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时间: 05-03 栏目:方案

1焦作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焦作物流业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积聚和发展,焦作市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由此带动了物流业的较快发展,物流业已成为焦作市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从货运量方面看,公路货运量占全市货运总量的80%以上,公路主要货源为煤炭及制品、矿物性建筑材料、水泥、化工原料及制品。

二、焦作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分析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手段,以“信息服务网站”为表现形式和纽带,通过联接物流企业、工商企业、政金融机构、物流设备供应商等各类物流主体,有效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最终建成集成化的物流信息展示查询平台和物流行业服务窗口,以及网上虚拟综合物流市场。

(一)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消除物流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提升综合效率

通过平台将独立的物流业务系统、企业系统、等联系起来,信息的协同促进了业务流程的协同,从而提升了综合效率。

2、物流信息分布广泛,需要公共平台来实现信息流转

根据焦作市特点,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较高,这就使得物流供需信息源分布广泛,这些信息源的联通和信息流转需要由一个公共平台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匹配和协调。

3、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完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目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率不高,需要建设公共平台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来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

4、有利于焦作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目前焦作物流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焦作物流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焦作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基础

1、焦作市物流企业正处于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些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已较为迫切。

2、在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省市政府均把物流业作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焦作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规划方案

焦作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按照“2+4+5”的规划方案进行建设,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核心定位、五大业务功能、五项公共服务。

(一)两个核心定位

(1)信息展示中心:物流行业各类信息的集中展示中心。

(2)数据交换中心:根据规范标准,为物流行业业务信息提供数据交换服务,支持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与省际平台实现数据互通。

(二)五大业务功能

平台提供门户网站、信息发布、信息查询、数据交换四大业务功能。

(三)五项公共服务

平台提供数字语音服务、结算保险服务、GPS增值服务、诚信评价服务、四项公共服务。

平台将形成如下功能模块规划:

(一)公共信息模块:形成一个面向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等行业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权威信息、新闻资讯、招商招标信息发布与展示的平台。内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协会发布的信息,国家、省、市行业相关政策信息,国家、省、市行业新闻资讯信息,招商、招标信息,以及政府、协会、企业等之间的在线交流平台与行业论坛等。

(二)物流信息模块:支持通过网站、手机等各种方式进行货运、仓储信息的发布、展示与查询;并通过系统设置的匹配规则,对物流信息进行自动撮合匹配,提高物流企业的业务成交效率。

(三)数据交换模块:通过各种交换接口的设置,能够与省际物流信息平台、省际物流数据交换中心、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工商企业信息系统、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等实现数据交换。重点整合徐州港区内重点港口企业、物流企业数据。

(四)商机信息模块:以信息超市的形式集中展示包括物流设备、物流保险产品、物流地产租售等服务于物流行业的业务产品信息。

(五)企业商务室:企业可通过平台帐号方式登录,并根据自身需要对平台功能进行配置,从而搭建企业个性化的信息平台。

(六)平台系统管理: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

(七)数字语音服务:通过数字语音信息综合服务将客户通过电话、手机的语音通信和短信,发布的供求信息、查询、咨询等服务请求、投诉或建议等,与整个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整合。

(八)结算保险服务:为物流业务运作的供需双方客户提供交易金融结算、代收代缴款、运输货物担保和物流保险服务。并通过引入保证金管理制度,保障物流业务运作各方的利益。

(九)GPS增值服务:提供公共的GPS增值服务,客户可通过服务租赁的方式使用平台的GPS服务功能。其中,GPS服务功能包括车辆定位、车辆在途实时跟踪查询、司机实时联络、运行线路预警等。

(十)诚信评价服务:建立物流企业诚信评价体系,通过对物流企业基本情况、业务运作情况、结算情况、其他社会信用等综合分析,给出物流企业的诚信评价。

2海宁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机关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推进我区的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优质高效、便捷畅通的办事环境,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三级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要求和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于要求开展“两优三服务”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经研究,决定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建立海宁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行政为前提,优质服务为宗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在充分授权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强化无缝对接,倡导联办快办、即时即办的运作方式,着力清除影响开发区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性问题,全面提高行政效能,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服务至上原则。利用现有资源,健全全程服务、代办服务和网络服务体系,践行服务承诺,科学设计流程,责任到岗到人,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二)坚持依法行政原则。严格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办事程序和服务行为,坚决杜绝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和人为设置障碍、以权谋私等现象发生。

(三)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全面实行“六公开”,即:审批服务项目公开,政策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制作“一套业务告知单、一套申报材料规范文本、一套政策法规文件依据、一张办事流程图”公示文本,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和监督。

三、工作目标:

在现有各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全面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全面构筑公共服务平台,在项目审批期、项目筹建期及项目投产期三个阶段,实行“一部门总负责、一人总牵头、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全程审批服务机制,为开发区内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最大便利。

四、工作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许金忠主任任组长,王剑文副主任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各位副主任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下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服务过程中的总体协调、信息汇总和服务考核,由王剑文副主任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经济发展局邬明锋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黄筱茵、程欣荣、宋明良、王振华、周瑞良、徐丹、王学锋同志任办公室成员。

2、服务范围和事项:凡开发区范围内企业从立项到投产阶段相关的立项、规划、用地、环保、消防、基建等各审批、核准环节的事项办理;投产后企业经营管理中所涉安全、环保、消防、科技、劳动等一系列需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或协助办理的事项;其它开发区内企业和群众需要本委提供的服务事项。(项目服务流程详见附件1)

3、工作模式: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在项目建设的三个不同阶段责成不同部门,由该部门负责人牵头,责成本部门相关人员具体落实项目该阶段的各审批、核准环节的一条龙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

(项目审批期)(项目筹建期)(项目投产期)

招商局(局长牵头)经济发展局(局长牵头)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牵头)

↓↓↓

委属各部门、分局委属各部门、分局委属各部门、分局

4、工作场所和人员设置: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统一对外服务窗口,办公地点设在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南办证大厅,日常管理由公共服务平台办公室负责。服务窗口实行值班制,值班人员由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公室部分成员组成,根据项目审批服务实际,每天安排一名人员在办证大厅值班,具体负责各类审批、服务项目的受理、督促办理等。(办证大厅工作人员值班安排详见附件2)

5、相关制度建设:为加强管理,切实保障服务平台工作成效,管委会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包括:首问责任制度、责任分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工作承诺制度、规范服务制度、AB岗办事制度、办事公开制度、工作通报制度、办理回复制度、信访举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台帐管理制度、评价反馈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办证厅工作人员工作纪律等相关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网上办事制度、查阅咨询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等,强化对工作人员行为约束,大力推行规范服务、文明服务和热情服务,积极创新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特色。

6、逐步开展网上申报。开发区OA网增设“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模块,包括组织机构、服务内容、办事流程、相关制度、申报事项、相关表格下载等在内的一系列公共服务内容将在网上进行公布,大力鼓励已投产企业开展网上申请。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是清除发展障碍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机关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坚持发展优先、服务优先、效率优先,扎实推进该项工作,提升行政执行力。

2、加强联动,注重协调。各部门要加强项目服务各环节的沟通和协调,加强上下联动,左右沟通,确保服务流程各环节顺利畅通,切不可互相推委扯皮,影响项目有效推进。

3、强化责任,务求实效。在加强联动的基础上,各部门要对相关环节的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加强攻坚,特别是相关牵头部门和牵头人员要加强工作力度,切实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出特色,帮助企业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赞誉度。

3湖北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一中心”(信用信息数据中心)、“两体系”(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交换体系和信用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一站群”(“信用湖北”网站群)等设施,实现省市县三级统一平台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服务。

二、建设内容

按照理念先进、架构科学、规模适度、扩展性强的要求,主要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平台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数据保障和重点领域试点示范等内容,完成编制信用信息目录、建立信用主体标识、归集信用信息数据、保障信用信息安全、规范和促进信用信息应用等任务。

三、工作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平台建设。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常务副省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平台建设作为先导工程来抓。

(二)科学设计方案,务实推进项目建设。在充分调研并邀请专家学者多次深入研究论证基础上,提出了平台建设基本方案。

(三)编制信用目录,创新信息管理模式。以全省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为基本指向,采取“1+2+X”的目录编制方法,统一编制和集中发布全省信用信息目录。

(四)统一信用代码,实现一码覆盖多码。编制发布了《湖北省信用主体编码规范》地方标准,覆盖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两类信用主体,与身份证号码等业务码关联对应。

(五)建设汇集系统,加强信用数据保障。开发了省信用信息平台行业领域信用信息汇集系统通用软件。

(六)设立专责机构,充实平台建设力量。挂牌成立“湖北省信用信息中心”,抽调专人设立了省信用办,组织保障得以落实。

(七)建立两个清单,构建联合惩戒机制。在印发《湖北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研究发布企业失信行为清单和企业失信行为惩戒措施清单,确保办法落地实施。

(八)推进试点示范,探索信用信息应用。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综合性试点和行业性信用建设试点示范,扎实推进“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九)加强考核督办,促进各方责任落实。制定了省直部门和市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评分办法,严格责任落实。

四、完善计划

为进一步实现省市县三级统一平台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服务,下一步,我省将采取滚动推进的方式,进行建设:

20XX-20XX年:建立完善信用信息保障机制、质量控制机制、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安全机制,推进信源单位数据标准化和系统接口适应性改造,开展重点领域试点示范的应用服务。

20XX-20XX年:进一步加强信用数据建设,实现列入目录的信用数据基本入库,深化重点领域应用和试点示范建设,拓展平台功能,探索服务创新。

4深圳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一、我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

深圳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扶持广大最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支撑。

深圳知识产权局自20XX年成立之后,围绕如何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了相应的基础建设。

20XX年建立了“深圳知识产权网”,并开通了英文版。建立四年来,已经成为知识产权领域聚集政府和产业界信息的重要平台。

20XX年投资150万元,建设了专利数据库平台,包括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七国两组织的专利数据,配置相应的检索手段。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该数据库向所有有深圳地区IP地址的计算机免费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查询快捷,下载方便,得到了深圳企业的广泛欢迎。

20XX年开始,根据我市创意及文化产业的需要,着手建设版权公共服务系统,首期项目投资40万元,该项目经过内部反复认证,已经完成招标,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这一投入与实际的需求相比微不足道,但将构建出整个系统的基础雏形,为后期的建设奠定基础。

二、我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差距

相对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领先的城市,深圳知识产权信息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公共性的应用服务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相对较少,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重点行业特别是一些知识产权国际隐患严重的行业,专利信息的深入挖掘与加工欠缺,而这是行业预警的基础所在,以往针对一些企业的需求有少量投入,但主要为企业自己所用,没有达到公共服务的效果。

(二)专利信息的完整性与优质数据不足,面向公众的应用开发基本没有开展。信息获取的方便程度仍然偏低,特别是针对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应用系统缺乏,信息的利用率有待提升。

(三)以版权为核心的创意及文化产业的信息基础近乎为零,而这个领域的需求巨大,市场、技术与管理方面的要求复杂。

(四)政府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公共信息缺乏,管理功能弱。知识产权局系统本身没有形成稳定的技术团队和服务机制。

三、建设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构想

针对深圳下一步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基础建设,我们的基本原则是:立足现实条件,考虑企业和社会的合理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分步投入,注重实效,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基本的建设构想是:

(一)突出深圳的产业需求,力争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中央部门的支持,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基础数据,在政府层面建立基本的服务机构和技术团队,在信息的加工与优化方面力争比其它城市先行一步。

(二)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先进企业在知识产权信息积累与应用方面的优势,鼓励各行业的行业组织、专业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发各种针对自身领域的应用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将单个企业的成熟产品和服务纳入成为公共设施的一部分。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深圳的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社区,提供面向中小企业和一般大众的便于使用的数据库与检索分析工具,通过广大企业的参与分享,积累在应用信息方面的资源。

四、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基础建设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深圳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基础建设拟包含以下部分:

(一)专利数据信息平台的升级完善。

深圳的专利数据平台自20XX年推出之后,广受企业及大众好评,但其基本数据缺陷也很明显,数据的应用手段缺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规划,将加强专利支撑体系建设,加强政府网站和专利信息平台建设,使广大人员、企业者能够及时、便捷、低成本地获取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专利数据库的来源及质量有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经过国家专利局长期努力,20XX年将使原来专利信息数据库中的图像文件升级为全文代码化数据(xml格式数据),可实现关键字全文检索。这将大大提高检索的效率和精确度。深圳将与国家专利局加强合作,尽快实现国家专利局新的数据进入深圳的专利信息平台,提供给广大企业使用。

(二)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及行业数据库建设。

知识产权的预警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在概念上极不统一,极易产生理解偏差的领域。根据我们在几年实践中的体会,知识产权预警绝非某个单一的“系统”或“平台”能够完成,而是一种工作机制和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的总称。

深圳在知识产权预警上的信息基础建设,要根据我市的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深圳的产业特点,针对我市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可能面临专利纠纷的领域,选取若干行业,就行业中的重点进行专利分析和预警分析。

完成这一工作的前提是拥有专业的分析人员与团队。深圳目前的分析力量的基础还是相当薄弱的,应当在政府推动下,通过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操作,持续开展这一项工作。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逐步培养出本地相对稳定的工作团队,最后形成为一种高端的服务行业。

在分析的过程中,将逐步形成高质量的行业专利数据库系统,不断完善其运行方式和分析方法,使该行业的分析与预警实现常态化,为整个行业提供服务与指引。

政府需要做的,是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全球专利文献信息和法律状态信息基础平台和分析工具。通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合作,这些基础工作的水准可望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深圳相对急迫和具备条件建设的行业预警体系有:数字电视终端(包括电视机与机顶盒产业)、发光二极管(LED)、通讯设备、医疗设备、软件产业等。其中数字电视终端已经形成产业联盟,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专业的预警分析已经分单元展开,并得到国家和广东省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支持。

(三)专利数据检索分析通用平台。

深圳企业中除了少数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之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力量薄弱。即便深圳市已经有了完整的专利数据库等资源,中小企业对其利用的水平也很低。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公共专利数据库的、面向广大普通使用者特别是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操作的公共信息系统,使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专利公共信息为企业研发和维权所带来的好处,尽快提升自己的知识产权能力。该系统的要点是:

1.对于有一定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对专利信息利用有一定需求,但还没有能力自行建立专利数据库的企事业单位用户,通过上网注册获取权限,即可使单位内部专利工程师、研发人员都可以通过本平台对本技术领域的专利进行检索、下载、分析课题建立、专利分类、标引、专利分析等。经过一段时间引导和培育后,可让其在单位内部购买服务器,建立专利数据库,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从《深圳市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上下载专利建立数据库,提高企事业单位利用该信息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当《深圳市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数据更新时,可以按建立数据库时输入的专利检索条件,重新进行下载,实现所有单位建立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

3.引导各行业协会可以利用此系统,进行专利检索、行业分析、预警分析,定期提供行业发展技术动向报告。也可使用本平台系统建立行业数据库,以基础调研数据提供各类决策支持,提升行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4.市局及下属各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分析利用专利信息加强宏观管理、支持政府决策、提高管理水平,也可按需建立区域数据库、进行专利统计、分析、预警,把握重点产业动向、重点企业动态等。

(四)版权管理及应用推广系统。

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作品版权的有效保护与充分应用。深圳知识产权局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深圳市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与商用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基于数字作品版权的产业网络,一个作者与作品的公共社区。通过合法备案,帮助权利的确认,约束侵权行为。并通过有效的传播推广,促进权利的应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该平台初期将以支撑深圳创新产业发展的平面设计、动漫、软件等行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但网络上服务对象不仅限于深圳。

该平台所定义数字作品是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可适于PC硬盘存管或适于互联网授权发布传播的作品。具体类型包括文字、图像、音像、数据库作品、软件作品等。

该版权管理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

1.权属证明。通过网上对作者和作品登记备案,作品登记资助管理、登记法律援助、登记权属证明、权属核查、权属验证、投诉咨询、在线帮助等。

2.数字作品的版权技术保护。对文字作品、图像作品、声像作品等授权使用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针对各类数字作品在数字状态下交易流通过程中的盗版行为。

3.商务服务。包括作品银行、作品发布、在线作品交易、作品分类信息管理、作品检索、作品征集、招投标交易服务、交流论坛、即时消息服务沟通等,促进作品的商业化应用。

4.分析与管理。对作者、作品及其法律状态(授权使用及转让)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高版权管理水平。

根据版权的特点,其保护与应用主要应依靠广大的集体管理组织与专业服务机构。本系统的建设完全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设计理念,将政府的公信与商业机构的活力与专业化结合起来,为权利人提供更有效率的保护与应用服务。

(五)建设深圳知识产权界的互联网门户与社区。

20XX年根据对政府网站的有关管理规定,已经实现了深圳知识产权网的政企分开,知识产权局网站单独设立,严格管理。知识产权业界网站大幅度增加参与、共享、互动及各种专业服务功能。如果用互联网行业的专业术语来描述,要将其建成为一个以深圳为中心的知识产权门户网,一个集成性的协同工作平台,一个聚焦人气和信息的社区。

在这个社区里,将整合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平台、维权援助、展示交易、中介服务、人才管理平台的有关内容与专利信息平台,努力建立一站式、统一高效的专利公共服务体系。

这个社区将是一个信息共建与共享的场所,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一般个人能够多渠道多种类地提供知识产权动态、专业数据、行家意见、大众评论、维基式信息条目,充分扩大知识产权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政府网站与行业社区都将强化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管理,建立评价制度,推荐制度,诚信记录制度,分级管理,使知识产权服务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多样化的高端服务业。

这个社区将强化知识产权的培训,集聚人才,充分披露人才相关信息,促进这个领域的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增值,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繁荣。

这个社区还将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维权援助中心的建设,建立相关的执法信息保障和工作体系,提升维权和执法效率。

除上述五个应用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外,作为综合规划与实施并需常年保持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深圳市知识产权局下属的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必须要逐步形成基本的系统运行维护、公共辅导、推广培训、专项研究的能力,要有必要的资金、人力、设备方面的配备。

5紫金县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全面创新基层治理、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广东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方案,结合本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统一建设、规范运作,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按照“机构人员统一、场所标识统一、流程内容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费保障统一”等“五个统一”的要求,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资源,将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县、镇、村(社区)三级综合平台集中办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至20XX年年底,建立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就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民政、人口党建等于一体的县、镇、村(社区)三级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便利化、统一化、网络化。

从20XX年下半年起,省启动省级试点,我县被定为试点县(全省选取珠三角4个县、粤东西北地区各2个县,共8个县(市、区)作为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试点县)。

按照全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部署,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情况等实际,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到20XX年年底,全县、镇、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机构要做到“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台账、有经费”,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率达到80%以上,网上申报办理率达到70%以上,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3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整合资源,构建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中心。

建设统一标识的县、镇、村(社区)三级“一站式”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及场所,明确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职能,落实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一是设立县级公共服务中心。按照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台账、有经费的要求,统筹原有办公场所作为县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县级基层公共服务中心原则上由分管基层治理工作的副县长任主任,并整合优化县政府各部门现有窗口办事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统一进入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对于县级职责范围内的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凡符合条件的,均纳入县级公共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此项工作由县直相关部门一把手负责,20XX年完成。

二是设立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各镇行政办公大楼内或整合当地的“七站八所”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统一挂牌设立“镇级综合服务中心”的牌子。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办公室由分管基层治理工作的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按照镇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科学合理制定工作岗位,整合优化“七站八所”的工作人员,充实镇级综合服务中心队伍。此项工作由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底完成。

三是设立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已有的或在建的村便民服务站基础上,统一挂“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牌子。依托村委会、居委会作为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办公场所,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受理村(社区)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受理代办县镇职责范围内公共服务事项。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由村支部书记、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其余工作人员可由村(社区)干部兼任,也可整合现有的计生专干、护林员、大学生村官等进入村(社区)管理服务队伍。此项工作由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完成。

(二)明确权责,统一规范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内容和项目。

一是按照权责统一、便民利民的要求,在划定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服务三方面职能界限的基础上,结合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划分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权责,编列公共服务权责清单,明晰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工作职责。此项工作由县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及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完成。

二是根据编列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的权责清单,全面梳理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确定县级、镇级、村(社区)级公共服务基本事项,理清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内容,形成项目清单,在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公布,同时在县级网上办事大厅公布。在此基础上,统一编制本辖区《综合服务工作指南》,详解县、镇、村(社区)三级工作职能及办理业务权限,办理业务要求等事项,提高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此项工作由县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及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完成。

三是编制《紫金县基层公共服务基本目录》。结合试点情况,以及我县简政放权工作的推进,县直有关部门编制《基层公共服务基本目录》,指导全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此项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县社工委、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卫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司法局分管领导负责,20XX年完成。

(三)优化整合,统一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信息网络系统。

按照连接畅通、便民高效、安全运行工作要求,建立集“服务、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一站式”的县、镇、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网络。此项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县经商信局、县公安局、县人力资源保障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司法局一把手及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完成。

一是整合县级各部门公共服务有关信息系统,统一链接到县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投诉举报等“一站式”服务功能,通过互联网实现村级网络、镇级网络与县级网上办事大厅相连接。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纵向衔接,争取实现全县面向城乡居民一个“网上窗口”提供服务,形成“纵向到底,连接城乡居民;横向到边,整合各级部门”的政务办公网络。

二是以县级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线上服务大厅”与“线下服务中心”无缝连接。在线上,县、镇政府有关部门在县网上办事大厅后台逐级审核对于城乡居民申请的办理事项;在线下,所需书面材料由镇、村(社区)服务中心统一收集后送至县、镇综合服务中心;事项办结后,通过县、镇、村三级综合服务中心,逐层回传给办事群众,实现服务流程无缝对接。为畅通群众办事议事渠道,强化公众监督,设立公共服务热线电话,对政府服务事项进行查询、监督、评价。

三是打通县、镇、村(社区)三级网络连接,配备必要的网络设备。依托目前已经延伸至村(社区)的互联网,实现村(社区)级网络、镇级网络与县级网上办事大厅相连接。村(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应配备1台办公电脑、相应配置打印、复印设备等办公设备。镇级公共服务中心根据业务要求,统一调配镇级办公电脑等办公设备,保障镇级公共服务中心信息服务需要。

(四)严格规范,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运行模式。

按照“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的工作要求,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县、镇、村(社区)三级联网同步的公共服务运行模式。此项工作由县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及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完成。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县、镇、村(社区)外部办事流程。对于城乡居民申请的办理事项,由县、镇、村(社区)根据职责和权限,对于每一项业务均制定标准化的办事流程图,对办理业务需要提供的材料、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要素进行明确,并在县、镇、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公示,在县网上办事大厅公布。

二是建立标准化的办事内控规程。明确县、镇、村(社区)办理公共服务业务的内控规程,将办事规程的逐一标准化。对应每个事项制定一个内部运行控制图,一般包括申请和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五个环节,对于逾期没有办结的业务,要设立提醒机制,督促业务部门加快办理,提高办事效率。

(五)完善机制,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经费保障水平。

1、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经费保障机制。县、镇、村三级按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费列入年初预算。以县级为主体,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关专项资金,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2、建立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一是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要求,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镇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按照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要求,将部分现行属于地方事权且信息复杂程度较高,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镇,转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范围,增强镇级自主权,不断提高镇级对基层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二是采取上级补助,县统筹保障的方式,促进建立政府适当补助为铺、村自我积累为主的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3、在明确县级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责任主体的基础上,县财政将研究设立基层公共服务建设专项资金,根据各镇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考核验收结果,对各镇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定奖补。

4、鼓励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属于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技术服务以及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务等事项,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原则上可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8月)

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目标任务、工作阶段、实施步骤及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向省报备并启动试点工作。

(二)试点运行阶段(20XX年8月一12月)

1、8月启动试点。

2、9月底前,全县各级基层公共服务办公场所落实到位,正式挂牌运行;各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网上办事功能。

(三)督查检查阶段

10月中旬,结合省基层领导小组开展基层治理省级督查工作安排,根据省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督查反馈的结果,做出相应整改,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

(五)总结验收阶段。12月底前,开展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验收工作,将试点工作情况上报省财政厅。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在全省基层工作会议上,省委胡春华书记在讲话中专门明确要加快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各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确保经费、人员和场所投入,确保综合服务平台顺利运行、发挥作用。各镇、村(社区)主要领导要抓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平台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上下联动,迅速推进。建立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协作机制,由县财政部门牵头,会同提供基层公共服务的相关县直部门制定政策,明确可整合的基层公共服务内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横向的协调配合、纵向的业务指导,为各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工作保障。

(三)制定方案,跟踪落实。镇、村要按照县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本地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分阶段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和具体操作办法。对线上、线下平台的日常运转、功能发挥、系统维护等实行定点、定时、定员的跟踪,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四)广泛宣传,加强培训。通过召开动员会和培训,各级党委、政府层层落实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工作措施;在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全社会关注、支持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县、镇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电子政务及操作规程等内容,切实提高县、镇、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确保各级服务平台快捷高效运行。

(五)善于总结,示范推广。县财政局要充分发挥牵头组织和协调指引的作用,在加强对各镇、村(社区)工作指引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各镇、村(社区)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可行性措施和先进性做法,选取任务完成较好的镇、村(社区)作为标杆模范镇、村(社区),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加以推广。

(六)严抓考核,加强督查。把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各级纪委、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好督查和指导工作,按照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要求,从日常管理、服务质量、廉政情况、民主评议等各方面加强对县、镇、村(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管理。严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应付等行为,及时通报督查、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严格执行问责制度。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