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反思

时间: 06-09 栏目:反思
反思一: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反思

《参观人民大会堂》第一课时上完后,及时和校长、副校长、主任进行了交流,领导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建议,很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帮助。这节课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缺乏鼓励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没有及时给予表扬或者激励。

2、过程比较拖沓,例如对预习作业的处理和检查课文的朗读占的时间比较长。

3、对于生字的教学应让学生说说记忆方法,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4、前面处理的时间较多,导致最后学生分段没有分完。

5、应该出示一些人民大会堂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会堂。
 
今后,在教学中,我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第一课时可以让孩子朗读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梳理,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还要多鼓励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学会放手,要让孩子自主学习。


反思二: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反思

本周,李校长到我们组听了两位教师讲授的《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后,及时组织全组成员进行了认真地评课,并畅谈了备课究竟备什么的问题。我感到收获很多。尤其是值得探讨该怎样上好语文课。

首先,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去寻求解答。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提问,而是反对那种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不能激发学生想像力、思维力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怎样看待“带着问题读”?这个提法本无可非议。因为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训中的读书要旨。要不要每一个段落都要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读书呢?如果这段课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有必要去提问吗?如果这段课文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学生通过读、思、议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师用一个问题框住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呢?如果这段课文确实难以理解,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在课文的“节骨眼”上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也未尝不可。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反思三:参观人民大会堂教学反思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远离儿童视野的教学内容要尽量重组、延伸、衔接到儿童生活的世界中去,将静态的教学材料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而激活语言、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方法之一应是欣赏,因为欣赏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教学材料《参观人民大会堂》中通过语言魅力所呈现的雄伟壮丽的建筑物,远离学生的生活视野,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激趣的情境,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情趣和欲望,让学生用喜欢的心态、欣赏的目光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让教学目标在具有独创性的学习中、个性化的学习中顺利地达成。

《参观人民大会堂》作者按照参观的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特点,用朴素大方而又不失精妙魅力的语言,呈现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结合教材特点,本课我适当采用“在欣赏画面中入景,在欣赏语言文字中玩味,让学生在不断的欣赏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能力。

一、欣赏画面,激发探究欲望

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给静态的学习材料赋予生命,让鲜活的学习个体与之进行对白,进行碰撞,生成新的有价值的东西。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人民大会堂的相关材料(文字、图片、曲谱……)并说明信息来源和自己初步的感受,形成第一表象。上课伊始,学生看大屏幕,欣赏一组画面。边欣赏、边结合课外收集的信息材料,想想自己有哪些感受或者发现,形成第二表象,生成自我语言表达自我的感受或发现。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示。从而给静态的学习内容注入生命,让其变得鲜活,让学生在欣赏鲜活的景物中形成初步的表象,自觉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

二、欣赏语言,感受雄伟壮丽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调让学生在自主的实际操作中和活动中获得体验,获得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细研细赏“大礼堂”展现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图文共赏,教师适时介绍相关部分的情况,帮助理解及相机点拨,让学生再次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再现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赞美建设者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等手段,让老师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调控者,将外化的东西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的促进者。

三、欣赏技巧,拓展升华

要求学生做小导游介绍时要有个性和创意,遣词造句要独具匠心,顺序清楚明白,语言富有激情等方法让学习在心中再次燃起对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赞叹和自豪。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