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反思

时间: 08-16 栏目:反思
反思一:对外友好往来教学反思

我校开学初就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经过三周的摸索,现在有了一点眉目,通过第6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首先是学案的写法,通过一课一课的不断改进,我觉得这课的学案写的最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就不说了,只说学习过程的写法。第一部分自主学习,我根据课文的三个子目分三道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内容是每个子目的重点内容,学生预习后填空可以强化记忆。然后同学间交流预习后自己还知道哪些知识,这样就弥补了自主学习部分没出现的内容,也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因为不认真读他就没什么可说的。第二部分合作探究部分,以前我是让各组探究书上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题,但有的题不太好,无法将课文内容展开。这课我出了四道题将课文内容进一步展开,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有了一个升华,第三部分的拓展延伸更使本课达到了高潮,课堂上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发言,效果很好。

其次,王主任说学生探究时我的引导比较到位,各小组发言后能及时给予评价做的比较好,以后在课堂上还要这样做,因为学生受到鼓励就会充满信心,会积极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究。

人人都知道没有完美的课堂教学,我觉得这课还存在许多不足,我本人的历史语言功底还要加强,教师的过渡语言很关键,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还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所以底蕴很重要。


反思二:对外友好往来教学反思

在学习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这一课时,讲到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学生们都不太能接受。很多同学爱国情绪高涨:我们凭什么要跟小日本友好往来,让他“抢走”那么多唐朝先进文化呢?虽然前面已经有了唐朝开明、友好外交政策的铺垫,可是对于日本,看来我们还是有些难以释怀的情感。

先说唐朝确立其对外政策的背景。统一中国的大隋帝国在炀帝时期,由于倍侈和暴政,特别是不断地进行对外扩张战争,耗尽国力。人民在横征暴敛之下,濒于死亡,被迫起而反抗。在大规模人民起义打击下,隋帝国崩溃了。隋国官吏李渊父子乘机起兵,终于取代隋国,于公元六一入年建立唐帝国。唐建国初期,其政治经济制度基本承袭隋制,只对隋制中的恶弊作某些改革。据史书记载,开元末年西京、东都米价一石不到二百钱,布帛价格也相当低廉。这种持续稳定的发展。保持近百年,社会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超过以前历代的繁荣景象。

可以说,唐初的对外政策,是在太宗李世民“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下实现的。其实说白了,也是有点类似“天朝上国“的虚荣心在里面的,唐朝长安城成了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怎能不让那些落后者前来瞻仰一下大唐国威呢?

那日本又是怎么把目光转向了唐朝呢?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说: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自大化改新后,为了借鉴中国的封建统治方式,多次派出遣唐使团,从思想文化、典章制度、城市建筑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向中国学习。日本著名史学家井上清曾说:“奈良时代大型寺院的宏伟建筑,安置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佛像雕塑,画在墙壁和棚顶的佛画以及使用的各种工艺品,都是卓越的艺术品。这些无名的制作者巧妙地吸收中国技术的能力是惊人的。他们把随时代而发生变化的中国形式一个个几乎原原本本地抄袭过来——这种艺术与其说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还不如说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一个流派。”井上清先生的这段话虽然是针对奈良时代的佛教建筑而言,但亦是唐朝时中日文化关系的真实写照。

唐朝时,在你情我愿的美好关系中,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两国政府间的交流空前密切。总的来说,当时双方交流是在满足各自利益的情况下,合法的、正规的、互不侵犯的、友好的交往。这也算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反思三:对外友好往来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的情况,在本单元中,它是隋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高度繁荣的一个表现面,同时对外的友好友好往来又促进了隋唐的繁荣,所以它是前两课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为后面隋唐文化的学习作了一定的铺垫,是本单元主题“繁荣与开放”的最好的表现。

本课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以情景带动内容展开。

(1)本课重点在隋唐与日本交往的内容上,请学生找出隋唐与日本的交往的主要史实,充分理解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在鉴真东渡这一部分的学习中,老师把鉴真东渡的史实作介绍过程中强调其中的艰辛,然后强调鉴真在日本只呆了十年与一千多年后他仍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形成强烈对比,再通过抛出问题“鉴真为什么得到中日人民一千多年的尊敬”,让学生对鉴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作出贡献的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鉴真舍身取法,积极向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大唐开放精神。

(2)在隋唐与新罗学生的内容上,让学生最快最简单地得出朝鲜半岛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巨大,从而带出新罗与隋唐往来内容的学习,当中强调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来,以带出隋唐中国亦在主动吸收外国文化的精神,从而自然过度到玄奘西游的学习,并且让学生明白,这一事件体现的是中国向外学习的精神。

(3)在玄奘西游的学习中,以《西游记》中唐三藏与现实中的玄奘作一个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史实与文艺作品的区别,一方面可以提起学生的强烈的思考兴趣,另一方面以求在之后史实学习后,更凸显玄奘的精神。这里教师先对史实玄奘西游的史实作介绍,当中着重描述当中艰辛与他的坚持,继而提出问题“玄奘什么要西行?让学生总结出玄奘的伟大贡献。总结玄奘的精神,深化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力度。

(4)本课难点是分析隋唐对外交往繁荣的原因

对于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来说,要他们系统地分析出对隋唐对外交往繁荣的原因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所以课前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内容使学生就能较为容易从隋唐时期国家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繁荣、政策开明、交通发达等方面去回答。

(5)达到深化情感态度价值感的作用。借鉴隋唐《对外友好交往》这一课给你的启示,你认为中国现在应该向哪一国家学习?学习它的什么地方?”这一设计既能让学生回顾总结本课的知识,达到深化情感态度价值感的作用,强化这课所体现的对外开放与主动、刻苦向外学习的精神。

但本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学生预习不充分,小组表现不活跃,回答问题不准确,回答问题的只是个别学生。教师课堂过渡衔接不流畅,对学生的回答错误之处没有发现并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只强调唐朝对周边各国的影响,没有强调各国文化对唐朝的影响。


反思四:对外友好往来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较成功的地方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问一系列问题:你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哪一些真实的?哪一些是虚构的?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

2、培养学生当“小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

关于学到中日友好关系的史实时,我让学生根据日本重视唐朝文化、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中日友好交往中人物三个方面来讲述。由于是学生讲给学生听,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地听和做笔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充当“导游”的角色,我在教室里巡视、指导、点拔每小组需要质疑的地方。教得也轻松,我觉得这样才真正体现课改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学生才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小老师”多起来,教师会轻松、愉快很多。寓教于乐,知识性与灵活性结合,让学生走上讲台,改变一下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想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走进一片新天地,成绩也会大大提高。

3、读懂历史地图语言的含义,培养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历史地图是用地图语言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状态的特殊形式。历史地图的优势正在于它运用地图语言形象直观而又简洁生动地反映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区域、位置及发展态势,成为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本课主要讲述唐与日本、新罗、天竺的友好关系,我充分利用《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地图,先了解三国的位置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观念,然后看图中通往亚洲、欧洲等国的路线,从而总结出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之一是交通便利。

4、利用比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坚强、坚忍不拔、是良好的思想品质。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史料有利于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均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名人身上所具备的诚实品质。本课通过比较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讲学、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进行比较他们的相同点,从而向他们学习为达到一个目标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因为学生可以从历史人物中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