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时间: 08-21
栏目:反思
反思一: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1.教材内容及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2.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价值、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反思二: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政治课不是说教,学政治也并是仅仅为了考试,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政治课应对学生的品德产生重要影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点政治教师责无旁贷。在教学上,要避免让政治课陷入说教的旋涡,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教材精神,认真组织教材,用好教材,在教学上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真正产生共鸣,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所以,在教学上要真正实现学生是学的主体,通过切实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内化成学生固有的品质。
反思三: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这节课败笔之处虽然较多,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可改进、可完善的余地。起码,从这节课里,使我加深了对以下几点的认识:
1、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代替不了,教师仅仅是个导演,真正的演员确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做到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将这些环节交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当然这个作用必须是有效的。
2、课堂教学目标就是高效,不是大搞热闹。无论上什么课,有利于实现目标的热闹可以用,但是纯粹的课堂消耗、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或没有什么实质效果的热闹,便是一种课堂内耗,坚决不可取。
3、无论我们学习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完全采用“拿来主义”,而是要批判的用,批判的学,否则,东施效颦的可笑之事将再次上演。
4、课改势在必行,不论有多少人不想改、不愿改,无论怎么说风凉话、胡扯、埋怨、不理解,但是一定要改。不改则落后,改则前进。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是需要付出眼泪和痛苦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过程中的不理解、不适应、茫然,或许只要我们严谨、认真、冷峻的思考,学习、探究、完善,改革这条路一定会是康庄大道,而不是死胡同。
反思四: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1、在教学设计上,引用热点问题引领全篇。4年涌现488名安徽好人。安徽,几乎是在不经意间,以其独特的“道德建设领域安徽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用富有地方特色的道德案例,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结合“安徽好人现象”和“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谈谈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理解。将全班分成两大组,其中第一组探讨不同价值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第二大组探讨不同价值观在“人生选择”中的作用。在大组里按照4-6人分成讨论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每组选出自己的发言代表。问题是如何防止让讨论流于形式,确保学生真正参与?个人觉得课前要让学生搜集讨论话题的素材,确保“言之有物”;同时老师参与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利用生成性课堂资源,及时互动评价。比如,一学生在谈到不同价值观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时,就用了“一部分人对胡文传的质疑与不解”来论证。这与我们课前播放的《大义父亲:胡文传》视频资料相对应,并且事例恰到好处,在表扬该同学观点时,要求同学们给予掌声的鼓励。及时的评价互动,让学生在发言中收获了成功与喜悦。
4、缺憾与不足。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能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融入课堂,问题的设置逻辑性不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导致后面时间紧张,来不及收尾,草草收场;感觉语言依然不够简练,随意性较大。
1.教材内容及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2.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价值、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反思二: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政治课不是说教,学政治也并是仅仅为了考试,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政治课应对学生的品德产生重要影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点政治教师责无旁贷。在教学上,要避免让政治课陷入说教的旋涡,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教材精神,认真组织教材,用好教材,在教学上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真正产生共鸣,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所以,在教学上要真正实现学生是学的主体,通过切实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内化成学生固有的品质。
反思三: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这节课败笔之处虽然较多,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可改进、可完善的余地。起码,从这节课里,使我加深了对以下几点的认识:
1、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代替不了,教师仅仅是个导演,真正的演员确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做到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将这些环节交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当然这个作用必须是有效的。
2、课堂教学目标就是高效,不是大搞热闹。无论上什么课,有利于实现目标的热闹可以用,但是纯粹的课堂消耗、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或没有什么实质效果的热闹,便是一种课堂内耗,坚决不可取。
3、无论我们学习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完全采用“拿来主义”,而是要批判的用,批判的学,否则,东施效颦的可笑之事将再次上演。
4、课改势在必行,不论有多少人不想改、不愿改,无论怎么说风凉话、胡扯、埋怨、不理解,但是一定要改。不改则落后,改则前进。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是需要付出眼泪和痛苦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过程中的不理解、不适应、茫然,或许只要我们严谨、认真、冷峻的思考,学习、探究、完善,改革这条路一定会是康庄大道,而不是死胡同。
反思四: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反思
1、在教学设计上,引用热点问题引领全篇。4年涌现488名安徽好人。安徽,几乎是在不经意间,以其独特的“道德建设领域安徽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用富有地方特色的道德案例,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结合“安徽好人现象”和“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谈谈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理解。将全班分成两大组,其中第一组探讨不同价值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第二大组探讨不同价值观在“人生选择”中的作用。在大组里按照4-6人分成讨论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每组选出自己的发言代表。问题是如何防止让讨论流于形式,确保学生真正参与?个人觉得课前要让学生搜集讨论话题的素材,确保“言之有物”;同时老师参与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利用生成性课堂资源,及时互动评价。比如,一学生在谈到不同价值观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时,就用了“一部分人对胡文传的质疑与不解”来论证。这与我们课前播放的《大义父亲:胡文传》视频资料相对应,并且事例恰到好处,在表扬该同学观点时,要求同学们给予掌声的鼓励。及时的评价互动,让学生在发言中收获了成功与喜悦。
4、缺憾与不足。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能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融入课堂,问题的设置逻辑性不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导致后面时间紧张,来不及收尾,草草收场;感觉语言依然不够简练,随意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