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反思(2)

时间: 07-18 栏目:反思
如批注、品评语言、模仿语言等。如果说精读课为的是知 识方法的习得,略读课是为了能力的形成,那选读课就是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从精读略读过的到选读,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方法、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等方面的作 用。根据三单元的教学主题:抓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我把目标定位在1、了解什么是共栖现象,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品味语言,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这次通过教学《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我明白了一节课,首先要摆正教师的位置,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就好似一个主持人,等待客人有话要说,以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学习,使学生有所成长。这堂课使我再次去体会教师需要做到的“四会”:

一、会退

在 平日的课堂上,我们许多老师都在“教学”,“教学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可是这样一来,老师就会显得很强大,学生处在被接受的状态,他们的表达欲 望就会被阻拦。教学本堂课,我努力以一名主持人或朋友的角度进入课堂,抛出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课堂伊始,学生对“栖”的字音读不准,从“栖”的正音切 入,根据课题,学生自己质疑,再读文解疑,我就在一旁一步步地肯定他们与文本对话后所得到的答案。课堂就是一个舞台,一次次地把话语权交给孩子,他们就会 越来越想说,越来越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所思考的,相互传递着信息。在这堂课结束时,学生的小手还高高地举起呢。

二、会听

老 师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情怀,是“以学定教”的起点。这一点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修炼的,往常上公开课,作为老师的我们喜欢拿着教案背,背这个问题 过了又是那个问题,背这段评价后又是下一段,我也不例外。可这无形中阻拦了教师无条件积极关怀学生的情怀,老师想的是自己怎么教,忽视了课堂的主角——学 生,其实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关系放正了,才能让教者的心态平和下来,收集来自学生的信息,迅速梳理推进课堂的问题。这堂课上学生自主学习 三、四自然段,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因为我没想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课堂非常活跃,一时间我还没做出反应,造成心中的急躁,想把孩子的思 维拉着走,这时老师的强势开始显现。其实,我还是应该回到倾听,稳定情绪,平和心态,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引导孩子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三、会引

一 堂精彩的课是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有成长的课,教师应像主持人似的创设出情景,引导孩子进入情景学习。在课前,我就不断地假设,如果我是孩子,读了课 文,我需要的是什么?我会怎么做呢?这样的思考使我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也多一些耐心和等待。课堂上,我也期待学生和自己多一份快乐。要做到课 堂上“会引”,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生成及时做出判断。在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汇报,有的孩子出现了倾听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我打断了汇报的孩子,提醒 其他学生对汇报学生给予尊重,但是老师的处理比较严肃,学生一下子就显得紧张,这时我的处理还应幽默、睿智,就不会破坏师生一起的融洽学习气氛。可到底怎 么去引导全体学生全息、有效地投入、参与这种形式的分享汇报,我也挺困惑,这是需要长期修炼的。

四、会评

一句适当的评价 语,有时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有时可以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时可以提供、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着这样的心理需 求,渴望被认可、被肯定,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评价语,多给学生一些正确的信息,会引导学生往着正面去发展。在学生谈到犀牛和犀牛鸟共栖有趣时,结合上下文 理解,犀牛庞大、笨重,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而犀牛鸟却在犀牛背上啄来啄去。我给的评价是:用抓重点句,联系上下文在自主学习,是很棒的学习方法。这样 的评价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是能力的提高、知识的迁移。可有时也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恰当,如指导学生利用板书归纳主要内容时, 学生说得不够简洁,我只是请下一位同学再谈,评价语却很苍白。

上完这堂课,我深感要做到这“四会”,对一位老师来讲,真的很不容易,教师必须有平和的心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炼、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所获,恰当处理课堂生成的各种现象。加油!


反思五: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反思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一篇选读课文。这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教学时,教师提出要求,通过交流促进阅读,引 导学生更多,更广泛地课外阅读。《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所对应的是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而这篇课 文可以说这组课文的延伸。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更清楚、明了,课前找了许多课文之外的关于动物 共栖现象的图片和资料,还向学生推荐了几本课外读物,准备充分、用心良苦。教学时,从学生质疑课题入手,由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些动物共栖?什 么叫共栖?怎样共栖?有趣在哪里?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这四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和自主性。

《有 趣的动物共栖现象》这篇课文的重点在怎样共栖和有趣在哪里这两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扣住了文章的重点。出示词语之后让学生快速地过一过,为读通课 文扫清了障碍,设置合理,主次分明,符合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学时,以犀牛和犀牛鸟这一组共栖动物为例,让学生先看书找出动物共栖的方式,再用“因 为……所以……”的句式来概括两种动物的关系,然后说说这两种动物共栖有趣在哪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方法指导。

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和小 组合作学习为主。这篇课文介绍的动物共栖现象非常有趣,学生也很兴趣,因而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课前也搜集了许多资料,充分展现了学生 的自主学习,发挥了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用了两次,每一次都很效,这是因为事先有要求、有指导,事后有反馈,有交流。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学 习了犀牛和犀牛鸟这对共栖动物之后,提出了要求让学生从剩下的两组共栖动物中选一组感兴趣的讨论。因为有了之前的学习作铺垫,提出的要求目的性明确,针对 性很强,学生可以有好的效果,讨论热烈,全身心投入,效果显著。事后的反馈与交流再次以事实证明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课外的关于动物共栖现象的资料。这种小组内资料的分享,既让学生体会到查找资料的成功与喜悦,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全班的交流再一次达到了这个目的,学生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激发了他们探索与求知的欲望。

教 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并不多,引导学生多说多想,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 括与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贯穿着“因为……所以……”这一组关联词语的学习与应用,不仅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概括文中三组共栖动物的关系,而且用来概括 教师搜集的资料,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时教师还注意指导学生获得信息来源的渠道:“你从哪儿知道的?”无形中 告诉学生:可以从书中、网上获得资料,还可以看到或听到,教师为了上好这一堂课,事先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找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和详实的资料。这些资料一出 示,从学生的惊叹中就可想而知,这些生动、形象直观的资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兴趣。动物界中除了共栖还有许多有趣 的现象,这种拓展与延伸进一步开阔了学生视野,使他们放眼于神奇的大自然,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课外书籍的推荐为学生的阅读指引了方向,使学生爱上阅 读,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更多、更广泛地阅读起了一个引领与促进的作用。

关于这堂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建议: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可以直接提 问:“文中讲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借机指导学生学会借助课题理解课文、想象文章内容。动物共栖有趣在哪里是本文的重点。鳄鱼的凶猛与燕千马是一个有趣 的外形上的对比,这一趣味点没有抓实。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时,不能只限于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还可以让学生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整理能力。在交 流时,有一名学生谈到食物链时说兔子吃草,这是不完整的。另一位学生补充说狮子吃兔子,狮子是这条食物链的最高级别。后一个学生课外知识丰富,用心倾听, 教师在此时立即应予以表扬更佳。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