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林中小溪教学反思

时间: 07-28 栏目:反思
反思一:林中小溪教学反思

今天教的是九年级上的《林中小溪》,文章语言充满诗意,既不乏优美,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很有诗的味道。文章的篇幅很长,内容比较散,很是体现了散文的特点。以前教授此文时着实费时又费力。

上此课前先让同学读了两遍,一开始上课就请同学们谈一下阅读感受。通过这个环节,我了解到同学们基本读懂了小溪的形象,但只留于表面不够深刻,也知道同学们难点所在,主要是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所以这节课主要由分析小溪的心态,它的行为表现,以及它的语言来深入感受小溪的形象。再把视线转向文章中其他事物的描写,探究对表现小溪的作用,由此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到此感觉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就介绍了作者的生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通过写小溪的历程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想的很多,有的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白花争艳的世界”和“我的小溪到达了大洋”说课文也展现了作者的一段心路历程。也有的同学结合我们的人生发表了自己的一番见解,我都予以了肯定。感觉今天的一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活跃,我也很享受。

上完后想想今天课上得比较开心,原因在于正确地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才会上得比较顺心吧。


反思二:林中小溪教学反思

《林中小溪》,文章语言充满诗意,既不乏优美,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很有诗的味道。语文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生活的体验。在第一课时里,我安排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但感觉是不理想的。学生没有兴趣,课堂的氛围是沉闷。
    
我想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吻合。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课文各自然段的意思,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一、从学生的学情以及表现出来的状态来看,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分段的技巧,他们是不感兴趣的。因为之前不少课的第一课时,我基本上也在侧重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没有新鲜感。而且我也相信大部分同学都已具备这样的能力。可我总是不放心,还在反复练习,学生当然没积极性了!
    
第二、在上课的引入环节,课堂上就让同学们谈一下阅读感受,体现阅读感受的多元性。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对小溪有大概的了解。再把视线转向文章中其他事物的描写,由此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层次安排。到此感觉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自读了一遍课文。然后又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读生字、读词语、读自然段,并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这样的做法,置学生的需求于不顾,机械地照搬教案,我想学生一定觉得这样的课堂对他们是没有吸引力的。
   
看来我们的教学设计也不能粗心。作为老师,不能认为:在课堂上不就是学学生字、读读词语、读熟课文,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就行。其实不然,我们的教学,教师也必须了解清楚,学生的阅读需求是什么,哪些需求是可以为学生解决的。千万要避免,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满足不了他们的渴求,这是很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其次还要思考,哪些知识、技能是教师想给学生的,而这些知识、技能,学生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或掌握了多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是否适合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果适合,怎样训练?训练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问题都应该认真地考虑清楚。
   
总之,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要综合学生的学情、课文的特点、单元的训练点等多方面的因素。让我们的教学设计与生成达到最佳的效果。
 

反思三:林中小溪教学反思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学习目标是“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林中小溪》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蕴含人生哲理的寓情于景的散文,编者把它安排在第一单元第二课,就是要我们在学习第一课《鼎湖山听泉》的方法,赏读美文,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
    
本文的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作者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今天,我分别在九年级两个班上了这篇课文,感觉在十二班效果比较好。首先我就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读呢?”有人说快速,有人说舒缓。我没有定论,笑着说“那么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去感知一下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来读这篇文章?”几分钟后,孩子们一致认为应该快速,热切的去读,并且找到了相关的语段来佐证自己的理由。从这里打开孩子们诵读的欲望:指名读——小组读——讨论读法——指导范读——精选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读。好几个喜欢睡觉的学困生也高举了小手,我当然不会吝啬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在大家读得热火朝天时,我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觉得林中小溪的目标是什么?它在向着目标进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障碍?怎么对待这些障碍的呢?请大家快速跳读,找出答案,每找到一处奖励0.5分。这个问题很快迎刃而解了。
    
大家通过朗读,一定感受到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相似的地方,到底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谈谈作者是怎样领悟到这些人生哲理的。请大家小组找出来,在相关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我在巡视的过程发现,学生还找出来文章里其他的事物,他们觉得那些“气泡”“花蕾”“姬蜂”“黑星黄粉蝶”代表的是贪图安逸、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一类,和自信、奋勇前行矢志不移的小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来这是八年级时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中的象征手法,在大家心中留下了烙印。
    
只要用心抓住契机,只要充分信任学生,一定会收获多多,喜悦多多。课堂上读了,找了,品了,悟了,不拘形式精彩纷呈。晚上的练笔写自由命题,结合课文的相关句子和个人的人生体验,写一篇读后感。我敢预言,这样的文章学生一定会给我惊喜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