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时间: 06-30
栏目:反思
反思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可惜,正当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时,本节课却不得不戛然而止。
课后一直觉得很遗憾,留了个小尾巴。但细细一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想在40分钟内既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读也决非易事。要想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反思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上课,在导入课文之后,我出示小村庄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言:“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看到了村前有条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形成浓浓的绿荫。”“我看到了村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接着我让孩子们把刚刚小朋友讲到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并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让这段话变得优美生动。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村庄的美丽。
以“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然后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教学“犁”时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犁”,并通过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这样的安排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这一环节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然后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山谷中曾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用了十分优美的语句来描写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自然段,问道:“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读出喜爱的感情。
第五自然段(结尾段)讲到美丽的小村庄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先让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接着问:“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锋利的斧头不见了,美丽的小村庄不见了,人们的家园不见了……我再引导他们感受实际生活中小村庄的消失多么令人痛心。这样,在朗读时,学生惋惜的感情自然流露,人人情真意切,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美丽的村庄怎么会不见了呢?引出二至四自然段的学习。
反思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趣。
二、在阅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可惜,正当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时,本节课却不得不戛然而止。
课后一直觉得很遗憾,留了个小尾巴。但细细一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想在40分钟内既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读也决非易事。要想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反思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上课,在导入课文之后,我出示小村庄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言:“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看到了村前有条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形成浓浓的绿荫。”“我看到了村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接着我让孩子们把刚刚小朋友讲到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并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让这段话变得优美生动。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村庄的美丽。
以“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然后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教学“犁”时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犁”,并通过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这样的安排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这一环节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然后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山谷中曾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用了十分优美的语句来描写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自然段,问道:“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读出喜爱的感情。
第五自然段(结尾段)讲到美丽的小村庄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先让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接着问:“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锋利的斧头不见了,美丽的小村庄不见了,人们的家园不见了……我再引导他们感受实际生活中小村庄的消失多么令人痛心。这样,在朗读时,学生惋惜的感情自然流露,人人情真意切,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美丽的村庄怎么会不见了呢?引出二至四自然段的学习。
反思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趣。
二、在阅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