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教学反思(2)
时间: 06-27
栏目:反思
二、一年级的学生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 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 这一点在本节课上是很欠缺的。
三、我在想教师在美术课上进行范画表演是否有必要。课后我觉得,在提倡学生自主、主动、探索似的学习中,范 画的使用我认为也不是非要不可的。用新的教育观念去思索和认识范画,积极去探索美术教学上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可在我当时的眼中,美术教师不画范画就 不算真正的教,就没有展示自己基本功的机会,这显然是把范画作为美术教学中唯一的、至高无上的教学方法。
四、课上下来我觉得学生的感受太 苍白,没有想象的基础,在技法上老师要求过多。因此我觉得在美术课中应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引导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去寻找生活的 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调动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使其审美情趣得以熏陶,创作素材得以丰富,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创作技法上应放手让学生去选择。
五、在写教案时,经常性的都会围绕自己如何教,教学 过程就是他们对知识的剖析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比较省力的,课堂教学也很好组织。但是,它的最大的弊病是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新的精神,使美术学习只能 停留在技能的学习上。像这一节课中的小组讨论有些走过场的感觉,没有达到实效性。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美术教学各个环节应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 间,这才是检验的标准。
反思五:下雨了教学反思
《下雨了》是一节充满了生活情趣的课,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根据课程总目标的要求,课程标准分四个学习阶段提出具体内容和行为方式。其中 1~2年级为第一学段,对本阶段要求是:“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课标中谈到:“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在本课中,通过让学生 回忆、观察、讨论生活中下雨的情景,利用不同疏密的点、线、和生动的人物动态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的美景与真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 生活感受,提高学生造型与表现的能力。力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表现生活美、自然美。
艺术可以表现生活也可以表达情感,在教学伊 始,通过听——演——看——想,激发小朋友对雨中各种熟悉的雨景回忆。接下来“赏雨析雨”,体会雨带给每个人不同的感受,书中为我们安排了韩羽爷爷的《听 雨图》,当引导孩子从一个农民娃娃的角度赏雨,孩子们不仅感到了画面中令农民伯伯舒心顺意的雨,还感受到雨中大自然耐人寻味的美丽。当孩子们沉浸在其中 时,教师又及时将孩子们拉回到他们熟悉的城市雨景中,大量的图片充分地为孩子们提供了创作素材。学生在雨情雨景中快乐游戏,快乐回忆,快乐创作!对于一年 级的儿童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之教会了他们画某某物体的画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
一节快乐的课带给同学们不仅是快乐的体验,同时也希望带给他们对生活的丰富的感受,正如艺术大师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