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时间: 09-23 栏目:方案
方案一:个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标题: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所属学科:语文

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老师们往往轻视这一环节。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响,不能在交际情景中用普通话准确的表达。民族地区学生由于视野的局限,在交际情景中无话可说,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兴趣。因此,我希望利用课标要求和“教学排序”等理论,研究出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课题界定

“民族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计划。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数学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

本课题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三,课题支持性理论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2,孟轲指出:“盈科而后进。”

3,美国查尔斯M拉格鲁斯的“教学排序”论。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2,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的序列计划与交流技巧。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控制。

五,研究过程

1,调查阶段(20xx年6--8月)。调查恩施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现状,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请求立项。

2,思辨阶段(20xx年9月)。深入学习孟轲及拉格鲁斯的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3,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学习实践,实施研究。并请专家指导,以手记等形式展开中期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xx年6月至8月),总结,反思,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一份

2,研究随笔,案例,教学反思,小论文若干篇

3,结题报告一份

4,反思随笔若干篇。


方案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的提出

1、理论知识和训练途径都有待全面深入进行研究。

议论文写作技法及其训练途径,不少地方开展了研究,有些地方的研究还比较系统,比较深入。

上海对议论文写作的研究开展比较早,也比较深入,取得的成果比较有价值。云南、江苏、湖南等地的一些中学在议论文写作方面也有较好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成果。

上海的程红兵研究“开放式作文教学”,在议论文写作方面,他主张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让学生对有感悟有认识的生活作分析发议论,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真实而深刻的议论文。云南的王崇武重视让学生临摹,要求学生熟悉行文形式,注重思维训练与立意方法指导。湖南的刘晰研究“引——析——联——结”议论文四步程式。南京的金林王搞高中议论文写作技法指导,他在提出论点与分解论点、俭省地使用论据和全力地分析论据、熟悉议论文结构模式等方面有较好的见解。——这些成果,都可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参考和借鉴。

但是,在议论文写作实用技法方面,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成果;议论文写作能力训练方式和途径的研究,也有待全面深入进行。

2、本课题研究是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高中作文教学主要练习议论文写作,高考作文也以议论文为主,但高中语文老师有一个同感,即现在的高中生写议论文很多人不会章法,不懂技法:审题无方,立意凭感觉;随想随写,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章法意识;论点似是而非,论据成了累赘,论证苍白无力,基本的论证方法和行文技巧都用不上,等等。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遭遇困境。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决定开展《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技法训练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可以丰富议论文写作知识,完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材,深入认识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规律,找到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2、实践意义:可以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系统内容和有效的能力训练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写作教学难见效见效慢效果小的难题,看得见地提高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

1、系统研究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所需的各种实用技法,研究这些实用技法的教学方式和训练途径,从而弥补高中新教程议论文写作教材方面的缺憾,充实农村高中议论文写作技法教学的内容,提供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技法训练的有效途径,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效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系统掌握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技法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掌握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成长的规律,能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撰写科学的教学方案,并能选用适宜的训练方式方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实施本课题研究,学生学习和掌握议论文写作主要的实用技法,经过科学训练,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技法,全面提升议论文写作整体技能,从而改变学生议论文写作不讲章法不讲技法的现状,切实提高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4、摸索议论文写作技能向记叙文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迁移的途径,带动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

5、掌握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成长的规律。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技法掌握程度的调查研究。

①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技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②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运用技法的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2、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所需各种实用技法的研究。

3、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技法学习途径的研究。

①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技法传授方式的研究;

②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技法有效性学习途径的研究。

4、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学用技法训练单项能力的有效性途径的研究。

①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学用技法训练能力的程序的研究;

②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学用技法训练能力的方式的研究;

③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学用技法训练能力的具体途径的研究。

5、提升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整体技能的可行性训练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①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运用技法的整体意识的培养;

②提升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整体技能的可行性训练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6、议论文写作技能向记叙文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迁移的研究。

7、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成长规律的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总结心得法:总结个人写作的心得和写作教学的心得,总结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的经验,促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揭示写作和写作教学的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形成议论文写作技法的理论体系。

2、文献研究法:研读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各种资料,了解跟本课题类似的课题研究现状、成果和趋势,研究并撰写议论文各种实用写作技法。

3、调查分析法:拟制问卷,调查议论文技法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能力现状,以科学制定对策。

4、个案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学生能力现状个案和能力成长档案,具体情况具体指导,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快速高效成长。

5、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教师传授的方式和学生自学的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找到更科学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比较同题用异法、异题用同法等训练途径,总结训练的有效方式。

6、评价修改法: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评价、修改议论文,学生自主讨论、评价、修改同学议论文的方式,找到学生从修改中学习写作的较好的方式方法。

六、本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①设制调查问卷,深入调查研究农村高中议论文写作技法的教学现状和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运用技法的能力现状,为课题研究找准目标。

②广泛收集议论文写作文献资料和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方面的论文专著等,为研究准备好资料。

③深入学习研究议论文写作理论和教学论文专著,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④研究和撰写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所迫切需要的主要的实用技法,为本课题研究做好具体的前期准备工作。

⑤撰写开题报告并撰写课题总体研究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1、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①进一步摸清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运用技法的能力现状;

②建立班级学生运用技法能力现状登记表和能力成长档案;

③确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技法能力成长评价方案;

④借助精选的实例,教师传授、学生学习各类议论文审题和立意的方法,议论文拟题、选材、构思(含构思、理清思路、安排结构等)的方法,研究议论文写作技法的传授方式和学习途径;

⑤精选优秀议论文,教师指导学生研读,学生自主研读、议论和评析,进一步掌握各种已学的技法,培养技法运用意识,积累技法运用范例;

⑥创制议论文审题和立意技法训练、拟题训练、选材训练、谋篇布局训练系列题目,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研究写作技能训练的有效性途径。

2、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①复习巩固上学期学习和训练的内容。

②借助精选的实例,教师传授、学生学习议论文各种行文技法,包括开头结尾的方法,引论的方法,中心论点的分解展开的方法,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作辩证论证的方法,运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的方法,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方法,过渡和照应的方法等,继续深入研究议论文写作技法的传授方式和学习途径;

③精选优秀议论文,教师指导学生研读,学生自主研读、讨论和评析,进一步掌握已学议论文行文技法,增强行文技法运用意识,积累技法运用范例,继续深入研究写作技能训练的有效性途径。

④创制已学议论文行文技法能力训练系列题目,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继续深入研究写作技能训练的有效性途径。

⑤做好阶段性总结,写好中期研究报告。

⑥研究农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成长的规律。

3、第三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月)

①复习巩固前两个学期学习和训练的内容。

②进行议论文写作综合能力训练,大幅提高议论文写作整体技能,研究提升整体技能的可行性训练途径。

a.同一个题目运用不同技法的训练;

b.不同题目运用同一技法的训练;

c.根据论证需要选用最佳技法的训练;

d.根据自身特点和材料积累状况选用合适的技法的训练;

e.各类议论文写作选择技法运用技法的能力训练。

f.讨论、修改作文,在修改中学习技法提高整体技能。

a.在教师指导下修改自己的作文的训练;

b.讨论、评价、修改同学的作文的训练。

③研究议论文写作技能向记叙文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迁移的方法。

④研究农村高中生论文写作能力成长的规律。

三、全面总结阶段(20xx年1月~2月)

①撰写研究论文,编辑《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实用技法》一书,力争出版,作为校本教材。

②撰写课题研究相关论文。

③撰写课题研究典型课例。

④撰写课题研究主体论文。

⑤撰写个案研究报告,汇编《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成长个案集》。

⑥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八、本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本课题顾问:

汤苏明中学特级教师

冯智武中学特级教师

刘治和中学高级教师

2、负责人的研究水平

(1)、本课题负责人被同仁誉为“学者型教师”,多年来对教学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写下的论文和专著等达71万字,研究成果丰硕,备受各方面赞誉。

(2)、本课题负责人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理论知识,有较深的写作素养、较强的写作能力和扎实的写作教学基本功。

(3)、尤其对高中语文新课程议论文写作教材的优势和缺憾有较深的研究,对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改革有独到见解和主张。

(4)、在省高中语文新课程试验工作中,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经验。在学校主持的课题研究中,在语文教学教研活动中,本课题负责人提出的研究策略和思路、发表的评价和意见,往往最有价值和份量。

3、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

(1)、王健蓉从教以来,对高中语文教学充满热情,积极探索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摸索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取得了一些成果。经其指导过的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指导学生参加由全国青少年基金会主办的“春蕾杯”作文比赛,两人次分获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其本人也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王志强从事语文教学已十三年之久,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对学生的写作问题颇为关注,并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成功之道,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经其指导过的学生,写作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贺文彪、周丽工作责任心强,教学重视方法,教学成绩优秀;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颇有兴趣,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

(4)、胡小燕从教五年,已经熟悉高中语文教学,积累较丰厚,工作热情高,教学成绩优秀,科研能力强,也有一些科研成果。

(三)、时间保证

1、负责人方面:工作热情高,研究干劲足,会充分利用所有工作时间和大部分休息时间,来确保研究有序进行,高质量完成。

2、教学方面:两周安排两节写作课,还可以利用每周一次晚自习的时间。

(四)、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1、学校拥有齐全的软硬件设备。藏书12万册,电子阅览室三个,还有多个电教室,有很多写作教学光盘。

2、学校重视科研,肯投资,重指导,重鼓励。


方案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体验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从本校实际情况看,我校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方面的研究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研究成果丰富,成效显著,全校师生共同研究的热情高涨。我校各学科教师学历达标率高,科研意识强。我校的教学设备充足。这一切表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我校在选择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时,把培养学生问题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确定“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研究课题,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要求的现代化学校。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意识促使人们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他的思维也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促使其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通过某一现象的启发,引起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要求,有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基础。而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也无过于培养其问题探究的意识。无论从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还是从现实的教学实践考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依照学生自身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不少教学实践表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反正无不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

本课题借鉴中外关于问题意识培养的宝贵经验,着眼于从乡镇小学实际出发,依照教育规律,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我们借鉴以下理论:

1、根据皮亚特的学生发展认识论、理论教学理论。7-12岁期间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程度选择得当,完全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2、根据认知迁移理论。问题意识的培养将会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正迁移。

3、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教学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各科目教学作为子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问题意识的发展,会促进学生认识和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教育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体系

本课题研究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学生目标层次、学校目标层次和社会目标层次。

1、学生目标层次。本课题的实施主体是我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具体分解为:

(1)挖掘学生的问题意识潜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3)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做事的能力与品质。

2、学校目标层次。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由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实施的,因此,课题的实施也必然会因此学校自身的变化。通过课实验,学校内部要达到的目标是:

(1)学校的领导全面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科研兴校;

(2)学校的教师要掌握课题的研究方法,自觉地进行科研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能写出可供发布的专题课改论文,学校完成并出版一部以上有关教改的专著;

(4)学校的硬件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

3、社会目标层次。

(1)学校争取在问题意识培养方面达到同等小学先进水平;

(2)学校学生在整体素质方面在市内进入先进水平,在区名列前茅;

(3)使学校在省市教育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课题实施的方法原则

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是无可争议的主体。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成为这个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3、适应学生身心年龄特征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选取适当的科技内容和方法或方式。

4、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

5、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素质的探索”研究课题由市教育局与区教办共同领导,由校长专门负责,由本校学科带头人组成研究小组,分层管理,分工合作,条块分明,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实施研究。

2、师资培训。师资素质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除本校培训外,我们还请市富有经验的教育学专家到校培训。

3、家长工作。家长的支持十分重要。我们重点是求得家长,尤其是家长学校的骨干委员、各年级家长代表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讲座、座谈会、家访等方式引导他们,使他们支持学校的工作。

六、课题研究步骤

学习与设计方案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6月

教师培训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

方案实施阶段:20xx年7月至2004年6月


方案四: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学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营造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备课组长要做好引领工作,教师个人要单独申报一项小课题进行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并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教科室提交《中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科室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科室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程序是:(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科室;(3)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并纳入学期量化考核,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不断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六、小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李居涛

副组长:刘甲田

成员:孙晋斌张会侯成峰赵炎马强赵雪梅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