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时间: 08-02 栏目:反思
反思一: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一直是被大家认为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又和以往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感觉比较困难。

分析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学生的有丝分裂没有学好,对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纺锤体等概念模糊不清;二是减数分裂过程本身又出现了很多概念,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也比较抽象。三是教材中出现的都是静态图像,学生很难形成连续动态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先带领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相关内容,明确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概念;重点讲解减数分裂中涉及的概念,尤其是对同源染色体的来源问题给学生作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态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以措施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以后复习和练习中,又发现学生出现了两个疑问,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配的运用,学生感觉非常困难,二是学生不能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也存在同源染色体。分析原因是教材中的同源染色体没有用不同着色来表示来源的不同,无法看到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的几种情况;对有丝分裂各过程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理解,学生主要是受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两两配对这一定势思维的影响。

这两个问题,我利用教材中“模拟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让学生模拟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离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几种情况。有丝分裂各过程存在同源染色体的问题,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一是强调每个个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的精子,另一半来自母方的卵细胞,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一个个体内既有来自父方的染色体又有来自母方的染色体;由于生物体的其它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其它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受精卵是一样的,也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在进行理论解释以后,还展示了有丝分裂的挂图,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印象。


反思二: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在会考复习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才一学期的时间,但是 “减数分裂”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点,在原本基础知识就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当碰到综合性题目时,特别是与有丝分裂相比较时,他们就不知所以然,不知该从哪里下手,但是会考对这一内容的考查是一个重点.对于直接接高二班级的我来说,无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刚开始复习时,我没有摸清学生的基础,就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把减数分裂整个过程跟学生复习一遍,再跟有丝分裂进行比较,结果我发现效果很差,后面就我就找了一些课件和flash动画进行演示,学生看似理解了,可当真正进行检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效果也是不好.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利用挂图的形式,终于收到较好的效果.以这些日子的复习,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对减数分裂的实质进行解释时,很多学生认为是因为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两次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在这里通过复制前后染色体和DNA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在复制时是DNA的复制而不是染色体的复制。

2.“概念的分析”:讲解过程一定要先把几个重要性概念弄清楚,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讲解,我们可用人人都有的一双手做形象的比喻:左右手的两个大拇指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依此类推;而每只手的五个手指互为非同源染色体,这样的比喻很直观且很方便,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就可以用将贴近的五指伸开的双手往两侧分开进行演示,左右手的大拇指分开就是同源染色体分开,而一支手的五个手指就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整个过程,而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进行演示。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讲解,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当着丝点分开时姐妹染色单体就分开,这个“姐妹情愫”就不存在,而各自独立成为一条染色体。

(3)“四分体”的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理解什么是四分体,为什么要称之为四分体,这样就可以明白只有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才是四分体,而同源染色体没有进行联会就不是四分体。

3、减数分裂这一抽象过程的讲解我是利用挂图、把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绘出来,一个时期用一张纸。因为会考题目很多时候都是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进行比较,所以我就将这两个过程图都绘制出来,分析完每个时期后,然后拿出其中的一个时期的图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图形辨认,尽可能多让一些学生参与,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加深理解,以不至于碰到题目时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4、最后一点就是课后加强练习,这一点特别重要,当把很多图放到一起时学生一下子就如坠云雾,晕头转向,如果这时候整理一些专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老师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效果会更好。在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画一些图,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掌握的效果远比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解要好得多。而且,减数分裂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只要学生形成了这个映像,所有的知识名词的理解和记忆都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反思三: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本节《减数分裂》内容较为繁琐,其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多样,不同时期的细胞名称不同,而且涉及较多的专业名词,譬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等。学生虽然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有丝分裂》的过程,但对《减数分裂》仍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挑战十分大,同时学生也容易在如此复杂的一个过程中,理不清前因后果,失去学习的耐心,所以上《减数分裂》这内容对教师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针对以上提出的情况,我把减数分裂过程内容的学习划分为3个层面,化复杂为简单:1、以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以问题串的方式逐步帮助学生解决该问题。例如:1个精原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染色体在何时,怎样才能数目减半?染色体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会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这样的探究方式不断引起学生猜想,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原因。2、学生大致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后,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尝试划分减数分裂的间期,第一次分裂时期,第二次分裂时期。3、学生尝试说出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的名称。通过这样的分三步走,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在本节内容的导入以及小结方面,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回归课本。导入方面,让学生对问题探讨中的图片进行观察,比较体细胞以及配子染色体的区别,顺利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小结方面,则回归课本减数分裂的概念,并让学生对该概念划分出:范围,时期,特点,结果;同时利用课后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1、呈现方式。以探究的方式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提高了学生一定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2、内容划分。把复杂繁琐的减数分裂的过程划分为3个层次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3、课本利用。有效地利用课本的图片,练习等资源,达到教材的利用最大化。4、教学手段。利用挂图直观呈现减数分裂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减数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的概念,同时该挂图还成为学生进行练习时的依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改良的包括以下方面:1、导入方面。可以在科学史上挖掘有趣材料,这样引起学生对科学史上的关注,对生物的兴趣才能持续。2、探究方面。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启发学生,让其进行发散性思维,少限制。3、小结方面。让学生把减数分裂的过程复述出来,这样教师更能掌握学生的真是反馈情况。

本次课也暴露了教师自身的一些缺点,体现在:1、教师在课堂上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自己完成任务,学生无任何任务,压力可言,学得过于轻松,未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板书过于零散,缺乏总板书,没有体现结构性,学生无从记笔记,不能进行有效复习。3、集体提问,集体回答,缺乏个别提问,导致个别学生滥竽充数。4、问题设置的思考度薄弱,同时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学生无从回答。

针对以上发现的缺点,本人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是:1、把任务交给学生,避免教师自己一手包揽,可以利用学案以及练习册逐步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课堂。2、加强板书的训练,每一堂课都尝试呈现一个具有复习性结构性的板书给学生。3、在课堂上要学会个别提问,尽量减少集体提问,集体回答的方式。同时问题要明确,让学生有回答的方向。

现在只是教学生涯的第二年,仍然缺乏教学的相关经验,但是我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会好好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不断汲取别人的经验,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反思四: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首先是我们生物学科教学的特征决定了这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高中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是符合生物学科的要求的。高中生物被分为四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授课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是一些知识点,对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涉及的只是初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是会考复习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将必修教材学完,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