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地理课题实施方案(2)

时间: 10-11 栏目:方案

(2)运行外部“赏罚”机制  

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学生的内在动机,但外部赏罚等外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激活、引发和加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  

①教学内容设置使学生产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感觉,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  

②帮助学生增加成功与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学生学习遇到障碍,而且经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克服不了时,教师应予以暗示、提示或者诱导,尽量使学习者能领悟到参与教学的喜悦及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往往成为学生继续参与的加油站。实施“小步子、快节奏”的教学策略,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上成功的机会。  

③教学“处罚”要有针对性。切莫过于严厉,因为“处罚”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矫正信息。传统教学往往忽视这一点,对于学习错误要么不予理睬,要么予以训斥,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  

2.教学起点问题化  

按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根据这一观点,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努力使学习内容兴趣化。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源地。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问题”来源是多方面的。常用的办法有:  

第—,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形成问题情境。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或图画,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不会沉下去呢?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一开始让学生根据“风是怎样形成的”中的原理,绘出大气环流图。然后再对照“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看看有什么不同。其结果肯定大相径庭。抓住学生迷惑不解,而又急于求知的时机,即产生问题的情境,引出“地球上风的偏向”。  

第三,知因求果与知果索因。例如:若地轴倾角为80度,地球的热带、温带与寒带的分布范围会有什么变化?  

3.教学内容图像化  

直观性一直是地理教学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地理图像,作为直观教学的重要形式,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直观性特点,因为几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于图像方能表述完整。  
怎样充分有效地发挥图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我们认为:  

第一,要认真研究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问题。要在充分运用好“三板”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利用投影、幻灯、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板”教学艺术与电化教学媒介相辅相成,在地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农村中学。  

第二,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系列与图像系列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文字内容图像化,图像内容简化。具体作法有:  

①变死图为活图,即让死图说话。如利用“地球公转演示仪”或自制活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公转运动。  

②化繁图为简图。如将世界轮廓图简化为几何图形。  

③变文字为图像。五种地形的异同点可用图展示。  

④创设寓意图。利用“苦难的母亲”、“小鱼的哀求”等寓意深刻的漫画、图片等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观念的理解。  

4.教学过程活动化  

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的地理活动,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主要地理活动方式有:  

(1)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谜语、在地图上旅游、政区拼图、地理故事会等。  

(2)地理实践活动。如等高线制作、区域规划等。  

(3)社会调查活动。如环境状况调查、资源调查等。  

(4)地理体验活动,包括直接体验(如郊游、参观)和间接体验(如观看录像、电影等)。  

(5)合作学习活动。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多的是没办法按照上述活动来设计的。这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等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相提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方法是:第一步,老师先将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难度不同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来源于课本,但又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第二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并在自学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有关专家。第三步,(课堂上)小组内部总结知识结构,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之间提出的问题,以使小组各成员都能完成大纲要求。第四步,小组间相互提问与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轮流主持,提出问题,其他小组进行枪答,并统计得分,评出优胜小组。第五步,教师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5.教学小结结构化——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由于自身哲学观、心理学基础以及方法论的不同,选择、组织教材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特色的课程设计模式。  

目前,影响较大的课程设计有三种,一是学科中心模式,二是学生中心模式,三是问题中心模式。我国传统教材属于典型的学科中心模式的产物。地理新教材力图吸收三种模式的优点,将“教材”变为“学材”。虽然可读性增强了,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减少了。针对新教材的这一特征,可将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以激发、强化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第二阶段,采用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建立、扩展与优化认知结构为目的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进一步理清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在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后,利用。最后约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会大大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遗忘程度。  
四、“有效教学”的基本内容  

1.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五、有效教学模式  

一般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各个教学环节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以一定的基本模式为基础的一套变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个人风格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一旦“模式化”,那么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死的模式。结合我市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我们提炼出下列不同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供教师们参考,并要求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具有个人特色的基本教学模式。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