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萧伯纳和小姑娘教学反思

时间: 06-06 栏目:反思
反思一:萧伯纳和小姑娘

课文篇幅虽不太长,但含义较深,要引导学生一层深一层地品味、体会。

一、课前要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萧伯纳的生平。

二、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你喜欢萧伯纳还是小姑娘”感悟课文,也可以围绕“萧伯纳和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体会课文,还可以围绕“读了萧伯纳和小姑娘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进行感悟。

三、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

首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

“你回去后,可以告诉你妈妈,就说跟你玩儿的是世界上有名的作家萧伯纳。”这句话说明萧伯纳认为自己是世界大文豪,很了不起。

“你也可以跟你妈妈讲,跟你玩儿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指导学生把小姑娘说话的语气和感情读出来,从中体会小姑娘不迷信名人、不小瞧自己、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名人的可贵的精神。

其次,在方法上,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会人物的态度,进而感悟其中的含义。


反思二:萧伯纳和小姑娘

《萧伯纳和小女孩》一课,讲的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与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本课以对话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其中萧伯纳和小女孩的对话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议论萧伯纳是否真的骄傲是本课的难点。此文如果只是初读,不深思的话,老师也会走入误区,无法探究到它的本原性,更不要说这些只有二年不到的学龄的孩子了,他们还没有一定的社交常识,不知道一个世界顶级的大人物是根本不可能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女孩面前去炫耀自己的,它只是通过这件事让学生明白萧伯纳的严于律己。因为他遇事能深刻反省自己,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才会面对成就,不骄傲,至始至终谦虚慎思。因此本课要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多种形式反复地进行朗读、演绎、诠释来理解文本的真正内涵。

在学习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进行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重点学习萧伯纳和小女孩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分别找出萧伯纳和小女孩的话,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通过三人小组的合作学习——分角色读一读,说说读后的各自感受,进一步理解文本。通过朗读交流,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萧伯纳很骄傲,很自以为是,自认为很了不起,因为他说他自己是“世界闻名”的萧伯纳。于是,我又追问:“那他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现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学生再回文本,突然领悟,说:“我觉得他很幽默。”“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我是从‘他把头一扬,幽默地说。’感受到的。”我立刻叫他演示一下,他马上把头高高地往上一抬,高声说……我见了,打趣他说:“萧伯纳还是很骄傲哦,把头抬得那么高。”孩子的脸上有了一丝的疑惑,于是,我又请了一位学生来演示,仍然没有真正地感受出来。正当学生为难时,我话锋一转,叫学生再去读读第一节中的最后一句话:萧伯纳很高兴,同她玩了很久。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他们玩了很久,可能忘了回家的时间,小女孩的妈妈会着急,会担心,会生气。萧伯纳怕小女孩回家被她妈妈责怪,为了让小女孩高兴,为了替她解围,他才说了那样一句话。然后让学生看着我的表情,听着我的声音,让学生再次感受。这样通过回归文本,演绎文本,肢体诠释文本,让学生真正感悟萧伯纳那幽默的话语的真正用意。此时,学生已通过联系上下文及老师的肢体语言,深刻感受到了萧伯纳说这句话时的亲切、风趣,而说时应面带微笑的,扬头的幅度也是小小的,只要微微地抬一下。再次让学生朗读感受时,已经水到渠成了。然后再来感受小女孩的聪明伶俐,通过小女孩的误解,从而引出萧伯纳的“为之一震”(楞住了),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就较容易理解萧伯纳因小女孩的误解而产生的深深自责与反思,从而巧妙地理解萧伯纳性格特点“严于律己、知错就改”。最后,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从他们的身上,你又受到了什么启迪?”从而让学生再次感悟文本,回归到本原。


反思三:萧伯纳和小姑娘

《萧伯纳和小女孩》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第28课。这篇课文讲述了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和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之间发生的事。

本课以对话的形式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这样一个道理。萧伯纳和小女孩的对话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从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体验课文内涵、感受故事人物的人格魅力是设计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设计。从对话中,学生理解了“骄傲”“世界闻名”“自以为是”等词语。比如“小女孩认为萧伯纳说自己了不起,是因为萧伯纳在自我介绍是用了”世界闻名“一词。学生在整体感知时,就已经了解了“有名”的同义词是“世界闻名”,通过听记:一生写了51个剧本,5部小说,获得了诺贝尔奖,了解了萧伯纳的成就,同时教师还进行了词义的分析,不仅在英国很出名,在世界上也非常著名,进一步理解了“世界闻名”的意思。又比如:萧伯纳觉得自己刚才太自以为是了,这种感觉来源于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的话“您怎么会说自己了不起了呢?”老师则是抓住了萧伯纳的表现:愣住了、不知说什么才好。学生则是体会到了他深深的自责。自己随口的一句话,小姑娘机智地回答,竟然激起了世界闻名的萧伯纳的强烈愧疚,而郑老师在此过程中设计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人物对话前加上适合的形容词。这既是对学生课文理解的检验,也填补了教学文本的空白处。

扎实的生字教学也本节课的一大特色。郑老师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启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尤其是注重了以旧带新、及时归纳。如在教学“戴”字一字时,郑老师把第三笔长横与最后三笔用红笔描出来,即提醒了学生要把这几笔写正确,同时也揭示出了这个字的部首。教学“迪”字时,又重新复习了“走之底”的字的书写规律:先里后外。即使对于不是生字的“萧伯纳”的“萧”字,老师在板书课题时,仍旧注意提醒学生下半部分的“肃”书写时要注意从左到右。正是因为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有重点的进行书写指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掌握书写顺序。


反思四:萧伯纳和小姑娘

《萧伯纳和小姑娘》记叙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与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在莫斯科相遇的故事。

萧伯纳在莫斯度假时遇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娜塔莎.她只有五岁,梳者两条小辫子,蓝眼睛,圆圆的脸红得像苹果,嘴里不停的哼着歌。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他玩了很久。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小姑娘立即说:“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萧伯纳本想让小姑娘知道自己是是一位世界的文豪时能惊喜万分。可是,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也挺自豪地介绍了自己。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学生们知道:“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对,永远谦虚.”这个主题。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能懂这么深刻的主题吗?我有些疑惑。课前,我教研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备课。课后,和我们预期的一样,学生不能正确体会到本课的主题。下面是本课的课堂片段

师:临别时,萧伯纳是怎么对小姑娘说的?(一生读)

师:他当时是用什么语气和小姑娘说的?谁能读好他的话。(学生突出了“世界有名、大作家”等词语。)

师:萧伯纳当时心里怎样想,谁能告诉我?

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无人回答。

这节课,学生们能体会到萧伯纳喜欢小姑娘,他特别和蔼,也能体会到小姑娘的可爱。别的是什么也说不出来。是我方法不当吗?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不过,我还是觉得课文主题太深奥了,你想,正处于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天真自信,和文中的小姑娘娜塔莎一样,能跟久经世事的大人一样的思维吗?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