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

时间: 08-16 栏目:反思
反思一: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这节课,虽然教学环节比较完整。但是总体上感觉比较沉闷,没有激情和闪光点,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比较紧张。平时上课,这个班的学生是比较活跃的。但是公开课有老师在后面听课,大家就都显得很拘束,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完整。因此举手发言的学生只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

二、学生思维受课本影响较大。本课的内容比较充实,所以为了让教学内容能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要求学生课前按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随郑和下西洋的经历》预习课文。结果学生由于紧张、怕出错,答案都局限在课本上,课本上找不到答案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了。而本课在其他班讲授时,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可学生思维很活跃,抢着回答,答案超出了课本范围,而且讲得合情合理,可是时间花费较多,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三、教学设计有所欠缺。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经过”设计得不好,本想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路线、贸易、困难条件等内容进行讨论描绘,结果却变成了老师提问、学生读书的局面,思维没有发散。而“戚继光抗倭”一目,抗倭史实讲述得比较简单。

课后根据学生上交的评价表来看,三维目标基本上达到,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大部分小组在心得体会上写到:为中国感到自豪,要学习郑和吃苦耐劳和戚继光英勇无畏的精神。还有小组说到:今天不仅学习了历史,而且还学会了如何做人;从小养成好的品质,等于向成功迈进了一步。第三单元测试卷中第六大题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内容,学生在测试中本题的正确率较高,其中问道“如果你是明朝皇帝,你会继续进行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吗?”大部分学生回答:“不会,因为会大大损耗本国的国力,给其他国家以可乘之机,但是也不能放弃海外交往和贸易。”这些说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课的内容。


反思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

我认为历史课堂所传授的不仅是历史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为精神的培植与做人道理的启蒙比知识的传承更为重要。本节课主要讲述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等方面的历史,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通过引导、设问、识图、讨论、主题探究、分析等方式,突出了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

让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意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体味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及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和人生价值观潜移默化的熏陶。实现这样的教学境界,我会不断努力,自我完善。也许这就是反思自己的意义。


反思三: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需要学生们记忆的地方增加了添加效果,使同学们能清楚的了解、掌握本节课需要记忆的地方;

2、在了解郑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郑和在航海途中会遇到的危险?同学们能对郑和下西洋及郑和本人作出公正的评价;

4、能对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作出公正的评价,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5、能过教学,同学们能悟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让祖国强大;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后紧。比如课前复习提问环节时间稍长了些。

2、不能正确地给戚继光本人一个公正的评价,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戚继光是一位民族英雄。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努力实践方面还有欠缺。


反思四: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媒体技术来刺激所探讨与研究的问题,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在指导学习《中外交往与冲突》一课时,为了使本来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本课关键问题用幻灯片的形势呈现出来。

师:出示郑和远航的船队,由同学们谈直观感受。

生甲:船多,有二百多艘。

生乙:规模大,不但船多,而且随行人员多,船里还载着许多商品,这些商品中以丝绸和瓷器为多。

生丙:说明当时造船业较发达,

生丁:元朝前期,国力强盛。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但老师还有个问题不明白,假设你是郑和,率领着这样一只庞大的船队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看不见地平线,你怎么知道朝西方行驶,你怎么知道海岸在哪儿?是什么东西在帮助你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指南针。”

接着我又出示郑和船队航海路线图,要求学生观察,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生甲: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生乙:郑和船队经过亚非很多地区和国家

生丙:郑和船队的足迹遍布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生丁:郑和船队使中国文化影响到亚非地区。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郑和船队远航的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多次成功体验会及法学习兴趣。教学应当使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者,染让他们从内心产生我能行的自尊和自信。”

由此学生把本课的重点很轻松的掌握了,这样设计教学环节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有利于统一学生的认识,还能给学生一种新奇的刺激,收到较好的效果。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