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实施方案
时间: 02-17
栏目:方案
篇一:小课题实施方案
为有效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成长,走“科研兴校”之路。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文件精神,决定以“校本”为依托,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入手,自 20XX年3月开始,在我校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基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坚持面向实际,重在实效,通过小课题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不断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
二、研究意义
通过小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问题意识和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所从事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质量。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课题意识,学习课题研究方法、流程,为今后承担大型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目标
1、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提高科研成效,创建合作、共享、创新的学校文化,创建科研型学校。
2、研究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教师根据自身实际,个人兴趣,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3、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会研究,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整合,促进专业发展。
4、扎实、高效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大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小课题研究的途径
小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五、小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及实施流程
(一)准备阶段(20XX年3月)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师交流,主要交流在“课堂与教学”中遇得到的问题与困惑,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师个人申报课题(个人——学科组——科研处)。学校科研处进行审定并批准。学科教研组或级部为单位组织集中开题
(二)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
学科教研组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科研处组织中期检查与交流。开展优秀教师沙龙活动,让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思想碰撞,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学校将继续打造典型,实行典型引领和带动。组织两轮教师赛课活动,定期举行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研讨课等。
(三)总结阶段(20XX年1月)
教师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学校开展结题鉴定。组织开展学校小课题研究评选,结合评选优秀青年教师活动,总结好的做法,树立典型。
六、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管理
实行个人、教研组、学校“三级管理”机制。以个人自主管理为主。即个人负责自主选题、课题申报、实践研究、中期报告、结题答辩等。学科教研组负责组织交流与分享、包括“选题”阶段的教师沙龙和“研究”阶段的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课题推荐、开题把关、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和全程评价。学校成立“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科研处、骨干教师以及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专业引领,具体工作由分管科研的副校长牵头,科研处、教务处负责计划推进安排,各教研组分头开展行动研究。
七、研究成果评价及奖励办法
学校研究决定小课题研究与期末考核挂钩,小课题研究的成效由级部和学校组成的评委会评审。小课题研究的分值确定为10分。具体分配如下:
(1)小课题申请表(1分)
认真填写课题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拟研究问题、研究计划以及预期效果,教科室仔细阅读,然后签署审查意见。部室严格把关,如果发现研究课题不能很好地促进教育成绩的提高,请老师另外选题。
(2)小课题研究方案(1分)
方案的撰写包括:学生出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拟采取的措施等。全方位地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
(3)小课题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成果展示(8分)
研究的过程一定要落实方案,发现学生在研究中的变化,及时收集研究中的各种数据、表册、图片等资料,结题时以幻灯片展示和文字阐述的形式在全校展示。由全校教师和学校评估小组共同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得8分,二等奖得6分,三等奖得4分。
(4)研究成果奖励
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有较高推广价值,获得诸城市及以上金点子、重大问题研究和创新奖、燎原奖的根据学校已有的文件规定奖励。
说明:集体成果所得分数按成员人数平分。
篇二:小课题实施方案
为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具体、细化,真正地服务于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推进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发展,现依据教研室《中小学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的要求,制定我校的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研室《中小学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的精神与各项要求。确实做到以解决教师实践中提出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主攻方向,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以小课题研究活动为手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具体有效地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达到推进教研教改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二、活动内容
1、印发各教研组课堂教学疑难问题调查表。要教研组长召开全组教师的讨论会,捕捉具有共性和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填入表中,再经梳理和归纳,得入结论,确立小专题,书写实验方案,上报教导处。
2、教导处依据各教研组填写的调查表的内容,进行汇总、归纳、分析、研究,确立校本教研专题,书写方案,上报中心校,审批后,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应起到激励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作用,激励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学生、探索有效课堂教学和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激励教师营造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使课堂教学具有研究性、活跃性、实效性。从而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利用率。
三、活动原则
1、各教研组确立的课题必须以小为特点,并且是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便于操作,便于达到实验的预期目标。
2、课题的确立必须是“提出问题—讨论归纳—形成专课—确立课题”的逐步确立过程,课题应是教师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有价值的,对教改的深入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的。万万不可确立过大、过宽、漫无边际,不符实际的,形式性的课题。
3、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直接服务于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切不可抛开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去高谈阔论,成为教师的额外负担。
四、活动要求
1、小课题研究活动,属于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教研活动的细化工程,也是各个教研组的教改任务,应认真对待,不可敷衍了事。要做好资料的积累,用以印证活动过程。
2、学校课改小组责成教务处管理小课题研究活动工作。教务处应及时召开教研组长会议,了解活动情况,并向课改领导小组汇报各教研组小课题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
3、本学期末学校将组织小课题实验课的评比活动,评出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实验教师,同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4、严肃小课题的验收评估工作。主要过程可分为:(一)听取教研小组的结题报告;(二)查阅活动过程资料;(三)听评实验课;(四)课改小组成员讨论得出验收评估结论。
5、小课题研究活动取得结题资格的教研组应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经验,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
希望各教研组落实本方案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搞好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活动,争取在本轮活动中取得最佳成绩,获得成功与奖励!
篇三:小课题实施方案
为落实课改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学科组(语文组成员众多,也可以分为两个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学科组长原则上就是课题负责人。教师个人也可以单独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填写《滨城区二小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科室提交《滨城区二小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导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周期属于一学年的,要开展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附件四)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滨城区二小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篇四:《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诞生,音乐艺术越来越光彩夺目,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单一的“心传心授”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转变。那么如何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角呢?显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孩子渴望知识、渴望自主的学习要求。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曲高和寡到难以亲近,非音乐专家不能窥之究竟吗?纵观音乐教学,不难发现,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些老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实际上教学本身存在着许多盲点,需要反思:
1、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而置“音乐”本身于次要的地位。 教师叙述的语言过多,担心学生未能理解音乐含义,结果学生听了故事、强记了许多数字,到头来对于所欣赏的音乐反而一无所知。
2、老师一味主观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或是特意为音乐做解释,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却未让学生在亲身欣赏的体验中直接有所感受。
3、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态度,学生当然也不会感兴趣。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学生正襟危坐,老师不作任何引导,放任学生“神游太虚”。
为有效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成长,走“科研兴校”之路。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文件精神,决定以“校本”为依托,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入手,自 20XX年3月开始,在我校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基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坚持面向实际,重在实效,通过小课题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不断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
二、研究意义
通过小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问题意识和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所从事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质量。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课题意识,学习课题研究方法、流程,为今后承担大型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目标
1、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提高科研成效,创建合作、共享、创新的学校文化,创建科研型学校。
2、研究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教师根据自身实际,个人兴趣,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3、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会研究,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整合,促进专业发展。
4、扎实、高效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大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小课题研究的途径
小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五、小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及实施流程
(一)准备阶段(20XX年3月)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师交流,主要交流在“课堂与教学”中遇得到的问题与困惑,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师个人申报课题(个人——学科组——科研处)。学校科研处进行审定并批准。学科教研组或级部为单位组织集中开题
(二)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
学科教研组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科研处组织中期检查与交流。开展优秀教师沙龙活动,让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思想碰撞,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学校将继续打造典型,实行典型引领和带动。组织两轮教师赛课活动,定期举行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研讨课等。
(三)总结阶段(20XX年1月)
教师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学校开展结题鉴定。组织开展学校小课题研究评选,结合评选优秀青年教师活动,总结好的做法,树立典型。
六、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管理
实行个人、教研组、学校“三级管理”机制。以个人自主管理为主。即个人负责自主选题、课题申报、实践研究、中期报告、结题答辩等。学科教研组负责组织交流与分享、包括“选题”阶段的教师沙龙和“研究”阶段的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课题推荐、开题把关、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和全程评价。学校成立“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科研处、骨干教师以及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专业引领,具体工作由分管科研的副校长牵头,科研处、教务处负责计划推进安排,各教研组分头开展行动研究。
七、研究成果评价及奖励办法
学校研究决定小课题研究与期末考核挂钩,小课题研究的成效由级部和学校组成的评委会评审。小课题研究的分值确定为10分。具体分配如下:
(1)小课题申请表(1分)
认真填写课题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拟研究问题、研究计划以及预期效果,教科室仔细阅读,然后签署审查意见。部室严格把关,如果发现研究课题不能很好地促进教育成绩的提高,请老师另外选题。
(2)小课题研究方案(1分)
方案的撰写包括:学生出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拟采取的措施等。全方位地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措施。
(3)小课题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成果展示(8分)
研究的过程一定要落实方案,发现学生在研究中的变化,及时收集研究中的各种数据、表册、图片等资料,结题时以幻灯片展示和文字阐述的形式在全校展示。由全校教师和学校评估小组共同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得8分,二等奖得6分,三等奖得4分。
(4)研究成果奖励
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有较高推广价值,获得诸城市及以上金点子、重大问题研究和创新奖、燎原奖的根据学校已有的文件规定奖励。
说明:集体成果所得分数按成员人数平分。
篇二:小课题实施方案
为使我校的教研工作具体、细化,真正地服务于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推进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发展,现依据教研室《中小学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的要求,制定我校的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研室《中小学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的精神与各项要求。确实做到以解决教师实践中提出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主攻方向,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以小课题研究活动为手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具体有效地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达到推进教研教改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二、活动内容
1、印发各教研组课堂教学疑难问题调查表。要教研组长召开全组教师的讨论会,捕捉具有共性和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填入表中,再经梳理和归纳,得入结论,确立小专题,书写实验方案,上报教导处。
2、教导处依据各教研组填写的调查表的内容,进行汇总、归纳、分析、研究,确立校本教研专题,书写方案,上报中心校,审批后,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应起到激励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作用,激励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学生、探索有效课堂教学和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激励教师营造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使课堂教学具有研究性、活跃性、实效性。从而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利用率。
三、活动原则
1、各教研组确立的课题必须以小为特点,并且是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便于操作,便于达到实验的预期目标。
2、课题的确立必须是“提出问题—讨论归纳—形成专课—确立课题”的逐步确立过程,课题应是教师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有价值的,对教改的深入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的。万万不可确立过大、过宽、漫无边际,不符实际的,形式性的课题。
3、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直接服务于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切不可抛开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去高谈阔论,成为教师的额外负担。
四、活动要求
1、小课题研究活动,属于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教研活动的细化工程,也是各个教研组的教改任务,应认真对待,不可敷衍了事。要做好资料的积累,用以印证活动过程。
2、学校课改小组责成教务处管理小课题研究活动工作。教务处应及时召开教研组长会议,了解活动情况,并向课改领导小组汇报各教研组小课题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
3、本学期末学校将组织小课题实验课的评比活动,评出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实验教师,同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4、严肃小课题的验收评估工作。主要过程可分为:(一)听取教研小组的结题报告;(二)查阅活动过程资料;(三)听评实验课;(四)课改小组成员讨论得出验收评估结论。
5、小课题研究活动取得结题资格的教研组应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经验,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
希望各教研组落实本方案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搞好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活动,争取在本轮活动中取得最佳成绩,获得成功与奖励!
篇三:小课题实施方案
为落实课改精神,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提出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学科组(语文组成员众多,也可以分为两个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学科组长原则上就是课题负责人。教师个人也可以单独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填写《滨城区二小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该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科室提交《滨城区二小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导处组织力量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周期属于一学年的,要开展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附件四)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滨城区二小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篇四:《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小课题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诞生,音乐艺术越来越光彩夺目,音乐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单一的“心传心授”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转变。那么如何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角呢?显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孩子渴望知识、渴望自主的学习要求。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曲高和寡到难以亲近,非音乐专家不能窥之究竟吗?纵观音乐教学,不难发现,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些老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实际上教学本身存在着许多盲点,需要反思:
1、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而置“音乐”本身于次要的地位。 教师叙述的语言过多,担心学生未能理解音乐含义,结果学生听了故事、强记了许多数字,到头来对于所欣赏的音乐反而一无所知。
2、老师一味主观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或是特意为音乐做解释,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却未让学生在亲身欣赏的体验中直接有所感受。
3、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态度,学生当然也不会感兴趣。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学生正襟危坐,老师不作任何引导,放任学生“神游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