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教学反思
时间: 07-02
栏目:反思
反思一:郑成功教学反思
《郑成功》这一篇课文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故事,是一个爱国的故事,是一个让学生在故事的学习中领悟到爱国,向往祖国的统一。在这个故事中,我认为要和学生好好地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民族英雄?其实这也很好地可以作为这篇课文的导入。因为,学生还不能准确地知晓民族英雄。因此,课的一开始,我以谈论英雄着手,从英雄的定义、表现英雄气概的古诗(李清照的《绝句》)到两位英雄的图片(航天英雄杨利伟、战斗英雄董存瑞),再到民族英雄的定义,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一位民族英雄——郑成功。不过很遗憾的是引导学生读第一遍课文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郑成功为什么会被称为民族英雄?”没有问。
因为是第一课时,我给本课初定的教学目标就是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所以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把《郑成功》这篇课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读完后让学生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开头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结合学生的回答找出文中能概括文章所讲两件事的一段话,让学生板书两件事,说说自己印象深的一件事,讲讲理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段,理清课文的脉络。
由于课堂驾驭的问题,这节课在时间上没有处理好,最后的生字学习与书写环节没有能够落实,使其成为本节课教学败笔中的突出一点,目标没有达成,毕竟第一课时的教学,生字的学习和书写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语文课堂的变数实在是太多,教育是慢的艺术,而语文教学更需要慢。高效课堂,任重,道远。
反思二:郑成功教学反思
第二课《郑成功》讲完了,总觉得的有些仓促,对于课文的内涵讲的不够透彻,在教学形式上,速度过于快,对最精彩的第五段没有深入分析,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仅限于皮毛。课后我回忆了整个教学过程,总想着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效果,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所追求的,我们都喜欢用最少的时间,寻求最大的教学效果。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文本时,教师又如何寻求教学的有效性呢。引导学生寻找与文本的距离,是学生探究性语文的基础。但是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是非常多的,因为学生在知识阅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与作者的距离是显而易见的。寻找空白找到例点与探究性阅读之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文本呈现了那么多东西,我们是否要面面俱到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变成了“杂货铺”。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中会有许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学习。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距离应该去寻找例点,与学生真正有距离的例点。这还要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进行必要的分析,寻找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抓住了这个冲突,学生可以对文本实现真正的解读,真正有所获,真正能得其滋味,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郑成功》这篇课文,它的主题是非常简单的,通过读书让学生领会郑成功英勇顽强,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如果仔细研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第五节描写的战斗场面非常精彩,而课后也有一个描写场面的练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场面描写也许不算难,但要他们描写一个战争的场面,这似乎是第一次接触,也许这就是文章的例点。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在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之后,我并没有让学生一节节的诵读课文,而是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文章的哪一节写得最精彩。学生的回答当然带有他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第五节写得最精彩。于是我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这一节,来研读这一节中最为精妙之处。
反思三:郑成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在教学时,我努力研读教材,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掌握内容。
在教学时,由于学生对郑成功并不很了解,就由郑成功这个人物说起,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学习课文。在学生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在初读中知道了些什么,大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课文的重点,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这样,为全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突破口,落实重点,分散难点。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就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深入的教学——“找找课文中主要写了郑成功的什么事?其中哪件事是详细写的?从哪几方面详写的?”我设这样的问题,其目的是以重点段落——第二大段(第二至六自然段)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由读书感悟,这样做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为攻克难点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教学时,通过找出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感悟。
通过找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能引导学生在文字的背后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如通过“慷慨激昂”、“决不允许”、“横行霸道”、“一定”等词语感受到郑成功的凛然正气和他的爱国之心。而通过“负隅顽抗”、“密集的炮火”、“团团围住”、“十几丈高的水柱”、“乱作一团”等重点词语,想象作战的激烈与艰难,感受郑军官兵的机智与英勇。
四、拓宽阅读,拓展知识面。
课后,我让学生搜集我国的一些民族英雄,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拓宽知识面,让学生不死读书,不读死书。
在课后,我认真听取了这学期刚刚从摄山星城小学交流来的孙长松老师的点评。孙老师是区学科带头人,对我来说,今年是个难得的向名师学习的机会。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有很多地方需要待改进,比如细节处引导处理不足。细节的处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既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能力,又是师生沟通的平台。在教学时,面对学生回答不出,我自己有时会着急,引导时不能循序渐进,问题与问题的衔接缺乏层次性和自然的过渡。同时,对好学生的回答关注较多,而忽略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反馈,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是有包办、代办之嫌。
《郑成功》这一篇课文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故事,是一个爱国的故事,是一个让学生在故事的学习中领悟到爱国,向往祖国的统一。在这个故事中,我认为要和学生好好地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民族英雄?其实这也很好地可以作为这篇课文的导入。因为,学生还不能准确地知晓民族英雄。因此,课的一开始,我以谈论英雄着手,从英雄的定义、表现英雄气概的古诗(李清照的《绝句》)到两位英雄的图片(航天英雄杨利伟、战斗英雄董存瑞),再到民族英雄的定义,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一位民族英雄——郑成功。不过很遗憾的是引导学生读第一遍课文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郑成功为什么会被称为民族英雄?”没有问。
因为是第一课时,我给本课初定的教学目标就是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所以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把《郑成功》这篇课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读完后让学生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开头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结合学生的回答找出文中能概括文章所讲两件事的一段话,让学生板书两件事,说说自己印象深的一件事,讲讲理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段,理清课文的脉络。
由于课堂驾驭的问题,这节课在时间上没有处理好,最后的生字学习与书写环节没有能够落实,使其成为本节课教学败笔中的突出一点,目标没有达成,毕竟第一课时的教学,生字的学习和书写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语文课堂的变数实在是太多,教育是慢的艺术,而语文教学更需要慢。高效课堂,任重,道远。
反思二:郑成功教学反思
第二课《郑成功》讲完了,总觉得的有些仓促,对于课文的内涵讲的不够透彻,在教学形式上,速度过于快,对最精彩的第五段没有深入分析,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仅限于皮毛。课后我回忆了整个教学过程,总想着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效果,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所追求的,我们都喜欢用最少的时间,寻求最大的教学效果。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文本时,教师又如何寻求教学的有效性呢。引导学生寻找与文本的距离,是学生探究性语文的基础。但是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是非常多的,因为学生在知识阅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与作者的距离是显而易见的。寻找空白找到例点与探究性阅读之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文本呈现了那么多东西,我们是否要面面俱到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变成了“杂货铺”。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中会有许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学习。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距离应该去寻找例点,与学生真正有距离的例点。这还要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进行必要的分析,寻找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抓住了这个冲突,学生可以对文本实现真正的解读,真正有所获,真正能得其滋味,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郑成功》这篇课文,它的主题是非常简单的,通过读书让学生领会郑成功英勇顽强,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如果仔细研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第五节描写的战斗场面非常精彩,而课后也有一个描写场面的练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场面描写也许不算难,但要他们描写一个战争的场面,这似乎是第一次接触,也许这就是文章的例点。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在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之后,我并没有让学生一节节的诵读课文,而是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文章的哪一节写得最精彩。学生的回答当然带有他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第五节写得最精彩。于是我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这一节,来研读这一节中最为精妙之处。
反思三:郑成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在教学时,我努力研读教材,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掌握内容。
在教学时,由于学生对郑成功并不很了解,就由郑成功这个人物说起,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学习课文。在学生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在初读中知道了些什么,大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课文的重点,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这样,为全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突破口,落实重点,分散难点。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就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深入的教学——“找找课文中主要写了郑成功的什么事?其中哪件事是详细写的?从哪几方面详写的?”我设这样的问题,其目的是以重点段落——第二大段(第二至六自然段)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由读书感悟,这样做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为攻克难点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在教学时,通过找出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感悟。
通过找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能引导学生在文字的背后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如通过“慷慨激昂”、“决不允许”、“横行霸道”、“一定”等词语感受到郑成功的凛然正气和他的爱国之心。而通过“负隅顽抗”、“密集的炮火”、“团团围住”、“十几丈高的水柱”、“乱作一团”等重点词语,想象作战的激烈与艰难,感受郑军官兵的机智与英勇。
四、拓宽阅读,拓展知识面。
课后,我让学生搜集我国的一些民族英雄,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拓宽知识面,让学生不死读书,不读死书。
在课后,我认真听取了这学期刚刚从摄山星城小学交流来的孙长松老师的点评。孙老师是区学科带头人,对我来说,今年是个难得的向名师学习的机会。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有很多地方需要待改进,比如细节处引导处理不足。细节的处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既可以体现教师自身的能力,又是师生沟通的平台。在教学时,面对学生回答不出,我自己有时会着急,引导时不能循序渐进,问题与问题的衔接缺乏层次性和自然的过渡。同时,对好学生的回答关注较多,而忽略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反馈,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是有包办、代办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