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2)
时间: 10-30
栏目:方案
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 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寻找解题策略的意识与他人交流的意识;面对新的 数学知识,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2、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学习能力涉及的心理过程十分复杂,其中任一方面发展不足,都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思维或生活技能出现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目 前,国外的研究者对学生解题时缺乏真实性意义,考虑的问题进行更多的是理论分析解释,关注较多的是标准应用题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如何促进学生对数学问 题进行真实性意义思考的实证性研究较少,国内很多研究者对小学生解决应用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如何由一步应用题移到两步或多步应用题等,但是针对数学应用意 识缺乏问题的研究还不多,目前还没有开展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通过上述分析,有必要对数学应用意识本身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的价值
(1)开展此次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a、充分调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弘扬学生个性
c、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会数学思维,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周围世界。
(2)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构建新的数学教学理念
a、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数学知识;
b、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c、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数学知识。
四、本课题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教学内容生活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教学评价生活化。评价内容给予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探索科学的生活化的评价方式,为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的、生活化的导向。
2、创新之处
在于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三方面去重建数学课堂,来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这一变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我们小学教师更新并建构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在用数学”的数学意识;
(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应用意识;
(3)在对数据、信息分析和处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样性;
(4)引导帮助学生从观察、探索、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研究内容
以研究和充实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为主线,制定各子课题研究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的行动研究;
(2)培养学生收集、应用数学信息的能力研究;
(3)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以课堂为主的实践研究,为此我们将整个课题研究安排为三年,从20xx年9月至2011年10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1)研究准备(20xx.9-20xx.2)
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
(2)研究实施(20xx.3-2010.5)
a、讨论修订方案,明确本实验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b、每学期初学习钻研、制订计划,探讨全学期实验目标及重点方法等
c、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相互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
(3)研究总结(2010.5-2010.10)
a、资料积累;、b、写总结报告;c、自测、讨论、总结;d、结题鉴定e、总结推广
2、研究过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课题组成员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理论材料,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态,了解现代化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要随时记录和整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手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展开调查,摸清学情。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在学生中了解目前学生在数学应用水平的现状,摸清他们应用数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以便课题组老师作出对策,考虑将学生按数学知识应用水平的不同发展程度进行适当分类,便于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
(3)制定目标,加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总目标和各分层次的目标,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4)突出目标,优化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利用数学和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教学的全面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索储备相关的学术理论及科研信息,用于学习、运用和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课题之前的本校的三至六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朱万松校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副组长:虞传荣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分工与协调。
成员(课题具体实施者):赵国清李桂华殷娟李青青潘金水胡德华
方案五:数学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实施的课题
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数 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方法。着力改变偏重于记忆和接受的学习方式;帮助指导学生形成 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目标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校本教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确立整体教学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间,营造探究合作的活动场,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
2、变式“问题”情境,整合学习资源,巧设探索性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3、铺垫“问题”情境,激励“合作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问题”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问题”展开探究、交流的学习活动。
4、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5、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6、主动建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成果目标
深化素质教育,真正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教师成果目标
经历课题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造就教学教研骨干教师。
(四)学生成果目标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实验原则
1、坚持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坚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原则,坚持在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拓展思路,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3、科学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组长:张彩琴
2、课题研究组员:孙小俊郭小花田建斌张磊
3、研究课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的研究(2)、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研究。
六、课题研究步骤与内容
(一)实验班级:七、八、九年级,共6个班。
(二)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9.1——9.20组长组织本组教师研究制定本学期研讨课题并填写小课题立项申请表。
第二阶段:9.21——12.21实验探究阶段性:
9.21------10.21由田建斌、张磊负责“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
10.22-----11.22由郭小花负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各组员根据上一阶段的小组研讨结果进行改进,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11.23------12.15由孙小俊、张彩琴负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各组员根据上一阶段的小组研讨结果进行改进,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第三阶段:12.16——20xx.1.24教研组长对本小组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七、课题研究方法:
1、 注重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潜心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并注重拓广自学的内容,搞好数学教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 重点、有心得、有效果。每位教师必须细心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内容;在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 略,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2、注重课堂教学研究,丰富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感受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科书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留有较大空间,“想一想”中的诱导发现,“议一议”中的问题提出均有一定深度和相当 大的弹性,不同的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读一读”中引出多种思路,对问题解决有很大启发性,“试一试”中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感受经历“数学 化”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展示反馈——中考链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积极思考、是否 自主探究和主动交流、是否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4、形成人人参与,合作研究的氛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实用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师生互动,目标明确,齐心协力做好课题研究,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反思问题研究的过程,提高实施与研究的能力,提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
5、 注重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提炼研究模式。开展综合研究课题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练真功,过硬招,勤于笔耕。撰写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案 例、教育故事、教案、论文。反思课题研究的形式与过程。在课题实施中做好以下基本研究:提练模式----做模式课----形成优秀模式课。
6、注重成果呈现,抓好课题研究实验活动:做好研究记录;交流实验优秀课;展示汇报课;课题研究成果每一阶段进行研究小结。
2、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学习能力涉及的心理过程十分复杂,其中任一方面发展不足,都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思维或生活技能出现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目 前,国外的研究者对学生解题时缺乏真实性意义,考虑的问题进行更多的是理论分析解释,关注较多的是标准应用题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如何促进学生对数学问 题进行真实性意义思考的实证性研究较少,国内很多研究者对小学生解决应用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如何由一步应用题移到两步或多步应用题等,但是针对数学应用意 识缺乏问题的研究还不多,目前还没有开展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通过上述分析,有必要对数学应用意识本身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的价值
(1)开展此次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a、充分调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弘扬学生个性
c、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会数学思维,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周围世界。
(2)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构建新的数学教学理念
a、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数学知识;
b、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c、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数学知识。
四、本课题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教学内容生活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教学评价生活化。评价内容给予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探索科学的生活化的评价方式,为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的、生活化的导向。
2、创新之处
在于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三方面去重建数学课堂,来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这一变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我们小学教师更新并建构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在用数学”的数学意识;
(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应用意识;
(3)在对数据、信息分析和处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样性;
(4)引导帮助学生从观察、探索、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研究内容
以研究和充实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为主线,制定各子课题研究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的行动研究;
(2)培养学生收集、应用数学信息的能力研究;
(3)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以课堂为主的实践研究,为此我们将整个课题研究安排为三年,从20xx年9月至2011年10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1)研究准备(20xx.9-20xx.2)
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
(2)研究实施(20xx.3-2010.5)
a、讨论修订方案,明确本实验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b、每学期初学习钻研、制订计划,探讨全学期实验目标及重点方法等
c、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相互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
(3)研究总结(2010.5-2010.10)
a、资料积累;、b、写总结报告;c、自测、讨论、总结;d、结题鉴定e、总结推广
2、研究过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课题组成员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理论材料,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态,了解现代化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要随时记录和整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手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展开调查,摸清学情。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在学生中了解目前学生在数学应用水平的现状,摸清他们应用数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以便课题组老师作出对策,考虑将学生按数学知识应用水平的不同发展程度进行适当分类,便于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
(3)制定目标,加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总目标和各分层次的目标,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4)突出目标,优化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利用数学和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教学的全面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索储备相关的学术理论及科研信息,用于学习、运用和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课题之前的本校的三至六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朱万松校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副组长:虞传荣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分工与协调。
成员(课题具体实施者):赵国清李桂华殷娟李青青潘金水胡德华
方案五:数学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实施的课题
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数 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方法。着力改变偏重于记忆和接受的学习方式;帮助指导学生形成 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目标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校本教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确立整体教学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间,营造探究合作的活动场,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
2、变式“问题”情境,整合学习资源,巧设探索性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3、铺垫“问题”情境,激励“合作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问题”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问题”展开探究、交流的学习活动。
4、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5、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6、主动建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成果目标
深化素质教育,真正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教师成果目标
经历课题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造就教学教研骨干教师。
(四)学生成果目标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实验原则
1、坚持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坚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原则,坚持在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拓展思路,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3、科学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组长:张彩琴
2、课题研究组员:孙小俊郭小花田建斌张磊
3、研究课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的研究(2)、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研究。
六、课题研究步骤与内容
(一)实验班级:七、八、九年级,共6个班。
(二)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9.1——9.20组长组织本组教师研究制定本学期研讨课题并填写小课题立项申请表。
第二阶段:9.21——12.21实验探究阶段性:
9.21------10.21由田建斌、张磊负责“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
10.22-----11.22由郭小花负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各组员根据上一阶段的小组研讨结果进行改进,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11.23------12.15由孙小俊、张彩琴负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各组员根据上一阶段的小组研讨结果进行改进,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第三阶段:12.16——20xx.1.24教研组长对本小组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七、课题研究方法:
1、 注重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潜心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并注重拓广自学的内容,搞好数学教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 重点、有心得、有效果。每位教师必须细心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内容;在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 略,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2、注重课堂教学研究,丰富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感受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科书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留有较大空间,“想一想”中的诱导发现,“议一议”中的问题提出均有一定深度和相当 大的弹性,不同的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读一读”中引出多种思路,对问题解决有很大启发性,“试一试”中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感受经历“数学 化”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展示反馈——中考链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积极思考、是否 自主探究和主动交流、是否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4、形成人人参与,合作研究的氛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实用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师生互动,目标明确,齐心协力做好课题研究,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反思问题研究的过程,提高实施与研究的能力,提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
5、 注重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提炼研究模式。开展综合研究课题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练真功,过硬招,勤于笔耕。撰写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案 例、教育故事、教案、论文。反思课题研究的形式与过程。在课题实施中做好以下基本研究:提练模式----做模式课----形成优秀模式课。
6、注重成果呈现,抓好课题研究实验活动:做好研究记录;交流实验优秀课;展示汇报课;课题研究成果每一阶段进行研究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