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时间: 09-04
栏目:方案
方案一: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直接途径。希望我校教师能通过“微型小课题”研究,逐渐养成用反思的意识和科研的习惯对待教育教学,能自觉地将问题上升为课题,又用课题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具体要求
1.全校教师均可申报,其中各学科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每人必须开展一项课题研究。
2.“微型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2012年2月15日前完成课题申报,7月底形成阶段成果,2013年2月结题,完成研究论文一篇。
3.申报“微型小课题”的教师必须认真填写《微型课题申报表》,申报表附后。
4.微型小课题实行自主管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以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校本化”研究为主(可参看提供的课题目录,也可另立)。研究的过程资料以电子文件夹的形式保存(内容包含目录、申请表、中期报告、相关过程资料、结题报告五项),结题时统一以压缩包形式发送到教科研处的相应文件夹中。
5.凡申报课题的老师须认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及课题研究总结。课题研究结束时必须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
三、课题参考目录
根据本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提供参考课题目录如下:
(一)教学研究
1.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2.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各学科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指导研究
4.各学科课型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
5.课堂教学诸环节的合理配置研究
6.差异教学策略与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7.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研究
8.学生课内外作业内容与形式、数量及质量的研究
9.对学生个别辅导的途径、方法及评价的研究
10.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
11.反思性教与学的研究
12.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13.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14.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
15.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16.网络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17.促进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研究
18.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
19.学生学习品质研究
20.合作学习中分组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21.合作学习中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分组人数的效果研究
22.不同能力水平的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受到的影响研究
23.小组合作学习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24.合作学习评价标准的研究
25.不同学科中合作学习的不同特点的研究
26.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27.不同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不同特点的研究
28.班级教学与个别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实践研究
29.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维持的研究
30.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的研究
31.学生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32.发挥“小班化”优势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33.毕业班教学策略优化的研究
34.教师了解学生的途径、方法研究
35.各科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36.各科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37.各学科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38.各学科差异教学的实效研究
39.尖子生的培养策略研究
40.学困生的成因与干预的研究
(二)德育研究
1.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
2.班级文化的开发与研究
3.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的研究
4.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5.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6.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
7.学生自我教育的个案研究
8.学生交往方式的指导研究
9.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培养研究
10.班主任工作效能研究
11.网络环境下有关德育问题的研究
12.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13.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与个案研究
14.学生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15.后进生转化的研究
16.“后进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17.激励教育的案例研究
18.赏识教育的方法研究
19.诚信教育的案例研究
20.榜样教育的个案研究
21.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研究
22.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方法研究
23.心理教育的方式研究
24.生命教育研究
25.中学生发展转折期的心理问题及调节的研究
26.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27.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2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29.家访方式及作用研究
30.家校e通等家校联系方式的使用及研究
方案二: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 “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7年7月至今,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认为:过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国内外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层次教学。所谓的层次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能够以人为本,能够弥补班级授课制天然的不足,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有事可做,有目标可循,有发展的果子可摘。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关于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异步教学。
注重学情,改变传统的同步教学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的学,老师科学的教。
2.分层教学。
分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过自我鉴定和老师参照,把学生动态分为A、B、C三层。通过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等。促使学生从低层向高层攀登,然后再进行动态分层,让学生收获看得见的成功。
3.异步分层教学。
主要是针对同步教学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异步分层教学”为核心内容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层教学,异步推进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目的
①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思想,又便于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②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讲堂”为“学堂”,保证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③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转化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通过课题实验与研究培养、锻炼语文教师队伍,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⑤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本实验的根本目标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实验最重要的形式是“小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中,实现性格互补,人格融合,意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实验最重要的内容是作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阅读与写作,两手都硬起来,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带动阅读;本实验不仅注重眼前目标,而且注重长远目标,大力提倡“创新是灵魂”,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老师,尤重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并提供品质保证。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假设
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到最小程度。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一样的教学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①首先与学生商讨“异步分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这种教法,喜欢这种教 让这种教法深入人心。
②面向全体学生,摸底铺排,在充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为A(低层) (中层).c层(高层)三层,也可发动学生用自我鉴定式来分层,同时,要让学生展望自己在单位时间里,通过异步推进达到的新层次,树立异步推进的目标。
③教师对分层的学合理搭配,构成小组内各层次的有机组合,为小组讨论作准备。
④在“指导预习”中,教师告诉学生预习方法,鼓励学生填写“质疑卡”。在充分参考不同学生的质疑,即完全了解学情的一半,结合课文的重、难点,设定“异步推进”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争取有的放矢。这样的教学,每一个层的学生既有现实目标,也有长期目标。老师把教学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再让他们汇报交流,产生碰撞。甚至可以让C组的学生充当小先生。
2.拟创新点
①自主学习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填写质疑卡。这个质疑内容,有时候可以让其他层的学生解答。
②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在本组之内就形成了一个发展层级。
③动态分层,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产生了动力源泉。
④促使老师关注学生,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四阶六步”及其变式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核心内容
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本课题组决定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异步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①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促进各个层面的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习。
②落实“四阶六步”的教学模式,并开拓出各种变格的课堂,收集好各类课堂案例,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反思。
③摸索分层教学的规律,把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整体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④探索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探究学习等的有机结合。把异步分层教学和新课程衔接起来。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自主学习的理论创新。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现有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在异步分层推进的过程中,经常调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机的方法调整。
3.案例研究法。研究名师课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依据。
4.经验总结法。教师不断地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评价促进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成功经验,比如对三有六让的提炼和总结。
五、研究人员
此微型课题为微型课题,由王开东老师担任组长,程媛和尹晖老师参与研究。
六、研究对象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3)(4)(5)(2)班,共215人。
七、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在前期“三会”的基础上,统一认识,确立形成课题方案,选定进行实验的年级,规范异步分层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⑵实验阶段:2009年10月—2011年3月,积极稳妥进行异步分层实验,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异步分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⑶结题阶段:2011年3月,准备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的验收,促进实践结果的宣传推广。历时1年半。
八、预期成果
1.2010年8月,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习各方面论文发表。
2.2010年10月,语文异步分层教学实验课题结题报告完成。
3. 有关微型课题“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习”的专著出版。
方案三: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继续进行试验、观察、检测、比较,针对第二阶段发现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修正研究计划
1、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
2、充分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
3、注重变式引申,培养发散思维的探索性。
4、重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创造性。
5.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1.进一步研究、探索、总结、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在校内上研究课,进一步获取同行们的评价和建议。
2.通过多种方式,测试学生的训练成果。
3.收集、整理课题的研究材料,总结研究的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一、指导思想
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直接途径。希望我校教师能通过“微型小课题”研究,逐渐养成用反思的意识和科研的习惯对待教育教学,能自觉地将问题上升为课题,又用课题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具体要求
1.全校教师均可申报,其中各学科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每人必须开展一项课题研究。
2.“微型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2012年2月15日前完成课题申报,7月底形成阶段成果,2013年2月结题,完成研究论文一篇。
3.申报“微型小课题”的教师必须认真填写《微型课题申报表》,申报表附后。
4.微型小课题实行自主管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以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校本化”研究为主(可参看提供的课题目录,也可另立)。研究的过程资料以电子文件夹的形式保存(内容包含目录、申请表、中期报告、相关过程资料、结题报告五项),结题时统一以压缩包形式发送到教科研处的相应文件夹中。
5.凡申报课题的老师须认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及课题研究总结。课题研究结束时必须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
三、课题参考目录
根据本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提供参考课题目录如下:
(一)教学研究
1.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研究
2.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各学科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指导研究
4.各学科课型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
5.课堂教学诸环节的合理配置研究
6.差异教学策略与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7.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研究
8.学生课内外作业内容与形式、数量及质量的研究
9.对学生个别辅导的途径、方法及评价的研究
10.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
11.反思性教与学的研究
12.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13.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14.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模式、途径及评价的研究
15.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16.网络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17.促进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研究
18.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
19.学生学习品质研究
20.合作学习中分组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21.合作学习中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分组人数的效果研究
22.不同能力水平的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受到的影响研究
23.小组合作学习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24.合作学习评价标准的研究
25.不同学科中合作学习的不同特点的研究
26.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27.不同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不同特点的研究
28.班级教学与个别化教学互补与协调的实践研究
29.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维持的研究
30.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的研究
31.学生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32.发挥“小班化”优势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33.毕业班教学策略优化的研究
34.教师了解学生的途径、方法研究
35.各科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36.各科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37.各学科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38.各学科差异教学的实效研究
39.尖子生的培养策略研究
40.学困生的成因与干预的研究
(二)德育研究
1.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
2.班级文化的开发与研究
3.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的研究
4.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5.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6.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
7.学生自我教育的个案研究
8.学生交往方式的指导研究
9.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培养研究
10.班主任工作效能研究
11.网络环境下有关德育问题的研究
12.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13.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与个案研究
14.学生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15.后进生转化的研究
16.“后进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17.激励教育的案例研究
18.赏识教育的方法研究
19.诚信教育的案例研究
20.榜样教育的个案研究
21.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研究
22.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方法研究
23.心理教育的方式研究
24.生命教育研究
25.中学生发展转折期的心理问题及调节的研究
26.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27.成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2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29.家访方式及作用研究
30.家校e通等家校联系方式的使用及研究
方案二: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 “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7年7月至今,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认为:过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国内外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层次教学。所谓的层次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能够以人为本,能够弥补班级授课制天然的不足,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有事可做,有目标可循,有发展的果子可摘。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关于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异步教学。
注重学情,改变传统的同步教学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的学,老师科学的教。
2.分层教学。
分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过自我鉴定和老师参照,把学生动态分为A、B、C三层。通过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等。促使学生从低层向高层攀登,然后再进行动态分层,让学生收获看得见的成功。
3.异步分层教学。
主要是针对同步教学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异步分层教学”为核心内容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层教学,异步推进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目的
①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思想,又便于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②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讲堂”为“学堂”,保证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③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转化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通过课题实验与研究培养、锻炼语文教师队伍,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⑤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本实验的根本目标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实验最重要的形式是“小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中,实现性格互补,人格融合,意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实验最重要的内容是作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阅读与写作,两手都硬起来,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带动阅读;本实验不仅注重眼前目标,而且注重长远目标,大力提倡“创新是灵魂”,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老师,尤重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并提供品质保证。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假设
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到最小程度。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一样的教学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①首先与学生商讨“异步分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这种教法,喜欢这种教 让这种教法深入人心。
②面向全体学生,摸底铺排,在充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为A(低层) (中层).c层(高层)三层,也可发动学生用自我鉴定式来分层,同时,要让学生展望自己在单位时间里,通过异步推进达到的新层次,树立异步推进的目标。
③教师对分层的学合理搭配,构成小组内各层次的有机组合,为小组讨论作准备。
④在“指导预习”中,教师告诉学生预习方法,鼓励学生填写“质疑卡”。在充分参考不同学生的质疑,即完全了解学情的一半,结合课文的重、难点,设定“异步推进”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争取有的放矢。这样的教学,每一个层的学生既有现实目标,也有长期目标。老师把教学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再让他们汇报交流,产生碰撞。甚至可以让C组的学生充当小先生。
2.拟创新点
①自主学习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填写质疑卡。这个质疑内容,有时候可以让其他层的学生解答。
②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在本组之内就形成了一个发展层级。
③动态分层,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产生了动力源泉。
④促使老师关注学生,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四阶六步”及其变式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核心内容
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本课题组决定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异步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①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促进各个层面的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习。
②落实“四阶六步”的教学模式,并开拓出各种变格的课堂,收集好各类课堂案例,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反思。
③摸索分层教学的规律,把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整体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④探索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探究学习等的有机结合。把异步分层教学和新课程衔接起来。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自主学习的理论创新。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现有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在异步分层推进的过程中,经常调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机的方法调整。
3.案例研究法。研究名师课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依据。
4.经验总结法。教师不断地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评价促进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成功经验,比如对三有六让的提炼和总结。
五、研究人员
此微型课题为微型课题,由王开东老师担任组长,程媛和尹晖老师参与研究。
六、研究对象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3)(4)(5)(2)班,共215人。
七、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在前期“三会”的基础上,统一认识,确立形成课题方案,选定进行实验的年级,规范异步分层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⑵实验阶段:2009年10月—2011年3月,积极稳妥进行异步分层实验,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异步分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⑶结题阶段:2011年3月,准备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的验收,促进实践结果的宣传推广。历时1年半。
八、预期成果
1.2010年8月,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习各方面论文发表。
2.2010年10月,语文异步分层教学实验课题结题报告完成。
3. 有关微型课题“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习”的专著出版。
方案三: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继续进行试验、观察、检测、比较,针对第二阶段发现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修正研究计划
1、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
2、充分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
3、注重变式引申,培养发散思维的探索性。
4、重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创造性。
5.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1.进一步研究、探索、总结、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在校内上研究课,进一步获取同行们的评价和建议。
2.通过多种方式,测试学生的训练成果。
3.收集、整理课题的研究材料,总结研究的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