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蚂蚁教学反思
时间: 08-04
栏目:反思
反思一:观察蚂蚁教学反思
蚂蚁是最普通的一种动物,用蚂蚁进行教学,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也可以从研究探索中,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实验,能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所以在安排课程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和实验,学生从中获益。
首先是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首先谈到的是如何捉蚂蚁,学生碰到这么小的动物,自然有自己的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孩子想其他捉蚂蚁的方法,也是运用发散性思维启发孩子。其次是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只有在充分的观察基础上,才能进行描述。蚂蚁的体型很小,教师让学生先用眼睛观察,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从用放大镜观察过程中,体会到之间的差别,并从中获得乐趣,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学习描述观察的结果。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仪器进行测量比较,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
其次是通过实验描述蚂蚁的生活习性。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对不同洞穴中蚂蚁的相处情况的研究。通过研究,学生了解了原来不同洞穴的蚂蚁在一起,尤其是数量不等时,它们就会立刻咬杀起来。而把相同窝的蚂蚁放在一起,它们相遇以后,不但不打不咬,还能相互喂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了解了蚂蚁这个非常重要生活习性。其次,引导学生研究蚂蚁的食性。这个也是蚂蚁的非常重要的习性。教师通过安排实验,让学生玩中观察、玩中发现、玩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提醒学生注意食物距离离蚂蚁要相等,这样实验才有效果,才有说服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记录的学习态度,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接着,引导学生研究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当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在这部分的最后,让同学们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研究的问题。这是拓展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探究起来有一定困难,但经过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还是有收获的。
总的来说,这节课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有关蚂蚁的有关知识。特别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说明学生对探究这一教学方式是认可的,应当成为今后教学的主导方向。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要进行改进和提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二:观察蚂蚁教学反思
一上课,我就向孩子们讲清观察要求:1、用硬币和牙签摆一只蚂蚁,再照着把它画在记录本上,然后标出各部分名称。2、关于蚂蚁的样子及行为习性你们还有什么发现也写在记录本上。然后,就让孩子们分组行动了。
我加入在一个实力比较差的小组,我和他们一样进行观察与实践。经大家推选,我成为这个小组的记录员。又经过讨论决定:每个人先自己摆,然后交流,答案统一后,我再作记录。观察活动就这样开始了,大家各有各的办法,有的把蚂蚁拿在手上,有的放在瓶子里,还有的把蚂蚁装在塑料袋里……我也把蚂蚁放进瓶里观察。当我把三个硬币摆成一条直线的时候,他们已经把触角摆上了,看样子是正在想办法让蚂蚁停下来,好仔细观察蚂蚁的脚。看着看着我不由得想起:“孩子们天生就是科学家”的话来。看!孩子们摆弄来摆弄去反反复复的那种投入与专注的神情,与科学家探索与追求真理的样子难道不是样吗?更令我感动的是:孩子们动作轻轻、小心翼翼的样子,不正是他们珍爱生命、喜欢小动物的真实写照吗?突然有一个孩子兴奋地跳起来说:“我摆好了!”接着,一个又一个地也相继完成。我们彼此议论了一会后,在大家七嘴八舌地指挥下我做好记录。接下来由小组成员彼此商议决定先自由观察,一有发现就招呼大家过去共同分享。
我看时间基本上可以了,就组织孩子们回教室。
首先让各组以最快的速度摆一只蚂蚁,又请一个孩子到前面去画。每个小组的孩子配合得都比较默契,转眼之间全部完成,而且准确无误,然后由我写孩子们说,共同把蚂蚁各部分的名称标在黑板上。
听了孩子们的汇报我真为他们高兴,同时也感到惭愧,孩子们说的许多我都不知道,这一课,我是既做教师又做小学生。细细回味,前一课的汇报讨论真是功不可没啊!正是那讨论才促使孩子们的思维得以深化,也正是那讨论,才使孩子们得出最好、最具有集体性的产品。可见,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所有的人,教师和学生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真正掌握思维之前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教师既是学生,学生又是教师,教育双方都具有这种双重任务。
反思三:观察蚂蚁教学反思
1.激发兴趣,珍爱生命
首先课前让学生寻找蚂蚁的踪迹并想办法把蚂蚁请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对于蚂蚁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他们寻找小蚂蚁的踪迹时,可能会发现蚂蚁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课上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请小蚂蚁的方法,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有礼貌,让孩子体验到要珍爱生命,不要伤害小动物.
2.观察外形,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对观察蚂蚁的外形时,我把这一探究活动设计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小游戏,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仔细的观察,老师对于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蚂蚁,画出蚂蚁的形态,学生不断补充,最后评议,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自我评价的过程,体现评价的多元化.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对蚂蚁外形形态有准确的把握,给予学生发表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探究学习,开放空间
整节课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过程,以朋友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与蚂蚁已有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对问题已有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对于蚂蚁行为习性的观察是一个全面的观察过程,在课堂这个喧闹的环境下蚂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学生的观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设计了8种不同环境的生态盘,把蚂蚁放进不同环境的生态盘中,让它在一个相对自然的环境下活动,便于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它有趣的事,三年级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会很快忘记,所以在每一组设置了一颗智慧星,把他们的发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培养了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会用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向再一次提醒说要让小蚂蚁感到安全,使学生再一次要珍爱生命,懂得照顾小动物的正确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按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因为对于蚂蚁的观察不是一个单一的观察过程,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科学课不束缚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范围,而是要学生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学科学用科学,探究科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翱翔,根据自我的兴趣发展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在学生汇报他的发现时,我只是给予肯定,没有过多的干涉他所发现的事实,对于比较有趣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蚂蚁的习性在全班有组织的进行交流,最后评议哪一组的智慧星的发现最多,哪一组发现的最有趣,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初步形成科学发现的价值观.这一环节除了准备了生态盘,还为每一组准备了不同的材料,让他们有不同的发现,科学发现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4.课后拓展,兴趣为主
整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一节课短短的40分钟不可能让学生观察到所有的事实只能在限有的40分钟时间里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带上自己的蚂蚁放回大自然中去观察,让观察更真实,并以拟人化的说法要求学生把蚂蚁送回家,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要珍爱生命,不要伤害小动物,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探究性学习,学生多观察多实验,从每一组相同的实验材料改革为不同的实验材料,使每一个孩子有不同的发现,学生不再是一节课只局限于他观察和研究一个问题,而是全方位的进行观察,让兴趣活动带领他离开课堂,是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
蚂蚁是最普通的一种动物,用蚂蚁进行教学,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也可以从研究探索中,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实验,能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所以在安排课程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和实验,学生从中获益。
首先是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首先谈到的是如何捉蚂蚁,学生碰到这么小的动物,自然有自己的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孩子想其他捉蚂蚁的方法,也是运用发散性思维启发孩子。其次是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只有在充分的观察基础上,才能进行描述。蚂蚁的体型很小,教师让学生先用眼睛观察,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从用放大镜观察过程中,体会到之间的差别,并从中获得乐趣,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学习描述观察的结果。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仪器进行测量比较,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
其次是通过实验描述蚂蚁的生活习性。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对不同洞穴中蚂蚁的相处情况的研究。通过研究,学生了解了原来不同洞穴的蚂蚁在一起,尤其是数量不等时,它们就会立刻咬杀起来。而把相同窝的蚂蚁放在一起,它们相遇以后,不但不打不咬,还能相互喂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了解了蚂蚁这个非常重要生活习性。其次,引导学生研究蚂蚁的食性。这个也是蚂蚁的非常重要的习性。教师通过安排实验,让学生玩中观察、玩中发现、玩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提醒学生注意食物距离离蚂蚁要相等,这样实验才有效果,才有说服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记录的学习态度,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接着,引导学生研究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当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在这部分的最后,让同学们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研究的问题。这是拓展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探究起来有一定困难,但经过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还是有收获的。
总的来说,这节课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有关蚂蚁的有关知识。特别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说明学生对探究这一教学方式是认可的,应当成为今后教学的主导方向。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要进行改进和提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二:观察蚂蚁教学反思
一上课,我就向孩子们讲清观察要求:1、用硬币和牙签摆一只蚂蚁,再照着把它画在记录本上,然后标出各部分名称。2、关于蚂蚁的样子及行为习性你们还有什么发现也写在记录本上。然后,就让孩子们分组行动了。
我加入在一个实力比较差的小组,我和他们一样进行观察与实践。经大家推选,我成为这个小组的记录员。又经过讨论决定:每个人先自己摆,然后交流,答案统一后,我再作记录。观察活动就这样开始了,大家各有各的办法,有的把蚂蚁拿在手上,有的放在瓶子里,还有的把蚂蚁装在塑料袋里……我也把蚂蚁放进瓶里观察。当我把三个硬币摆成一条直线的时候,他们已经把触角摆上了,看样子是正在想办法让蚂蚁停下来,好仔细观察蚂蚁的脚。看着看着我不由得想起:“孩子们天生就是科学家”的话来。看!孩子们摆弄来摆弄去反反复复的那种投入与专注的神情,与科学家探索与追求真理的样子难道不是样吗?更令我感动的是:孩子们动作轻轻、小心翼翼的样子,不正是他们珍爱生命、喜欢小动物的真实写照吗?突然有一个孩子兴奋地跳起来说:“我摆好了!”接着,一个又一个地也相继完成。我们彼此议论了一会后,在大家七嘴八舌地指挥下我做好记录。接下来由小组成员彼此商议决定先自由观察,一有发现就招呼大家过去共同分享。
我看时间基本上可以了,就组织孩子们回教室。
首先让各组以最快的速度摆一只蚂蚁,又请一个孩子到前面去画。每个小组的孩子配合得都比较默契,转眼之间全部完成,而且准确无误,然后由我写孩子们说,共同把蚂蚁各部分的名称标在黑板上。
听了孩子们的汇报我真为他们高兴,同时也感到惭愧,孩子们说的许多我都不知道,这一课,我是既做教师又做小学生。细细回味,前一课的汇报讨论真是功不可没啊!正是那讨论才促使孩子们的思维得以深化,也正是那讨论,才使孩子们得出最好、最具有集体性的产品。可见,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所有的人,教师和学生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真正掌握思维之前都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教师既是学生,学生又是教师,教育双方都具有这种双重任务。
反思三:观察蚂蚁教学反思
1.激发兴趣,珍爱生命
首先课前让学生寻找蚂蚁的踪迹并想办法把蚂蚁请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对于蚂蚁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他们寻找小蚂蚁的踪迹时,可能会发现蚂蚁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课上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请小蚂蚁的方法,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有礼貌,让孩子体验到要珍爱生命,不要伤害小动物.
2.观察外形,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对观察蚂蚁的外形时,我把这一探究活动设计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小游戏,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仔细的观察,老师对于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蚂蚁,画出蚂蚁的形态,学生不断补充,最后评议,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自我评价的过程,体现评价的多元化.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对蚂蚁外形形态有准确的把握,给予学生发表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探究学习,开放空间
整节课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过程,以朋友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与蚂蚁已有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对问题已有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对于蚂蚁行为习性的观察是一个全面的观察过程,在课堂这个喧闹的环境下蚂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学生的观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设计了8种不同环境的生态盘,把蚂蚁放进不同环境的生态盘中,让它在一个相对自然的环境下活动,便于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它有趣的事,三年级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会很快忘记,所以在每一组设置了一颗智慧星,把他们的发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培养了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会用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向再一次提醒说要让小蚂蚁感到安全,使学生再一次要珍爱生命,懂得照顾小动物的正确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按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因为对于蚂蚁的观察不是一个单一的观察过程,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科学课不束缚学生的兴趣和观察范围,而是要学生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学科学用科学,探究科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的翱翔,根据自我的兴趣发展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在学生汇报他的发现时,我只是给予肯定,没有过多的干涉他所发现的事实,对于比较有趣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蚂蚁的习性在全班有组织的进行交流,最后评议哪一组的智慧星的发现最多,哪一组发现的最有趣,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初步形成科学发现的价值观.这一环节除了准备了生态盘,还为每一组准备了不同的材料,让他们有不同的发现,科学发现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4.课后拓展,兴趣为主
整节课以探究活动为主,一节课短短的40分钟不可能让学生观察到所有的事实只能在限有的40分钟时间里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带上自己的蚂蚁放回大自然中去观察,让观察更真实,并以拟人化的说法要求学生把蚂蚁送回家,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要珍爱生命,不要伤害小动物,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探究性学习,学生多观察多实验,从每一组相同的实验材料改革为不同的实验材料,使每一个孩子有不同的发现,学生不再是一节课只局限于他观察和研究一个问题,而是全方位的进行观察,让兴趣活动带领他离开课堂,是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