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教学反思
时间: 12-27
栏目:反思
篇一: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一册的倒数第二篇课文,也是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课文有没有拼音,将直接影响到课文能否被他们熟练地朗读及其理解。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开头设计了:跟孩子谈谈冬天,看看雪景图,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走入文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的教学,我是让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观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图时,老师问从哪里看出他们高兴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惟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给遗漏了。在这此起彼伏的回答声中,学生们理解了“快乐、又蹦又跳、开心”等词语。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图,把孩子们带入了生活的情境,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如白茫茫、洁白、银色的世界等。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这些形象的词语去描绘眼前见到的雪景图。再看最后的一张白云图,把课文内容“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以及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都融入到了这张简单的画里,让画不再是画,而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
我觉得在这“看图中学文”,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泉中,孩子们的思维极大地得到训练。与此同时,再回归文本,孩子们在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那丝丝感情就在他们的朗读声中流淌,让学生的朗读不再苍白无力。他们一个个进入情境读课文,充分领略到了语文的音、韵、美。
篇二: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的可爱的雪孩子,最后为了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弃了自己的童话故事。与以往的课文不同,《雪孩子》去掉了拼音,配上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的形式出现。这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篇不带拼音的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否带拼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阅读和理解课文。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抓住了两点。第一,看图学文,给学生一个积极活跃的思维空间。首先,我以动画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交流预习时,我发现孩子们很聪明,能够自己根据图画内容猜字,也说明部分学生懂得看图学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孩子观察插图。第一幅雪景图我问“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怎么样?”孩子回答“下雪天。”接着我又问“下了一夜的雪,早晨我推开窗户,屋外是怎样的美景?”这就把孩子带入了生活的情境。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房子上白了,树上白了”“路上一片白茫茫的”等等,在回答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学习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这一部分时,我让孩子猜猜雪孩子和小白兔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玩得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此起彼伏的回答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想象,也学会了看图学文。再如第七幅图我问孩子们“小白兔发现雪孩子不见时心情怎么样?”孩子们告诉我“伤心,因为我看到小白兔皱着眉”“小白兔的表情是这样的”接着自己做了一个伤心的表情。看图学文,把孩子带入观察与想象的思维活动中,同时,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进入情境读课文,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
第二,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领悟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读书的作用,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首先,引导孩子想象,读出雪景之美。如何读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导孩子想象雪后的景象,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体验在读书时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其次,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朗读。在学习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这一部分时,我首先让孩子想象玩耍时愉快的场景和心情,观察图上小白兔和雪孩子的表情,接着我问你能让老师听到他们的快乐吗?孩子们踊跃的举手,并且都能抓住“真”和“很”两个字。再次,引导孩子观察情境图,深化情感,升华朗读。在学习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部分我问孩子“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时心情怎样?”孩子能够回答出着急,并能够抓住文中关键词“飞快”“跑”,接着我引导孩子“你还从哪里看出雪孩子着急?”前面已经有观察图的体验,孩子马上能看出图上雪孩子跑的很快,身上的雪都飞起来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和观察情境图,孩子体会到了雪孩子的着急。第二次引导朗读时我问孩子“雪孩子能跟小白兔生活在一起吗”“雪孩子怕火,可是为了自己的好朋友,它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你能再读读吗?”孩子在情感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朗读时感情也会更加充沛。
通过看图学文和引导孩子朗读,初步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也理解了课文中雪孩子的优秀品质,并且能够把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但这节课在设计和处理中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第一,在引导孩子读出雪后美景时,利用生成资源会更巧妙。第二,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切入点,整篇课文串讲下来,缺少一条主线。在导入时提问孩子“听了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你喜欢谁?”把“雪孩子”这条主线抓出来,思路会更清晰。第三,在培养孩子说完整的话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一年级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更加注意。第四,在引导孩子朗读时,如果利用配乐朗读,我想孩子更容易入情入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对于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及理解课文内容都会有很大帮助。第五,最后一部分“雪孩子为什么飞走了,它还会回来吗?”如果能通过图或者小动画让孩子了解水到雪,雪到水的过程,会更利于理解和接受,也会使课文学习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篇三: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人在20XX年12月教学了这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可爱的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朗读感悟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不能像以前那样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应该在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例如在最后一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该如何选择呢,我顺势引导所有的孩子来参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段话。一边的小朋友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在这教学片断中,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此时,情感的体验就像我们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最后我也只是说了一句中肯的话,发表我的意见: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二、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在理解课文后安排了四人小组讨论“雪孩子会回来吗?”的话题。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毕竟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通过演示课件理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阅读积累方法的指导,又要注重课内外知识积累的运用、延伸与拓展,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创新思维及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意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篇四: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9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很美很美的心灵。
在这课教学中,我紧抓小白兔和雪人感情变化这条线,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走入情境,熏陶情感
新课程标准赋予语文学科广泛的内涵,指出语文是交际工具、思椎的工具、传统文化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历史深厚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孔子亦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茫茫白雪中,兔妈妈和兔宝宝堆起了可爱的小雪人,雪人和着音乐,和小白兔翩翩起舞,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好的情感基础。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课文中第三段,雪孩子和小兔子愉快到游戏,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渲染,使学生充分感受雪孩子和小兔子之间真挚的友谊。第七段雪孩子为了救出小兔子,自己却化了。采用了比较忧伤的音乐。最后一段,雪孩子变成了很美很美的云,则用了十分舒缓明丽的音乐。这些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靠的是长期的、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想象中激发创造潜能。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情感需要自身的感悟,新课程目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重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
⑴ “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
⑵ “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⑶ “他飞到了天空,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雪孩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一册的倒数第二篇课文,也是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课文有没有拼音,将直接影响到课文能否被他们熟练地朗读及其理解。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开头设计了:跟孩子谈谈冬天,看看雪景图,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走入文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的教学,我是让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观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图时,老师问从哪里看出他们高兴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惟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给遗漏了。在这此起彼伏的回答声中,学生们理解了“快乐、又蹦又跳、开心”等词语。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图,把孩子们带入了生活的情境,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如白茫茫、洁白、银色的世界等。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这些形象的词语去描绘眼前见到的雪景图。再看最后的一张白云图,把课文内容“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以及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都融入到了这张简单的画里,让画不再是画,而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
我觉得在这“看图中学文”,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泉中,孩子们的思维极大地得到训练。与此同时,再回归文本,孩子们在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那丝丝感情就在他们的朗读声中流淌,让学生的朗读不再苍白无力。他们一个个进入情境读课文,充分领略到了语文的音、韵、美。
篇二: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的可爱的雪孩子,最后为了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弃了自己的童话故事。与以往的课文不同,《雪孩子》去掉了拼音,配上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的形式出现。这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篇不带拼音的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否带拼音将直接影响到他们阅读和理解课文。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抓住了两点。第一,看图学文,给学生一个积极活跃的思维空间。首先,我以动画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交流预习时,我发现孩子们很聪明,能够自己根据图画内容猜字,也说明部分学生懂得看图学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孩子观察插图。第一幅雪景图我问“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怎么样?”孩子回答“下雪天。”接着我又问“下了一夜的雪,早晨我推开窗户,屋外是怎样的美景?”这就把孩子带入了生活的情境。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房子上白了,树上白了”“路上一片白茫茫的”等等,在回答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学习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这一部分时,我让孩子猜猜雪孩子和小白兔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玩得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此起彼伏的回答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想象,也学会了看图学文。再如第七幅图我问孩子们“小白兔发现雪孩子不见时心情怎么样?”孩子们告诉我“伤心,因为我看到小白兔皱着眉”“小白兔的表情是这样的”接着自己做了一个伤心的表情。看图学文,把孩子带入观察与想象的思维活动中,同时,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进入情境读课文,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
第二,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领悟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读书的作用,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首先,引导孩子想象,读出雪景之美。如何读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导孩子想象雪后的景象,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体验在读书时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其次,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朗读。在学习雪孩子和小白兔玩耍这一部分时,我首先让孩子想象玩耍时愉快的场景和心情,观察图上小白兔和雪孩子的表情,接着我问你能让老师听到他们的快乐吗?孩子们踊跃的举手,并且都能抓住“真”和“很”两个字。再次,引导孩子观察情境图,深化情感,升华朗读。在学习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部分我问孩子“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时心情怎样?”孩子能够回答出着急,并能够抓住文中关键词“飞快”“跑”,接着我引导孩子“你还从哪里看出雪孩子着急?”前面已经有观察图的体验,孩子马上能看出图上雪孩子跑的很快,身上的雪都飞起来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和观察情境图,孩子体会到了雪孩子的着急。第二次引导朗读时我问孩子“雪孩子能跟小白兔生活在一起吗”“雪孩子怕火,可是为了自己的好朋友,它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你能再读读吗?”孩子在情感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朗读时感情也会更加充沛。
通过看图学文和引导孩子朗读,初步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也理解了课文中雪孩子的优秀品质,并且能够把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但这节课在设计和处理中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第一,在引导孩子读出雪后美景时,利用生成资源会更巧妙。第二,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切入点,整篇课文串讲下来,缺少一条主线。在导入时提问孩子“听了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你喜欢谁?”把“雪孩子”这条主线抓出来,思路会更清晰。第三,在培养孩子说完整的话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一年级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更加注意。第四,在引导孩子朗读时,如果利用配乐朗读,我想孩子更容易入情入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对于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及理解课文内容都会有很大帮助。第五,最后一部分“雪孩子为什么飞走了,它还会回来吗?”如果能通过图或者小动画让孩子了解水到雪,雪到水的过程,会更利于理解和接受,也会使课文学习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篇三: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人在20XX年12月教学了这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可爱的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朗读感悟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不能像以前那样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应该在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例如在最后一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练读,说: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位学生说: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该如何选择呢,我顺势引导所有的孩子来参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段话。一边的小朋友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在这教学片断中,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此时,情感的体验就像我们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最后我也只是说了一句中肯的话,发表我的意见: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二、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在理解课文后安排了四人小组讨论“雪孩子会回来吗?”的话题。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毕竟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通过演示课件理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阅读积累方法的指导,又要注重课内外知识积累的运用、延伸与拓展,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创新思维及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意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篇四: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9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很美很美的心灵。
在这课教学中,我紧抓小白兔和雪人感情变化这条线,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走入情境,熏陶情感
新课程标准赋予语文学科广泛的内涵,指出语文是交际工具、思椎的工具、传统文化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历史深厚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孔子亦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茫茫白雪中,兔妈妈和兔宝宝堆起了可爱的小雪人,雪人和着音乐,和小白兔翩翩起舞,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好的情感基础。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课文中第三段,雪孩子和小兔子愉快到游戏,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渲染,使学生充分感受雪孩子和小兔子之间真挚的友谊。第七段雪孩子为了救出小兔子,自己却化了。采用了比较忧伤的音乐。最后一段,雪孩子变成了很美很美的云,则用了十分舒缓明丽的音乐。这些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靠的是长期的、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想象中激发创造潜能。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情感需要自身的感悟,新课程目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重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
⑴ “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
⑵ “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⑶ “他飞到了天空,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