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建设方案
1晨华城乡社区网格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总体部署,积极落实《20XX-20XX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XX〕11号)、《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XX〕29号)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年)》(国办发〔20XX〕61号)文件精神,发挥社区信息化在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推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通过采取“大部制”办公、“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受理承办事项、开展便民服务,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公益互助活动。
根据目前全国、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和我地区的实际,现就鹤壁市民政系统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鹤壁市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以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基础,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前提,以实施社区综合服务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加强组织保障建设为关键,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坚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支持职能下沉、重心下移;坚持整合资源、综合施策;坚持科学管理、提高效能,全面提升鹤壁市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三、目标任务
在全市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全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全面形成指挥有力、协调顺畅、运转高效的运行体系,普遍建立覆盖城乡、行为规范、富有活力的组织网络,建立健全服务民生、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制度机制,巩固完善党建引领、服务、管理有序的工作格局,实现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明显提升。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目标是:“五全管理”
1.基础数据全摸清;
2.动态情况全掌握;
3.矛盾纠纷全化解;
4.百姓事务全代办;
5.百姓诉求全应答。
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建设
(一)、建立市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
以市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为龙头,形成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整体联动。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整合政府各部门、组织、纪检、公安、司法、民政、人社、住建、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安监、工商、人口计生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市级信息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将党建、公共服务、安全生产、人口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社情民意等各类服务管理信息纳入系统形成全面覆盖、动态管理、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加强网络保密工作。开展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管理、网上监督考核等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信息科技水平。
主要职责:
(1)顶层设计
(2)组织协调。
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组织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解决社会服务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3)指派调度。
对群众反映、下级上报、上级交办的服务管理事项受理登记、请示报告和分类处置,指派、调度相关部门完成工作任务。
(4)督导考核。
对各部门和下级中心工作运行情况和具体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督办,推动工作落实。
(5)责任查究建议。
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落实、工作推诿扯皮,导致发生重大案(事)件或造成恶劣影响、产生严重后果的地方和部门,提出责任查究建议。
(二)建立区(县)级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
以区(县)级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为纽带,形成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承上启下的枢纽。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整合政府各部门、组织、纪检、宣传、信访、民政、文化、教育、卫生、人社、住建、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安监、工商、人口计生等部门力量,融合共享政务大厅、信访接待大厅、书记县长公开电话、110指挥中心等资源,建立区(县)级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通过强化信息化手段,形成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矛盾化解、维护稳定于一体的工作平台。
(1)组织协调。
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组织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解决社会服务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2)指派调度。
对群众反映、下级上报、上级交办的服务管理事项受理登记、请示报告和分类处置,指派、调度相关部门完成工作任务。
(3)督导考核。
对各部门和下级中心工作运行情况和具体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指导、检协办等“菜单式”服务。
(3)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实行矛盾纠纷“半月一排查一上报”制度;采取分片包块、定期排查、上门服务、结对帮扶等方式,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有效排查化解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涉农利益、村企村矿、环境保护等矛盾纠纷。
(4)组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对流动人口及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和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鳏寡孤独老人的服务管理;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指导开展群防群治。
(5)引导履行社会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服务管理。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教育、引导其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孵化”组织进驻,积极培育一批为老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等公益性、专业化社会组织。
(6)组织开展督查督办。
对村(社区)和各成员单位服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办,定期考核评价,推动服务管理措施的落实。
(四)、建立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
以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基础,建立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便民利民平台。在城市社区,建立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党组织、居委会领导下,充分发挥社区“兜底”功能,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形成方便群众和各方参与的服务管理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中心主任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或社区专职干部等人员担任。在农村,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整合服务管理资源,按照“政事分开、民事村办”的原则,协调处理农村服务管理事项。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成员由“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村民代表(小组长)、驻村(社区)民警、计生服务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等组成。根据实际,中心设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室、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红白理事会等,切实解决面向基层群众的服务问题。在已经城镇化和外来人口多的乡镇、村,以及其他有条件的村,可参照社区标准,逐步推行社区化服务管理。
主要职责:
(1)落实便民利民措施。
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代理行政机关事务,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社区)”;采取设立服务大厅、上门服务、结对帮扶、代办、协办等方式,落实社保医保、户籍管理、社会救助、劳动保障、人口计生等便民利民措施,打造“一刻钟”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优质服务。
(2)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实行矛盾纠纷“周排查周报告”制度,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和治安安全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强化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和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鳏寡孤独老人的服务管理;加强治安巡逻,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开展基层平安创建。
(4)组织公益互助活动。
积极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村(社区)服务管理,鼓励支持村(居)民开展互助服务.兴办公益事业。
(5)收集上报信息。
开展对辖区内以基础信息为主的各类服务管理信息的收集、录入、管理、上报,为群众提供精细化、信息化服务,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五、建立“分布式”服务管理模式。
在全市辖区内的村(社区)全面建立“社区化”服务管理模式,整合各部门社区资源,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管理有效、服务精细的社区运行体系。
1、科学设置社区。
根据“地理布局、区域属性、人员相熟、便于管理”的原则,社区按照“街巷型、楼院型、单位型”等进行划分,农村按照居住区域、村民小组等进行划分,原则上社区每200-500户、农村每100-300户设置一个社区,制作社区服务公示牌,将社区平面图、社区长姓名、照片、联系电话、服务事项等,在社区内醒目位置公示。将辖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分类整合,全部纳入社区的服务管理范畴,使每个社区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
2、明确社区工作人员及职责。
每个社区明确一名社区长。社区社区长由社区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等担任,农村社区长由“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村民代表(小组长)等担任。整合乡镇(街道)机关干部、村(社区)党员干部、驻村(社区)民警、法官、检察官、律师及供水、供电、卫生、电信、家政等基层工作力量,组成社区员服务团队。在社区长的组织下,综合承担了解社情民意、采集管理信息、服务基层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职责,每日记录民情日记,开展法律援助及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巡查,排查发现治安安全隐患,做到先行处置和及时上报;开展“组团式服务”,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管理系统主要将乡镇(街道)以下的村(社区)划分成若干社区,每个社区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作为社区员,进行日常信息录入、事件处置、各类民生服务事项的办理,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综治办工作人员,综治委成员单位领导和办公室人员,县(区)委、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及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均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管理系统的管理和使用者。
3、规范社区工作流程。
对社区内发现的问题,规范问题上报、案卷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处理反馈、结案归档、跟踪评价七个环节的工作,形成“七步闭环”运作机制。具体工作流程是:社区长进行日常巡查,对发现的一般问题,及时组织社区员进行处置,对发现的疑难复杂问题,通过手机或其他有效方式上报到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甄别后,立案调查、处理结案,对不能处理的事项通过信息平台上传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获得信息进行甄别,立案调查,能处理的处理结案,不能处理的事项通过信息平台上报县(区)、市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指派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职能部门处置完毕后向指挥中心上报处置结果,社区长现场核查后进行结案。对基层发生的重大、紧急及突发事件,社区长可直报指挥中心进行及时处置。
4、加强制度运行管理体系建设
1、首问首办负责制度
2、代理服务制度
3、信访陪访制度
4、组团服务制度
5、预约联动制度
6、限时办结制度
7、联席会议制度
8、定期研判报告制度
9、工作台账制度
10、教育培训制度
11、社会评价制度
12、督办督查制度
5、完善“六联”工作机制
1、服务管理联动
2、矛盾纠纷联调
3、突出问题联治
4、应急工作联勤
5、社会治安联防
6、基础平安联创
六、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系统需要具备相应的软硬件条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配备服务器等硬件设备。
软件部分根据需要,主要功能包括:基础数据平台、服务办事平台、考核督办平台、辅助决策平台、指挥中心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急管理平台、风险评估平台、民情日志平台、经济运行平台、行政审批管理平台、系统管理平台。
配套一起建设的还有:百姓服务及百姓互动平台、手持终端平台、微信互动平台、双岗双争平台、党建平台。此外,系统还支持民生热线中心反应的事件通过我平台进行处理。
1、基础数据平台
主要是通过基础采集收集地理位置、房屋、小区楼栋、单位信息、人口信息、民政救济、党群建设、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劳动保障、房屋管理、公共安全、特殊人群、民政优抚和志愿服务等信息,便于工作查找和处理。
2、服务办事平台
市一级的事件是由各县区解决不了而上报的事件;
县(区)一级事件是各乡镇(街道办)解决不了而上报的事件;
最终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社区(村民小组),五级社区联动。
服务办事平台包括:动态事件展示、事件列表、待处理事件、排查登记、事件统计、服务团队信息、行政审批、行政审批列表。
服务办事平台以动态形式展现辖区范围内所有事件,可以对事件进行督办督查和点评。这个模块主要是提供服务办事的流程和事项的管理。
事件流程:
各个社区的信息事件,能处理的直接结案,如果处理不了的可以随时逐级上报到社区工作站、街道(乡镇)服务管理中心、县级管理指挥中心、市级管理指挥中心,各级再进行分流到各级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进行反馈,形成一个闭环式的流程。
平台根据事件类别情况,可调动职能部门参与事件办理,使职能部门联动办公处理问题,加强了对百姓服务力度。
3、考核督办平台
该平台是对某个时间段内的所有事件按照社区员、机构、部门和红黄牌进行考核统计,并可以根据事件总数、办结总数和办结率对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排名,以及对事件的考核时限管理和积分管理
通过基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平台系统的信息存储和信息查询,实现对历史数据按期或实时得统计,并通过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平台评价体系数学建模运算品评等级,将其以图形化或表格化的方式显示出来。通过系统建设,推进鹤壁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的管理监督达到主动、精确、快速、直观和统一的目标,从而实现完善的中心管理评价体系,可以形成良好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管理监督机制。
4、辅助决策平台
辅助决策是针对辖区内通过平台上报的事件及基础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地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以“列表、柱状图、饼状图和走势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领导做出决策。
5、指挥中心平台
各级指挥中心分别可以按照权限对涉及此项工作的单位和管理人员发布公告、通知、信息发送、组织召开视频会议、发送即时通讯和网络硬盘的管理。
6、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1)地理信息系统
在社区化地理位置服务方面,我们提供了两种地理位置管理的功能。
1)基于平面地图和卫星地图的管理方式
2)基于三维地理地图的管理方式
支持在平面和卫星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等信息的标注。
(2)三维地图显示方面:我们结合目前流行的数字城市模型技术,结合独立的三维地图应用引擎,可以直观逼真的展现城市地形风貌。实现与地理信息服务相结合的一系列地理信息服务功能如:区域信息、位置信息、统计信息等地理服务功能,结合基于地理信息引擎的搜索和定位功能,以及统计功能,将使信息的查找、定位、显示、统计变得更加的便捷。我们实现了街道、社区、社区、建筑物、楼栋、房屋的直观的区域划分展示和基本信息统计信息同步查看的功能。从而为各级的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提供了相应的数据支撑。包括某个管理区域范围内的楼栋数量、房屋数量、人口数量等相关的数据统计功能。
(3)设施及服务
1)区域范围管理
可以在地图上显示各辖区管理范围,以及管理中心所在位置和负责人姓名。
2)事件定位
系统不但可以对辖区内某一时间段内所发生的事件在地图上进行定位,而且还可以在地图上点击该事件查看事件详情,包括事发地点,上报人,上报时间,事件内容,采集人电话,处理进度,以及事件评价等。
3)社区员GPS定位
社区员定位的功能可以实现对手持手机终端的社区员的实时位置的监控,指挥中心登录到系统以后选择相应的组织机构,可以在相应机构级别下将相应人员的位置给显示出来。
7、应急管理平台
应急管理平台是为了处理比较紧急或重大的事件,主要通过事件的电话受理、核查回复、启动应急预案、应急的终止,来达到保障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8、风险评估平台
风险评估平台针对的是一些重大的决策等进行风险评估,对评估过程和报告进行记录。
评估分为已评估和待评估。评估的整个过程为待评估、初评、复评和审核。
9、民情日记平台
各级工作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书写工作心得体会、记录辖区内的民生动态等,各级领导可以随时掌握社情民意。领导还可以对这些日记进行审批和点评,并可对考核信息进行统计。
10、经济运行平台
通过该平台可以全面了解全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中村改、三区建设和财税收入等经济情况。
11、行政审批平台
行政审批平台是指利用电子信息化处理社区居民、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向相关行政部门提出的为民服务等现代化技术平台。本模块可以设定各行政单位的审批流程,审批部门,审批人,审批项目类型等,设置各项审批电子表格样表,提供给各社区居民、企业法人或其他需求组织,并将信息通过电子流和电子图片的方式进行上报,各行政审批机构根据用户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反退,审批,注册,备案,从而实现行政审批的电子化和现代化。
居民将需要办理的事项在社区进行申请登记,社区的工作人员审核后指导居民填写相应的表格,然后将表格以电子及扫描的方式上传,街道权限范围内的事项在审批通过后,可以直接办理,然后通知社区的工作人员领取证件。乡镇街道无权办理的事项,则再上报县区级部门审批。办理后通知街道的人员领取证件。最终由社区员通知居民或者直接交到居民手中。
将行政审批电子化,“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群众办事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让群众足不出村(社区)就能办事。
12、系统管理平台
主要是添加和删除社区管理人员信息账号、设置决策权限、管理社区机构、系统日志、图片管理、扣分制度及海量数据智能导入。
13、百姓互动和服务平台
(1)主要是为百姓提供一个反馈诉求的渠道,让百姓参与并监督社会治理。通过互动服务平台,百姓可以随时发表看法及意见,反映各类社情民意问题。同时,乡镇街道以及社区的各级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处理答复。
(2)通过互联网为社区和居民提供各类便捷的家政、家电维修、保姆等等各类社区服务。
14、手持终端平台
主要是为网管员配置手机,提高事件反馈的速度和事件协同处置的效率。社区管理人员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手机排查、手机拍照、手机上报、手机查询等操作,对各类事件进行迅速及时的上报、办理。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人口等各类信息。
15、微信互动平台
微信互动平台可以提供一下功能:
1、百姓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反馈任意的事件,和诉求,可以语音,可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
2、诉求可以反馈到各个街道或者乡镇管理中心,也可以反馈到区县级中心。中心通过权限可以随时看到所有的反馈事件。
3、各级指挥中心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进行回复和处置。
4、百姓可以随时查询处理的进度状况。
5、如果反馈问题比较复杂,指挥中心的人员通过研判可以通过社区化系统平台直接转入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处置。
6、和社区化系统平台无缝对接。
16、双岗双争平台
在职党员可通过网站注册,登录,系统还包括公益岗位管理、岗位认领管理,社区考核管理、积分管理等功能。
17、党建平台
开设社区宣传、信息公开、在线学习、交流互动、党建工作、党员管理、大学生村官等功能,汇集党务政务信息,公开街道、社区和各职能部门处理政务和服务的考核排队信息,把其办事情况、服务质量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18、支持民生热线服务平台
系统支持通过民生热线服务平台反映过来的事件,再通过我们的社区化系统进行分流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七、软件应用效果
通过在河南、山西、湖北、宁夏、甘肃、青海、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的党政部门、街道、乡镇、企事业单位200多个成功案例得到了实际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一)群众安全满意明显提升;
(二)民生服务力度明显加大;
(三)工作作风转变明显加快;
(四)部门协同合力明显增强;
(五)推诿扯皮现象明显减少;
(六)辅助决策作用明显加强。
八、信息化系统实施步骤
整体系统的安装完善和综合信息系统的运用分为:软件系统的调试安装、排查表格的发放及排查登记、系统的培训、排查数据的审核、基础数据的录入、服务办事及民情日志等各类功能的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完善和运行等七个步骤。
公司简介
河南中裕广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注册资金1010万元,是一家专业从事行业软件开发,智能交通研发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智能交通、安防监控、网络系统集成、弱电及建筑智能化工程等。我们的客户遍及民政、公安、交通、金融、教育、房地产及各个企事业单位。
我公司具有国家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河南省公安厅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壹级资质;河南省企业信用等级AAA级证书;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等。我公司是中国软件产品行业协会和河南省软件技术协会会员单位。
我公司拥有一批有经验、高素质、事业心强的技术人才和营销队伍。
凭藉丰富的技术经验及专业知识坚持为客户提供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和迅速优质的售后服务,得到了行业部门用户的认可,在业界享有良好的信誉。施工过程中实行双线质量控制,并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体系。公司人员从业素质高,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以形成一支稳定的系统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队伍,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成熟的技术,完善有效的技术支持不断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任。
我公司秉承“信用第一,合作双赢”的经营方针,本着“诚实、守信、专业、双赢精神的企业。注重与客户的合作,共同发展;以服务为先导、以技术为根本,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产品和贴身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回眸往昔,广恒人深感责任重大;展望未来,广恒人信心倍增。在数字经济引领信息产业的今天,我公司将将致力于整合产品、品质、服务等众多资源共同推动信息化产业发展,在共赢的道路上,铸就百年大业。
2推进社区“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推进社区“三化”建设现场会精神,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部署要求,提升城市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就全面推进社区“单位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以下简称社区“三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迎接十八大”主题,牢牢把握“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总体要求,突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这个核心,以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为支撑,以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全面提高社区管理社会、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能力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区域统筹,条块联动、整合资源,全面推进社区“三化”建设,使社区党组织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二)目标要求。到20XX年底,全地区50%以上的社区实行“网格化”覆盖,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出租房屋较多、情况复杂的社区全面实行“单位化”管理。到20XX年底,县(市)城镇社区全部推进“三化”建设。通过实行社区“三化”建设,实现党组织覆盖更加全面、社会管理更加有力、社区服务更加高效、基层基础工作更加牢固的“四个更加”的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
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实行“单位化”管理、推进“网格化”覆盖、实现“社会化”服务。
(一)按照“三有一化”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
明确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内的领导核心地位,积极完善社区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
1、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竞聘上岗等方式,充实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社区党组织书记无特殊原因不得空缺。全面落实每100户居民配备1名工作人员的要求,辖区管理和服务任务较重的社区可适当增加。提升社区干部待遇,对社区国家干部实行每月不少于150元的专项岗位津贴,对承担包户任务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和聘用人员,每月每户按3-5元进行补助,保证每月实发工资不少于1200元。
2、建立健全社区经费和场所保障机制。将社区办公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费、社区工作者工资报酬以及社会保障资金单位应缴部分,一并列入县(市)财政预算。社区组织办公经费每年不少于8万元,并根据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保证逐年递增。建立社区组织阵地管理使用、党员教育培训、群众文化活动专项经费补助制度,保障社区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
3、进一步加大社区基础性设施建设力度。从20XX年起,全面落实新开发居民商住小区同步建设社区场所的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的建设单位,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建设,也可以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者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在有条件的小区,按照人口数量建设社区服务和群众活动场所,形成社区服务站点网络。
(二)实行社区单位化管理,提高维护稳定工作水平。“单位化”管理就是改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把社区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人员结构复杂、出租房屋较多的重点区域作为实体单位,实行封闭式或半封闭院落式、小区式管理,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1、分类推进封闭式小区建设。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根据不同社区实际情况,建立若干封闭或半封闭式小区。对重点区域可以建立封闭式小区。对不具备隔离条件的片区,实行局部封闭管理。建立视频监控、车辆人员进出管理系统,设置治安岗亭和24小时值守等方式,实行单位式管理。对无人管理院落,社区要建立值班室,选出热心服务群众的居民代表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巡逻队员共同管理。
2、提高社区整体防范水平。强化社区物防、技防设施建设,通过县(市)财政保障经费投入,加快小区内治安岗亭、视频监控系统等设施建设,从重点复杂区域开始,至20XX年全面覆盖到每个居民小区。整合社区维护稳定的各种力量,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综合治理、政法组织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网络。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全面落实“一区一警、一区多警”要求。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众文化等各类组织,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栋(巷道)长。按照每年不少于500元的标准发放楼栋长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高发放标准。
3、建立基层综合配套化解社会矛盾协调机制。在社区按照网格区域分片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台帐和矛盾纠纷排查台帐,形成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网格信息分级动态管理和分类分级处理机制。发挥社区基层组织覆盖优势,协助相关部门建立重点人员、重大社情动态管理制度,全面掌握辖区重点社情动态。在此基础上,动员基层各方面力量,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建设,定期分析、排查社会矛盾,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发生。
4、抓好重点区域集中整治活动。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公安、劳动、计生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信息通报、联合检查的持续性动态管理机制,把治安重点整治与维稳集中整治、基层组织整顿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对辖区内流动人口集中、重点人员较多、各类案件高发、情况复杂地区排查整治,着力解决治安秩序混乱、矛盾纠纷突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脏乱、基层基础薄弱等问题。对有宗教极端思想的人要加强盯防和教育,坚决防止非法宗教活动发生。
5、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落实“四类管理法”,健全定期走访工作、定期研判和情况报告制度,全面落实街道干部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分片包户责任制。落实“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信息化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建立流动人口经常性集中排查制度,完善流动人口双向管理信息交换、管控合作、协作稽查制度,确保管住管好管牢。对出租房屋全部挂牌管理,依法落实出租房屋业主的管理责任。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延伸党的工作手臂,探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新途径。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情关心流动人口的生产生活,让流动人口在就业、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同城同地同等待遇。
(三)实行社区网格化覆盖,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网格化”覆盖就是把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体系,确保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时限和管理环节全覆盖,努力实现地无缝隙、人无遗漏、时无盲点的管理效果。
1、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在社区建立社区党委-楼栋(片区)党总支(党支部)-单元党支部(党小组)纵向组织体系;建立管理型、生活型、活动型、功能型等横向组织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的党组织体系。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把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现党的工作覆盖,不留死角。推进楼片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在各党组织建立居民楼栋党员信息管理库,解决党员活动场所,规范党员组织生活。
2、优化社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在县市、街道(城镇)、社区三级建立共驻共建协调机构的基础上,扩大推进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大党委制”,在5个县市推进试点建设。通过联系社区县(市)领导推荐、共驻共建联席会推选等方式,选聘一批责任心强、影响力大的辖区共建单位党组织主要领导兼任大党(工)委委员,协助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好社区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
3、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体制。原则上建在网格上的党组织书记由社区在职国家干部担任,每个网格配备协管员。在网格片区内建立党群代表工作例会制度、民情分析会议制度、工作协调制度、民情传递制度、网格责任人奖惩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全面推广“两代表一委员”、辖区共建单位分片包户等做法,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掌控能力。
4、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社区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人等,把发展党员的工作做到社区各类新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去。规范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制、党代表常任制、党员接待群众制度等,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加强教育管理。按照“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网格、奉献双岗位”的要求,全面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承诺至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推广网格化党群议事会做法,确立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理念,以党建促进群团组织工作,以群团组织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5、完善社区共驻共建工作机制。推进辖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开展联建活动,每个辖区单位认领一个责任区,负责联系1个小区、楼栋,指导帮助组建党支部、党小组,规范运行机制。研究建立部门单位共驻共建考核制度体系,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各辖区单位和在职党员承诺到社区,领诺到社区,实践到社区。社区党组织要建立跟踪问诺和民主评诺制度,利用群众满意度测评体系测评单位共建社区及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创先争优的表现,促进社区共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6、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城乡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使用,以满足居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对各类信息采集、监督、反馈职能,建立包含社区办公、管理、数据同步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向居民提供全天候的生活、工作系列化服务,切实做到“静态管理到物、动态服务到人、跟踪处置到事”。
(四)实行社区社会化服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社会化”服务就是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为核心,整合各类资源,抓紧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1、构建社区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内党内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在社区建立建立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党群志愿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的服务体系。。鼓励辖区单位结合本部门职能特点、资源优势和自身需求开展共建,把社区打造成为各共建单位直接面向居民群众的服务基地,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服务项目。推广社区服务中心融合社区内各类服务资源的有效做法,拓展以物业家政、养老托幼、社会福利为重点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引导组织各种社会组织、个体服务人员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2、规范社区服务机制。建立民情征集、归纳、受理、服务、反馈、监督一体化的服务。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实行代办制、公开制、限时办结制,推行“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揽子解决”模式,全面落实首接首问、全程代办责任等制度,公开办事指南、代办项目、责任人员、办事程序、承诺期限等内容,完善受理、承办、回复等环节。推广“五百”服务、“民情流水线”等做法,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3、优化公共服务提供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活动经费补贴等途径,大力扶持和培育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引导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对群众自助服务组织实行备案制度,在组织运作、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促进依法自律运营。引导各类服务型企业参与社会化服务的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壮大社区服务队伍,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登记制度。
4、创新社区服务理念。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引导各个社区充分利用掌控的辖区社情民意及服务资源,研究分析社区居民群众的人员结构,了解和掌握辖区党员群众及驻区单位的服务需求,针对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的空白点和薄弱点,重点要依托优势资源,挖掘辖区群体的深层次服务需求,创新工作载体,形成“一居一特、一居多特”的服务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服务项目。每个社区都要努力形成1个以上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
5、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倡导“新疆精神”,不断增强居民群众共同价值观,形成共有的精神家园。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读书、文艺、体育等活动,增强社区对居民的凝聚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增强主流思想价值观对居民的感召力,引导居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努力形成讲秩序、担责任、守诚信、重包容的文明风尚。六是理顺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组织;凡依法应由社区组织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组织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保障措施
推进社区“三化”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任务重。各县市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社区“三化”建设,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县市社区大党建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统筹指导督促,组织、民政部门发挥牵头指导作用,搞好协调服务。各县市要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对“三化”建设的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同时,要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目标季度分解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加强分类指导。已经实行“三化”地方要注意总结社区新鲜经验、落实新的举措,努力提高“三化”建设水平;尚未推行的地方要抓紧制订实施细则,细化推进的具体时间表,统筹安排、全面启动。要针对单位型、小区型、纯居民型、商贸集中型以及城乡结合部、社情复杂等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社区,明确工作重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推进。
三要加强工作考核。要把加快社区“三化”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考评的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指标,既要考核社区党组织和所辖党员在社区“三化”建设中的履职情况,又要考核职能部门、驻区单位对此项工作的投入、重视程度。安排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要把社区“三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到位、责任落实、措施扎实、工作落地。
四要鼓励改革创新。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大力推进组织设置、管理体制、工作手段、运行机制,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社区“三化”建设提供体制保证和制度支持。要认真做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区先进典型、先进经验的培养、总结和推广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新兴街道关于推进社区党组织及社区网格化建设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党的建设,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从体制机制上改革社区党建工作条块分割的现状,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网格化建设有机融合,进一步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更好地发挥社区各级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结合街道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社区党组织及网格化建设的工作机构
为加强对社区党组织建设的领导,大力推行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化服务相融合的运行模式,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成立新兴街道社区党组织及网格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淡小成党工委书记
第一组长:巩元勋党工委副书记、主任
副组长:王战利人大工委主任
王莉党工委副书记
张小君副主任
朱阿蒙副主任
成员:曾胜军豆雷杨周刘新兵任杰刘经轩李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组宣科,办公室主任由党工委副书记王莉同志兼任,副主任由豆雷、杨周同志兼任。办公室负责网格党组织建设的日常管理、协调和督导工作。
二、充分认识社区党组织及网格化建设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我街道紧密结合实际,对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重心逐步下移,出现了一些影响和制约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够理顺,社区党组织的横向协调和纵向领导的权威性较小,社区与驻辖区单位之间处于一种松散的管理状态;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相对不足与各类社会成员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党员参与意识参差不齐,社区直管党员参与意识较高,非直管党员参与意识、共建意识比较淡薄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社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影响和谐社区的建设步伐。在街道板块型社区成立社区党委(党总支),与网格化服务相融合,是街道党工委在分析当前板块型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从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提高党在城市基层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辖区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把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三、目标任务
创建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有效管理,创出特色”的原则对4个社区进行网格划分,分别在网格上建立大网格党支部、中网格党小组形成“社区党委(党总支)—大网格党支部—中网格党小组”的三级网络党建体系,进一步细化社区党组织及网格设置,形成每格定人、每人定责的全覆盖、网格化的管理服务网络。以党建推动社区服务,融合社会各种资源,达到既有党组织资源,又有人员及物质资源保障,努力做到“组织网络、党建工作、党员管理、社区服务”四个全覆盖,全面提升城市党建工作和网格服务工作。
具体任务:
1、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坚持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总抓手,社区网格化建设与社区党组织体制建设统筹安排、同步运行、相互促进,在将社区合理划分成不同层级的若干个网格单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各级网格党组织。
2、创新模式,灵活设置。建立社区党委(党总支)组织体制,突出党组织在各级网格的领导核心作用,与社区网格化建设有机结合,在科学划分大、中网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格党员的中坚力量,有效整合社团组织的社会力量,充分构建社区工作人员、资源信息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网格化模式,全面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
3、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坚持居住地党员优先原则,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将现有街道居民代表、离退休干部、社区志愿者以及老年协会、妇女协会等优秀社团人员吸纳进网格党组织中去。整合利用社区的各类资源,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逐步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理顺社区居民各类组织、行政企事业等单位的党组织之间协作关系,形成以社区党委、党总支为核心、辖区各单位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4、明确权责,完善机制。完善网格党组织的人员配备:选举产生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党总支书记、大网格党支部书记和中网格党小组组长,实现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化服务的有效融合,发挥网格党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网格内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参与网格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进一步明确各级网格党组织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和完善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对党委、党总支工作的监督、评议等相关制度,逐步形成社区党委、党总支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
5、条块结合,形成合力。实现党员由垂直管理向条块结合管理的转变,打破组织关系的属地界限,增强辖区内的党员在组织关系所在地、居住所在地有“双重归属感”,进一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由垂直管理向网格化服务的转变,党建内容由“封闭单一”向“开放丰富”转变,有效解决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与社区治理功能衔接,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四、社区党组织及网格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5月25日—6月5日)
社区党支部通过召开会议、舆论宣传、上门走访等形式,积极向广大党员和辖区单位宣传开展社区党委、党总支体制建设工作的意义、做法和目标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调动社区方方面面参与社区党组织制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调查摸底阶段(6月5日—7月25日)
一是6月底前完成党组织及网格化建设工作方案的制定。二是试点社区完成三级网格的划分;三是对社区党员进行上门调查摸底,认真填写《党员信息采集表》,准确掌握社区党员数、工作单位、居住楼栋、特长爱好、家庭情况和联系电话等有关资料,建立党员信息库,实现党员管理全覆盖和动态管理。四是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协商,在不改变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在社区内党员隶属关系的基础下,将驻社区单位、常住社区单位党员和社区指导党员联合起来,组建社区党委和党总支。
(三)全面实施阶段(7月26日—11月15日)
1、建立组织。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社区网格划分情况,将现有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委,下设大网格党支部、中网格党小组,每个网格党支部根据党员类型和分布情况灵活划分。讨论酝酿各网格党支部名称和党小组长人选,讨论酝酿各网格党支部的支部书记、网格长和支部委员人选。
2、合理设置社区党委(党总支)成员职数。社区党委、党总支班子成员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党委拟设委员9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纪检书记1名;党总支拟设委员7人,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党委和党总支下设若干大网格党支部、中网格党小组。原则上,社区党委书记由街道一名副职领导兼任,党总支书记在委员中选举产生,专职副书记或专职委员从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中选举产生,兼职副书记和兼职委员从辖区党组织负责人中选举产生。
3、各级网格党组织构成人选。完善网格党组织的干部配备:社区党委(党总支)书记由选举产生,大网格党支部书记在积极参与社区事业的热心党员中产生,网格长由社区干部担任、中网格设立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化服务的有效融合,发挥网格党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网格内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参与网格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
4、成立社区新的党委(党总支)班子。社区党委及党总支班子成员以选举方式产生。从社区选举产生的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委员,在履行正常的考察程序后,经街道党工委综合考评后任命;兼职副书记、兼职委员由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其单位党员协商推荐,或由关系在社区的居民党员选举产生。
(四)建章立制阶段(11月16日—11月25日)
1、构建社区党组织及网格人员运行机制。建立社区综合党委组织体制,突出党组织在各级网格的领导核心作用,与社区网格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调动网格内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参与网格内的各类公益性事务,在负责好具体分工工作的同时,着力做好激发和调动网格内基层党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的力量,发挥其应有作用,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2、完善社区党组织及网格的工作机制。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党组织一系列规则制度,健全网格化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等,定期召开党委会议、党总支会议、党员议事会,共同商讨、研究社区党建和网格服务的有关事宜,逐步建立完善与党组织运作相一致的工作体制机制。
3、建立社区党组织及网格的监督考评机制。完善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会议对社区党委、党总支、各网格工作的监督、评议等相关制度,建立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网格党组织工作相互通报制度,以及参与社区党建和网格工作公开承诺制度,将辖区单位参与、支持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服务工作情况纳入社区网格党组织的年终评议,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
(五)检查验收阶段(11月26日—11月30日)
11月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对社区党委、党总支、各支部建设及各网格的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认真总结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为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化建设的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六)整改提高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
根据社区党组织及网格建设运行情况,查漏补缺,完善和细化各项机制、服务内容,使每一个网格党组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普遍实现晋位升级。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及网格是解决传统党建模式与社区服务新任务的需要。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辖区内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统一思想,积极参与,通过探索和实践,发挥社区党委的建设作用。
2、探索试点,逐步推进。街道以建设乐育路社区党委为试点,20XX年11月中旬前,完成乐育路社区党委建设工作,11月底前,完成建国路社区党总支、民生路社区党总支和人民东路社区党总支的组建和网格化服务建设工作,各社区要结合本辖区实际,按照本实施意见的原则和要求,逐步建立完善适合本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和网格化服务工作的运行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辖区各项工作。
3、发挥优势,相互支持。辖区单位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支持和参与社区党委(党总支)及网格化建设工作,社区组织要努力为辖区单位排忧解难,为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化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创造条件。
4、注重实效,推进发展。社区党组织要坚持实效第一的原则,结合中心工作和共建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构建区域化党建和网格化服务新格局,促进社区和单位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街道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