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2)

时间: 11-27 栏目:反思
这样分,然后请学生总结,而不是一个为什么就解决了。
    二、对于提问语,要有针对性。
    要一个一个,不能一次几个。比如在让学生探究“平均分”时,在二(7)班我先提了一个问题“从黑板上同学的分发上发现了什么”,当时我又想,这样提问太大,学生恐怕不能想到我提问的要求,于是我又追问了“请大家从每份分得的个数的多少去想想怎样分类”。虽然我是一下提了两个问题,可对于学生来说,他不一定理解我到底想说什么,反而让学生糊涂了,真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二(8)班的提问语我就慢慢来了,就使学生一步步理解了。
    三、对待新授知识点要注重抓本质。
    特别是对于当教学到让学生去试一试平均分8个桃时,教师要区别于形式,抓住本质,不然就造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局面。因为当时在二(8)班两个学生都是把八个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两个,只是每份两个桃放的位置不一样(竖着摆的,横着摆的),我课前没想到,课上又没有及时发现这两种摆法的本质,结果好多学生就把不同摆法理解成形式的不一样,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新知的掌握,二来会误导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二(7)班上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知识点就很明确了。
    四、对于细节的注意,要用心去想。
    因为细节有时往往决定了成败,这次教学有几次细节对新授很有帮助:(1)板书,对于板书“平均分”的含义最好用彩色粉笔;(2)表扬语,要多样,有针对性!(3)课件背景,要醒目,但不能太花,否则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亮红灯啦!希望多多注意!
    五、学生不可小视,要充分挖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学生的精彩之处:(1)袁海天的发言,当提到让学生把学生在黑板的“分一分”进行分类时,他的回答是“我觉得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多,比如,分成3堆,一堆1个,一堆2个,一堆3个;分成2堆,一堆两个,一堆4个,这样的分法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多,而分成3堆,每堆2个;分成2堆,每堆3个,这样的分法每份的个数一样多。我还知道分的每份的个数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真是一点不夸张,当时听完他的发言,不仅是我,还有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样的回答真了不起!(2)许萍的表述,当我问他们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她回答:“比如有四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如果不平均分,其中少的那个小朋友会不高兴的!”简单的举例,儿童的世界呈现的多么有意义!


篇五: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大的不足,如自己没有认真去钻研教材,导致课堂上没有很好地去把握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表面上看,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情况都较活跃,但是有很多问题在本节课都没有落到实处。下面我就本节课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作认真反思。
    首先,我给同学们创设“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境时,大家在这一环节上都表现得很不错。先是让学生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分的结果,感受答案的多样性。但是我在想,是不是缺乏了要求每人分到一样多这样的环节,其实在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懂得对随意分和平均分的区别。
    接下来让学生给小猫分鱼时,虽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是缺乏了让学生们交流分鱼的过程,所以从这一环节上就没有让学生的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的过程。
    在练习题上,特别是“分筷子、分铅笔”,我总是规定学生用统一的方法(画圈)去完成,没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还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去完成,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法都可以。
    通过分气球的活动,学生体会在每个人分到气球一样多的情况下,会有一个气球是剩余的。但是在最后做完了这道题时,我都没有问学生剩下的1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很显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时还有剩余的现象。
    第33页最后一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飞走了一半后,还剩8只。但是学生对“一半”的意识弄懂了吗?这一环节其实应该让学生将16只蜜蜂用16根小棒代替,平均分成2份,知道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飞走了一半,还剩另外一半,这不就让学生一目了然了吗?
    虽然这一节课有很大不足的地方,但是通过我课前认真的准备,课上认真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认识“分”到“分到同样多”,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后面学习除法知识夯实基础。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学,多钻研教材,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学习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教学课堂,做一名勤勤恳恳、教学工作扎实的好教师。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