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数表教学反思
时间: 06-07
栏目:反思
反思一:百数表教学反思
“百数表”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读数、写数之后。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我的设计思路是“两观察”、 “两应用”。
“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完整的百数表,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百数表(见附页)去观察。让他们快速发现百数表的横行、竖行、斜行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从中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第二次观察是百数表的横行数、列数百数表中书的关系。从而达到使学生对数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两利用”是在“两观察”这后进行的。一是利用百数表找数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因为学生对数字间的相互联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学生只要利用学会的方法对重排的数字进行推理论证,就能形成结论,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本课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
反观课堂:
开始找规律的时候,有些学生对规律的表述还是存在表述不清的,特别是斜行的大11和大9 ,学生是很难发现大几个的。因此课堂上学生能说出十位大1。个位大1,已经是很好的答案了。行列的规律的寻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得还是太快,有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很好的反应过来。幸亏练习的设计比较好,还是能帮助学生逐渐清晰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
反思二:百数表教学反思
“百数表”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页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后,教材及时对两位数进行整理,并以“百数表”的形式呈现百以内的各个数。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我在教学时,分了三个层次进行。
一、在观察中发现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教学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一张完整的“百数表”,让他们认真观察这100个数,根据这些数的排列顺序,看看在它们身上都能发现哪些“小秘密”。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横着观察;有的竖着观察;还有的斜着观察。找出了很多有趣的规律。
没想到,这样一张看似简单、枯燥的“百数表”,在孩子们的眼中竟然能够发现这么多的“小秘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
二、在发现中应用
当学生对“百数表”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我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而是把它作为新的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因为规律的发现不是最终的目标,它的价值在于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利用“百数表”做进一步的研究。把其中的大部分数去掉,形成了一张只有第一行和第十列的数而其他皆为空格的“百数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及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不能把25、58、97这3个数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面对这么多空荡荡的小格,要把这3个数填在相应的位置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开始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的思考着。突然,有一位学生胸有成竹地走到图前,拿起25这张数字卡片,把它贴在了第3行、第5个的位置,并且向大家解释说:“这一行除了30这个数,其余的数都是二十几的数,而这一列个位上的数都是5,所以我把25放在这个小格里了。”多么有条理的分析和判断呀。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把25这个数看成了二维空间的一个点。其他同学也立刻茅塞顿开,很快把58和97找到了自己的“家”。
三、在应用中深化
接着,我把原有的数都去掉,只留下学生刚才贴上去的25、58、97这三个数。“百数表”变成了“三数表”。这时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怎样根据这3个数的组成、大小和它们各自的位置,把15、24、35、54、69、、90和99分别填到相应的小格里?”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时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他们会考虑到要贴上去的数与哪一个数比较接近,它们个位上或十位上的数有什么联系,甚至可能会根据一个已知数通过纵横两个方位的变化找到另一个数的位置。这一系列的数学思维过程更加深了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最后,我把“百数表”拿去,组织学生进行猜数游戏:你能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学生进行猜数游戏时,会主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数的组成、数位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上,对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含义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一过程又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
以上对“百数表”的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实践和感受到了“观察——发现——应用”这样一个很有普遍意义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引导学生发现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后的应用,在应用中体会和体现发现的价值。发现、应用,再发现、再应用,这样不断循环,可以使学生的“认知链”保持良好的运行和发展。
反思三:百数表教学反思
百数表是一年级小朋友形象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其简单规律的很好的工具。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百数表,可是里面藏了许多知识,如单数、数的知识,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的数数方法,等等。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思维型较强的知识点。有些学生在刚入学就会从1数到100,对补充百数表和读百数表的兴趣特别大,可是当要求他们真正掌握百数表中的一些规律时,却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的,尤其这些数的规律又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就要寻找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横着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一个;竖着看,相邻两个数相差10;从左上角往右下角斜着看,相邻两数相差11;从右上角往左下角斜着看,相邻两数相差9。鼓励学生多讲自己的发现,充分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百数表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小小的一张百数表,让学生观察填写,分层展示发现,逐层深入,在孩子们的眼中,数学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令他们神往的世界。在数学的海洋中,总有新的发现引领学生,让学生激动、兴奋。学生的不断发现,学生的言语,构建了一座数的殿堂,令学生神往,令教师感慨。学生把自己当做知识的发现者,使得整节课教者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冲满了活力和生机。
反思四:百数表教学反思
《百数表》是在读、写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孩子前面数数时已经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明白相邻的数的概念。教材主要通过学生填表复习数数、写数,又更加清楚100以内数的顺序,再通过选数读一读,巩固读数,发现有趣的排列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填表,一个是找规律并利用规律填数。但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发现第一个内容填表大约耗时十分钟,而且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完成这张表格,特别浪费时间。所以在接下来的第二节课我利用课间时间提前让孩子们完成这张表格,把重点放到第二个教学内容,即观察表格找规律,运用规律填数上。
“百数表”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读数、写数之后。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我的设计思路是“两观察”、 “两应用”。
“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完整的百数表,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百数表(见附页)去观察。让他们快速发现百数表的横行、竖行、斜行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从中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第二次观察是百数表的横行数、列数百数表中书的关系。从而达到使学生对数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两利用”是在“两观察”这后进行的。一是利用百数表找数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因为学生对数字间的相互联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学生只要利用学会的方法对重排的数字进行推理论证,就能形成结论,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本课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
反观课堂:
开始找规律的时候,有些学生对规律的表述还是存在表述不清的,特别是斜行的大11和大9 ,学生是很难发现大几个的。因此课堂上学生能说出十位大1。个位大1,已经是很好的答案了。行列的规律的寻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得还是太快,有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很好的反应过来。幸亏练习的设计比较好,还是能帮助学生逐渐清晰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
反思二:百数表教学反思
“百数表”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页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后,教材及时对两位数进行整理,并以“百数表”的形式呈现百以内的各个数。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我在教学时,分了三个层次进行。
一、在观察中发现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教学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一张完整的“百数表”,让他们认真观察这100个数,根据这些数的排列顺序,看看在它们身上都能发现哪些“小秘密”。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横着观察;有的竖着观察;还有的斜着观察。找出了很多有趣的规律。
没想到,这样一张看似简单、枯燥的“百数表”,在孩子们的眼中竟然能够发现这么多的“小秘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
二、在发现中应用
当学生对“百数表”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我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而是把它作为新的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因为规律的发现不是最终的目标,它的价值在于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利用“百数表”做进一步的研究。把其中的大部分数去掉,形成了一张只有第一行和第十列的数而其他皆为空格的“百数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及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不能把25、58、97这3个数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面对这么多空荡荡的小格,要把这3个数填在相应的位置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开始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的思考着。突然,有一位学生胸有成竹地走到图前,拿起25这张数字卡片,把它贴在了第3行、第5个的位置,并且向大家解释说:“这一行除了30这个数,其余的数都是二十几的数,而这一列个位上的数都是5,所以我把25放在这个小格里了。”多么有条理的分析和判断呀。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把25这个数看成了二维空间的一个点。其他同学也立刻茅塞顿开,很快把58和97找到了自己的“家”。
三、在应用中深化
接着,我把原有的数都去掉,只留下学生刚才贴上去的25、58、97这三个数。“百数表”变成了“三数表”。这时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怎样根据这3个数的组成、大小和它们各自的位置,把15、24、35、54、69、、90和99分别填到相应的小格里?”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时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他们会考虑到要贴上去的数与哪一个数比较接近,它们个位上或十位上的数有什么联系,甚至可能会根据一个已知数通过纵横两个方位的变化找到另一个数的位置。这一系列的数学思维过程更加深了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最后,我把“百数表”拿去,组织学生进行猜数游戏:你能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学生进行猜数游戏时,会主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数的组成、数位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上,对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含义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一过程又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
以上对“百数表”的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实践和感受到了“观察——发现——应用”这样一个很有普遍意义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引导学生发现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后的应用,在应用中体会和体现发现的价值。发现、应用,再发现、再应用,这样不断循环,可以使学生的“认知链”保持良好的运行和发展。
反思三:百数表教学反思
百数表是一年级小朋友形象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其简单规律的很好的工具。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百数表,可是里面藏了许多知识,如单数、数的知识,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的数数方法,等等。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思维型较强的知识点。有些学生在刚入学就会从1数到100,对补充百数表和读百数表的兴趣特别大,可是当要求他们真正掌握百数表中的一些规律时,却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的,尤其这些数的规律又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就要寻找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横着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一个;竖着看,相邻两个数相差10;从左上角往右下角斜着看,相邻两数相差11;从右上角往左下角斜着看,相邻两数相差9。鼓励学生多讲自己的发现,充分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百数表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小小的一张百数表,让学生观察填写,分层展示发现,逐层深入,在孩子们的眼中,数学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令他们神往的世界。在数学的海洋中,总有新的发现引领学生,让学生激动、兴奋。学生的不断发现,学生的言语,构建了一座数的殿堂,令学生神往,令教师感慨。学生把自己当做知识的发现者,使得整节课教者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冲满了活力和生机。
反思四:百数表教学反思
《百数表》是在读、写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孩子前面数数时已经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明白相邻的数的概念。教材主要通过学生填表复习数数、写数,又更加清楚100以内数的顺序,再通过选数读一读,巩固读数,发现有趣的排列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填表,一个是找规律并利用规律填数。但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发现第一个内容填表大约耗时十分钟,而且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完成这张表格,特别浪费时间。所以在接下来的第二节课我利用课间时间提前让孩子们完成这张表格,把重点放到第二个教学内容,即观察表格找规律,运用规律填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