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学反思
时间: 07-01
栏目:反思
反思一:雨后教学反思
1、凭借生活,唤起经验。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性的学习材料。《雨后》这首诗写的就是孩子们的生活,因此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来体验夏天雨后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通过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由于年龄特点,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长留心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与之产生共鸣。我经常这样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这方面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揣摩得到,我的方法就是:唤起儿童的亲身感受,并以自身的体验来印证,化难为易。如在学生提出“小哥哥摔跤了,嘴里喊着‘糟糕——糟糕’,为什么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呢?”这个问题时,问学生:小哥哥是在什么情况下嘴里喊着“糟糕,糟糕的”?这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呢?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小哥哥当时嘴里说糟糕,心里却是兴奋和骄傲的心情。
2、朗读感悟,激起情感体验。
这篇课文,重点描写的是小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景,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教学中,我用语言或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并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如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酣畅痛快;从“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体验小哥哥滑了一跤后既为弄脏了裤子而遗憾,又为尽情踩水感到兴奋,还为自己的小男子汉行为感到骄傲的多重心理;从“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感受小妹妹想玩水又略有害怕的有趣样子,从“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体悟小妹妹对小哥哥羡慕的心理和她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情感体验;再引导学生表演,把内化的语言、情感通过学生自己的有声语言以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在身临其境中,让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3、启发想象,训练说写。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本课中要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如在学完第一节第一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此时的场景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描述?学习第二句时,让学生体会“快乐得像神仙一样”,再让学生换一种说法,还可以说孩子们快乐得像什么?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着用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怎样享受雨后的快乐,既为学生的创作插上了翅膀,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反思二: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具童趣。诗歌源于生活 ,教学中也只有让学生走进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 ,他们才能更深入地体验蕴涵的情趣 。因此 ,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 图文结合, 现实与想象交错, 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份童真童趣。
一.设置情景,激起体验
课始,我先让孩子们听听哗哗地雨声,启发孩子们想象,听到这哗哗地雨声你会想到什么?雨后你们在这里痛快地玩过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待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引入课题,激发孩子们朗读课文:小朋友们玩水的场面被写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诗,想不想去读一读呢?下面我们一起去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里所描绘的情景。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被带入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产生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读中感悟,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喜欢雨后玩水,这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一定会有同感,读起来也就十分自然合拍。文中一群孩子们赤脚在雨后的广场上玩水嬉戏,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熟悉的生活情境,配上自己的动作……这一切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裤子”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读起来仿佛自己就是那位踩水的哥哥此刻沉浸在这快乐之中,就好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神仙一样”一般。
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重点描绘了一对小兄妹俩在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的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在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并从读中揣摩两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担心、欢喜、兴奋和骄傲,以及妹妹的胆小、想玩水的心理。如小妹妹紧紧跟在泥裤子后面轻轻地小心地跑,我问学生:“你能不能把小妹妹的动作演一演?”由于是女孩子的动作,男生可能不好意思演示,我又加了一句:“知道吗?如果你能换角色把小妹妹的动作演出来,那本事可是一个字——高!”当女生演后,男生也加入了表演与感受的行列。由于激起了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所以孩子们抓住了妹妹的动作“紧紧地跟”、“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并用自己的朗读向大家展示了妹妹虽然胆小害怕但是也想玩水的心理。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在处理“糟糕”与“兴奋、骄傲”的处理太淡化,感觉难点突破的不够,还应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自由表达的空间更多的给孩子,尽情发挥。
反思三: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诗,作者是冰心。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初读诗歌,觉得这样的写作手法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不是太深奥了点,诗中任务那矛盾的心理孩子们能真切体会吗?课上完了,才知道,这样的诗歌恰到好处!因为诗中的主人公是孩子,与学生能年龄相仿。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想法,他们不也曾有过!
两节课的教学,有些许值得回忆的地方,记下以反思:
一、课题引路,导入课堂
课题是《雨后》,写的一场夏雨之后。初读课题后,我便问道:“从诗中哪些语句你看出这是一场雨之后呢?”“这又是怎样的一场雨呢?”两个问题的逐步抛出,引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叽叽喳喳地将课文度开了。一会便找出“闪着金光”“一片海洋”等词语,并解释得相当美妙:“正是下了一场雨,树梢才会挂着雨滴。太阳出来了,照在上面,金光闪闪,多美呀!”“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说明雨下得很大呀,小雨过后,就只能出现小水塘了。”
二、字词教学,紧扣中心
文中的生词不多,像“赤脚”、“妹妹”、“兴奋”、“咬”学生都较好理解。重点在于“树梢”这个词的理解,读起来似乎又有点懂,但真正的理解很多小朋友还是云里雾里。课堂上,我在黑板上板画了一棵树,随即问道:“哪个小朋友来画画‘树梢’指的是哪儿?”一生走向黑板,用粉笔在树的主干与树枝的交叉处点画了一下,不少小朋友点头表示赞同。我不置可否,继续说道:“那小朋友拿出字典,用我们刚学的部首查字法查查梢的意思。”学生很快便找到了,指名一生读道:“是指条状物细的一头,指末端。”“那树梢呢?”我指了指黑板上的画,“这样画树梢对吗?”学生一下明白过来,很快地纠正的错误的画法。此刻,我再出示雨后树梢挂着雨滴,闪着金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水到渠成。
“使劲踩”这个词不理解扎实了,孩子们就难以感受到诗中小男孩玩水的痛快。于是,指名一同学来演示一下这个动作。第一个女生踩得非常文静。我相机问道:“你们觉得这是怎样踩?”“轻轻地踩。”不少孩子抢着答道。再请一生,继续问道:“这是怎样得踩?”“稍微用点力地踩。”再请一生,这个小男孩可谓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小脸涨得通红,用力地踩着地面。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使劲踩,使劲踩。”巧的是,小家伙用力过猛,重心不稳,差点滑到。孩子们哈哈大笑,自然给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三、启发想象,描绘童心
全诗视角独特,犹如一架摄像机,镜头先是对准了雨后的广场,而后逐渐拉近到广场上的孩子,最后聚焦在了一对戏水的兄妹身上。诗歌学完后,抓空白处提问:“镜头又开始转动了,转到另一些孩子身上,他们一样玩得很快乐!你也玩过水,在哪玩,怎么玩?现在镜头对准你,用语言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吧!”孩子们开始了回忆,开始了想象,开始的幸福的语言之旅!
1、凭借生活,唤起经验。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性的学习材料。《雨后》这首诗写的就是孩子们的生活,因此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来体验夏天雨后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通过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由于年龄特点,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长留心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与之产生共鸣。我经常这样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这方面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揣摩得到,我的方法就是:唤起儿童的亲身感受,并以自身的体验来印证,化难为易。如在学生提出“小哥哥摔跤了,嘴里喊着‘糟糕——糟糕’,为什么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呢?”这个问题时,问学生:小哥哥是在什么情况下嘴里喊着“糟糕,糟糕的”?这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呢?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小哥哥当时嘴里说糟糕,心里却是兴奋和骄傲的心情。
2、朗读感悟,激起情感体验。
这篇课文,重点描写的是小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景,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教学中,我用语言或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并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如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酣畅痛快;从“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体验小哥哥滑了一跤后既为弄脏了裤子而遗憾,又为尽情踩水感到兴奋,还为自己的小男子汉行为感到骄傲的多重心理;从“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感受小妹妹想玩水又略有害怕的有趣样子,从“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体悟小妹妹对小哥哥羡慕的心理和她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情感体验;再引导学生表演,把内化的语言、情感通过学生自己的有声语言以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在身临其境中,让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3、启发想象,训练说写。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本课中要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如在学完第一节第一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此时的场景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描述?学习第二句时,让学生体会“快乐得像神仙一样”,再让学生换一种说法,还可以说孩子们快乐得像什么?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着用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怎样享受雨后的快乐,既为学生的创作插上了翅膀,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反思二: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具童趣。诗歌源于生活 ,教学中也只有让学生走进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 ,他们才能更深入地体验蕴涵的情趣 。因此 ,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 图文结合, 现实与想象交错, 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份童真童趣。
一.设置情景,激起体验
课始,我先让孩子们听听哗哗地雨声,启发孩子们想象,听到这哗哗地雨声你会想到什么?雨后你们在这里痛快地玩过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待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引入课题,激发孩子们朗读课文:小朋友们玩水的场面被写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诗,想不想去读一读呢?下面我们一起去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里所描绘的情景。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被带入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产生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读中感悟,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喜欢雨后玩水,这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一定会有同感,读起来也就十分自然合拍。文中一群孩子们赤脚在雨后的广场上玩水嬉戏,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熟悉的生活情境,配上自己的动作……这一切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裤子”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读起来仿佛自己就是那位踩水的哥哥此刻沉浸在这快乐之中,就好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神仙一样”一般。
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重点描绘了一对小兄妹俩在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的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在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并从读中揣摩两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担心、欢喜、兴奋和骄傲,以及妹妹的胆小、想玩水的心理。如小妹妹紧紧跟在泥裤子后面轻轻地小心地跑,我问学生:“你能不能把小妹妹的动作演一演?”由于是女孩子的动作,男生可能不好意思演示,我又加了一句:“知道吗?如果你能换角色把小妹妹的动作演出来,那本事可是一个字——高!”当女生演后,男生也加入了表演与感受的行列。由于激起了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所以孩子们抓住了妹妹的动作“紧紧地跟”、“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并用自己的朗读向大家展示了妹妹虽然胆小害怕但是也想玩水的心理。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在处理“糟糕”与“兴奋、骄傲”的处理太淡化,感觉难点突破的不够,还应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自由表达的空间更多的给孩子,尽情发挥。
反思三:雨后教学反思
《雨后》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诗,作者是冰心。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初读诗歌,觉得这样的写作手法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不是太深奥了点,诗中任务那矛盾的心理孩子们能真切体会吗?课上完了,才知道,这样的诗歌恰到好处!因为诗中的主人公是孩子,与学生能年龄相仿。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想法,他们不也曾有过!
两节课的教学,有些许值得回忆的地方,记下以反思:
一、课题引路,导入课堂
课题是《雨后》,写的一场夏雨之后。初读课题后,我便问道:“从诗中哪些语句你看出这是一场雨之后呢?”“这又是怎样的一场雨呢?”两个问题的逐步抛出,引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叽叽喳喳地将课文度开了。一会便找出“闪着金光”“一片海洋”等词语,并解释得相当美妙:“正是下了一场雨,树梢才会挂着雨滴。太阳出来了,照在上面,金光闪闪,多美呀!”“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说明雨下得很大呀,小雨过后,就只能出现小水塘了。”
二、字词教学,紧扣中心
文中的生词不多,像“赤脚”、“妹妹”、“兴奋”、“咬”学生都较好理解。重点在于“树梢”这个词的理解,读起来似乎又有点懂,但真正的理解很多小朋友还是云里雾里。课堂上,我在黑板上板画了一棵树,随即问道:“哪个小朋友来画画‘树梢’指的是哪儿?”一生走向黑板,用粉笔在树的主干与树枝的交叉处点画了一下,不少小朋友点头表示赞同。我不置可否,继续说道:“那小朋友拿出字典,用我们刚学的部首查字法查查梢的意思。”学生很快便找到了,指名一生读道:“是指条状物细的一头,指末端。”“那树梢呢?”我指了指黑板上的画,“这样画树梢对吗?”学生一下明白过来,很快地纠正的错误的画法。此刻,我再出示雨后树梢挂着雨滴,闪着金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水到渠成。
“使劲踩”这个词不理解扎实了,孩子们就难以感受到诗中小男孩玩水的痛快。于是,指名一同学来演示一下这个动作。第一个女生踩得非常文静。我相机问道:“你们觉得这是怎样踩?”“轻轻地踩。”不少孩子抢着答道。再请一生,继续问道:“这是怎样得踩?”“稍微用点力地踩。”再请一生,这个小男孩可谓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小脸涨得通红,用力地踩着地面。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使劲踩,使劲踩。”巧的是,小家伙用力过猛,重心不稳,差点滑到。孩子们哈哈大笑,自然给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三、启发想象,描绘童心
全诗视角独特,犹如一架摄像机,镜头先是对准了雨后的广场,而后逐渐拉近到广场上的孩子,最后聚焦在了一对戏水的兄妹身上。诗歌学完后,抓空白处提问:“镜头又开始转动了,转到另一些孩子身上,他们一样玩得很快乐!你也玩过水,在哪玩,怎么玩?现在镜头对准你,用语言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吧!”孩子们开始了回忆,开始了想象,开始的幸福的语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