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

时间: 01-10 栏目:反思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一:

    《斑羚飞渡》的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以感人的故事“蚁国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情感。在简介斑羚和本文教学目标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在初步交流后,学生即能得出“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是最精彩的段落,然后对此段进行精彩研读。在研读过程中,采取充分朗读,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形式。然后出示Flash制作的动画,让学生充分体验斑羚飞渡的壮美,并以点带面,对全文感情较深的语句进行深情朗读,最终自然揭示出本文的主旨,即“斑羚群体的自我牺牲精神、团队精神、种群精神”。拓展延伸阶段,播放镰刀头羊从容走下深渊的动画,带出问题:“镰刀头羊消失在了彩虹中,那么它留给人们怎样的启示呢?”学生围绕此问题展开发挥,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斑羚精神”、“珍爱生命”、“关爱动物”方面的德育教育。最后,布置课外作业。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效果还需反思。
    反思一: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对于上语文课,营造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总觉得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活力。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呢?我课下反思,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老师要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要面带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亲善、和蔼之感。且莫过于严肃,让学生觉得教师严厉,不好接近。交流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和赞赏学生,以便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信力。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有鼓励性的评价。
    2.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这节课,我设计的学生的活动欠缺活力,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我觉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如:在讲授“斑羚被逼绝境”这一情节时,可设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四五人一组,分别代表老年斑羚、小斑羚、灰黑色斑羚、镰刀头羊,说说此时此境,各个斑羚的心理活动,这样每个学生动起来了。又如:在评价各种斑羚时,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各评价一种斑羚羊,以“夸夸我们的斑羚羊”为题,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并发言。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反思二:学生朗读不足。
    语文课应有朗朗的读书声,但在这节课中,学生朗读时间不足,自读活动不足,因而对文本的感知不深不全,这也是造成后面对文本中的问题探究和联想不顺畅的主要原因。设想:如果老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时,配以一定的音乐来创设气氛,效果会好一点。
    反思三:教师如何在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收放自如,如何在交流时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适当调控。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斑羚飞渡》这篇文章中,有些问题是必须明确的:镰刀头羊、斑羚群、第一次试跳、“彩虹”。我在“研讨赏析”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三个大问题,即“品故事背景、品斑羚形象、品景物描写”期待着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同时能引出一系列有关问题,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教师调控的难度。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二:

    一、对教材的理解
    因为一直未教过七年级的课程,当拿到《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读过之后,被深深地感动了,还真以为是一篇真实的散文了。后来在背课过程中才发现,这原来是一篇人类寓言的动物小说。在选择讲授的内容时,我犯了难。既不能把它讲成真实的散文,引导学生学习并不存在于现实的老年斑羚的牺牲精神,通过与斑羚对比,进而批判人类面临灾难时的胆怯与保存自己的私念。也不能把课堂的精力放在对文本不真实的批评上,最后得出此文虚假的结论。不管是动物小说也好,还是人类寓言也好,目的都是要用语言文字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文本中悟出些东西来。所以我在教学中绕开了批判人类和本文虚假这两个死结,又避免了把语文课上成思想道德教育课。引导学生通过读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链接人与动物感人的关系来描述一幅彩虹美景,在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培养上来把握。
    教学目标,一是放在对内容的感知了解上,让学生练习复述,在情感、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感受“敬畏生命”的这一人类学主题所带来的震撼与魅力。在教学内容上,我把两个教学过程凸显为四个闪光点:一是朗读。因为这篇文章之所以曾被误读为真实的散文,内容确实写出一种感人的力量,一种对生命尊严敬畏的震撼,所以在上课之初感情真挚的朗读是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必不可少的一环,虽然课文较长,但我还是花十几分钟读了,结果也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二是在小组探究问题的设计上,我绕开了把目光只注意到镰刀头羊上,而是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全方位理解斑羚群体的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共出现几次斑羚的“咩”叫声?请找出来,并把“斑羚语”翻译成汉语。在学生热情高涨的翻译中,自然引出斑羚自救成功是因为他们中间有一座由爱铸就的桥。于是我又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如何理解文中的“桥”?文中出现了几座桥?找出来?为什么说第一座桥是“一座美丽的天桥”?为什么第二座桥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第三座桥是“一座美丽的桥”?如果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是否还有第四座桥、第五座桥呢?学生们在反复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了桥在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了生命的尊严不仅存在于人类中,也存在于动物中。于是我又趁势引了课外的第四座桥,播放了一段视频:
    1969年约翰兰道尔和艾斯伯格在哈洛德斯看见有一只幼狮出售,它孤独地蜷缩在一个小笼子里,他们决定买下它。一个当地牧师允许它在教堂的范围内活动,这只名叫克里斯帝安的幼狮,很快就长得太大了不能在他们的公寓里养了。他们只好把它放回到非洲的野外。一年后他们想去探访那头已是一个狮群的首领的狮子。但他们被告之,它已经完全地野化不会记得他们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去了。经过许多个小时的寻找,他们终于找到了狮群,以下就是他们重逢的情形……狮子克里斯帝安甚至把自己的妻子介绍给他们……
    这个动人的故事显然起到了作用,我看到有些孩子甚至有的老师眼睛湿润了。于是这第四座桥被称为人与动物的爱桥,第五座桥我给链接了一段克拉玛依大火事件,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也同样需要一座桥。这座桥就是尊重个体生命的尊严,我们要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二、学情分析
    借班上课对我来说是头一次,幸运的是我抽到了七年一班。学生素质比较高,小孙老师把学生调教的很可爱。课前,我还担心自己设计的问题较难,不知道七年级的孩子是不是能理解。课一上起来,我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了。孩子们表现出了与我预设非常吻合的活跃,有的孩子在表达上比我想得要好。上课伊始,我讲了一个关于1998年夏天洪水灾难中的动人故事,以悲壮的情绪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朗读情境中。这节课成功的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生动的画面配合教师动人的故事,营造了一种动人心魄凝重氛围,学生们受到的震撼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得以印证,无论是朗读和复述课文都与教师开始的故事一脉相承,应该是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的审美目标。对故事思想内含的思考体现了发散性特征,学生们从不同的审美角度谈了自己的感悟,从不同的认识层面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观,角度和切入点虽不同,但同样具有审美价值。
    当然,对教学来说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整体上看,这节课在同课异构上成功地突出了异。在作业设计上也是不同的,从三个角度来设计:①请你给掉下悬崖的老斑羚写几句悼词。②请你给飞渡过去的小斑羚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③请你给猎人们写几句你最想说的话。但引导学生复述上引导不够,学生没能表现出应有的水平来。而且由于课前准备不足,多媒体中没有动画驱程,动画没播放出来,影响了情绪,表明了临场应变能力的欠缺。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三:

    在生死关头,老斑羚因渴望生而慌乱,母斑羚因渴望生而生幻觉,镰刀头羊因渴望生而心生悲怆,生命是多么难以割舍啊。只有万分珍惜,不舍的东西,我们才能说它是珍贵的,轻易可以抛弃的东西,怎么可以说珍贵呢,而生命恰恰是我们最珍贵的,最不愿意抛弃的东西。生命,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求生是一种本能,不仅仅是人类有,每个人都有保全自己性命的权利,所以,当面对死亡时,任何的犹豫、慈悲、胆怯、退缩都是对生命无比珍惜的表现,正是因为生命的如此珍贵,在面对死亡时,那些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舍身救人的人才显得如此高尚,如此高贵,我们更敬仰他们。文中老斑羚群就那么从容地、甘心情愿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它们死的悲惨但更悲壮,它们的生命终结了,但同样的他们的生命在种族繁衍中得到延续,他们用死亡架起的通向生的桥梁,何其壮哉!
    这是几次读罢《斑羚飞渡》后我对这一群在被逼到绝境,面对种族灭绝,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让种族在逆境中得以重生最大的感触。
    带着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我研读了这篇课文,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重点放在了对老斑羚这种甘愿牺牲精神的延伸与人和动物该如何相处上。
    一连串课上下来,听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好建议。拿在手里这厚厚一沓的简短评价。我是又激动又羞愧。
    反思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我认为:
    优点:
    自己对于语言的总结性上有一定的优势。板书的设计能让人一目了然。思路相对还是比较清晰的。不论中间过程如何糟糕,我都清楚自己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同时不足很多:
    时的课堂我们班都是在轻松愉快都度过的。我们半开着玩笑我也是自信满满的上着每节课。可是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在整节课上表现的不够自然,就像大家给我提的意见一样,我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为我的紧张学生也不敢放开,在课堂上畏首畏尾。整节课激情不足,稍有沉闷。同时自己对细节的关注还有欠缺。如两个比喻句的运用,学生一下子说出了答案,但对于作者用这两个比喻有何深意,让学生再多分析一下会更多的体会到老斑羚死的悲壮。
    斑羚飞渡,一半是慷慨赴死,一半是重获新生。老斑羚用无与伦比的勇敢、智慧、巨大的牺牲换来了种族的生存。人之初,性本善。老斑羚用他们的生命给我们上了悲壮的一课。只有精神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者。我们呼唤的不是牺牲,而是人性的回归,是我们对于所有生灵的同情之心,关爱之心,怜悯之心。愿我们都能与所有的生灵和谐共处吧。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四:

    我在设计《斑羚飞渡》教学的时候共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即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斑羚的形象;探究文章的主题和引导学生学习斑羚在飞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为了很好的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对应设计了研讨与赏析、探究与发现和感悟与思考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在完成第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整个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并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想关的语段,在书上做上记号,自由地朗读揣摩。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准备,学生能立足于文本,有感情地朗读,较为熟练地运用老师要求的句式回答这个问题,做到有理有据。
    在“探究与发现”这一个环节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这场飞渡的领导指挥者镰刀头羊的形象来更加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镰刀头羊的形象是通过镰刀头样的三次“咩”声反映出来的,文本中彩虹的描写使得头羊及真个斑羚群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也因此增添了一丝悲壮美。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头羊的三次叫声和彩虹的三处描写,并通过对这些句子的赏析总结出头羊的形象,学生也能自然地感受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让我们学习“斑羚精神”。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