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特产小红头的作文
1庐江特产“小红头”
“偷得半日闲”,回了趟故乡。刚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寻找儿时的美食——“小红头”。在一巷内终于寻觅到它的身影,手捧着这多少次出现在梦中的点心时,心头涌起一丝感动,关于“小红头”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
我的故乡在安徽庐江,这里是三国周瑜的故里。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因而,也就诞生了这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名点“小红头”,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
“小红头”原名“饽饽”,又名“油糖烧卖”,以细面、糯米、白糖、猪油、金橘、桂花精心制成。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因顶端用食用色素染上一红点,故而得名。
据传清同治年间,清军著名将领、庐江人吴长庆率师赴朝鲜平叛,官兵因常食随军厨师做的油糖烧卖而食欲振,体格壮,士气旺,凯旋归来,受到了同治嘉奖。为谢龙恩,吴长庆让厨师精制油糖烧卖,并特在其顶端逐个染上了一点红,表示吉祥如意。作为贡品,从此“小红头”闻名于世。这个故事更为它增添些传奇色彩。
小的时候,“小红头”之所以吸引我,除了它的美味外,主要是它的外观特别,那一点红色让人见了就有了食欲。另外特别之处,就是它用空心的小竹笼当外包装,特别有卖相。“小红头”吃完了,竹笼可以当成孩子们的玩具,还可以当作蛐蛐笼。
儿时每当我想吃的时候,外婆总会买些回来,那时特别便宜,她往热锅里放一点猪油,倒入“小红头”,不需要添加别的佐料,只需加热翻炒即可食用。翻炒声中,糯米的香味立马会让人受不了,而往往这个时候,我都急不可待地用手从锅里抓个就往嘴里塞,也顾不得烫了。这时候,外婆总会笑着对我说:“小馋猫!小心烫着!”这甜甜的味道洋溢在我的脸上,那个美味,至今回想起仍垂延三尺。
不知何时,这个美味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能是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更加青睐一些所谓的“洋快餐”而把它忽略了。
可对于我来说,“小红头”不仅仅是一道名点,它承载着我太多的情感,每当见到它时,我就会想到外婆,想起小时候那段快乐幸福的日子……
2庐江小红头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种我最爱的家乡美味——庐江小红头。
关于庐江小红头还有一个由来,且听我细细道来。清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吴长庆率部前往平定,将士多为江淮子弟,对朝鲜一日三餐麦面食很不适应,不少人出现食欲不振、体力减退、士气低落的现象。随军厨师陈长宽在庐江老家做的油糖烧麦基础上,创制了适合江淮子弟食用的小红头,之后就成了庆军将士的重要干粮。吴长庆因平定朝鲜“壬午兵变”有功,受到朝廷嘉奖。为感谢皇室的恩泽,吴长庆将小红头装篓,每篓22个,共100篓小红头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太后和皇帝品尝后,认为色香味形俱佳,大为称赞,遂将“小红头”赐给文武大臣。
小红头像一座座微型的金字塔,‘‘塔’’顶上还有一点红色,名字也由此而来。
小红头的做法有点像饺子。先将桂花、青梅、青红丝、猪肥肉、白砂糖、馒头末、金桔饼等配料拌在一起,用绞肉机绞成细碎均匀的馅料,面粉揉团切条摘丁,擀成一个个直径约十厘米的圆形面条,取适当馅料,用面皮包紧,捏成塔形,在顶部点上一点食用红色素,一定数量的小红头一圈圈摆放在蒸笼中,装满一笼入锅蒸熟,出锅凉透就可以吃了。
吃法多种多样,最好的吃法是油炸,油炸出锅的小红头色泽金黄,散发出一股甜香味,尝一口,外脆内嫩,囗感清爽。
庐江小红头美味无比,到庐江旅游时千万别忘了尝一尝。
3小红头
庐江小红头是安徽点心中的名品,又叫“油糖烧卖”,因其成品顶端染一小红点而得其名。这道点心是用猪油、面粉、糖桂花、青梅饼、金桔饼和核桃仁制作。不仅馅心甜美,而且造型有如大拇指一般的石榴花。入笼前在石榴花上点染一块红,让人倍觉可爱美观。口感滋润甜软,属点心中的上乘佳品。在庐江当地人喜欢将“小红头”油炸而食。还被装在竹篓中当作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
相传,小红头的来历是清朝乾隆年间,清军将领吴莜轩率军征战,战功显赫。传说吴莜轩是安徽庐江县沙虎山人,因他非常喜食家乡的菜点,所以每次出征都带随身家乡厨师。一年朝鲜内乱,吴莜轩率淮军赴朝平叛,他们吃惯了大米,对当地的麦面馍吃不惯,食欲不振,便叫随军厨师陈长宽设法用面粉制出适合江淮儿女口味的食品。来自庐江的厨师陈长宽精心制作出一款叫做油糖烧卖的点心,吴莜轩品尝后大加赞赏,此后厨师便经常做此点心供吴食用,后来,厨师离开军队返回家乡,在庐江县城关岗上开设了一家以经营油糖烧卖为主的小饭店,专门制售这种甜软香酥的点心,深受当地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不久便名震全省。到了光绪年间,庐江县太爷一次在进京述职时,特意捎了几篓送给京中的大臣和皇上品尝。皇上食用后感觉很好,便下令将“油糖烧卖”列为贡品,从此身价倍增。
因其顶部有一红点,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小红头”,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