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行动计划
1发改委公共服务行动计划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我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特制定20XX年度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加快推进“三升一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构建符合县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区域均衡和全民共享,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服务体系,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
1.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按照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目标,不断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水平,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分类服务、自助服务、个性服务、特色服务等四大服务。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工作平台服务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建设。深入开展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活动,启动充分就业乡镇(街道)创建。加强岗位开发,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2.积极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引导,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见习和实习制度。组织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推进月”活动,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力争初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加大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积极培育社区就业服务组织,健全城镇“四个一”和农村“六个一”就业援助机制,实现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登记一名、援助一名、解决一名,全年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4100人。(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3.着力缓解企业招工难。探索建立就业失业信息动态监测机制,对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等相关信息全面监测,实现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实时流通。定期举办不同类型人力资源招聘会,积极为用工紧缺企业招聘各类人力资源搭建平台。建立40家稳岗扩员企业示范点,新增5家外省劳务合作基地。开展探索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创业成功率提升培训,研究扩大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范围,全县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6000人,培训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8000人,培训高技能人才750人。(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4.深化创业促就业工作。巩固创建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五大体系建设,提炼适合本地的创建模式和工作机制,加强创业典型宣传,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大力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参照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的要求,创造性的开展创建工作。全年开展创业培训250人,培育优秀创业孵化基地20个,树立优秀创业示范基地20个,征集本土创业项目60个。(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5.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发展。全面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深入开展“彩虹计划“和小企业劳动合同专项行动。巩固规模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机制,提高网格化监管水平。深入推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系建设,60%以上的规模企业和较大的事业单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举报专查工作机制,促进各项监察执法行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劳动保障监察结案率巩固在96%以上。不断完善劳动争议办案规程和各项便民服务,简化办案手续、提高办案效率,劳动人事仲裁结案率巩固在92%以上。加大劳动争议案外调解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受理前、庭审前、庭审中和裁决前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二)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扩大社会保险参保面。以基本养老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积极推进五大基本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全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6000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失业保险新增5500人,工伤保险新增4500人。着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力争全县45~60周岁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7.着力完善重大社会保险政策。积极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全面施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统筹制度,实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研究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研究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在预防失业、促进就业项目上的支出范围,大力推进工伤预防机制建设。动态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170元,同步提高精简退职人员等困难人员生活补助标准,逐步调整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水平。(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8.加快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建立社会保障卡系统,按时发放第一批社会保障卡,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全市范围内持卡就医和刷卡结算。加快实现与省级社会保障卡信息平台的对接,扩大持卡参保人员跨地市享受医疗服务。20XX年10月底基本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市域内异地就医联网工作,逐步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同时完成与省级异地就医平台对接,实现省内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工作,逐步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
9.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继续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巩固“四个一百”成果,建立低保提标提补的落实机制,确保低保对象每人每月救助金额不低于60元,达到低保标准的55%以上。完善全程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9元。积极构建灾前防灾、灾中避灾、灾后救灾的综合性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县应急救助预案,开展村一级救灾信息员的培训和认定,推进村级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确保各乡镇或灾害易发区域至少建有1个规范化避灾场所。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启动县救助站管理用房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办理援助案件500件以上,逐步建立“12348”法律援助平台。(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司法局、县总工会)
10.努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巩固五保供养水平,逐步提高集中供养标准,确保集中供养率在98%以上,加快推进4家农村敬老院向综合性福利中心转型升级。努力提升老龄工作水平,开展老年友好基层单位创建工作。新建农村“星光老年之家”20个,建设5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农村“银龄互助”工程,完善老年活动室、“星光老年之家”、老年协会等基层老年阵地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力争养老床位数增长10%以上。(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11.扎实开展福利和慈善工作。健全孤儿保障体系,推进孤残儿童财政专项补助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动态调整孤残儿童养育标准,提高孤儿基本生活和医疗康复保障水平。积极保障残疾人权益各项优惠政策,对1800名低保(含精神智力三、四级)、低保边缘重度残疾人全额发放低保金或低保补助金,为335名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助明、助听、助行等康复服务及拓展项目,对500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
12.着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县城镇住房保障以及解决其他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问题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20XX-20XX年)》,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20XX年在中心城区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50万平方米;启动建设公共租赁住房7万平方米(其中,政府主导新建3.5万平方米、企业配建3.5万平方米);实施危旧房(4个老小区)改造15.67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全年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6100户。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全县改造户数不少于300户。(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县民政局)
(三)落实教改规划,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13.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积极构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学前教育的规范化和均衡化,以公办幼儿园建设为重点,改造提升农村幼儿园,接收配套建城区幼儿园,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建设一批规模适当、功能齐全、方便儿童入学的幼儿园,努力解决“入好园难”问题,不断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学前教育网络。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确保生均公用经费达到200元。建设和改造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00%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等级幼儿园标准。加强教育督导,创建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镇6个;创建市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12个;创建省一、二级幼儿园3~4所。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88%,确保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以上。(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14.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全县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和“三残”儿童入学率均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义务教育质量主要指标均超过市均水平。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全面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债务的基础上,确保义务教育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标准高于省定额标准。20XX年,全县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460元,初中生均日常公用经费660元,免费提供农村贫困中小学生爱心营养餐,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做到“应助尽助”。依托县培智学校和试点学校,有效实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满足“三残”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需求。切实抓好20XX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开发区初中新建、龙山小学新建、李家巷小学迁建、一小迁建、四小扩建等重点建设项目。全县省标准化学校占总数比例达到93%以上。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完成6所学校校舍改造工程。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补充教师110名(幼儿教师30名);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完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小学、初中教师高学历比例和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加名特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数量。提升薄弱学校,完善城乡校际共建,选派10名建城区学校优秀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选派120名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促进农村学校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县域内合理有序流动机制,鼓励支持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任教;增加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机会。(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15.促进职业教育优化发展。职教中心通过国家级改革示范学校复查验收,技工学校通过技师学院评估验收,申报省成人继续教育推进工程项目一个,林城、泗安成校申报市级区域性中心成校,新建1个市级先进实训基地、1个市级校外实习基地、1个市级品牌专业、1个市级校企合作职工培训基地、1个市级新农村农民培训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社区学院办学机制,推进乡镇成校向社区教育转轨,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继续实施中职学生奖学助学制度,落实中职学生1500元/生年补助,免除涉农专业学费,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水平。(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16.加快办学条件现代化建设。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建有实验室和图书馆;计算机生机比达到6.5:1,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校园网覆盖率90%以上。构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网上阅卷、网上调查和网上报修等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实施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塑胶运动场进乡(镇)学校、电脑和空调进教师办公室的农村学校“三进”工程。全面完成塑胶跑道进学校工程,完成14所中小学塑胶跑道改造任务。(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四)深化体制改革,确保医改三年任务完成
17.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8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280元),参保率达95%以上;统筹区域内政策范围住院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门诊补偿比例达到门诊费用的20%以上。(责任单位:县卫生局、县发改委、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局)
18.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目录遴选监督管理,引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加大对基本药物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性定编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责任单位:县卫生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编办)
19.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社区卫生内涵提升行动”,深化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乡镇(村)、标准化公共卫生科等创建工作,提高整体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群众的服务满意度。完善县级医院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结对帮扶机制,加大帮扶力度。(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20.加强卫生人才和科教工作。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继续实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加大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培养力度,加强人才引进,不断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创新思路,加大与省内高校合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卫校办学水平,卫校与温州医学院联合举办第二期研究生班。加强卫生接轨沪杭名院名科,实施靠大联大,强化县级医院龙头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大力推进县中医院肾内科、县妇保院围产医学科省县级龙头学科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21.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实施三大类12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不低于人均25元,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扎实推进第三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确保体检率累计达到60%以上。扩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覆盖面,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建档比例和质量。继续实施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切实抓好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等工作。(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22.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规模档次,积极推进三家县级公立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完善公立医院便民惠民服务措施,优化门诊诊疗流程,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推行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23.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生育关怀行动,全县新增“生育关怀.少生快富”项目1个。继续推进“生育关怀.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全县90%以上的学校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大力推进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增完成1个一类站,4个两类站的规范化建设任务。继续认真实施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困难户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及计划生育公益金等制度,预计需完成3500人左右的奖扶金、300人左右的特扶金、60户左右的计划生育公益金的发放任务以及150人左右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工作。深入推进“健康宝宝计划”,免费婚检率和孕前优生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责任单位:县人口计生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
(五)加快设施建设,拓展基层文体服务网络
24.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县“乡乡建有文化站”的目标,加大推进力度,对文化站未达标的乡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力争到20XX年底实现乡镇文化站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加快文化馆新馆建设,继续做好图书馆开放工作,指导36个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建设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继续发挥大剧院影城功能,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
25.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着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项目,全年送戏48场以上,送电影2688场以上,送书2400册以上;培训100名以上农村文艺骨干,提升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打造“幸福周周演”、幸福乡村大舞台“百千万”工程等文化活动品牌,全年安排广场文化演出20场以上、文化下基层活动200场以上;开展乡镇广播站、行政村广播室建设,农户有线广播收听覆盖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传媒集团)
26.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水木花都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酌情新建公益性青少年学生校外专门活动场所。开展“流动少年宫”进校园活动,全年举办不少于8场。进一步加大民工子女学校结对服务力度,关心关爱民工子女成长。(责任单位:团县委)
27.着力打造农村体育精品工程。深入开展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创建省级体育强镇2个,省级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小康体育村不少于12个。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再延伸15个自然村。建设省村级体育俱乐部2个,市级社区体育俱乐部2个,市村级体育俱乐部2个。(责任单位:县体育局)
(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8.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市场服务为一体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和完善“6581890”社区便民服务热线平台建设。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用房管理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有关机制,适时举办社区工作者论坛。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星级创建活动,新建15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和2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29.进一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3.1公里通村联网公路建设、58.785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和8座桥梁加固与改造等农村公路完善工程。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解决1.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乡镇自来水厂管理,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合溪水库水源保护污水排放管道工程建设,完成“川气东送”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天然气和平门站、泗安站和30公里管网建设,推进天然气逐步向乡镇拓展延伸。(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建设局)
30.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配套管网建设70公里。推进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和直运工作,逐步扩大垃圾分类在小区的覆盖。按照“富庶、洁美、文明、和谐”的要求,推进魅力乡村建设,完成1个乡镇整治、20个省级整治村建设任务,努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农户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75%以上。(责任单位:县农办、县建设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
31.提升农村信息邮电气象等服务。全面加快以村邮站和信报箱为主的建设步伐。力争20XX年完成45个村邮站和7058个信报箱的建设和改造,扩大邮政普遍服务范围对吴山乡进行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100%的乡镇及100%以上行政村的3G网络覆盖;新增市级信息化示范村10个;农民信箱用户注册数达到5万户,规范率达95%以上;万村联网村级网站建站率达到100%。在20XX年完成建站的基础上,进行一期村级信息培训,以完善村级网站的资料图片,规范率达50%以上;对全县有条件、要求入网的低保户按上级政策规定实施安装,并按政策规定对7967户低保户免除有线电视基本视听维护费,保障收看。加快气象公共服务建设,完善或增补灾害易发区2个乡镇区域站,新建2个现代园区监测站;建设数字化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善农村电子显示屏实时播报气象预警信息平台,完成防灾标准化乡镇(街道)4个,村(社区)81个,防雷示范村1个,完成协理员、乡镇干部、农业大户的培训,赠送千册科普图书、防雷图集、手册。(责任单位:县邮政局、县经信委、县农业局、县气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年度任务落实到位。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和部门联络员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履行职能,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要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沟通,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各责任单位在按照实施计划展开各专项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加强沟通与协作,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均等化的实施。
(二)加强管理创新。要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和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新增财力2/3以上用于民生,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保障实施均等化的资金来源。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领域。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医药卫生、文化和教育等重点领域改革项目;加快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体制和广电惠民服务工程维护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成后的养护和管理问题。
(三)完善督查考评。要定期督查,及时反馈,县级职能部门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并加强对各地实施情况的督促、指导;各乡镇要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实施情况。县级各责任单位要在10月和次年1月中旬将实施情况汇总后,报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研究建立评估监测制度,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情况的量化评价,做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年度评价工作。研究建立考核机制,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2“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2.0”e行动计划
20XX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为落实“互联网+”发展战略任务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按照《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任务要求,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的指导下,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发挥十六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势和支持服务经验,以“MOOC中国”联盟为基础,启动了“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2.0”e行动计划。
一、行动计划的目标定位
围绕国家战略、行业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以及学习者对教育质量、培养目标、课程特色、支持服务等方面提出的新需求,确定了以下目标定位:
1.承担政府想做、社会需要做、单一高校难做的新任务;
2.创新合作模式,汇集与订制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升数字化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平台支撑、教学支持服务、服务评价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
3.探索建立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所需人才相适配的教育公共服务。
二、行动计划主要任务
在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与实践面向行业、面向区域、面向国际的教育服务,促进“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2.0”e行动计划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为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有效服务与支撑。
1.提供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建立支撑多种教育模式,服务多院校和多机构,面向多类学习人群,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的教育信息化云平台;
2.汇集并建设优质特色数字资源。建立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满足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的优质数字资源库;
3.教育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应用。建立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教学支持服务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者行为和特征分析建模,为教学效果改革创新和教育管理持续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4.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并推动院校间、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联动创新、共享互通,促进实现学习者学有成果、成果可积累、可转换,多次学习,终身积累。
5.走向教育国际化。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建设输送包含中国文化、语言、教育、技术等的特色资源,搭建国际共享平台。
三、行动计划阶段性成果
1.为高校、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云平台服务支持
基于“互联网+”开发建设的教育公共服务开放云平台,已有60余所高校在免费使用,该平台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组件式设计,包含继续教育业务所需的通用功能,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需求,贯穿服务全流程,降低了单个院校自建平台的经费投入,高效、集约地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2.汇集和订制开发有标准、有特色的优质数字资源
结合产业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为更好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人才岗位需求有效衔接,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奥鹏教育在规范与完善数字资源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有计划、按需求地汇集、整合、订制开发数字课程资源,形成标准化、高质量、有特色、受学习者欢迎的数字资源。目前,汇集整合和订制开发的优质数字课程已达3000余门,其中以“慕课网”为代表,面向行业、企业的职业培训资源汇集了300余名资深讲师,制作视频资源超万个,注册用户达800余万,受欢迎的单门课程学习用户已达近50万人次。此外,奥鹏教育还积极探索新技术,尝试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探索并逐步实现AR、VR的教学应用。
3.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满足行业、企业、区域创新人才培养需求
在20XX年资源建设基础上,结合经济形态发展趋势及当前社会对互联网技术人才的高需求,奥鹏教育启动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开展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XX年9月6日在京召开专项研讨会,特邀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教授莅临指导,共有来自全国的22所院校、3家行业单位的50余位代表参会,围绕如何有效、务实地建立互联网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人才岗位需求有效衔接进行了充分、深入的讨论。该项目运用校企合作模式,采用专业共建的方式,结合高校IT方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教学安排,在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进行有效补充,使教育教学方式及内容融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由专家与高校共同制定学分认定与转换办法,实现联合培养的学习成果可积累,可转化。
同时,奥鹏教育先后面向北京市、辽宁省、福建省等区域提供支持服务,共同探索“平台+资源+服务”的运营新模式,与高校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教育云平台支持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推进实现同一高校不同教育类型之间,高校之间,高校与行业、企业间的课程互通互认。
4.应用教育大数据,支持教学与服务的改革和创新
奥鹏教育开放云平台中积累了超大规模学生数据和教学管理数据,是开展教育大数据研究的重要基础。在应用方面,重点进行教育行政大数据和学习行为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将多维度数据进行有机联通,为行政管理机构提供研究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的服务,促进管理效率提升;为学习者推送有用、有效的知识服务,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目前,学生行为与特征的客户跟踪系统已完成基础开发,正在逐步向合作高校开放使用。
5.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探索教育国际化
20XX年,奥鹏教育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丝路学院”项目和国家汉办的“东盟中心”提供支持与服务,面向“一带一路”国家搭建满足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的云服务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为中国文化、语言、教育、技术等面向国际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当前,奥鹏教育紧密围绕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和基础建设阶段的目标扎实开展工作,各项工作正常推进,在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后续发展阶段和行动计划总体目标的推进与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3安徽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XX〕29号)精神,促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基本公共教育
1.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将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山区、皖北地区、革命老区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倾斜,全面改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办学条件,到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4%以上。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并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全省80%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以上。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向农村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实行生活补助,做好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个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建立义务教育发展督导评估制度、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
2.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开展省示范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个县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工程,建设一批省级示范学校和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基地。推行中高职衔接、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集团化办学、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施中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实行农村学生、涉农专业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制度。
3.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一批达到基本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到20XX年全省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规模达到150万人,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4.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三支一扶计划中支教指标的比例,新任教师实行省考、县管、校用。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体系。开展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和业务培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省教育厅牵头,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二、劳动就业服务
5.公共就业服务。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免费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全面推行就业失业动态监测,适时发布就业和失业预警信息。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扶持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岗位援助。为各类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和补贴。3年累计免费提供创业培训21万人次,帮助15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0万人次。在省、市新建或改造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新建或改造一批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者基本数据库,开展各类信息统计和分析。到20XX年实现金保业务专网覆盖90%以上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中心村。
6.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权益保护。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提高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建立用人单位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牵头,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农委配合)
三、社会保险
7.基本养老保险。到20XX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00万人左右,对失地农民、农民工、新经济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各类养老保险未覆盖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服务。
8.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新农合参保率每年稳定在95%以上,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在校学生、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完善大病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支付限额和比例。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和协查。均衡3项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9.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落实用人单位和职工参保制度,重点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农民工和符合政策规定人员的参保工作,到20XX年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0万人、450万人、450万人。建立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完善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三位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生育保险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调整完善生育保险津贴计发方式。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配合)
四、基本社会服务
10.社会救助。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现社会救助对象准确、高效、公正认定和动态管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实行诊疗费用即时救助,合理确定大病救助标准,逐步降低医疗救助起付线。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11.社会福利。推进和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培训一批有资质的儿童护理员。合理确定孤儿养育标准,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其他困境儿童生活救助制度。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能力建设,完善救助服务网络,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救助保护、教育矫治、预防干预和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困难群体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经费补助机制。开展社区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和义务服务,推进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到20XX年全省30%城市社区达到标准化。
12.基本养老服务。建立并逐步完善全省高龄老人津补贴和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对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能力力争达到70%,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年均增长10%以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7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50%以上。增强各类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各市、县采取新建、改扩建、购置等方式,分别建设1所示范性的养老机构。
13.救灾减灾。适时提高灾害救助资金补助标准,灾后12小时内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开展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和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调整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库布局。建设省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基地)。加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特种装备配置。建设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灾害应急避难场所。
14.优抚安置。完善优抚对象抚恤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健全孤老优抚对象和重残退役军人集中供养制度。合理确定残疾军人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标准。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经费补助政策。提升和完善光荣院、优抚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省民政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配合)
五、基本医疗卫生
15.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稳定在90%以上,建卡率在95%以上。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服务网络,对重大传染病做到实时监控、全面预防、有效控制、及时治疗,提高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开展各类健康教育,完善对各类人群高发性疾病的系统管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和覆盖城乡的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及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建设。依托县级医院实施农村急救网络建设。建设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网络。
16.医疗服务。全面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到20XX年每个市至少有1所三级综合医院,并结合卫生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效率等设置三级中医医院,每个县和农业区至少有1所二级甲等医院,每个街道至少有1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达到国家标准的村卫生室,村医持证上岗。完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精神卫生、传染病、儿科、老年病和中医药专业科室及病房建设。通过转岗和规范化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全科医生,实现每万人口有2名全科医生。
17.药品供应保障。公办医疗机构药房100%达到规范标准,社区和村卫生室药房80%以上达到规范标准。完善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工作机制,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公办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在县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建立健全药品检验检测体系,保证基本药物质量和使用安全。
(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物价局配合)
六、人口和计划生育
18.计划生育服务。对城乡居民免费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普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免费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避孕药具,到20XX年技术指导咨询目标人群覆盖率常住人口达100%、流动人口达85%。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再生育技术服务。建立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计划生育服务保障机制。完成市、县级和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新建及改扩建任务,整合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资源,更新和增配相关设备。
19.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继续实施和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和长效节育奖励三项制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8%以上。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扶持,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在推行各项公共福利政策和公益性服务时,给予补贴和优先照顾。
(省人口计生委牵头,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配合)
七、基本住房保障
20.保障房建设。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解决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住房。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并逐步实现与廉租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3年增加保障性住房40万套以上。
21.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集中成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稳步推进非成片棚户区和零星危旧房改造,逐步开展基础设施简陋、建筑面积大的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和城中村改造。3年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60万套以上。
22.农村危房改造。重点补助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需求。
23.保障房管理。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收入(财产)和住房情况信息共享、联审和动态监管机制。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配合)
八、公共文化体育
24.公益性文化。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逐步提高面向公众开放、展示的水平。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提供多样性的公益文化服务。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教科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和各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依托现有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3年建设1500个左右重点示范村文化活动室。开展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农家书屋每年补充更新出版物,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开展数字农家书屋试点。
25.广播影视。实现全省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盲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全省中小学生每学期观看2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26.群众体育。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组织服务体系,开展各类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到20XX年公共体育场所开放率达100%,并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实行优惠或免费。培育群众体育社团和健身组织,全省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人数达到6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市、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公共体育场拥有率达58%以上,行政村体育活动场地拥有率达100%。
(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体育局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配合)
九、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27.残疾人社会保障。落实重度贫困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覆盖面达到100%。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程序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健全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制度,探索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优先安排低收入残疾人的城市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将参加居民医保、新农合的06岁脑瘫、听力语言障碍残疾儿童康复门诊费用纳入按病种定额补偿范围。
28.残疾人基本服务。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助学金制度,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残疾学生和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子女,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残疾学生,以及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和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各市和人口30万以上、残疾儿童人口较多的县(市、区),按国家标准新建或改扩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率达到90%。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优先安置残疾人在公益性岗位工作。为残疾人个体就业提供就业扶持,减免税费,实现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4.5万人。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补助。普及有字幕和手语的电视节目,公共图书馆提供盲文和有声读物等阅读服务。各市和有条件的县,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专业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
4金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20XX年度实施计划
为扎实推进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20XX年度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赶超发展"总基调,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构建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效机制,全面完成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发挥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
重点抓三大方面11项工作任务,具体内容:
(一)加快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帮扶和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切实提高就业质量。深化"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活动,力争85%的社区和65%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村)标准。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专项行动和集体合同签订彩虹计划,加强劳动关系协调监测,严格落实防范和处置企业拖欠工资政策措施,全力打造"无欠薪金华"品牌。(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
2.加快社会保险向人群全覆盖迈进。继续加大扩面力度,全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3万人,新增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含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2.5万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8.8万人、2.6万人和5.9万人。着力完善政策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市统筹;深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推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深化社会保障卡医保"一卡通"建设。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探索建立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
3.着力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办法,扎实推进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高救助标准,确保所有县(市、区)医疗救助人均筹资额不低于10元。加快完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400张,建设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8个、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60个。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失能、失智低保老人入住机构的养老服务补贴每人每年12000元,对居家的失能、失智低保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每人每年4800元。加强孤儿保障工作,调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养育标准,继续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新建3家"省级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市残联)
4.切实加大城乡住房保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健全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城镇住房保障政策,新开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6098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城市旧住房改造3200套。继续推进"惠民安居"工程,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735户。改扩建和认定城乡避灾安置场所30个、救灾物资储备仓库1个,完成欠发达地区下山搬迁3642人。(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农办)
(二)加快完善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
5.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教育改革试点。着力优化中小学布局和师资配备,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和合理配置。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8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全市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0%以上。中小学爱心营养餐标准由每生每年350元提高到750元。加强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建立校车制度,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6.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研究制订"健康金华"发展战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巩固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成果,加快推广以"2+X"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完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机制。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加强区域优质医院和重点专科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抓好职业病、重大传染病和重点慢性病防控。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和监管体系,农村行政村药品供应网点覆盖率保持在87%以上,涉药单位监督检查和抽验覆盖率90%以上。(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
7.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文化强市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图书馆乡镇(街道)分馆建设。加大公共文化产品配送力度,送1000场戏、4.3万场电影、10万册图书下乡,开展"文化走亲"活动50场。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加强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素质培训,努力培养高素质群众文化工作者、基层文化骨干和文化志愿者。着力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新建小康体育村690个,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省级全民健身工程2-3个,建成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10个、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俱乐部)7个、村级体育俱乐部30个。扎实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补助9家青少年宫加快完善设施设备,开展"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社区)活动83场。(责任单位:市文化局、市体育局、团市委)
8.切实加强城乡计生服务。实施妇女健康素质提升工程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继续落实优生"两免"政策,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和孕前优生检测率均达到75%以上。继续实施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重点扶持1个县级计划生育指导站开展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与"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完成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共2260万元。(责任单位:市计生委、市卫生局)
(三)加快完善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
9.加快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改扩建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487个。深入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农贸市场58家。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新建行政村连锁便民店395个,行政村便民店覆盖率达到95%;新建直营店行政村385个,达到行政村覆盖率8%;新建示范镇7个,示范村9个。(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委)
10.推进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14.2公里,改建渡船4艘,建设渡埠7座。实施广电惠民服务工程,不断完善"广电低保"、农村广播"村村响"、对农节目长效服务机制,规范和支持县级台开办有线对农广播节目,全市各级广播和电视自办对农栏目每周达3档(含)以上。加快推进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新建村邮站2284个、信报箱68157户,基本实现村村建邮站的目标。加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全市乡镇自动气象站覆盖率达95%以上,乡镇气象接收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完善农村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3G移动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水平。(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局、市广电总台、市邮政局、市气象局、市经信委)
11.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完成609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启动55个中心村培育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行政村覆盖面达到9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8%以上。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9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实施"811"镇级污水处理项目,规范和强化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责任单位:市农办、市水利局、市建设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抓落实。一要及时分解任务。市级各部门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推动落实主体,要统筹安排好年度各专项工作实施任务,及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并加强对各地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二要落实主体责任。各县(市、区)政府是具体实施主体,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计划,逐项抓好落实,并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实施情况。三要完善协调机制。着力完善合力推进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及时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和五年计划目标任务。
(二)加强督查促绩效。一要继续实施督查通报制度。按省里要求,各设区市分别在10月和20XX年1月初向省协调办汇报实施情况,因此,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应于10月和12月初向金华市政府报告年度计划实施情况及五年实施情况。二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市级部门和各县(市、区)的量化评分考核办法,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纳入政府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三要建立健全评估监测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对各地的试评估,发布年度评估报告,逐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评估机制。
(三)完善机制保长效。一要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各级财政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二要创新服务供给机制,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立非营利性公益服务机构,逐步形成有序竞争和多元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三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公路、农村饮用水和广电惠民服务等惠民工程建成后的养护和管理问题,落实养护主体责任,强化资金保障,确保民生工程持续发挥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