和家庭教育帮扶功能
1、大力创办“留守儿童之家”。针对放学后、“双休日”和“节假日”这一关爱留守儿童的“真空”时段,各学校、各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活动站”、“4点半学校”等,构筑留守儿童关爱平台,让处于“真空”时段的留守儿童也能得到有效监管。
2、提高监护人素质。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指导作用,增进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要利用节假日、农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各家长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宣传家庭教育知识,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树立起科学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意识,具备承担帮助教育孩子的能力。镇妇联要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教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
(三)强化社会教育帮扶功能
1、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制度。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争当爱心家长”等活动,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切实建立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聘请“五老”同志和热心此项工作的同志为辅的“代管家长”队伍,切实做到“四掌握”(即掌握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四管”(即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当好“五员”(即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和健康成长指导员)。“代管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通报孩子的成长情况,要经常走入学生家庭,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联系,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
2、组建“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由退休老教师和老干部等“五老”成员、大学生村官等组成志愿者队伍,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通过“一对一”、“多帮一”等方式结对贫困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上进行补助,对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信息对外公布,为社会各界对贫困留守儿童献爱心,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3、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障制度。镇民政办公室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工作,重点是贫困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救助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家庭困难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镇团委、镇妇联要通过“希望工程”、“爱心献春蕾”等活动,加大对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救助。教育要采取减免学杂费、发放助学金、教师结对子、学生交朋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帮扶活动。
4、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医疗保健制度。镇卫生院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医疗保健工作,免费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档案,定期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积极开展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疗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相关医疗保健制度。到学校开设健康课堂,讲解健康知识,提高儿童防病能力。每年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镇卫生院开通留守儿童生命绿色通道,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障制度。镇司法所、镇教育办公室要在各学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以案说法、法制宣传展览、模拟小法庭、自救自护训练等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应对不法侵害的能力。镇派出所要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好违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6、从源头有效减少留守儿童。镇妇联、镇团委要积极针对农村妇女、农村青年开展各类培训,同时为他们提供信息、小额贷款等服务。鼓励进城务工妇女和青年返乡创业。镇教办要规划好幼儿园建设,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三、时间、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21日至3月31日)。学习贯彻东平县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关于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二)工作推进阶段(20XX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各学校按照镇里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推进措施,扎实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20XX年5月底前进行试点。
(三)总结验收阶段(20XX年1月1日至2月5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严格责任。镇妇联、镇团委、镇综治办、镇教育办公室、镇卫生院、镇民政办公室、镇派出所等部门联合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具体抓好各项工作组织实施。妇联、团委、教育、综治办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单位年终考核内容,同时加强检查督导,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2、摸清情况,提高实效。一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制度和统计年报制度。各村委会要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档案,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和监护网络。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学习成长档案。镇教育办公室要将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纳入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年报制度,定期统计更新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留守情况。同时,各单位要根据留守儿童的情况,分“红黄绿”三类进行动态管理。其中,“红”是指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或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黄”是指学习不认真,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绿”是指心理、身体都比较健康的留守儿童。二是建立“三多、三优先、四知道”机制,“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多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三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四知道”即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知道其联系方式、知道其家庭情况,知道其学习、思想动态,做到对留守儿童全面了解,为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创新载体,典型引领。由镇团委、镇妇联、镇教育办公室适时组织开展文艺汇演、征文比赛、“十佳农村留守儿童”评选、“先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单位创建”等行之有效的活动,激发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意识,调动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4、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镇妇联、镇团委、镇教育办公室、镇司法所、镇民政办公室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
3省直有关部门落实凉山州特殊困难儿童救助帮扶措施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凉山州特殊困难儿童救助帮扶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指示,特制订省直有关部门落实凉山州特殊困难儿童救助帮扶措施工作方案。
一、落实民政救助措施(民政厅、财政厅、省残联负责)
(一)全面摸清特殊困难儿童基本情况。会同凉山州尽快完成特殊困难儿童数据统计和救助信息收集,建立特殊困难儿童分类救助档案,确保救助政策覆盖每一位救助对象。
(二)切实提高特殊困难儿童保障水平。对特殊困难儿童按现行救助政策实施分类救助,通过纳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开展临时救助工作,逐步改善其生活状况。民政厅会同财政厅积极争取民政部、财政部将特殊困难儿童纳入孤儿保障政策。若未能纳入国家孤儿保障体系,则按省、州、县三级政府分担的原则,提出特殊困难儿童保障办法的建议意见,按程序报省政府审定。
(三)做好特殊困难儿童权益维护工作。支持凉山州、县民政部门依托福利机构建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加强特殊困难儿童管理和权益维护,协调落实有关救助保障政策,维护特殊困难儿童合法权益。
(四)提升凉山州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凉山州儿童福利院能力建设,支持凉山州儿童福利院、县级社会福利救助中心配备儿童抚育、康复、特殊教育必备器材,完善养护、医疗康复、特殊教育、技能培训、监督评估等功能,增强凉山州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能力。
(五)加强特殊困难儿童特殊帮扶救助。对父母或监护人确实无力承担监护和抚养责任的特殊困难儿童,可根据父母或监护人意愿,报经民政部门同意后,进入州、县福利机构或农村五保供养机构进行替代性养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具有监护抚养能力后,应当履行监护抚养义务。在福利机构或农村五保供养机构集中居住的特殊困难儿童,参照机构养育孤儿的基本生活费发放标准执行(每人每月1000元),所需资金按现行孤儿生活费资金分担政策执行;对散居社会的(包括以家庭寄养方式代抚养的),给予一定生活补助,所需资金由省、州、县三级共同承担。
二、落实教育救助措施(教育厅、财政厅、民政厅负责)
(一)做好特殊困难儿童就学工作。按照“应读尽读”、“应补尽补”的原则,确保特殊困难儿童不失学。指导凉山州教育部门做好孤儿和特殊困难儿童的就学工作,组织动员其中的适龄少年儿童全部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做到“应读尽读”;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对在校寄宿的特殊困难儿童提供免费卧具与生活费补助,做到“应补尽补”。指导凉山州教育部门落实好优先保障初中毕业孤儿和特殊困难儿童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享受国家助学金、免除学杂费等相关政策。
(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特殊困难儿童生活补助。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特殊困难儿童纳入“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范围”,按每生每天补助3元、每学年200天计算予以补助。所需资金,属于9个国家试点县范围的,中央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属于8个地方试点县范围的,实行分担政策,除中央奖补资金外,省财政对每生每天补助1元,其余部分由州、县承担。
(三)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抓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等的贯彻落实。对孤儿和特殊困难儿童较多、较集中的县,重新修订计划,按照新的计划确定项目,在平衡年度资金安排时予以倾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先保障孤儿和特殊困难儿童就学需要。
三、落实医疗救助措施(卫生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负责)
(一)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特殊困难儿童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参保(合)费用个人缴纳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剩余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
(二)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覆盖。为特殊困难儿童免费提供预防接种、建立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和系统管理等服务。
(三)加大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帮扶力度。加快艾滋病致孤儿童安置救助指导中心建设;将艾滋病机会感染者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其住院治疗费用在同级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0%。
四、积极开展项目救助工作(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扶贫移民局、团省委负责)
(一)积极支持“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建设。帮助凉山州儿童福利院完善相关功能,尽快投入使用。加强对凉山州内儿童福利院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争取凉山州内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资金。加大对凉山州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等“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的支持力度,改善项目村内孤儿、特殊困难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困境儿童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二)开展特殊困难儿童职业培训工作。由民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导凉山州组织好适龄孤儿和特殊困难儿童接受免费职业技能技术储备培训,提高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实现其市场就业做准备。省发展改革委应积极支持在凉山州建设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孤儿和特殊困难儿童接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优先安排符合就业条件的特殊困难儿童就业。
(三)制订特殊困难儿童专项保障政策。将凉山州特殊困难儿童专项保障政策纳入我省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进一步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建立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儿童福利机构为保障的儿童福利服务网络。
五、积极开展社会帮扶救助工作(省委宣传部、民政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负责)
(一)开发公益性慈善项目。以民政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开展的“善行凉山”全国公益慈善联合行动为契机,搭建公益慈善信息平台,结合凉山州特殊困难儿童及其监护家庭的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需求,开发公益项目,争取慈善资助,动员社会力量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其监护家庭给予帮扶和关爱。
(二)加大对希望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希望工程,面向社会动员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助凉山州特殊困难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在凉山州希望小学建设、学生资助以及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快乐音乐、快乐阅读、快乐电影、希望厨房等学校附属配套设备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结合凉山州特殊困难儿童实际,设计开发希望浴室等新的希望工程公益项目。
(三)加大对助残扶残项目的支持力度。各级残联的助残扶残项目应优先全覆盖特殊困难儿童中的残疾儿童。省残联应积极支持凉山州开发残疾人专委、专干等岗位,重点安置特殊困难残疾人或安置承担特殊困难残疾儿童扶养任务的家庭成员就业。我省实施的“聆听世界”人工耳蜗救助工程、贫困脑瘫儿童救助工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等应优先保证特殊困难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将所有特殊困难残疾儿童及家庭优先纳入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对象,确保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为特殊困难残疾儿童的帮扶措施、服务项目落到实处,制订并实施个性化帮扶方案,充分挖掘并激发其潜能,帮助其实现自立自强;优先纳入“温暖万家行”项目,对特殊困难残疾儿童开展走访慰问,解决生活实际困难。
(四)着力营造关注帮扶特殊困难儿童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发展儿童福利事业的方针政策,发扬中华民族慈幼恤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传统美德,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特殊困难儿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