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文化传承工作方案

时间: 06-12 栏目:方案

1童心接力中国梦,中华文化我传承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两纲”教育,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丰富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尊师重教、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伟大民族精神,鼓励学生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树立理想、勇敢追梦,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主题:童心接力中国梦中华文化我传承

四、活动内容:

学生篇

(一)、宣传启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宣传“童心接力中国梦中华文化我传承”活动的内容;

2、利用电子大屏幕、红领巾广播等宣传“童心接力中国梦中华文化我传承”教育内容。

(二)、实践体验

“心系民族,爱我中华”系列活动

1.经典影片大家赏

结合“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了解党的光荣历史,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树立理想、认真学习,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要求:请班主任事先加强纪律教育,组织学生认真观看电影,观影后各班利用午会课组织学生交流观后感,29日前四年级每班上传一篇影评到校园网“张燕”。优秀的作品将在红领巾广播中宣传。

负责:

2.庄严歌曲大家唱

利用音乐课组织学生学习和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迎园小学校歌》,并能在每次的升旗仪式上自觉主动地高唱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负责:学生

活动要求:唱国歌时,要全体起立,保持立正姿势,两眼平视前方。精神饱满,庄重肃穆,不得讲话和随意走动。歌声要宏亮、准确、整齐。

3.实践基地大家访

引导三至五年级学生利用双休日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观博物馆、档案馆、烈士陵园等场所,了解嘉定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嘉定发生的巨大变化。活动后组织学生以调查报告、演讲、绘画、征文等多种方式畅谈、交流收获。

8日和25日下午的午会课、班队课,分别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在小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五苑探究校园文化。

负责:

活动要求:活动前各班主任老师事先编好小队,指导队员明确分工、搜集资料认真考察。三、四、五年级各班于29日前交一张考察照片(需戴好红领巾,照片名字需注明中队名、活动地点等信息),上传“马骥”。优秀的作品将在畅想园中展示。

4.祖国蓝图大家绘

利用美术课,通过绘画的形式描绘祖国未来蓝图,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和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活动要求:9月29日前一至四年级每班交两幅作品到陈慧老师处。五年级组织部分学生开展“七彩涂鸦”活动。各班优秀作品将在畅想园中展出。

负责:参与对象:全体学生

5.民族艺术大家学

扎染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悠久的传统艺术的遗产,又是我校的民族教育特色。通过午会课或班队课在本月进行扎染教学,让学生了解扎染艺术、走进扎染。

负责:参与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学生用书可以由年级组长到资料室借阅,年级组内协调,用完请统一归还资料室。9月29日前,三至五年级每班上交扎染作品20份,交于教导处许竹筠老师处。

年级

针法要求

教学目标

一年级

简单的扎法

对扎染的起源、发展,认识扎染的工具,初步了解扎染作品的制作流程,能学会简单的扎法。通过对扎染制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扎染的兴趣。

二年级

打结法

进一步了解传统的民族扎染,初步了解扎染染色技巧之一——浸染法的工艺流程,学会扎染的几种不同的打结方法。通过对扎染服装的欣赏,提高学生对扎染的兴趣。

三年级

捆扎技法

了解现代的自贡扎染及对扎染的现状贡献,知道并学会扎染的不同的捆扎技巧,了解扎染的其它染色技巧。

四年级

简单缝针法

初步了解现代扎染艺术染整的创新,通过对现代工艺的欣赏与扎染家居饰品的欣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扎染艺术的兴趣,在制作技巧上有所创新。通过学习扎染的夹扎技巧和简单的缝绞针法,能制作出扎染作品。

五年级

缝绞扎法

综合捆扎法

进一步了解现代扎染艺术染整的创新。学会有图案的缝绞扎法、综合捆扎等技巧,了解夹染的染色方法,能把不同的捆扎技巧与染色技巧进行整合,制作出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扎染作品。能主动探究我国其它的印染工艺。

“传承美德,践行礼仪”系列活动

1.校园礼仪大家学

利用每周一次联合午会,带领全体学生认真学习校园礼仪之——《课前准备礼仪》和《用餐礼仪》,组织大家诵读礼仪垫板上的相关童谣,同时,下发学生礼仪评价表,训练礼仪要领,组织自评、互评和老师评。

1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课前准备礼仪

上课铃,叮当响,

我们快步进课堂,

不挤不碰不吵闹,

静静坐在座位上。

书本文具放整齐,

等待老师把课上。

用餐礼仪

安静排队进食堂,

双手端盘慢慢走。

细嚼慢咽不说笑,

勤俭节约不挑食。

餐具收拾有序还,

文明用餐我能行。

1.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负责:参与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利用9月9日、16日、23日和30日四次联合午会,带领全体学生学习课前准备礼仪和用餐礼仪。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每班评出5名“礼仪之星”,再推选出一名校级“礼仪之星”(班级和校级尽量不要重复)。

2.师恩祝福大家送

组织学生通过黑板书写祝福,“小记者”采访教师,话身边的老师等形式,给老师一份惊喜,向老师传达节日的祝福和无限的敬意。

负责:参与对象:全体学生

3.传统文化大家探

组织学生与父母一起探究中秋文化,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等,并通过一起赏月、吟唱童谣诗词、赠送贺卡等形式感念亲恩,并给远方的亲人打个电话,送上真挚的祝福,表达佳节的思念与问候。

负责:李绿萍参与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9月29日前各班利用午会课进行交流。三、四、五年级各班上交一张“我们的节日”电子小报,上传校园网“李绿萍”。优秀的作品将在畅想园中展示。

(三)、总结表彰

利用10月8日升旗仪式,进行总结表彰活动。结合行规检查记录评选出若干“礼仪特色中队”、“迎小礼仪之星”。

2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和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大批优秀人才的重要指示”。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的要求,鼓舞青少年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胸怀祖国,情系中华,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为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拟由贵州省文联牵头,联合贵州省精神文明办、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文化厅、共青团贵州省委等部门共同主办以“传承、推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的活动。

琴、棋、书、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为了传承、推广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人文素质、宏扬民族艺术、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广大同学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建立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特开展以“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为主题的品牌公益活动。此活动本着“传承、推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宗旨,积极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以爱心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以文化渗透爱心,愿为社会的发展和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尽一点绵薄之力,让一股学习经典传统文化之风吹遍我省,为此特举办此次公益活动来发扬华夏传统文化,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参与!

二、活动目的和意义

通过此活动,宣传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学习观念的传承与挖掘,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意义作一番探讨,为学习观念找到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从而作为中华民族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必需。

1、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人文素质,改善社会文化氛围,建设优良的学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国粹。

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鼓励同学们将有限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更加积极有益的兴趣爱好中来,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培养兴趣爱好的平台。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传统民族文化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国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激发青少年的崇高精神追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4、宣传推广一批有影响力的琴棋书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及其教学方针、教学成果,针对性强、有效性高,为学生求学提供一个业余兴趣学习的优秀平台和途径。

三、活动主题

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办贵州省文联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文化厅共青团贵州省委

2、承办单位:贵州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3、联合承办:

4、媒体协办: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贵州信息港、保德保洁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音乐广播电台、贵州经济广播电台、贵州交通广播电台、贵州都市广播电台、贵阳新闻广播、贵州民族报、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贵州日报、贵州商报、金阳时讯。

5、协办单位:给予活动支持的各机构

6、赞助单位:

五、组委会

总顾问:省委领导

顾问:各厅局领导

主任:拟由省文联领导担任和其他厅局领导担任最多2名

副主任:省文联领导及各主办单位领导一名

办公室主任:

成员:

宣传报道:

六、活动开展

为保证此次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此次活动拟用5年时间不间断开展,分三个板块来对活动进行系统的宣传和推广。

第一板块:宣传推广及免费培训推广活动利用媒体造势、联系众多机构进行宣传,向学校、文化机构及有需要的人员发放免费学习劵。培训内容主要以传统琴棋书画——古琴、围棋、书法、国画为主,配以其他艺术科目为辅。学习劵免费发放预计发放学习劵价值约300万元,每年约60万元,每张学习劵学习时间在1个月到3个月之间,课时为8课时—24课时。

第二板块:在每天宣传推广学习的情况下,开展系列活动珍惜美好年华塑造多彩人生展示艺术魅力尽显个性风采

A、“诵读千古美文传承经典文化”贵州省青少年儿童国学经典诵读大赛

B、贵州省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大赛

C、贵州省青少年儿童歌手大赛

D、贵州省青少年儿童器乐大赛

E、贵州省青少年儿童钢琴大赛

F、“传承与学习传统经典文化”征文大赛

第三板块:在此主题活动下,开展研讨交流学习(可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讲座交流)

七、活动时间:20XX年——20XX年

八、活动费用说明:

1、学习劵5年约300万元(注:各艺术培训机构免费提供)

2、印制学习劵及宣传海报等约30万元(注:5年费用,第一年约10万)

3、各类单项比赛约每项每次8万元约96万元(注:每5年举办个单项活动2次)此次活动费用合计约430万元,其中学习劵可以联系培训机构免费提供(价值约300万元),各单项比赛可以通过收取一定参赛费解决部分费用。现在缺口宣传费用30万元,拟申请相关部门给予支持。

九、活动形式

1、联合贵州省各培训机构(琴、棋、书、画培训学校或培训班),免费提供给同学们2—3个月或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发放“学习券”的形式参加学习,学习券价值60‐100万元),通过媒体及各承办机构宣传这一活动,活动时间于20XX年5月启动,活动时间延续2‐3年。

2、联合贵阳市书店、商场和学校及培训机构,以促销形式或返券形式、抽奖形式、VIP优惠形式、累计消费形式等发放“学习券”,其机构都可限量赠送给老顾客。例如保德保洁家政报,即可通过回馈客户的形式赠送“学习券”,也可连同其促销活动或辅助活动限量赠送给老顾客(如:凡当日在保洁公司聘请家政服务的客户,均赠送价值5元家政卡10张,共计50元面额。.凡累计聘请家政服务的达20次的客户,均赠送“学习劵”一张,价值300元。)

3、联合贵阳市媒体资源宣传此活动。例如:贵州信息港、保德保洁家政报等等。

十、宣传回报:

1、新闻宣传:新闻追踪报道活动进展情况,从活动启动到活动结束,宣传各培训学校的免费培训的情况,做好及时跟踪报道。

2、照片展览:在《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贵州商报》、《青少年文艺报》和“西部文艺网”上联合刊发学员学习琴、棋、书、画的照片、学习心得和成果。

十一、活动费用预算

1、“学习券”设计费用:600元

2、劵印制“学习“学习券”)。

3、活动宣传册设计费用:600元

4、印制活动的宣传册、海报、宣传条幅和其他宣传费用:20XX元”成本费用:1300元(第一批活动起动暂定1000份

贵州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20XX年3月30日

3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实施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因为其具有活态流变的特点,在传承与保护上颇有难度。为进一步组织开展乡镇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制定《上涌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推进文化创新。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乡镇非遗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热情,从而把全体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

二、目标和原则

多年来,我镇文化活动立足本土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乡镇文化活动新思路,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力度,在实施原则上必须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充分汲取乡土精华,充分吸纳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成果,积极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我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各项非遗活动,以打造我镇特色农村文化,提高我镇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水平,做好非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三、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区和特色村的命名活动

各村结合实际提炼1-2种本土特色文化,加紧打造、精心提高,并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使本土特色文化更鲜明,更具影响力。

四、搞好传承,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1、积极支持和协助民间艺人制定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工作计划,加紧授徒传艺,培养新的传人,逐渐普及推广。

2、高度重视民族民间艺术研究工作。在保持基本特色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修改、提高,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既显现原汁原味,又能充分吸收优秀养分,从而焕发新的活力。

3、积极开展节庆民俗文化活动,为展示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搭建平台。继续举办龙虎旗等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不断提高举办水平,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各村书记、主任、村两委为成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完善工作体系。切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争取用3-5年的时间培训一批民间文艺人才,出版一批民间文艺丛书,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艺品牌,开展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文艺活动。初步建立起以文化、民政部门为龙头,乡镇为支撑,农村为基础,文艺协会为纽带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党政重视、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尽力保障投入。切实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一是引导和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资助。二是文化、民宗部门积极向申报项目,争取经费。三是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工作经费。

上涌镇人民政府

20XX年2月19日

4利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及工作实施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在保护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结合实际,深入实践,应运文字、录音、照片、录像等现代技术手段做好全方面的记录,做好挖掘、搜集、整理、研究、申报等最基础性的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也被称为“民族民间文化”或“无形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涵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中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体现着民间群众的知识、智慧、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情操、爱憎、美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被任意毁弃或流失境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如此重大,而全国各地区域特点各异,现制定利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以及符合利津发展、具有利津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普及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地纷纷加大了保护力度,在这一形势下,我县以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抓手,着重在资源普查、遗产申报、成果展演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资源普查初步完成。按照上级部署,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专门成立了县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普查工作方案,由文化馆专门负责。在对文化站长及文化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后,采用实地、面上调查与重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分赴全县各乡镇、历时三年多时间,共普查出十类计203个项目,其中,民间文学(传说、故事、谚语等)97项,民间美术2项,传统手工技艺13项,民间舞蹈18项,民间音乐4项,民间习俗34项,传统医药2项,民间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项目33项,初步完成了普查任务。

(二)重点项目得到关注。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先后拟定了22个项目进行调研,并从中筛选了12个项目进行重点抢救与保护,现已完成了7个重点项目DVD片制作和12000多字的配套文字,拍摄了《传统手工技艺--利津水煎包的制作技艺》、《传统舞蹈--虎斗牛》、《传统舞蹈--舞龙》等7个专题片,为传承、研究、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三)成果演示影响较大。我县在整理、提升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成果的同时,积极组织、推荐、举办民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努力扩大民间文化影响力。为庆祝我国的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民间舞蹈虎斗牛、威风锣鼓等参加了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节目展演。

(四)部分遗产申报成功。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我县积极组织了申报工作。经项目的精心包装与推荐,到目前为止,已有《传统手工技艺---利津水煎包的制作技艺》、《传统舞蹈---虎斗牛》、《传统舞蹈---竹马灯》、《传统舞蹈---舞龙》、《传统舞蹈---舞狮》、《传统舞蹈---威风锣鼓》、《传统手工技艺---王象焕剪纸》7个项目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被申报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概况及存在问题虽然

近几年来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速度远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的速度,目前的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社会各阶层,包括各级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工作进展缓慢或错失申报良机。认识不到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与时间赛跑,是延续和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民族基因的千秋大事,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责任,是关系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战略;认识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需要政府投入的、短期内没有回报的基础性工作;认识不到不能以通行的市场化观点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一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想到是否有开发利用价值,是否能赚钱,而不是深入细致地、脚踏实地地做好普查、抢救工作。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在各地文化工作中的排位较后,未列入考核目标,而成为一个可做可不做的工作。

(二)宣传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多学科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之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学科之间必须协同配合;必须广泛动员群众力量,让广大群众自觉担负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而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被认为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广大群众保护意识淡薄,尚处于观望状态。

(三)文化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传承者和受众群体均出现明显断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但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经常性、长期性的展示平台,没有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时代精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要求,受众群体越来越小,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统民间文化在中老年人中还具有一定影响,而年轻一代大多对其不了解、不熟悉,更谈不上热爱和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逐步消亡的。

(四)没有必要的传承人保护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目前没有奖励措施,由于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很多传承人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条件较差,无传承活动经费,无力继续从事传承工作,致使一些传承项目濒临灭绝。

(五)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设施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都是挂靠在文化馆,工作人员都是兼任,不能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的要求。没有增加编制和经费,缺乏必要的采录设备和专业人员,保护手段落后,有些很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献、作品、工具在民间保存有遗失和损毁的危险,但由于缺乏征集经费而难以收集。

(六)缺乏资金,保护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只有入选各级政府公布的名录,才能得到有效保护。但申报一个项目,要深入民间考察、调研,搜集文献资料,整理撰写申报书,还要制作视频资料片,辅助图片、录音、录像,邀请专家论证等,需要几千甚至几万元的申报经费。因缺乏申报经费,我县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未能申报各级保护项目。

三、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领导,积极开展宣展活动。

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众凝聚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与法规内容的宣传,积极举办艺术成果的展演展示活动,以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氛围。坚持政府主导,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县级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把“非遗”工作纳入人大议事程序,加强领导,定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统筹协调,整合作协、史志等相关部门的优势,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全面普查,制定长效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开创性、长期性的工作,关键要在机制上下功夫。一普查建档。要在前期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基础上,总结经验,深入、扎实开展资源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运用文字、录音(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形式,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地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二制定规划。针对普查掌握的情况,认真分析研究,依法、科学制定保护规划或保护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目标、长远计划、保护范围、重点项目、具体措施、职责要求,并组织实施到位。三建立名录。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逐级申报公布的有关规定,尽快对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评定,并建立县级保护名录,由县政府统一公布。四健全机制。要健全诸如资料(实物)的征集与保管、代表名录的分级保护、项目的评审与公示、保护情况的监督检查、专家咨询等制度,逐步完善科学有效的传承保护工作机制。

(三)坚持传承发展和弘扬创新相结合,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那些最原始、最自然、最具有原生状态特点的文化基因,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存起来,传承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富于时代性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创作、演出、比赛等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积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旅游商品,利用旅游景点、节庆活动,组织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也可规划建设民俗文化园、文化生态保护区、民间工艺美术、民俗表演一条街等文化街区,积极打造融保护传承、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产业实体。

(四)力抓队伍,壮大保护传承力量。

一要抓好保护队伍的建设,增加文化馆工作人员编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充实缺编的基层文(保)化人员,壮大保护队伍力量,以满足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二要抓好传承队伍的建设。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无形的,依附于人身体而存在,人的消失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损失,而传承又是非遗保护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在“民间文化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的严峻形势下,要加紧培养传承人队伍。尤其对于濒危的重要项目要制定传承计划,建立传承活动基地,设立专项传承补贴,对传承人(民间老艺人)带徒传艺、培训学习、资料整理、展演展示等给予扶持补助;对列入市级以上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鼓励教学机构开办兴趣班,引导更多的人走上传习之路,解决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全社会,全民族的责任,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发扬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文化工作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力军,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对文化馆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能给历史留下记载的工作,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