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反思(2)
时间: 06-07
栏目: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帮助学生进 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精神品格。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 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 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知识,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发挥想象,升华人物特点。
在完成了上述的三个板块教学后,我留给学生一个当堂完成的写话作业——晚上,小女孩的一家人又谈论起爱因斯坦。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通 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爱因斯坦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在他们的写话中有所体现。学生都能想象得到小女孩在经过和爱因斯坦的一段相处之后对爱因 斯坦也有了全面的认识,她更多的认识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小女孩的家人则更多的通过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走下了神坛的爱因斯坦。于是,一个立体的爱因斯 坦就站在了小女孩的一家人面前,也站在了我们大家的面前。人物的特点也适时地得到了升华,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五、存在的问题
“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 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没能全面的、立体的认识爱因斯坦,还停留在类似于小女孩初次遇到爱因斯坦时的感受。针对此况,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他 自己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意识情况轻声进行个别交流。学生在老师的轻言细语中和老师再一次回味了课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另 外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字序颠倒等情况时有发生。也许是和第一课时隔的时间长了些的原因(第一课时是上周五上的),但细 细想来,应该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有一定关系。心中老想着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读得还不是很多很透,这才造成了学生读书时也偏急了 些,于是结结巴巴、反反复复的情况才会出现了好几次。
这堂课是上完了,但是课后的事情还没有完。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让自己的课越上越好!
反思五: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反思
今天在四一班上了一节语文教研课,发现跟孩子的互动很不到位,以至于自己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好:
1、课的开始,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你对爱因斯坦有什么了解?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没想到,第一个问题就卡壳了。孩子们似乎也很紧张,先是没有人举手,在我殷切眼光的注视下,好不容易才有了两三个人举手,我赶紧喊他们回答,结果声音怯怯的,说得也不太连贯。
反思:课前没有到教室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以至于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听课,学生也有些慌。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时,应该进行一些指导,让学生学会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
2、第一个教学环节,我让学生找出了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让学生感受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关系是逐步深入的。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没有直接点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后面细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交往时显得十分仓促。
反思:各个教学环节所花的大致时间要估算好,有些教学环节学生不能自主探讨时老师需要多一点点拨,因为一节课,特别是公开课,是必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不能在某个环节上耽搁太久。
3、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交往。在我的设想之中,学生读到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时,应该觉得很有话说,特别是爱因斯坦那滑稽的穿着打扮,课文写得生动传神,学 生应该能够读出点自己的见解来。可是,也许是我提问的角度不对,学生只能做到读流利,而不能做到读出画面,更别说体悟人物的个性特点了。
反 思:也许,是我的提问方式不对。我在这节课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能力,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我应该将提问的语句换为: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再现文字描述的画面;或者这样提问:这副穿着打 扮,你觉得好笑吗?好笑在哪里?然后指导朗读,再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这样的阅读方式,也许学生就能顺着老师的引导拾级而上了。
4、朗读指导不到位。只顾着和学生分析爱因斯坦的性格特点,对朗读的训练就没有到位。我应该认识到,读和思是互相促进的,读得入情入境了,人物的特点也就了然于胸了。
5、指导老师认为,对于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交往,老师细细指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一次就行了,其他两次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却很担心:不知道学生是否能够自主、深入地进行阅读与思考,并进行大胆的交流呢?
好好思考,争取再上这节课时,能够成功。
四、发挥想象,升华人物特点。
在完成了上述的三个板块教学后,我留给学生一个当堂完成的写话作业——晚上,小女孩的一家人又谈论起爱因斯坦。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通 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爱因斯坦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在他们的写话中有所体现。学生都能想象得到小女孩在经过和爱因斯坦的一段相处之后对爱因 斯坦也有了全面的认识,她更多的认识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小女孩的家人则更多的通过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走下了神坛的爱因斯坦。于是,一个立体的爱因斯 坦就站在了小女孩的一家人面前,也站在了我们大家的面前。人物的特点也适时地得到了升华,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五、存在的问题
“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 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没能全面的、立体的认识爱因斯坦,还停留在类似于小女孩初次遇到爱因斯坦时的感受。针对此况,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他 自己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意识情况轻声进行个别交流。学生在老师的轻言细语中和老师再一次回味了课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另 外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字序颠倒等情况时有发生。也许是和第一课时隔的时间长了些的原因(第一课时是上周五上的),但细 细想来,应该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有一定关系。心中老想着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读得还不是很多很透,这才造成了学生读书时也偏急了 些,于是结结巴巴、反反复复的情况才会出现了好几次。
这堂课是上完了,但是课后的事情还没有完。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让自己的课越上越好!
反思五: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反思
今天在四一班上了一节语文教研课,发现跟孩子的互动很不到位,以至于自己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好:
1、课的开始,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你对爱因斯坦有什么了解?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没想到,第一个问题就卡壳了。孩子们似乎也很紧张,先是没有人举手,在我殷切眼光的注视下,好不容易才有了两三个人举手,我赶紧喊他们回答,结果声音怯怯的,说得也不太连贯。
反思:课前没有到教室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以至于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听课,学生也有些慌。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时,应该进行一些指导,让学生学会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
2、第一个教学环节,我让学生找出了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让学生感受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关系是逐步深入的。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没有直接点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以至于后面细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交往时显得十分仓促。
反思:各个教学环节所花的大致时间要估算好,有些教学环节学生不能自主探讨时老师需要多一点点拨,因为一节课,特别是公开课,是必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不能在某个环节上耽搁太久。
3、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交往。在我的设想之中,学生读到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时,应该觉得很有话说,特别是爱因斯坦那滑稽的穿着打扮,课文写得生动传神,学 生应该能够读出点自己的见解来。可是,也许是我提问的角度不对,学生只能做到读流利,而不能做到读出画面,更别说体悟人物的个性特点了。
反 思:也许,是我的提问方式不对。我在这节课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能力,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我应该将提问的语句换为: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再现文字描述的画面;或者这样提问:这副穿着打 扮,你觉得好笑吗?好笑在哪里?然后指导朗读,再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这样的阅读方式,也许学生就能顺着老师的引导拾级而上了。
4、朗读指导不到位。只顾着和学生分析爱因斯坦的性格特点,对朗读的训练就没有到位。我应该认识到,读和思是互相促进的,读得入情入境了,人物的特点也就了然于胸了。
5、指导老师认为,对于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交往,老师细细指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一次就行了,其他两次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却很担心:不知道学生是否能够自主、深入地进行阅读与思考,并进行大胆的交流呢?
好好思考,争取再上这节课时,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