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反思

时间: 08-19 栏目:反思
反思一: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反思

本节课暴露出一些问题:1、教学中思想上存在一些矛盾与困惑,如教学还是以中考为指挥棒,学生层次差异大,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注重对中下学生的知识巩固,课堂上循规导矩,创新不足。2、对学情没有充分认识,导课用《题临安邸》设置的问题可能有一定难度,加之公开课,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出现片刻冷场。有提议改为以上册的江南发展人口南迁导入可能更适合学情,可我认为两宋时期军事政治“弱”与经济“强”之间的反差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当今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探究价值,故本课在教材编排上放在政权分立之后,有它的含义,这个现象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到,关键还在问题如何设计,能够更好引导学生。3、时间掌控有点难度,在学生发言和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时,要把握好时间。本节公开课在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时浪费了一些时间,未能进行抢答练习,略显余味不足。


反思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反思

本课的可取之处:1、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重新整合处理教材,注重新旧知识联系,古今联系。2、精心构思问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涵盖课文的主要知识点。3、课件制作精心,史实材料丰富,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做到课件为教学服务。4、重视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在介绍手工业时,能力好的学生制作出课件,展现了宋代瓷器的繁荣,五大名窑各自的特点,成为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本节课暴露出一些问题:1、教学中思想上存在一些矛盾与困惑,如教学还是以中考为指挥棒,学生层次差异大,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注重对中下学生的知识巩固,课堂上循规导矩,创新不足。2、对学情没有充分认识,导课用《题临安邸》设置的问题可能有一定难度,加之公开课,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出现片刻冷场。有提议改为以上册的江南发展人口南迁导入可能更适合学情,可我认为两宋时期军事政治“弱”与经济“强”之间的反差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当今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探究价值,故本课在教材编排上放在政权分立之后,有它的含义,这个现象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到,关键还在问题如何设计,能够更好引导学生。3、时间掌控有点难度,在学生发言和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时,要把握好时间。本节公开课在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时浪费了一些时间,未能进行抢答练习,略显余味不足。


反思三: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反思

本课属经济史范畴,内容显得枯燥一些。一则在于经济史方面,作为教师本身知识储备上不足;二则枯燥的经济史如何讲活,尤其是能够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接受。

因此,除了自己阅读了大量的论文、书籍,以此希望能临时抱佛脚之外,我更侧重于学生体悟、感受,强调学生自身的参与,力争让课堂活起来。

于是,在本课的设计上,我很大程度上的关注度在于如何使教学流畅、生动,而最终的结果恰恰是在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上即,史料的选取。

精确选择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基本功的体现。忽略了这一基本问题,成为了本课最大的硬伤和败笔。下面,就史料选取,做一总结反思,表现为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史料典型不够。比如,关于宋朝海外贸易的问题讲授上,可以选用“南海一号”做材料,既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又能充分证明这一观点,何况自己还有视频,能使教学手段多样化。

二是史料干扰对知识的把握。在呈现江南经济的繁荣,史料上运用了图片、文献等多种形式,目的是为了体现江南经济南移后的繁盛景象,继而烘托这种繁盛吸引着众多人趋之若鹜、心生向往这样一种历史氛围。

其中引用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一诗,忘记了这毕竟是“历史课堂”!实际上,之前自己也意识到了材料不当,但因认为此诗能将自己所要描述的境界淋漓尽致展现,于是力图通过教师表述上的巧妙过渡来弥补。结果用唐诗来论及宋朝历史,造成的结果还是模糊了学生对本课历史时空感的把握。舍不得删减自己喜欢的材料,结果是得不偿失,倒不如弃之不用。

三是史料与结论对应度不够。教学环节二设计中,原来意图是通过史料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完成南移过程三个阶段的知识梳理,但是教学中选用《史记》“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斤之家”的材料,论证的结论是“汉末,南方等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时间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有脱节现象。

四是史料类别的丰富性不够。本课虽然有文献、图片等多种形式史料,但是作为经济史内容,尤其是关于论证南宋江南经济发达程度的问题上,数据是最有利的武器,但是本课中恰恰最缺乏的就是数据。此外,即便是运用了数据,除了图表式,可否考虑用图饼式、曲线走势图等多种形式呢?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作为一门讲求“真”的学科,这些问题的出现如不足够重视,实在有误人子弟之责!面对汗牛充栋的史料,到底用什么、舍什么、怎么用、如何呈现等一系列问题,是在本课结束后,留给我最大的思考。

“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自己感觉一种莫名的挫败感,但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汲取这次失败的教学真正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构建高效的课堂。


反思四: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势是:1.讲述时语言简练,距离贴近生活实际,如讲述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时与现代的海关为对照,学生很直观的知道市舶司是怎样的机构,降低了学生对专业机构不理解的问题。2.教学内容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清晰、具体,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教授。由于经济史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本学习阶段很难归纳整理,这样我就设计了宋代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表格,并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归纳知识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3.材料丰富,包括图表类、文字类等,培养了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历史问题、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缺少了材料,就缺少了其真实性,因而我注重对史料的使用,每节课都会选择客观的史料帮助学生分析历史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学生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处:1.在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出示的材料过于简单,第一则材料里出现了战争分析,仅仅需要把材料做简单归纳即可,丧失了材料的价值,缺少综合性与梯度。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结合学情与教学内容选择材料,注意材料的深度及使用材料时标明材料的出处,尊重历史学科的严谨性。2.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多以讲述及问答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热情不高,不愿意分析我设置的一些问题。经济史学生相对陌生,我没有注意到经济史的枯燥性,未充分分析学生的学情,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这样以后选择教法时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选用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研讨、演绎等教学方式。从多方面探索教学方法。3.课堂内容的讲授时过于面面俱到,讲述时间过长,重难点不突出。这是我常会出现的问题,担心落下知识点,因而眉毛胡子一把抓,日后应加强对课标的学习,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在目标的指引下把握课堂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4.教学视频《南海一号》播放后,学生兴趣虽然浓厚,但我没能及时抓住视频中的亮点渗透知识与情感内容。要注重深度挖掘教学资源的内涵,每一个应用到教学中的资源都要首先问问自己:为什么用?怎么用?预设效果能否达到?

在认真做了学情分析之后,我认识到了本次课堂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没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把知识灌于学生脑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学习需要孩子们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塑造品格。重新研读课标后,我整合了教学内容,去除教学设计中过难、繁碎的材料,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本课学习。准备工作如下:班级分为三组(农业组、手工业组和商业组),以抽签的形式选定每组开展内容。每组选择一名农场主、手工作坊主及商会主席作为小组长,协调组员活动,包括选择两名秘书为组长提供知识素材,选择适当人数做相应内容的表演两项。成果展示环节:小组内推举组员到前面为大家介绍介绍本组行业的发展状况,各组结合教材内容演绎“宋真宗朝堂展稻穗”、“哥窑瓷器的传说”、“临安的繁华景象”三目历史剧。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时及时把知识落实,出示本课宋代经济发展状况的表格,学生填表的同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遗漏的知识点,发现自身不足。经过改进后的课堂学生学习气氛浓厚,许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参与到小组表演中,集思广益,把笔袋当做占城稻,把水瓶当做冰裂纹瓷器……我看到了学生们智慧的火花,更加了解了学生、贴近了学生的学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出色的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新课程建构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都是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中带动孩子们参与到学习中来,发现学习的乐趣,师生共同发展。每一次教学都是不完美的艺术品,需要教师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反思,再实践再生成,这才是教学的不竭动力。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