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时间: 08-26 栏目:反思
反思一: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上一课内容的继续和深化,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应该注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发展历程,所以最好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与发展导入;另外通过课后巩固案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企业、洋务企业的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与私营、民营企业的不同认识不清,所以在课前提问时有意识地对这几种企业性质进行了探讨。

复习巩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解答我的疑问,学生在这过程中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基本上能够把几种企业的不同之处讨论清楚,然后我再予以适当点拨,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是一种可以继续推广的课前提问方法。

导入新课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与发展的时间及原因导入,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另外在导入时使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表,更能直接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导入方式。

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况部分,由于事先对板书设计考虑不周,未预留出一行来写“发展概况”,导致板书的序号发生了混乱,这个错误以后要尽量避免(本节课的总体设计同时进行调整,应该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发展概况,二是发展特点,三是影响因素,四是地位作用);发展特点部分,用“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三重压迫,未占主导”概括更容易记忆;影响因素分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去总结,积极因素主要是自然解体、政府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企业家的爱国热情,不利因素主要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政局动荡、两半三重;地位作用从政治、经济、思想、趋势方面总结,在这一部分又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老师过多地包办,应该多引导让学生回答。

巩固练习部分,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答材料解析题存在照抄资料的弊端,并且最后一问不会回答,答是什么样的人一定要答他的身份。

最后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总结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时期的发展过程,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总之本节课从课堂设计及授课艺术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


反思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为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习内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学习内容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整合而成。

2009级新高一使用的是2009年6月第4版的人民版教材,具体到专题二学习内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新版与四年前使用的旧版(2005年10月第2版)相比,主要的变化是:标题由“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改为“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二目的标题由“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改为“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第三目“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中,增加了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状况的内容;各目内容有所增删。

专题二学习内容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新版与四年前使用的旧版(2005年10月第2版)相比,主要的变化是:第二目“在斗争中求发展”中,增加了民族资产阶级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内容;各目内容有所增删。

本课选取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和他的荣氏家族的兴衰,从中反映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时采用故事的形式学生比较感兴趣。播放“荣智健谢幕”的视频时,本以为学生对财经方面的内容不敢兴趣,但是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美中不足之处,一是荣氏家族的发展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二是收集到的资料以文字形式为主,图片、视频相对较少,演示效果受到影响。观摩福州高级中学陈晓珊老师的公开课时,发现她选取的是“电光刘”的故事,文字简洁,又属于乡土历史,感觉效果更好。

本课教学最头疼的是牵涉到的理论知识多,学生不敢兴趣,与政治老师交流,他也有同感。如何化难为简,是一个挑战。

按照课标的要求“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是本专题学习内容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的内容似乎跟课标要求有距离,第一目“在夹缝中求生存”更像是在讲述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消极因素,第二目“在斗争中求发展”也没有把作用讲清楚。从课本内容中很难推导出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只能由教师补充材料设问,但是问题本身又太理论化,既不好教,学生也难理解。


反思三: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本节课思路较为清晰,主要围绕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以“黄金时期”、“苦难历程”为主轴展开,在传授中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很高,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图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了历史,也培养了学生看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反思四: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亮点和特点本课的主要亮点和特点是平实之中体现有创新。

这主要体现在:

1、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突出“以学为中心”。教师能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愿望作为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力图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就使得本课发生了由过去老课程“以教为中心”到现在新课程“以学为中心”的根本性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一变化,我们欣喜的看到,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如何去“教”,而更多思考的是自己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学生如何“学”得更有效果。

2、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突出“一课一中心”。一课一个中心都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诸多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本课内容多,跨度大,把教学的中心应当选择在哪里?这是一个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立本课的一个教学中心是“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围绕这一中心,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设计。

3、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运用“范例教学法”。历史教学最忌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讲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不讲荣氏家族,本课教师选择以“范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荣氏企业的兴衰来反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关于荣氏兴办企业,教师在教材提供的素材之外,还适当补充了有关荣氏企业发展的其他一些事例。这样就在一个中心之下,教师又找到了一个教学的切入点,改变教师干枯乏味的说教,鲜活的事例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以学法的引导。

4、在尊重学生话语权的同时,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本课以问题驱动,给学生自主表达的话语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