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2)
时间: 11-27
栏目:反思
这样分,然后请学生总结,而不是一个为什么就解决了。
二、对于提问语,要有针对性。
要一个一个,不能一次几个。比如在让学生探究“平均分”时,在二(7)班我先提了一个问题“从黑板上同学的分发上发现了什么”,当时我又想,这样提问太大,学生恐怕不能想到我提问的要求,于是我又追问了“请大家从每份分得的个数的多少去想想怎样分类”。虽然我是一下提了两个问题,可对于学生来说,他不一定理解我到底想说什么,反而让学生糊涂了,真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二(8)班的提问语我就慢慢来了,就使学生一步步理解了。
三、对待新授知识点要注重抓本质。
特别是对于当教学到让学生去试一试平均分8个桃时,教师要区别于形式,抓住本质,不然就造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局面。因为当时在二(8)班两个学生都是把八个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两个,只是每份两个桃放的位置不一样(竖着摆的,横着摆的),我课前没想到,课上又没有及时发现这两种摆法的本质,结果好多学生就把不同摆法理解成形式的不一样,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新知的掌握,二来会误导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二(7)班上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知识点就很明确了。
四、对于细节的注意,要用心去想。
因为细节有时往往决定了成败,这次教学有几次细节对新授很有帮助:(1)板书,对于板书“平均分”的含义最好用彩色粉笔;(2)表扬 ......
二、对于提问语,要有针对性。
要一个一个,不能一次几个。比如在让学生探究“平均分”时,在二(7)班我先提了一个问题“从黑板上同学的分发上发现了什么”,当时我又想,这样提问太大,学生恐怕不能想到我提问的要求,于是我又追问了“请大家从每份分得的个数的多少去想想怎样分类”。虽然我是一下提了两个问题,可对于学生来说,他不一定理解我到底想说什么,反而让学生糊涂了,真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二(8)班的提问语我就慢慢来了,就使学生一步步理解了。
三、对待新授知识点要注重抓本质。
特别是对于当教学到让学生去试一试平均分8个桃时,教师要区别于形式,抓住本质,不然就造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局面。因为当时在二(8)班两个学生都是把八个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两个,只是每份两个桃放的位置不一样(竖着摆的,横着摆的),我课前没想到,课上又没有及时发现这两种摆法的本质,结果好多学生就把不同摆法理解成形式的不一样,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新知的掌握,二来会误导学生的学习!所以在二(7)班上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知识点就很明确了。
四、对于细节的注意,要用心去想。
因为细节有时往往决定了成败,这次教学有几次细节对新授很有帮助:(1)板书,对于板书“平均分”的含义最好用彩色粉笔;(2)表扬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