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轴对称现象教学反思

时间: 07-10 栏目:反思
反思一:轴对称现象教学反思

一、背景分析

1、教材背景:《轴对称现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学生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教材提供了建筑物、动物、植物等图片,由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有很大的空间。

2、学情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较好,家长文化素质较高,班级多媒体及网络设备齐全。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创设了有利条件。

二  教学反思  

1、教材提供的素材较多,但还不足以充分挖掘数学的人文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用教材上下功夫,要能预见到学生在课堂上会举什么例子,做好应对准备,比如车标、国旗、民间艺术、银行行徽、中英文字等等,学生要什么,我们可以给它什么,同时学生在课前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询、搜集一些资料,虽然前期准备工作较辛苦,但效果肯定更好。

2、教学时比较关注非数学化的图形操作(动手剪字等),也比较关注非标准化的几何图形(以实物为载体,感受轴对称现象),这就是新课程的独到之处。从双喜剪字、车标、国旗、民间艺术、银行行徽、中英文字等切入,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人文教育,真正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既反映数学的生活化,又能让学生在兴致高昂的状态下学习有用的数学,融入社会时也能体验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情境,甚至可以终身受益。

3、我用大量的flash图片进行演示,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旨在培养学生养成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主动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课后我随机作了调查(本节课其它环节的设计大致相同),我问学生这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一位学生的回答很有代表性:“说实话,老师,这节课我学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多,但我学到了其它很多非常实用的生活常识,真的使我大开眼界,另外我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多了,思路也开阔了。”——我暗自庆幸,也许这就是我教学观念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所致吧。

4、此案例是《轴对称现象》的一个片断案例,案例形成之前经历过多次试教,是原汁原味的自我反思,这期间也获得过同伴的诸多帮助,也受到过一些专家在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所赐予的专业引领,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原动力,是我本人一次真正的元心理体验。我坚信:只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自我反思,新课程理念就容易转化为教师的实践行为,从而缩短高位理念和低位实践之间的落差。


反思二:轴对称现象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我用PPT呈现给学生美丽的蜻蜓、蝴蝶、飞机图,谈话:“今天,从图形王国里来了一家人,看!都谁来了?”我用漂亮的图画和图形王国抓住了学生的“童心”,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与疑问。此时,我提问:“为什么说他们三个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人呢?”这个既富有童趣又有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好奇、想刨根问底的心理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热情。  

二、教师压要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观察图片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我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的一半。这一活动的开展,是把学生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亲手验证。学生通过对折,很形象直观地发现“只能看到一半”,这一观察——讨论——动手验证的过程,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为下一环节“剪纸”做了很好的铺垫。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当学生有不同的剪法时,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剪法好?说说

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能对称?这样,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思考“我怎么没有想到先对折后再剪呢?”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对称轴”的概念。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将观察、思考、操作有机的结合,充分感知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并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本节课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结、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故宫、埃非尔铁塔,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四、适当的练习,必不可少。      

练习是数学的重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有思考空间的练习,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减少学生练习的无效或低效劳动,提高练习的实效。

我设计了猜图形的游戏:给出对称图形的一半,请你猜猜是什么图形?其中数字8的设计就非常巧妙,利用“变魔术”的方法分别把8竖放和横放,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对称轴有横方向上的,也有竖直方向上的。


反思三:轴对称现象教学反思

本课依据创新性学习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支点,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在操作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构建知识意义,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使“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节课的成功的地方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堂引趣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所以这节课我从身边的建筑图片入手,接着让同学们观察蝴蝶、树叶、花朵等对称的图形,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扎纸”活动,剪一剪活动,“印墨迹”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扎实。

3、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在课堂中,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请学生猜一猜这些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然后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从有数——到无数(对称轴)。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

4、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了对称美,感受到了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

5、多媒体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

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总体上感觉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教学方法和媒体选择合理,组织形式选择和使用方式巧妙合理,可促进预期目标的完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