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学反思
时间: 07-05
栏目:反思
反思一: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和句子letter, penfriend, Can I have…? What for? I want to…并能在此基础上熟练地将新单词和句型运用于日常生活进行交际;围绕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大量地灵活运用多种句型,综合而有逻辑地进行表达和交流,最后能进行语篇的输出。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
《英语课程标准》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首要要求,这足以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由于六年级的教材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兴趣也有所减弱。所以,在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和学生谈论个人信息情况再引导让学生问问老师的情况,使学生的注意力短时间里被激活,还渲染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建立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新授环节,我通过回答问题、猜测答案、提出问题的方式,再通过换位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新课的学习更自然。另外,本课中通过课件的呈现很容易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很多光靠老师口头无法表达出的内容在课件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扎实基础知识是重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操练。只有在不断的操练中,学生才能有好的知识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单词的教学中,我带入本课新句型和情境中进行操练。同时,通过阅读等形式呈现一个个语篇,培养学生的语感,扎实学生的基础。此外,多样化的操练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单调的操练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很善于通过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学最后一段时,先是老师给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解决问题后让学生再提一提问题,相机解决一些小的知识点。还有一部分的知识点都是放在情境中让学生来理解,并通过复述等方式达到对课文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三、渗透文化意识是保证。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它告诉我们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本课涉及到“写信”的主题,我就将中英文信封的写法差异和中英文信的格式渗透其中。同时还教给了学生电子邮件的写法,既传授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四、创设交际情境是延伸。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节课的拓展环节,我创设了一个换位的情境,如果你是刘涛,你怎么给Peter写信,让学生用所学句型写成话并将其表达出来。这一拓展环节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交流、谈话,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境中输出语言知识。教师的语言输入转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由扶到放,由课堂到生活,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这既是本节课的延伸,又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纵观本节课,我的不足之处在于板书设计还需精细。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线索,也能使整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本课中,我虽将本节课的重难点板书出来,但不够精细。笔头练习的设计还要多样。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比较的单一,好的评价语可以激励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另外,对于课件的设计有些细小的环节还要好好设计,比如问How can penfriends contact with each other?时可以把几个步骤一起呈现,对于最后一个环节的刘涛的信息字体还要大些,突出一些,那么课堂效果会更好。
反思二: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学反思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是围绕“写信”这一主题,从谈论自己的笔友入手到着手给笔友回信,把有关“自我介绍”、“询问他人情况”、“征求意见”等日常交际用语、词汇和句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与对话和课文之中。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为B、C部分。本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运用Can I have...? What for? I want to...并熟练运用进行日常交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敏感性,拓展学生的语言交际面,并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难,为了丰富英语课堂,我努力挖掘教材,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情境。整个教学过程以旧带新,层次清楚,过度比较自然。设计这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维持学习兴趣
随着年级升高,教材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兴趣有所减弱。但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首要要求,这足见“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年级英语教学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新授导入时,我设计了一个Where is the rubber?的小游戏,一下子就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他们的注意里很快地就集中到英语课堂上。
2、优化单词教学
在高年级英语学习中,对单词学习的要求应不仅仅是停留在会听会读会说会写上,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单词的方法以及用英语思维的方式。教新单词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已学单词,根据发音的规律来学习新的单词,久而久之,学生对新单词的读音、拼写记忆会很快。如本课中,envelope这个单词较长,发音稍有点难度,我给出(spend, weekend)(camera, cinema)(hope)三组单词帮助学生发音和记忆单词,效果还不错。在进行用英语交流的时候,学生经常会碰到某些单词不会说而停下来。因此,我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本节课教新授单词时,我不是用中文去告诉学生们这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些简单的英语来描述这个单词,让学生在英语中理解单词。其实,我也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们,当你某个单词不会的时候,不必着急,可以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将它描述出来,以此来达到交际的目的。
3、渗透文化意识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英语学习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一种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本课涉及到“写信”的主题,我就将中英文信封的写法差异和中英文信的格式渗透其中。同时还教给了学生电子邮件的写法,既传授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在本节课的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将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自我介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互联网上来“征集笔友”。这既是本节课的延伸, 又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由于前面有些散,后面显得略微紧凑了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课堂的节奏要加快。
反思三: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感觉还不错,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这节课与学生的配合却没有以前那么默契了,课堂气氛稍显沉闷。
本节课是第七单元A部分的语篇教学,内容相对较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其分成了4个部分进行教学:首先是刘涛向妈妈要信纸、信封、邮票;再到要这些东西的目的--写信,给谁写,从哪知道的这个人;再到介绍这个人的一些情况;最后是给这个人写信,信中讲些什么。一步步引出,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对它的学习中去。
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我由“If I want to write a letter, what should I need”导入到听“What does Liu Tao need”,进而学习巩固新单词envelope, writing paper, stamps,句型Can I have…? What for…? I want to…
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重点关注了两个问题“Who is he going to write to?”及“How does Liu Tao know him?”由第一个问题自然过渡到“笔友”的学习;由第三个问题,让我们知道了刘涛是如何知道Peter,“笔友”的出场来得明明白白,同时还学习了read的过去式。
第三部分介绍“Peter”,我放弃了以前的形式:我课前准备好问题,让学生听录音回答。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去问问题,然后通过看动画片来回答问题。效果很好,这也许就是新课标中强调的“自主学习”的好处吧。但学生所问的问题却好像没有我理想中的多,让我有点小失望,可能是我在引导的时候没有很好关注到这点,也可能是学生怕问出的问题书上没有,难住我!
第四部分,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完成。体现语篇教学的特点,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有个小缺点:没有让学生了解e-mail address,只是知道了中文意思。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电子邮件”,所以肯定对此充满好奇,我应该满足他们的这股好奇心。
在巩固环节,我设置了四个环节:1.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有个了解。2.复述课文。根据课文的框架图,让学生试着对课文的大体内容有个了解,能简单复述。3.给Peter写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所以我当场给学生帮刘涛写信,介绍自己的情况。4.给学生介绍一谚语: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a sun.这也算是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吧,让学生知道朋友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多结交一些良师益友。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反思。
反思四: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学反思
上周五,我有幸参加了我校和第二中心小学举办的教研共同体活动,这次活动我的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最后一个新授单元,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围绕“给笔友写信”这一话题展开,以刘涛和妈妈的对话为文本呈现形式,包含索要写信所需材料、妈妈了解笔友相关信息和谈论回信内容。句型“Can I have a/some…What for? I want to…Sure, here you are.”和语篇是主要授课内容,我们需要围绕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大量地灵活运用多种句型,综合而有逻辑地进行表达和交流,最后能进行语篇的输出。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话题激趣、真实交际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本课的主题交友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介绍自己也让学生有话可说。通过给学生真实的情景和真实的语言交际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激情。 《英语课程标准》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首要要求,这足以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材料一般篇幅较长,学生学习兴趣也有所减弱。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和学生们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交流,问下姓名,年龄,喜欢做什么啊,家住在哪里啊,之类的,不但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句型,了解学生的一些简单信息,还为本课可获取笔友Peter相关信息做铺垫,这样一个交流,难度不大,不会让孩子们觉得接受不了,并且简短而轻松的话题使学生的注意力短时间里被激活,还渲染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建立轻松和谐课堂氛围。在新授环节,我用了几个问题直接带领学生进入交笔友的这个情境,1,如果你想交笔友你会怎么做?2,如果你要写信需要什么?3,如果你想的到这些东西你要怎样去说?这样不但快速的为我们的阅读扫清了障碍,解决了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还让学生在阅读前有了感知,知道我们这节课到底要学什么,明确目的。
二、扎实基础是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很关键的一件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比如在这节课上我先设计了这样的略读问题:1. What does Liu Tao want to do? 2. What does Liu Tao need? 让学生看动画,找到问题的答案:1.He wants to write to Peter. 2.He needs some writing paper, an anvelope and some stamps.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思考这样的细读问题:1.Why does Liu Tao write a letter? 2.What do Tom and Liu Tao talk about Peter? 3.What is Liu Tao going to tell Peter? 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跟答案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交流,进而适时进行朗读训练。只有在不断的朗读练习中,学生才能有好的基础。另外还有让学生去听录音,跟读录音,培养学生的语感,扎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在学完整篇课文,让学生跟着录音读一读,模仿一下语音语调,体会一下真实的感觉,顺便能梳理一下自己还有哪个是读的不好的,语言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听和说的。
三、渗透文化意识是保证。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它告诉我们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本课涉及到“写信”的主题,
本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和句子letter, penfriend, Can I have…? What for? I want to…并能在此基础上熟练地将新单词和句型运用于日常生活进行交际;围绕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大量地灵活运用多种句型,综合而有逻辑地进行表达和交流,最后能进行语篇的输出。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
《英语课程标准》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首要要求,这足以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由于六年级的教材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兴趣也有所减弱。所以,在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和学生谈论个人信息情况再引导让学生问问老师的情况,使学生的注意力短时间里被激活,还渲染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建立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新授环节,我通过回答问题、猜测答案、提出问题的方式,再通过换位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新课的学习更自然。另外,本课中通过课件的呈现很容易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很多光靠老师口头无法表达出的内容在课件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扎实基础知识是重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操练。只有在不断的操练中,学生才能有好的知识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单词的教学中,我带入本课新句型和情境中进行操练。同时,通过阅读等形式呈现一个个语篇,培养学生的语感,扎实学生的基础。此外,多样化的操练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单调的操练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很善于通过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学最后一段时,先是老师给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解决问题后让学生再提一提问题,相机解决一些小的知识点。还有一部分的知识点都是放在情境中让学生来理解,并通过复述等方式达到对课文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三、渗透文化意识是保证。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它告诉我们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本课涉及到“写信”的主题,我就将中英文信封的写法差异和中英文信的格式渗透其中。同时还教给了学生电子邮件的写法,既传授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四、创设交际情境是延伸。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节课的拓展环节,我创设了一个换位的情境,如果你是刘涛,你怎么给Peter写信,让学生用所学句型写成话并将其表达出来。这一拓展环节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交流、谈话,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境中输出语言知识。教师的语言输入转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由扶到放,由课堂到生活,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这既是本节课的延伸,又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纵观本节课,我的不足之处在于板书设计还需精细。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线索,也能使整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本课中,我虽将本节课的重难点板书出来,但不够精细。笔头练习的设计还要多样。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比较的单一,好的评价语可以激励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另外,对于课件的设计有些细小的环节还要好好设计,比如问How can penfriends contact with each other?时可以把几个步骤一起呈现,对于最后一个环节的刘涛的信息字体还要大些,突出一些,那么课堂效果会更好。
反思二: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学反思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是围绕“写信”这一主题,从谈论自己的笔友入手到着手给笔友回信,把有关“自我介绍”、“询问他人情况”、“征求意见”等日常交际用语、词汇和句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与对话和课文之中。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为B、C部分。本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运用Can I have...? What for? I want to...并熟练运用进行日常交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敏感性,拓展学生的语言交际面,并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难,为了丰富英语课堂,我努力挖掘教材,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情境。整个教学过程以旧带新,层次清楚,过度比较自然。设计这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维持学习兴趣
随着年级升高,教材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兴趣有所减弱。但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首要要求,这足见“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年级英语教学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新授导入时,我设计了一个Where is the rubber?的小游戏,一下子就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他们的注意里很快地就集中到英语课堂上。
2、优化单词教学
在高年级英语学习中,对单词学习的要求应不仅仅是停留在会听会读会说会写上,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单词的方法以及用英语思维的方式。教新单词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已学单词,根据发音的规律来学习新的单词,久而久之,学生对新单词的读音、拼写记忆会很快。如本课中,envelope这个单词较长,发音稍有点难度,我给出(spend, weekend)(camera, cinema)(hope)三组单词帮助学生发音和记忆单词,效果还不错。在进行用英语交流的时候,学生经常会碰到某些单词不会说而停下来。因此,我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本节课教新授单词时,我不是用中文去告诉学生们这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些简单的英语来描述这个单词,让学生在英语中理解单词。其实,我也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们,当你某个单词不会的时候,不必着急,可以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将它描述出来,以此来达到交际的目的。
3、渗透文化意识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英语学习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一种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本课涉及到“写信”的主题,我就将中英文信封的写法差异和中英文信的格式渗透其中。同时还教给了学生电子邮件的写法,既传授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在本节课的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将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自我介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互联网上来“征集笔友”。这既是本节课的延伸, 又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由于前面有些散,后面显得略微紧凑了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课堂的节奏要加快。
反思三: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体感觉还不错,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这节课与学生的配合却没有以前那么默契了,课堂气氛稍显沉闷。
本节课是第七单元A部分的语篇教学,内容相对较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其分成了4个部分进行教学:首先是刘涛向妈妈要信纸、信封、邮票;再到要这些东西的目的--写信,给谁写,从哪知道的这个人;再到介绍这个人的一些情况;最后是给这个人写信,信中讲些什么。一步步引出,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对它的学习中去。
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我由“If I want to write a letter, what should I need”导入到听“What does Liu Tao need”,进而学习巩固新单词envelope, writing paper, stamps,句型Can I have…? What for…? I want to…
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重点关注了两个问题“Who is he going to write to?”及“How does Liu Tao know him?”由第一个问题自然过渡到“笔友”的学习;由第三个问题,让我们知道了刘涛是如何知道Peter,“笔友”的出场来得明明白白,同时还学习了read的过去式。
第三部分介绍“Peter”,我放弃了以前的形式:我课前准备好问题,让学生听录音回答。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去问问题,然后通过看动画片来回答问题。效果很好,这也许就是新课标中强调的“自主学习”的好处吧。但学生所问的问题却好像没有我理想中的多,让我有点小失望,可能是我在引导的时候没有很好关注到这点,也可能是学生怕问出的问题书上没有,难住我!
第四部分,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完成。体现语篇教学的特点,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有个小缺点:没有让学生了解e-mail address,只是知道了中文意思。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电子邮件”,所以肯定对此充满好奇,我应该满足他们的这股好奇心。
在巩固环节,我设置了四个环节:1.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有个了解。2.复述课文。根据课文的框架图,让学生试着对课文的大体内容有个了解,能简单复述。3.给Peter写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所以我当场给学生帮刘涛写信,介绍自己的情况。4.给学生介绍一谚语: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a sun.这也算是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吧,让学生知道朋友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多结交一些良师益友。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反思。
反思四:A letter to a penfriend教学反思
上周五,我有幸参加了我校和第二中心小学举办的教研共同体活动,这次活动我的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最后一个新授单元,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围绕“给笔友写信”这一话题展开,以刘涛和妈妈的对话为文本呈现形式,包含索要写信所需材料、妈妈了解笔友相关信息和谈论回信内容。句型“Can I have a/some…What for? I want to…Sure, here you are.”和语篇是主要授课内容,我们需要围绕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大量地灵活运用多种句型,综合而有逻辑地进行表达和交流,最后能进行语篇的输出。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话题激趣、真实交际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本课的主题交友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介绍自己也让学生有话可说。通过给学生真实的情景和真实的语言交际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激情。 《英语课程标准》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首要要求,这足以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材料一般篇幅较长,学生学习兴趣也有所减弱。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和学生们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交流,问下姓名,年龄,喜欢做什么啊,家住在哪里啊,之类的,不但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句型,了解学生的一些简单信息,还为本课可获取笔友Peter相关信息做铺垫,这样一个交流,难度不大,不会让孩子们觉得接受不了,并且简短而轻松的话题使学生的注意力短时间里被激活,还渲染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建立轻松和谐课堂氛围。在新授环节,我用了几个问题直接带领学生进入交笔友的这个情境,1,如果你想交笔友你会怎么做?2,如果你要写信需要什么?3,如果你想的到这些东西你要怎样去说?这样不但快速的为我们的阅读扫清了障碍,解决了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还让学生在阅读前有了感知,知道我们这节课到底要学什么,明确目的。
二、扎实基础是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很关键的一件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比如在这节课上我先设计了这样的略读问题:1. What does Liu Tao want to do? 2. What does Liu Tao need? 让学生看动画,找到问题的答案:1.He wants to write to Peter. 2.He needs some writing paper, an anvelope and some stamps.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思考这样的细读问题:1.Why does Liu Tao write a letter? 2.What do Tom and Liu Tao talk about Peter? 3.What is Liu Tao going to tell Peter? 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跟答案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交流,进而适时进行朗读训练。只有在不断的朗读练习中,学生才能有好的基础。另外还有让学生去听录音,跟读录音,培养学生的语感,扎实学生的阅读基础。在学完整篇课文,让学生跟着录音读一读,模仿一下语音语调,体会一下真实的感觉,顺便能梳理一下自己还有哪个是读的不好的,语言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听和说的。
三、渗透文化意识是保证。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它告诉我们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本课涉及到“写信”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