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教学反思
时间: 07-15
栏目:反思
反思一:俗世奇人教学反思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先生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共包括19个短篇小说。八下第四单元民俗文化单元选取了其中两篇短文《泥人张》和《好嘴杨巴》。这两篇文章中出现的泥人张和杨巴分别代表了“奇人”中的两类:手艺人和买卖人。
在 文本选择时,考虑到课堂时间问题,所以选取了这一篇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文本内容故事性较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富有幽默性,容 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我想的是以作文文本来处理。所以重点放在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分析人物性格。最后,设置了一个简单的课堂辩 论赛,让学生讨论是“手艺好更重要”还是“口才好更重要”。在准备过程中,课件和导学案我都采取了简化。就按课堂流程设置了几个问题,从复述“奇人”故事 引入,再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分析,最后以对“手艺”和“口才”的探讨结束。
正式课堂教学中,我一直都是在看着时间解决问题,课堂安排 的内容还是有些杂乱。本是两个独立的短文,却被我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所以难免会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学生的反应也是预料之中的,虽不那么热烈,但也都能微笑 面对我所提出的问题,这个也还是给了我很好的心理安慰。至少看到他们的笑容,我不会担心点到他们的某一个会让我冷场。
整堂课我自己感受最 大的缺点就是一直处于一个提出问题,然后找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我作为这堂课的引导者,并未给他们的发言作出明确的点评和总结。还有一点就是对学生的引 导不够到位。主要体现在课堂开头,概括故事情节部分,缺少对学生概括故事内容方法的点拨,所以导致学生概括不到位,也因此耽误了后半部分内容的时间。到最 后本应是整节课亮点的辩论赛因时间紧迫而草草收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课领导老师们的评价才是我讲课的最大收获。丁老师提到在文本处 理时,淡化了对《泥人张》这篇短文中心的把握。这个短文除了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泥人张形象外,更偏重于对泥人张这种不畏强权,敢于抗衡的这种精神 的刻画。在他说了以后自己才有所体会,但如何能不着痕迹的把这一点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来,还有待进一步思考。鲁校长提到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导读,要引导学 生去认识中国的这种不登大雅之堂,但在市井里巷里广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俗文化。这一点是我在文本选择时就忽略了,也充分体现了我教学思想的不成熟,只想 着如何去组织课堂内容,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文本的目标选择。他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在课堂导入时加入一些泥人张优秀的作品图片,既调动了学生的兴 趣,也对这种文化有了一些了解。还有覃主任提出的,课堂气氛前后有着明显的区别。前半部分沉闷,后面学生情绪刚被调动起来,一节课也接近尾声了,能不能想 出什么办法在开始时就激发起学生进入到课堂、进入到文本中来。这个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着力去探究的重头戏,如何让学生被课堂内容吸引,积极主动地去 学习、去思考。
在这堂课的准备过程中,办公室的几位老师都给出了很着力的建议。特别是唐老师,对我们新上岗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诚恳意见,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也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
反思二:俗世奇人教学反思
本人将以《俗世奇人》为例进行反思。《俗世奇人》是延边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可以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世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无人可比。本文幽默风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
从总体上看,本课教学设计较为科学严谨,目标制定准确,媒体选择恰当。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紧凑、合理、流畅较好地完成了素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塑造学生人格的有效手段。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其成功之处有:
①创设情境环节我选用了马三立的单口相声《逗你玩》flash影片,让学生体会了天津语言特色,学生边听、边看、边乐呵,接下来读课文的时候便十分乐于读得有声有色,津味十足,使学生快速领略了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进入了本课的幽默神奇的奇人行列中。
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学。通过“刷子李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绘刷子李的奇的?”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采用探究式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与探究。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以上在本课教学中的可取之处,我会继续保持和发扬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①课堂结构安排还要趋于合理化
本节课设计初衷是先读后品,但实际上课中,由于急于完成预先计划好的内容,读的过程略显仓促,没等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就急急地解决设计好的问题,所以学生显得很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应把学生的阅读落实到实处,老师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预先计划好的内容服务。
②本文语言大有特色,例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绝活的吃素,发蔫,靠边儿呆着”在品味语言同时应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用类似的句式即兴造句。这样才叫活学活用。但是我总怕会耽误时间,便没有展开此环节,很后悔错过了这样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机会。
③合作探究环节给学生时间太少,弄的学生发表讨论结果时,支支吾吾,语无伦次,我听着着急,便生拉硬拽,总怕学生不能领会,便多说了几句,明显还有老课堂的痕迹,这是我今后要注意的一点。
反思三:俗世奇人教学反思
学校组织开展了第一届“新荷杯”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经过这次的赛课,先将所思所想总结如下:
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很稚嫩,远不及经验丰富老教师的渊博厚重,需要多请教,多探索,多实践,于是我在设计上下了功夫。《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由于设计一课时教学,于是我选择其中一篇《好嘴杨巴》。
标题中“好嘴”的“好”字,是文章的文眼,文中叙述、描写皆为“好”字而设,故教学活动围绕“好”字展开。本文内容浅显,学生阅读往往自感一望而知,故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好”字深层意义的挖掘上。
为帮助学生更走进文本,我设计了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七、李鸿章。选择一个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语言风格。这种转换人称的创造性复述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转化”中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对人物心理的把握。
此外,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关于杨巴的“好嘴”。学生答此类问题容易片面化,想到哪答到哪。此时提示他们思考角度: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这样力求使学生认识到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地看问题。
经过对这节课的认真准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加深了,了解了更多教学手段,锻炼了自身素质,自我感觉在课堂教学上有一大进步。对“如何上自读课”的问题上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因为自读课不像讲读课,不需要老师去精讲,老师在自读课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点拨,而更注重学生自我的发挥。
此外,总结有待改进的地方,以期做的更好:主要是生字词的处理速度较慢。我要求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学生完成情况不是很好,一些易读错写错的词语找不到,比如“吓懵”,还有学生划了“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却不划“逢场作戏、八面玲珑”,问之原因,答曰前面两个词语以前看过,再追问词语意思,摇头不知。由此可见学生习惯了教师出示生字词,自主阅读学习的意识不强。还有待训练。
经过这次赛课,我更体会到教师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语言讲解上应精练简洁、生动活泼,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作为语文老师,这样也才能在语言表达上给学生作个很好的示范。
反思四:俗世奇人教学反思
经过对这节课的认真准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加深了,了解了更多教学手段,锻炼了自身素质,自我感觉在课堂教学上有一大进步。课后反思,总结如下:
有所进步的地方:
1、对本科组的教学标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俗世奇人原文)
2、教学灵活性增强了。在设计教案时,为了讲清楚文章的奇妙之处,我安排了人物之“奇”、语言之“奇”、情节之“奇”三个环节。但在实际授课讲到语言之“奇”时,我发现时间拖长了,但学生仍沉浸在语言文字的魅力中,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就临时决定砍掉后面的情节之“奇”这一环节,因为我觉得与其让学生平平的学两个环节,倒不如认真地钻透一个方面的知识,这样他们的收获应该更大。另外,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应该可以从学生的脸上看出来。如果学生面容愉快,那么这堂课应该就是成功的,如果学生眉毛紧锁,表情困惑,那么这堂课很大程度上就是失败的。所以教师还应该学会课堂观察,只有观察仔细了,才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上了解到自己上得好不好,从而作出自我反思、及时调整。
3、对“如何上自读课”的问题上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因为自读课不像讲读课,不需要老师去精讲,老师在自读课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点拨。所以在同备课组的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一份学案(20.《俗世奇人》导学案含答案),这份学案并不是机械地将课后习题摆上去,而是将教案处理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案。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先生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共包括19个短篇小说。八下第四单元民俗文化单元选取了其中两篇短文《泥人张》和《好嘴杨巴》。这两篇文章中出现的泥人张和杨巴分别代表了“奇人”中的两类:手艺人和买卖人。
在 文本选择时,考虑到课堂时间问题,所以选取了这一篇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文本内容故事性较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富有幽默性,容 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我想的是以作文文本来处理。所以重点放在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分析人物性格。最后,设置了一个简单的课堂辩 论赛,让学生讨论是“手艺好更重要”还是“口才好更重要”。在准备过程中,课件和导学案我都采取了简化。就按课堂流程设置了几个问题,从复述“奇人”故事 引入,再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分析,最后以对“手艺”和“口才”的探讨结束。
正式课堂教学中,我一直都是在看着时间解决问题,课堂安排 的内容还是有些杂乱。本是两个独立的短文,却被我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所以难免会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学生的反应也是预料之中的,虽不那么热烈,但也都能微笑 面对我所提出的问题,这个也还是给了我很好的心理安慰。至少看到他们的笑容,我不会担心点到他们的某一个会让我冷场。
整堂课我自己感受最 大的缺点就是一直处于一个提出问题,然后找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我作为这堂课的引导者,并未给他们的发言作出明确的点评和总结。还有一点就是对学生的引 导不够到位。主要体现在课堂开头,概括故事情节部分,缺少对学生概括故事内容方法的点拨,所以导致学生概括不到位,也因此耽误了后半部分内容的时间。到最 后本应是整节课亮点的辩论赛因时间紧迫而草草收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课领导老师们的评价才是我讲课的最大收获。丁老师提到在文本处 理时,淡化了对《泥人张》这篇短文中心的把握。这个短文除了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泥人张形象外,更偏重于对泥人张这种不畏强权,敢于抗衡的这种精神 的刻画。在他说了以后自己才有所体会,但如何能不着痕迹的把这一点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来,还有待进一步思考。鲁校长提到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导读,要引导学 生去认识中国的这种不登大雅之堂,但在市井里巷里广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俗文化。这一点是我在文本选择时就忽略了,也充分体现了我教学思想的不成熟,只想 着如何去组织课堂内容,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文本的目标选择。他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在课堂导入时加入一些泥人张优秀的作品图片,既调动了学生的兴 趣,也对这种文化有了一些了解。还有覃主任提出的,课堂气氛前后有着明显的区别。前半部分沉闷,后面学生情绪刚被调动起来,一节课也接近尾声了,能不能想 出什么办法在开始时就激发起学生进入到课堂、进入到文本中来。这个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着力去探究的重头戏,如何让学生被课堂内容吸引,积极主动地去 学习、去思考。
在这堂课的准备过程中,办公室的几位老师都给出了很着力的建议。特别是唐老师,对我们新上岗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诚恳意见,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也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
反思二:俗世奇人教学反思
本人将以《俗世奇人》为例进行反思。《俗世奇人》是延边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可以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世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无人可比。本文幽默风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
从总体上看,本课教学设计较为科学严谨,目标制定准确,媒体选择恰当。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紧凑、合理、流畅较好地完成了素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塑造学生人格的有效手段。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其成功之处有:
①创设情境环节我选用了马三立的单口相声《逗你玩》flash影片,让学生体会了天津语言特色,学生边听、边看、边乐呵,接下来读课文的时候便十分乐于读得有声有色,津味十足,使学生快速领略了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进入了本课的幽默神奇的奇人行列中。
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学。通过“刷子李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绘刷子李的奇的?”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采用探究式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与探究。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思想觉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以上在本课教学中的可取之处,我会继续保持和发扬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①课堂结构安排还要趋于合理化
本节课设计初衷是先读后品,但实际上课中,由于急于完成预先计划好的内容,读的过程略显仓促,没等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就急急地解决设计好的问题,所以学生显得很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应把学生的阅读落实到实处,老师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预先计划好的内容服务。
②本文语言大有特色,例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绝活的吃素,发蔫,靠边儿呆着”在品味语言同时应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用类似的句式即兴造句。这样才叫活学活用。但是我总怕会耽误时间,便没有展开此环节,很后悔错过了这样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机会。
③合作探究环节给学生时间太少,弄的学生发表讨论结果时,支支吾吾,语无伦次,我听着着急,便生拉硬拽,总怕学生不能领会,便多说了几句,明显还有老课堂的痕迹,这是我今后要注意的一点。
反思三:俗世奇人教学反思
学校组织开展了第一届“新荷杯”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经过这次的赛课,先将所思所想总结如下:
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很稚嫩,远不及经验丰富老教师的渊博厚重,需要多请教,多探索,多实践,于是我在设计上下了功夫。《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由于设计一课时教学,于是我选择其中一篇《好嘴杨巴》。
标题中“好嘴”的“好”字,是文章的文眼,文中叙述、描写皆为“好”字而设,故教学活动围绕“好”字展开。本文内容浅显,学生阅读往往自感一望而知,故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好”字深层意义的挖掘上。
为帮助学生更走进文本,我设计了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杨巴、杨七、李鸿章。选择一个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尽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语言风格。这种转换人称的创造性复述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转化”中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和对人物心理的把握。
此外,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关于杨巴的“好嘴”。学生答此类问题容易片面化,想到哪答到哪。此时提示他们思考角度: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这样力求使学生认识到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地看问题。
经过对这节课的认真准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加深了,了解了更多教学手段,锻炼了自身素质,自我感觉在课堂教学上有一大进步。对“如何上自读课”的问题上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因为自读课不像讲读课,不需要老师去精讲,老师在自读课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点拨,而更注重学生自我的发挥。
此外,总结有待改进的地方,以期做的更好:主要是生字词的处理速度较慢。我要求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学生完成情况不是很好,一些易读错写错的词语找不到,比如“吓懵”,还有学生划了“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却不划“逢场作戏、八面玲珑”,问之原因,答曰前面两个词语以前看过,再追问词语意思,摇头不知。由此可见学生习惯了教师出示生字词,自主阅读学习的意识不强。还有待训练。
经过这次赛课,我更体会到教师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语言讲解上应精练简洁、生动活泼,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作为语文老师,这样也才能在语言表达上给学生作个很好的示范。
反思四:俗世奇人教学反思
经过对这节课的认真准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加深了,了解了更多教学手段,锻炼了自身素质,自我感觉在课堂教学上有一大进步。课后反思,总结如下:
有所进步的地方:
1、对本科组的教学标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俗世奇人原文)
2、教学灵活性增强了。在设计教案时,为了讲清楚文章的奇妙之处,我安排了人物之“奇”、语言之“奇”、情节之“奇”三个环节。但在实际授课讲到语言之“奇”时,我发现时间拖长了,但学生仍沉浸在语言文字的魅力中,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就临时决定砍掉后面的情节之“奇”这一环节,因为我觉得与其让学生平平的学两个环节,倒不如认真地钻透一个方面的知识,这样他们的收获应该更大。另外,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应该可以从学生的脸上看出来。如果学生面容愉快,那么这堂课应该就是成功的,如果学生眉毛紧锁,表情困惑,那么这堂课很大程度上就是失败的。所以教师还应该学会课堂观察,只有观察仔细了,才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上了解到自己上得好不好,从而作出自我反思、及时调整。
3、对“如何上自读课”的问题上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因为自读课不像讲读课,不需要老师去精讲,老师在自读课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点拨。所以在同备课组的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一份学案(20.《俗世奇人》导学案含答案),这份学案并不是机械地将课后习题摆上去,而是将教案处理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