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反思
时间: 04-01
栏目:反思
松鼠教学反思一:
说真的,对略读课到底该怎么上真是一头雾水。从三年级开始略读课的比重越来越大,略读课到底该怎么上?哪些地方该略?哪些不该略?到底该在什么地方、方面去略?一系列问题缠绕着我们组的三位老师。虽然有诸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决定把“同课异构”的内容定为一篇略读课文《松鼠》。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文中针对当前略读课文教学的三大误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置之度外,过度放手;教法单调,缺乏个性。反思略读课文的两大功能:巩固迁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笔者提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留够时间,课堂自读求足;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找准重点,课堂引导求精;沟通内外,课堂延伸求宽。基于以上参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课讲完了,现在该是好好反思的时候了,静下心来,回顾自己上的这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
依据本册教参中略读课文教学的步骤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让学生找出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围绕“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交流汇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然后抓住“从哪里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和“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这两个重点问题,再一次让学生默读课文和自由读课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教学思路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路。这样,学生会慢慢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过程,为学生预习略读课文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使学生有“法”可依。少走弯路。
重视课后资料袋,课外延伸,激发阅读欲。略读课文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课文后面都有资料袋内容的。那么设计资料袋的内容就有编者的意图。所以,我在教学时,没有忽视它的作用。指名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把松鼠写得这么生动,他的语言读起来那么轻松亲切呢?一方面为引出“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这一问题做铺垫。另一方面唤起学生阅读布封《自然史》里关于其它小动物的描写。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任其自流和过度放手不能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很大的益处。所以教师需走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的误区,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1、找准单元学习重点。2、找准文章学习重点。本单元是说明性文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本课的重点其中之一是写动物的说明文,除了运用一些说明方法以外,为了把动物写的生动,还可以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的表达手法。在教学中,我把作者描写松鼠漂亮外形的部分作为重点指导。多媒体课件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个别读,师生对读,填词语读等多种方式来体会松鼠的漂亮的外形特点。并引导学生抓住“清秀”这个词和“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句子使学生感受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方法,把文章写的生动形象,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从而凸显本单元和本课的重点。
让略读课文成为“学法”应用的练兵场。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仿写和改写的练习,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之后留下一些遗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彰显的不够。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他们就可以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这对他们来说,学习上的自主性提升,长期下来略读能力逐步提高。如,扫读、跳读、快速默读、精略读结合等阅读方法的提高。这一问题是我在教学中忽视的,我只是让学生默读,自由读来读懂课文。在教学第一个问题时,我应该让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汇报问题时就不觉得呆板了。学生还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自己的课外阅读做准备。
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落实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这需要平时不断的训练学生,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生活习性特点。我却忽视了。只是学生在汇报时说了一下。如果这样设计就会使学生对松鼠的可爱之处体会的更深:“同学们,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性格,乖巧的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课文还像我们介绍了松鼠更加可爱的一面呢。找一找,读一读。”这时教师屏幕相机出示有关描写松鼠生活习性的文字,让学生齐读。并简单说一说作者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生活习性的。不但突出重点,为学生今后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做准备。
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对本节略读教学设计理念不清楚。课后,对课标进行了学习,为今后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课文教学的解读: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学校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精彩,“同课异构”活动又让我们找到了不足。活动即将结束,但对略读教学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止。我想:在我们兴小所有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我校的略读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
松鼠教学反思二:
《松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我初次读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也被作者对它的喜爱所感染了,随之也把这种激情带入了我的课堂中。
在教授这节课前,我认真分析了课文,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同时也怕预设的课堂出现以外的问提问。通过本节阅读教学,感触很多。同时有许多在阅读课堂中的困惑也随之在我的课堂中体现了。所以对这节课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把语文教学和写作结合在了一起,在阅读中随时教授点拨学生写作技巧,并随时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中要求学生说完整话,有助于在写文章时的完整性。在课堂中也出现了几个值得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1)体现读的价值
在第二课时中,重要的是阅读,所以就应该多体现读的过程。虽然在课堂上也读了,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读的还不够,应该在理解了词语与课文之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再读,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在读中感悟,回味,体会松鼠的可爱。要以读代讲,俗话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是聪明的,这个地方就是老师去引导的过程,而不是限制他思考的过程。(改进:让学生通过默读,同桌读,带着动作读等多种形式去理解课文)
2)评价要及时
评价在课堂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往往课堂上几句精彩的评价会是这节课的一个个亮点的呈现。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却没有把握好评价的时机,如学生在回答“如果文中没有它们,而用松鼠和食物替代,这样好么?”的问题时,学生马上就回答“这样会使文章重复”,这时我应该及时的去对他的回答做以肯定,比如“你说的太好了或者你回答的真精彩等等”,一是可以肯定他的回答,同时其他同学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想法。(改进:评价要做到语言精彩,评价方式多样,做到及时表扬及时纠正。)
3)适时的放手
本篇课文对于松鼠的生活习性描写,以三部分来体现的,每一部分都有着相同的教学方式。这样做既单调又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如学习松鼠活动时,根据找关键词语——》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读句子理解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 的顺序进行的。而其他的生活习性大可以放手让孩子去自己学习,可以在学习前找出共同的学习方法,然后小组共同学习。因为教学时刻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教会的不仅是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我想起了那句“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改进:该放时就放手,让孩子大胆的去学,在教授的方法外,拓展新的学习方法)
4)体会合作学习
教学中就应有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而在我的课堂中几乎没有体现,合作学习是必要的,不用多,但是需要精心的去设计合作的重点,从而体现合作的价值。
5)重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体现松鼠灵活特点的词语,学生找的很准确,但是不一定他们真的理解了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还是应该把词语再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其含义。
6)孩子积极性的调动
本节课中,我也明显感觉孩子没有第一课时的活跃,真的如其他老师所说的,第二可是重点是分析,理解,需要学生动脑,有的学生可能怕说错,有的是想到但表达不出,所以会显得稍有些沉闷。虽然在课堂上设计了几个小环节让学生活跃起来。如“学一学松鼠吃东西时的样子”“看一看影片中的小松鼠是怎样吃东西的”等等,但是在活跃过后依然如旧,所以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正在试着找寻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反思,使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更近一步了解,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让我的课堂教学更加的成熟。
松鼠教学反思三: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角度看,《鲸》侧重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主要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看,《鲸》语言精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生特别喜欢这篇文章,没有学习说明文时的枯燥感。作为教者教学时也兴趣盎然的。在学习小松鼠的外形描写的段落时,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有的攀援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跟人作交流……它们身上的毛色彩也不一样,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松鼠外形的描写,变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我把描写松鼠活动的句子打在大屏幕上,带领学生品读,如“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他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为了把松鼠搭窝这个过程写清楚,作者准确地运用了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还”,由于有了这样的词语,句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读者读的时候清楚、明白地了解了整个过程。
类似的句子还有“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他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得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他们好像怕强烈的阳光,白天常常躲在我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为了把松鼠的活动写得更生动,作者紧紧抓住了松鼠的动作来进行描写,使小松鼠更加活泼可爱。
学生对小动物都是很喜爱的,进行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最让我感觉得意的是课堂上的模仿写作。学生都很喜欢小动物,但如果让他们去写,却写不出动物的神韵。正在学的《松鼠》这篇文章不就是个很好的范文吗?于是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模仿文章中的段落,写一种小动物,由于时间关系,只写一个方面,可以写熟悉动物的外形,可以写它的活动,或者写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说真的,对略读课到底该怎么上真是一头雾水。从三年级开始略读课的比重越来越大,略读课到底该怎么上?哪些地方该略?哪些不该略?到底该在什么地方、方面去略?一系列问题缠绕着我们组的三位老师。虽然有诸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还是决定把“同课异构”的内容定为一篇略读课文《松鼠》。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文中针对当前略读课文教学的三大误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置之度外,过度放手;教法单调,缺乏个性。反思略读课文的两大功能:巩固迁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笔者提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留够时间,课堂自读求足;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找准重点,课堂引导求精;沟通内外,课堂延伸求宽。基于以上参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课讲完了,现在该是好好反思的时候了,静下心来,回顾自己上的这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
依据本册教参中略读课文教学的步骤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让学生找出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围绕“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交流汇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然后抓住“从哪里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和“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这两个重点问题,再一次让学生默读课文和自由读课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教学思路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路。这样,学生会慢慢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过程,为学生预习略读课文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使学生有“法”可依。少走弯路。
重视课后资料袋,课外延伸,激发阅读欲。略读课文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课文后面都有资料袋内容的。那么设计资料袋的内容就有编者的意图。所以,我在教学时,没有忽视它的作用。指名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把松鼠写得这么生动,他的语言读起来那么轻松亲切呢?一方面为引出“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这一问题做铺垫。另一方面唤起学生阅读布封《自然史》里关于其它小动物的描写。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任其自流和过度放手不能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很大的益处。所以教师需走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的误区,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1、找准单元学习重点。2、找准文章学习重点。本单元是说明性文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本课的重点其中之一是写动物的说明文,除了运用一些说明方法以外,为了把动物写的生动,还可以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的表达手法。在教学中,我把作者描写松鼠漂亮外形的部分作为重点指导。多媒体课件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个别读,师生对读,填词语读等多种方式来体会松鼠的漂亮的外形特点。并引导学生抓住“清秀”这个词和“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句子使学生感受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方法,把文章写的生动形象,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从而凸显本单元和本课的重点。
让略读课文成为“学法”应用的练兵场。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仿写和改写的练习,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之后留下一些遗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彰显的不够。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他们就可以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这对他们来说,学习上的自主性提升,长期下来略读能力逐步提高。如,扫读、跳读、快速默读、精略读结合等阅读方法的提高。这一问题是我在教学中忽视的,我只是让学生默读,自由读来读懂课文。在教学第一个问题时,我应该让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汇报问题时就不觉得呆板了。学生还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自己的课外阅读做准备。
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落实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这需要平时不断的训练学生,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生活习性特点。我却忽视了。只是学生在汇报时说了一下。如果这样设计就会使学生对松鼠的可爱之处体会的更深:“同学们,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性格,乖巧的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课文还像我们介绍了松鼠更加可爱的一面呢。找一找,读一读。”这时教师屏幕相机出示有关描写松鼠生活习性的文字,让学生齐读。并简单说一说作者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生活习性的。不但突出重点,为学生今后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做准备。
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对本节略读教学设计理念不清楚。课后,对课标进行了学习,为今后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课文教学的解读: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学校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精彩,“同课异构”活动又让我们找到了不足。活动即将结束,但对略读教学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止。我想:在我们兴小所有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我校的略读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
松鼠教学反思二:
《松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我初次读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也被作者对它的喜爱所感染了,随之也把这种激情带入了我的课堂中。
在教授这节课前,我认真分析了课文,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同时也怕预设的课堂出现以外的问提问。通过本节阅读教学,感触很多。同时有许多在阅读课堂中的困惑也随之在我的课堂中体现了。所以对这节课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把语文教学和写作结合在了一起,在阅读中随时教授点拨学生写作技巧,并随时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中要求学生说完整话,有助于在写文章时的完整性。在课堂中也出现了几个值得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1)体现读的价值
在第二课时中,重要的是阅读,所以就应该多体现读的过程。虽然在课堂上也读了,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读的还不够,应该在理解了词语与课文之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再读,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在读中感悟,回味,体会松鼠的可爱。要以读代讲,俗话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是聪明的,这个地方就是老师去引导的过程,而不是限制他思考的过程。(改进:让学生通过默读,同桌读,带着动作读等多种形式去理解课文)
2)评价要及时
评价在课堂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往往课堂上几句精彩的评价会是这节课的一个个亮点的呈现。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却没有把握好评价的时机,如学生在回答“如果文中没有它们,而用松鼠和食物替代,这样好么?”的问题时,学生马上就回答“这样会使文章重复”,这时我应该及时的去对他的回答做以肯定,比如“你说的太好了或者你回答的真精彩等等”,一是可以肯定他的回答,同时其他同学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想法。(改进:评价要做到语言精彩,评价方式多样,做到及时表扬及时纠正。)
3)适时的放手
本篇课文对于松鼠的生活习性描写,以三部分来体现的,每一部分都有着相同的教学方式。这样做既单调又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如学习松鼠活动时,根据找关键词语——》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读句子理解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 的顺序进行的。而其他的生活习性大可以放手让孩子去自己学习,可以在学习前找出共同的学习方法,然后小组共同学习。因为教学时刻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教会的不仅是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我想起了那句“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改进:该放时就放手,让孩子大胆的去学,在教授的方法外,拓展新的学习方法)
4)体会合作学习
教学中就应有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而在我的课堂中几乎没有体现,合作学习是必要的,不用多,但是需要精心的去设计合作的重点,从而体现合作的价值。
5)重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体现松鼠灵活特点的词语,学生找的很准确,但是不一定他们真的理解了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还是应该把词语再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其含义。
6)孩子积极性的调动
本节课中,我也明显感觉孩子没有第一课时的活跃,真的如其他老师所说的,第二可是重点是分析,理解,需要学生动脑,有的学生可能怕说错,有的是想到但表达不出,所以会显得稍有些沉闷。虽然在课堂上设计了几个小环节让学生活跃起来。如“学一学松鼠吃东西时的样子”“看一看影片中的小松鼠是怎样吃东西的”等等,但是在活跃过后依然如旧,所以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正在试着找寻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反思,使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更近一步了解,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让我的课堂教学更加的成熟。
松鼠教学反思三: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角度看,《鲸》侧重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主要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看,《鲸》语言精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生特别喜欢这篇文章,没有学习说明文时的枯燥感。作为教者教学时也兴趣盎然的。在学习小松鼠的外形描写的段落时,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有的攀援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跟人作交流……它们身上的毛色彩也不一样,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松鼠外形的描写,变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我把描写松鼠活动的句子打在大屏幕上,带领学生品读,如“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他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为了把松鼠搭窝这个过程写清楚,作者准确地运用了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还”,由于有了这样的词语,句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读者读的时候清楚、明白地了解了整个过程。
类似的句子还有“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他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得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他们好像怕强烈的阳光,白天常常躲在我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为了把松鼠的活动写得更生动,作者紧紧抓住了松鼠的动作来进行描写,使小松鼠更加活泼可爱。
学生对小动物都是很喜爱的,进行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最让我感觉得意的是课堂上的模仿写作。学生都很喜欢小动物,但如果让他们去写,却写不出动物的神韵。正在学的《松鼠》这篇文章不就是个很好的范文吗?于是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模仿文章中的段落,写一种小动物,由于时间关系,只写一个方面,可以写熟悉动物的外形,可以写它的活动,或者写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