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反思

时间: 08-22 栏目:反思
反思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反思

哲学思想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学习哲学可以让人的思维更深刻,哲学并不是说教,不是用这个理论来夸赞说明我们的政策是多么的正确,多么符合马克思理论。为了不让政治课成为学生考试的工具。能够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收获。我在备课过程中比较注重以兴趣来带动学生,希望他们学了以后,真正有所得。我想让他们知道学习哲学后,它对于我们而言有意义,尤其是对我们的人生价值判断与选择有重要影响。政治老师在学生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充分发挥这一功能,让政治课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


反思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课堂的和谐,应是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和教与学的和谐,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都必须体现以生为本,学生主体,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从学生身边情景入手,与学生一起在情景中体验中学习无疑是一条佳径。

运用本案在教学实例中明显感觉到,如在分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及其意义、主体差异性特征时如采用本班发生的个例为情景,效果更佳。如在A班上课时,正巧,A班学生就班主任要求学生早起这件事情上产生了不同意见,并因某些同学迟到,班级同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发生了小小的矛盾。我在讲课过程中讲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及其意义、主体差异性特征时果断的舍弃备课教案,引导学生分析刚刚发生在学生中间的这件事,不仅让学生兴趣大增,轻松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而且我进一步学生分析对一事件的不同评价的是是非非,从班任立场出发,从学生立场出发,让学生理解、知道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不存在利益的冲突,这时产生的不同意见,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老师,在高考与早起有点苦之间比较、在学习与贪睡这间之间权衡,很自然地让学生接受了老师的要求,缓和了师生之间的矛盾,深化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收到了备课之中想不到的教学奇效,更彰显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但要注意在个案分析基础上加以深化,要再运用恰当的情景分析把学生情感引入到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来。教无定法,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为高中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奇、趣的元素,在实际教学中务必要灵活处理。


反思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反思

“案例回放”环节处,让学生以新闻播报员的角色,朗读材料可以调动气氛。

在分析三种选择的利害得失,学生也很乐意讨论。分析结果也还可以。

但怎样由分析结果过渡到“价值判断”呢?我尝试引导:我们具体分析了什么?(得与失),所谓得与失,就是看该是否事物能满足主体的需要,或者是满足到什么程度,表现为是我们刚刚分析当中的哪些内容?(学生选择)这种分析,才是我们说的“价值判断”

这样问其实挺突然的。

第二次修改:等学生分析完就直接告诉他:这些分析就属于价值判断。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概念,再来结合案例分析。

第三次修改:指出当中的“减少成本、渡过难关、倒闭”等的分析,就是在分析这样做有没有价值,即是否有积极意义。这样的分析,被形象称为:价值判断。

这三次分析的差异在于:一二次很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第三次尝试以学生刚得出的结论作为最近发展区来推导结论。

差异背后的原因是:教师要深入知识内在的肌理(逻辑),握住推导知识的突触点,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继续假设”环节中,问及当地领导的选择时,厉害的学生发现:三个选项都不适合领导,因为都有可能把企业搞死的。所以,跳出来,提出了不一样的想法。

我的处理:让学生讲,并让其他同学判断,表扬其能突破老师所给框框,观点犀利合理。但一不留神话说多了,把下面要说的衡量价值判断和选择正确性的标准都说了,显得下面会有重复。

由此可见,教师驾驭课堂,有几点是要注意的:第一、调整气息,不要急。急着帮学生归纳、急着把知识“告诉”学生,急着不要拖堂,都是烂课的温床。第二、深入浅出。教师要深入知识的肌理,让后用尽量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逻辑(即最浅的逻辑)把知识步步生成。第三、耐心。不是每一朵花都会结果,不是每一个问题都会有答案,不是每一个答案都会有你要的东西。这时候,耐心才能平和,才能在意外中发现出口。所以,教师说得每一句话都要进入自己的耳朵,及时调整心态、调整策略。第四、适度。解释一个问题不要超过3句话,否则过犹不及,学生越听越懵。

这节课,在“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两个主体角度都对教材做了较大程度的重整,学生听起来会比较跳跃,从而觉得乱。这种情况怎样处理呢?


反思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反思

1、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在课的导入环节通过学生熟知的口头语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课讲授中灵活运用模拟教学法,通过还原事物发展情景,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梳理课本知识;在能力拓展环节,充分运用本校学生存在的生活现象,增强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努力营造生本课堂。本课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探究,有效地生成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学生自我反思,充分锻炼了学生观察生活,明辨是非的能力,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用正反两种说法作为开头和结尾,再次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其中师生共唱《爱的奉献》体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不再是死板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激情。故事与哲理结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故事中体味哲理并掌握哲理。

3、反映新课程理念,立足生活主题。新的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本教学设计,充分贯彻了这一教学理念,没有拘泥于教材的理论框框,而是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动耳听、动眼看、动手写、动脑思、动口议、动嘴说,在分析个别材料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普遍性的知识,并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价值判断的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及时点拨、讲授,适当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堂探究讨论活动。

总之,这节课大胆尝试新教法,处处以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实际水平为依托,把教学内容生活化、情景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接受知识、主动参与能力,符合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运用,收到了较好效果。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