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反思

时间: 06-30 栏目:反思
反思一: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小山村曾经怎样美丽;2、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3、给你的启示。教学重点是: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山村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词句感受小山村的美丽,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美丽的小山村后来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来阅读课文。这一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然后,我抓住理解这个问题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小山村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是因为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最终导致小山村消失了。并从中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看到小山村的人们这样任意地肆破坏森林,自己的心情怎样?自己想对这个小山村的人们说些什么?这时学生们像炸开了锅的蚂蚁,你一言我一语的,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二: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反思

本文篇幅不长,语言也很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赅”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学生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句子,结合出示课文中的三幅图画,在对比中学生就能深层次的体会到了人们的错误行为时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这点上我感觉我这节课比较成功。

教学本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在课前我就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等相关环保知识,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比较强,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交流中,课文的重难点很轻松就突破了。但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是需要大量的工作的,离不开老师的具体指导,因此实行起来比较辛苦。

从本课的教学实践看,课前资料准备、课堂上师生的激情互动、教师的适时引导、图文结合是一堂理想课堂非常重要的要素。

 
反思三: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反思

十月底,我在执教了《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这一课后,心中似乎不能走出一个个困惑:语文课该怎么备,怎么上?怎么才能不离语文的根本?怎样确立教学 目标?以怎样的方式去实现每一个目标?怎样教会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怎样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的延伸拓展应该到什么程度?这一个个问题时时萦绕 在心头,一周多的时间我不断的反思,深深地认识到了自身素质的欠缺,也深知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应具体化,落实到基础 点 上,而我恰恰地把它泛化了。课堂上紧张的心情,使具体训练点上没有落实到位,深感遗憾,如第一段引导背诵,可由于时间的紧张,只好蜻蜓点水般的结束了。在 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上,缺乏引导、读悟环节,不能灵活地采用合适的方法适时引导,例如“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一处的缺憾。
 
二、课堂上追问的大弊端,我自觉惭愧,究其原因这是对学生缺乏信心,不相信学生的体悟能力,抓不准语文的训练点和缺乏阅读指导方法造成的一种误区,总觉得自己不导不问学生就悟不出深入的东西来。
 
三、在引导读上需下大功夫,真正把语文课变成读书课,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情境设置,每一步要定准目标,直奔目标,塌实地抓语言文字来悟情理,而不是游离于文本说情理。
 
四、 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语文综合素养和心理素质的欠缺,迫切需要广泛学习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在挖掘教材的深度广度上多下功夫,应时时注意把学生的得放在备课、 上课的首位。不能再每日忙忙碌碌事倍功半了,不能广而不精,深而不透的驾空教材了,不要再为了预先的设计程序而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了。深深地知道了灵活地 驾驭学情,需要的基本功来源于紧抓课文的根本目标,这样才能顺学而教,因学而导,真正达到教学无痕的师生共融境界。
 
总之,这节课留下了许多的缺憾,许多的困惑,也催促我努力的紧迫感,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改进这一切,攻克自己的薄弱环节。让孩子们在语文课上真正的学有所得,成为课堂的主人,努力做到不再让语文的根流失。


反思四: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反思

紧紧张张的两个多星期终于过去了,课上完后,整个人就像经过了一段负重的长途跋涉,到了目的地卸下重负之后,一时间什么便也不想动了。不过,现在静心回首,觉得这节课可圈可点的的地方也只有以下以下几点了。
    
1、重组教材,利用强烈的对比形成悬念
    
开 课伊始,我先利用文字和生动形象的画面,通过读文、看图、听声、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毁灭过程。因为,我们都知道悲剧的艺术魅力就是将美丽 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引发他内心的强烈震撼。所以,这一美一丑,一有一无,一喜一悲的鲜明对比所造成的强烈震撼,无疑会在每个孩子内心形成一个让他们迫 切地想一探究竟的悬念——小村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样一来,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充分激 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角色,走进文本。
     
2、紧扣课标,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新 课标十分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因为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不过,朗读的指 导和训练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毕竟还小,他们不知道怎样通过读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所以理解课文后,在指导他们朗读时,我干脆直接告诉 他们这些词是重点词,应读重音;怎样用稍快的语速来表达自己的愉悦,用稍缓的语速去表达自己悲伤;排比句一般都表达比较强烈的情感,读的时候要一句比一句 强,一句比一句有力……以后,随着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的增强,你再说读出你的体会,读出你的快乐、悲伤、沉重、欣喜、向往,可能就水到渠成了。否则,一 切都是空话。
    
3、指导学法,抓重点词体会句子深刻的含义
   
“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是新课标对三年 级学生的阅读教学要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这节课上,我先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找重点词;(如: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读文并在课文中 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原先的小村庄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学生马上就找到了“美丽”一词,接着再问你还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小村庄的美丽,学生相继画出了“郁郁 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后,我便明确地告诉他们,这些词就是重点词,抓住这些重点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然后再引导学生怎样 抓住这些重点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课文,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最后就放手让学生利用“我从(   )中体会到了(   )”句式自己找重点词自由谈体会。这样由扶到放,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