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时间: 06-05
栏目:反思
反思一: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复习词语,体会关系。通过复习课题中所说的三个小动物是谁,进而出示对这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称呼,让小朋友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关心)
其次、句式训练,体会关系。仿照“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进行句式训练:它们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想象说话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关心),也为下文的分别创设情境。
第三、品味朗读,突破重点。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如,关于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两个“快”和一个“啦”,让学生体会冬天即将到来时小燕子的那份着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体验,解决难点。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个别戴头饰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到台上分角色朗读和全班分角色朗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明了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第五、总结板书,知识拓展。在总结板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你还知道那种小动物,他们也用这样的过冬方式来过冬?这样在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这就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的所思所想。当然,根据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1.还需更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处于一个主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精炼自己的语言而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朗读、语言表达或者课堂交际中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导即可。
2.还需要再投入一些、语言再丰富一些。虽然课件做得很生动、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再运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语言、表情和姿态,那就更能把学生带进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让孩子与课堂情境交流,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3.还需要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在倾听、应答和理答的环节,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等孩子表达完整就打断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没有注意让孩子表达完整。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达的时间,让孩子表达清楚、表达完整。
4.还更好地把握教学时间,由于我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总结拓展比较仓促。
反思二: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经过对《小动物过冬》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看到,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次活动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才产生的。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看,学生确实表现得更主动。
首先问题从学生那里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去查阅资料,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就想尽一切办法求助于家长、老师,甚至于以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为代价请求妈妈带自己去书店买书这样在这儿写下一些有关本课意义或教学内容重要性等方面的总结性陈述。
其次,学生非常主动地开动脑筋,以生动的方式来展示资料的资料。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吸引大家,把家长当作听众,多次把自己的资料读给家长听;有的学生下了许多功夫,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背诵下来;有的通过生动的表演来赢得大家的喜欢;有的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的,这时候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也显得落落大方。谁都想让自己的独家新闻赢得大家的喜欢。
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它帮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学语文。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着力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一篇浅显易懂的小短文,却要经受繁琐的分析,连珠炮式的问答。最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空洞的结论,机械死板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语文学习范围狭隘单一,忽视了学生对富有灵性的语言感悟、积累,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全然不顾学生学习时的情感。
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性,如何培养学生自如地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动物过冬》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能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拥有了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语文本来是一门外延极其广阔的学科,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综合性语文学习《小动物过冬》把学生带到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课文中才讲了那么一点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感到很不满足,好奇地向老师询问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于是老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的关于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可是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大家讨论,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
例如学生在网上查到了“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南飞”、“燕子南飞飞到哪里”、“青蛙冬眠时怎么呼吸”、“青蛙冬眠不是因为冬天到来了,而是因为气温下降了,夏天把青蛙放到冰箱里它照样冬眠”“小蜜蜂冬天为什么不会被冻死”等等很多有趣的资料。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好伙伴。
接下来,他们还要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认真阅读理解,进行加工和整理,把与已知重复的、特别生涩的内容适当删减,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传达给别人。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把整理后的资料内容读给大家听,有的汇声汇色地讲出来,有的小伙伴合作,通过一个小故事表演出来,更有的在听了其他同学的汇报之后,把课文里的故事表演了出来,可所表演的很多内容是课文中没有的,那是自己所知道的和刚刚从同学们那里获取的有益知识。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好帮手。
有些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只了解了这三种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后仍然不满足,他们还想了解其它小动物比如蚂蚁、蚯蚓是如何过冬的。看到学生兴致这么高,老师又组织他们成立研究小组在课下展开长期的研究。有个小组继续研究青蛙,他们还想进行实地考察,看看真正的青蛙到底怎么过冬,于是他们来到郊外寻找青蛙,草丛里找找,挖个坑找找,可怎么也找不着,到底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学生探究的兴趣来了,老师告诉他们可以上网、查课外书、询问家长,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两天之后,几个小伙伴把各自的收获相互一交流,发现青蛙冬天喜欢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池塘边,小河边挖个洞,然后钻进去睡大觉。根据这个结论,他们果然找到了青蛙。可是问题又来了,整个冬天青蛙一直在睡觉,它吃东西吗,吃什么呢?围绕新的问题,他们继续去查询资料。就这样,他们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更新的问题,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螺旋式上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等手段的帮助,学生不断被问题困扰,又不断因新的发现而惊喜,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三: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虽然公开课已经结束,但心绪一直无法平静。孩子们稚嫩却精彩的发言仿佛雨后那美丽的彩虹,让人清新而又回归自然。自十月份以来就忙碌于本学期的各种公开课之中,当疲惫缠满全身时,当自己想放弃时,孩子们那渴望甘霖的双眸、“小石子”激起水花般的创造性思维和言语,课堂最原始的快乐让我沉浸其中。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正是小学二年级阶段激起学生朗读兴趣的佳作。我在备课时就着力从孩子角度思考,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促进课堂的教学,来激起师生的碰撞与共鸣。课堂中的识字部分,正是我借助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的平台,不过孩子的智慧与经验在课堂中的迸发让我对识字教学又有了新的想法。
课堂是富于变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就是我们讲台前的学生,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就是我们教学的风向标。我在本节课的生字教学中尝试让孩子们用自己识字的经验、从自身的实际生活出发来认识生字,孩子的发言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在生活中的识字量可能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做过统计,如果统计的话,这个数字觉对超出我们的想象范围)很多场所的标牌都无形中成为了我们的“教辅资料”,课堂上孩子们从“宠物医院”的标牌认识了“物”字;从学校和医院标牌认识了“第”字;甚至有些同学从每天经过家门口的工地就已经认识了“钻”字;当然也有些字生活中并不常见,课堂上不免担心孩子们的遗漏,于是我又做了一些补充的准备,但是他们的回答让我的担心早被打消,当说到“除”时,孩子们高举小手“我们在数学书上见过“除”,我恍然大悟……真可谓生活处处可识字,我们教师的思维真的不能束缚这些“小精灵”,他们源源不断的思路正是我们课堂五彩缤纷的基石。
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记字方法,比如一个孩子说到“暖”他就用“太阳出来暖洋洋”的口诀记住“暖”的偏旁,如果不是在现场你真的很难在备课时预设到。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耳目一新的,我相信很多孩子一辈子都能记住“暖”字,绝不会再写错“暖”的偏旁。一堂课如果能多一些这样的“终生记字”语文的课堂才会真正的绽放。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总结,运用孩子的智慧与能力我想也是课堂中语文人文性的体现,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何况是一个班级的“智囊团们”,他们的力量是我们教者永远无法预设的。
有了这些课堂经历我认为教师应该敢于把课堂放给学生,不要怕课堂中生“乱”。特别在识字课中,我们应充分让孩子去说去讲,在词串展示读的部分,我比平时多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词串中的秘密了吗?我的本意是让孩子们能够将词串分类去识记,但是他们谈到了声调的不同,字形的异同,韵母的押韵,甚至有孩子用相关的词语组合起来说了一句话。虽然课堂节奏“乱”了,但是学生的思维活了,课堂的真正意义是否就在这呢?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想着教给学生这样那样的知识,但是现在的信息社会,知识能教完吗?我觉得肯定教不完,那我们怎么办?其实课改的真正意义不是改教材或增加多少识字量,增加多少阅读量;我的理解是通过我们的课堂和教本,赋予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进取,求知的能力,教师其实已经变成了引导者和助推器,要给予学生信心和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敢想,敢讲,甚至敢写,敢评。
作为青年教师,自己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专业素养及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明确自己今后教学的思路与风格,更显得急切。课改之风我们已经沐浴了很久,但是课改的精神却始终没有浸透全身。从这节课的识字教学中,虽然一些尝试难免波折,但是我明确了,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依重学生这一肥沃的“土地”,去植下更多的“创造之树”;有了抓住课堂“真髓”的方向,不怕场面“乱”,不怕时间“紧”,真正让学生说话,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改的“带路人”。
反思四: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我执教的是本文的第二课时,我以好朋友为切入点,抓住三条线,第一条,是好朋友才会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第二条,他们是怎么商量的,三种小动物分别怎样过冬。第三条,他们为什么这样过冬的主线来展开。继而通过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燕子,青蛙,小蜜蜂的友情深厚,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
在教学本课时,我感到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
一、课堂上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好。
三天的课堂教学竞赛让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尤其是看到老教师们在课堂上那种老师的范儿,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就如同打球一样,教师传给学生,学生再传给教师,啪啪啪啪,一传一接,一练一答之间就让学生不知不觉愉快又扎实的学到了知识。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有几次我都停下了手中的笔,忘记了写听课记录,好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在听老师上课。我想这不仅是老师对教材的熟悉,更是对学生的熟悉,对课堂掌控实力的体现。私下里我和一个老师沟通的时候她跟我说,这个教学环节我备了几个方案,等课堂上看学生的表现再来定要哪一种。我对这点感触太深了,平时都说课堂上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怎么做到呢?这就是最简单的体现,我想我再也不能只按照我的想法来上课了,把学生生硬的塞进我的教学设计中,上课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教材这两点恐怕是我最先要狠抓的两点。
二、如何建立省时高效的课堂。
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私下里我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我一共试讲了三次,每次教案都是大刀阔斧的改,一次不同一次。到公开课时已经有了四个版本了,其实说实话,有时闭着眼睛过教案的时候,因为背的教案太多,还会串背。当我真正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听到了同组的老师跟我说不要紧张,我的师傅说她坐在底下跟我加油打气,我觉得很温暖,但是我还是紧张了。因为一个学生的回答我不会处理,导致了我突然脑子一片空白,我看不见了底下的学生,看不见了在座的老师,也想不起来我的教案。以前有听过其他老师说课难上,汗都上出来,我不是很理解,直到当时我切身体会到了我才知道那其中的滋味,不夸张的说这一堂课让我汗都上出来好几次。课后,我反思了我自己,我想我还是平时的课堂语言不精练,不会灵活处理课堂上的问题所致,所以我还得向老教师们多学习,精炼自己的语言,锻炼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一句话,多去听课,多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吗?成长等于经验加上反思。我相信百炼终会成钢,只要我肯努力。
三、不够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我总会想把着讲,因为我怕学生回答不出来,因为我怕教学目标达不到,其实追根究底还是我不了解学生所致。我记得一个老师跟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提了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我的学生能够回答的出来。试问,我有多了解我的学生,我有多了解我们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两年的学习知识水平达到了一个怎样的层次,我了解吗?答案是我不了解。这次课上在贴小动物的图片这个设计时,我完全可以这样问学生,什么叫商量?你能到黑板上贴一贴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让他们理解了商量的意思,还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他们是怎么商量的。这样比我把着贴图片,把着一个人说要好多了,课堂也更体现以学生为主。而我在设计问蜜蜂怎么过冬的时候,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用四个字概括,他们的答案让我吃惊,“采蜜过冬”这四个字比我教案上设计的还好,更准确。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叶圣陶先生不也说“教师为了不教”,短短六个字,其中却蕴含了无穷的深意,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复习词语,体会关系。通过复习课题中所说的三个小动物是谁,进而出示对这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称呼,让小朋友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关心)
其次、句式训练,体会关系。仿照“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进行句式训练:它们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想象说话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关心),也为下文的分别创设情境。
第三、品味朗读,突破重点。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如,关于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两个“快”和一个“啦”,让学生体会冬天即将到来时小燕子的那份着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体验,解决难点。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个别戴头饰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到台上分角色朗读和全班分角色朗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明了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第五、总结板书,知识拓展。在总结板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你还知道那种小动物,他们也用这样的过冬方式来过冬?这样在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这就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的所思所想。当然,根据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1.还需更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处于一个主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精炼自己的语言而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朗读、语言表达或者课堂交际中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导即可。
2.还需要再投入一些、语言再丰富一些。虽然课件做得很生动、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再运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语言、表情和姿态,那就更能把学生带进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让孩子与课堂情境交流,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3.还需要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在倾听、应答和理答的环节,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等孩子表达完整就打断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没有注意让孩子表达完整。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达的时间,让孩子表达清楚、表达完整。
4.还更好地把握教学时间,由于我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总结拓展比较仓促。
反思二: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经过对《小动物过冬》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看到,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次活动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才产生的。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看,学生确实表现得更主动。
首先问题从学生那里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去查阅资料,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就想尽一切办法求助于家长、老师,甚至于以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为代价请求妈妈带自己去书店买书这样在这儿写下一些有关本课意义或教学内容重要性等方面的总结性陈述。
其次,学生非常主动地开动脑筋,以生动的方式来展示资料的资料。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吸引大家,把家长当作听众,多次把自己的资料读给家长听;有的学生下了许多功夫,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背诵下来;有的通过生动的表演来赢得大家的喜欢;有的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的,这时候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也显得落落大方。谁都想让自己的独家新闻赢得大家的喜欢。
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它帮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学语文。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着力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一篇浅显易懂的小短文,却要经受繁琐的分析,连珠炮式的问答。最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空洞的结论,机械死板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语文学习范围狭隘单一,忽视了学生对富有灵性的语言感悟、积累,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全然不顾学生学习时的情感。
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好地体现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性,如何培养学生自如地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动物过冬》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能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拥有了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语文本来是一门外延极其广阔的学科,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综合性语文学习《小动物过冬》把学生带到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课文中才讲了那么一点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感到很不满足,好奇地向老师询问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于是老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的关于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可是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大家讨论,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
例如学生在网上查到了“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南飞”、“燕子南飞飞到哪里”、“青蛙冬眠时怎么呼吸”、“青蛙冬眠不是因为冬天到来了,而是因为气温下降了,夏天把青蛙放到冰箱里它照样冬眠”“小蜜蜂冬天为什么不会被冻死”等等很多有趣的资料。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好伙伴。
接下来,他们还要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认真阅读理解,进行加工和整理,把与已知重复的、特别生涩的内容适当删减,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所知道的这些传达给别人。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把整理后的资料内容读给大家听,有的汇声汇色地讲出来,有的小伙伴合作,通过一个小故事表演出来,更有的在听了其他同学的汇报之后,把课文里的故事表演了出来,可所表演的很多内容是课文中没有的,那是自己所知道的和刚刚从同学们那里获取的有益知识。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好帮手。
有些学生特别喜欢小动物,只了解了这三种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后仍然不满足,他们还想了解其它小动物比如蚂蚁、蚯蚓是如何过冬的。看到学生兴致这么高,老师又组织他们成立研究小组在课下展开长期的研究。有个小组继续研究青蛙,他们还想进行实地考察,看看真正的青蛙到底怎么过冬,于是他们来到郊外寻找青蛙,草丛里找找,挖个坑找找,可怎么也找不着,到底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学生探究的兴趣来了,老师告诉他们可以上网、查课外书、询问家长,青蛙冬天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两天之后,几个小伙伴把各自的收获相互一交流,发现青蛙冬天喜欢在有水的地方比如池塘边,小河边挖个洞,然后钻进去睡大觉。根据这个结论,他们果然找到了青蛙。可是问题又来了,整个冬天青蛙一直在睡觉,它吃东西吗,吃什么呢?围绕新的问题,他们继续去查询资料。就这样,他们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更新的问题,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螺旋式上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等手段的帮助,学生不断被问题困扰,又不断因新的发现而惊喜,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三: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虽然公开课已经结束,但心绪一直无法平静。孩子们稚嫩却精彩的发言仿佛雨后那美丽的彩虹,让人清新而又回归自然。自十月份以来就忙碌于本学期的各种公开课之中,当疲惫缠满全身时,当自己想放弃时,孩子们那渴望甘霖的双眸、“小石子”激起水花般的创造性思维和言语,课堂最原始的快乐让我沉浸其中。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正是小学二年级阶段激起学生朗读兴趣的佳作。我在备课时就着力从孩子角度思考,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促进课堂的教学,来激起师生的碰撞与共鸣。课堂中的识字部分,正是我借助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的平台,不过孩子的智慧与经验在课堂中的迸发让我对识字教学又有了新的想法。
课堂是富于变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就是我们讲台前的学生,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就是我们教学的风向标。我在本节课的生字教学中尝试让孩子们用自己识字的经验、从自身的实际生活出发来认识生字,孩子的发言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在生活中的识字量可能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做过统计,如果统计的话,这个数字觉对超出我们的想象范围)很多场所的标牌都无形中成为了我们的“教辅资料”,课堂上孩子们从“宠物医院”的标牌认识了“物”字;从学校和医院标牌认识了“第”字;甚至有些同学从每天经过家门口的工地就已经认识了“钻”字;当然也有些字生活中并不常见,课堂上不免担心孩子们的遗漏,于是我又做了一些补充的准备,但是他们的回答让我的担心早被打消,当说到“除”时,孩子们高举小手“我们在数学书上见过“除”,我恍然大悟……真可谓生活处处可识字,我们教师的思维真的不能束缚这些“小精灵”,他们源源不断的思路正是我们课堂五彩缤纷的基石。
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记字方法,比如一个孩子说到“暖”他就用“太阳出来暖洋洋”的口诀记住“暖”的偏旁,如果不是在现场你真的很难在备课时预设到。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耳目一新的,我相信很多孩子一辈子都能记住“暖”字,绝不会再写错“暖”的偏旁。一堂课如果能多一些这样的“终生记字”语文的课堂才会真正的绽放。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总结,运用孩子的智慧与能力我想也是课堂中语文人文性的体现,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何况是一个班级的“智囊团们”,他们的力量是我们教者永远无法预设的。
有了这些课堂经历我认为教师应该敢于把课堂放给学生,不要怕课堂中生“乱”。特别在识字课中,我们应充分让孩子去说去讲,在词串展示读的部分,我比平时多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词串中的秘密了吗?我的本意是让孩子们能够将词串分类去识记,但是他们谈到了声调的不同,字形的异同,韵母的押韵,甚至有孩子用相关的词语组合起来说了一句话。虽然课堂节奏“乱”了,但是学生的思维活了,课堂的真正意义是否就在这呢?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想着教给学生这样那样的知识,但是现在的信息社会,知识能教完吗?我觉得肯定教不完,那我们怎么办?其实课改的真正意义不是改教材或增加多少识字量,增加多少阅读量;我的理解是通过我们的课堂和教本,赋予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进取,求知的能力,教师其实已经变成了引导者和助推器,要给予学生信心和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敢想,敢讲,甚至敢写,敢评。
作为青年教师,自己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专业素养及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明确自己今后教学的思路与风格,更显得急切。课改之风我们已经沐浴了很久,但是课改的精神却始终没有浸透全身。从这节课的识字教学中,虽然一些尝试难免波折,但是我明确了,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依重学生这一肥沃的“土地”,去植下更多的“创造之树”;有了抓住课堂“真髓”的方向,不怕场面“乱”,不怕时间“紧”,真正让学生说话,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改的“带路人”。
反思四: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小动物过冬》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我执教的是本文的第二课时,我以好朋友为切入点,抓住三条线,第一条,是好朋友才会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第二条,他们是怎么商量的,三种小动物分别怎样过冬。第三条,他们为什么这样过冬的主线来展开。继而通过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燕子,青蛙,小蜜蜂的友情深厚,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
在教学本课时,我感到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努力的地方:
一、课堂上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好。
三天的课堂教学竞赛让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尤其是看到老教师们在课堂上那种老师的范儿,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就如同打球一样,教师传给学生,学生再传给教师,啪啪啪啪,一传一接,一练一答之间就让学生不知不觉愉快又扎实的学到了知识。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有几次我都停下了手中的笔,忘记了写听课记录,好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在听老师上课。我想这不仅是老师对教材的熟悉,更是对学生的熟悉,对课堂掌控实力的体现。私下里我和一个老师沟通的时候她跟我说,这个教学环节我备了几个方案,等课堂上看学生的表现再来定要哪一种。我对这点感触太深了,平时都说课堂上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怎么做到呢?这就是最简单的体现,我想我再也不能只按照我的想法来上课了,把学生生硬的塞进我的教学设计中,上课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教材这两点恐怕是我最先要狠抓的两点。
二、如何建立省时高效的课堂。
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私下里我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我一共试讲了三次,每次教案都是大刀阔斧的改,一次不同一次。到公开课时已经有了四个版本了,其实说实话,有时闭着眼睛过教案的时候,因为背的教案太多,还会串背。当我真正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听到了同组的老师跟我说不要紧张,我的师傅说她坐在底下跟我加油打气,我觉得很温暖,但是我还是紧张了。因为一个学生的回答我不会处理,导致了我突然脑子一片空白,我看不见了底下的学生,看不见了在座的老师,也想不起来我的教案。以前有听过其他老师说课难上,汗都上出来,我不是很理解,直到当时我切身体会到了我才知道那其中的滋味,不夸张的说这一堂课让我汗都上出来好几次。课后,我反思了我自己,我想我还是平时的课堂语言不精练,不会灵活处理课堂上的问题所致,所以我还得向老教师们多学习,精炼自己的语言,锻炼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一句话,多去听课,多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吗?成长等于经验加上反思。我相信百炼终会成钢,只要我肯努力。
三、不够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上我总会想把着讲,因为我怕学生回答不出来,因为我怕教学目标达不到,其实追根究底还是我不了解学生所致。我记得一个老师跟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提了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我的学生能够回答的出来。试问,我有多了解我的学生,我有多了解我们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两年的学习知识水平达到了一个怎样的层次,我了解吗?答案是我不了解。这次课上在贴小动物的图片这个设计时,我完全可以这样问学生,什么叫商量?你能到黑板上贴一贴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让他们理解了商量的意思,还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他们是怎么商量的。这样比我把着贴图片,把着一个人说要好多了,课堂也更体现以学生为主。而我在设计问蜜蜂怎么过冬的时候,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用四个字概括,他们的答案让我吃惊,“采蜜过冬”这四个字比我教案上设计的还好,更准确。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叶圣陶先生不也说“教师为了不教”,短短六个字,其中却蕴含了无穷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