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职教集团工作总结

时间: 04-17 栏目:总结

120XX年福州建筑职教集团工作总结

福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建筑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与建筑职教集团成立至今,在市建设局和教育局上级领导下和各个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行指委”和建筑职教集团成员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积极工作、勇于开拓。20XX年通过校际之间和集团内外企业的交流合作,有效增进了校企之间、校校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行指委”和建筑职教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行指委”和建筑职教集团提出了“贴近建设行业、打造品牌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积极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开发机制,积极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开发机制,开设了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电梯安装与维护、道路与桥梁、工程测量、楼宇智能化、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等专业。初步形成了品牌专业、骨干专业和拓展专业相结合的专业学科体系。集团坚持走校企合作、岗位对接的办学之路,成立了福州市建筑专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先后与省六建、市三建、快科电梯公司等近百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有9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产学一体化,积极为当地建设行业服务,产学一体化已成为职业学校亮丽的办学特色。

一、推行“校企对接,特色办班”的人才模式创新

推行“校企对接,特色办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实行“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做中教”,做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对接。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快科电梯“校企共管”顶岗实习模式。20XX年省六建建设集团在福州建筑职专开设了“机管员”订单培养班,首届六建特色班学员已经顺利上岗。

二、推进“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创新

推进“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按照建筑行业生产实际设计并实施专业教育,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在“校中厂,厂中校”教学平台上,加强实践教学,实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新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实验化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优化“两个平台、四个中心”的办学模式改革

学校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指导,推行“两个平台、四个中心”的办学模式,构建“集团办学平台和终身教育平台”,建设“职业技能推广中心、就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社会行业培训中心、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加大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依托福州建筑职教集团,充分发挥行业作用,依靠知名建筑企业,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四、完成“课程内容岗位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特征校本化”的教学内容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建立“三位一体”课程模式,即“课程内容岗位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特征校本化”。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论,针对建筑岗位技能要求,依托合作企业开发适应建筑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和教辅资料。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和信息化资源建设,创新教材的展示方式,开发建筑工作相关系列的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仿真实训系统和教学资源网站、网络教学平台等。将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等主干专业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中职示范性专业,并根据建筑产业发展规划和建筑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

五、改善“行业专家教师化,专业教师技师化”的师资队伍结构

提升教师内涵,创造“行业专家教师化,专业教师技师化”的师资培养模式,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创新激励机制,注重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能教会做、善于育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六、完善“信息共享,常态公开”的内部管理制度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不断追求精致管理目标,建立了“教师绩效管理制度”、“教师职称推荐方案”、“校务公开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中建立了“教学督导评价电子平台”,通过校园网站、校园OA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常态公开”,通过“强化教学常规、优化课堂目标、实化教研活动”等措施,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七、创新“学分管理,过程激励,多元互动”评价模式体系

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提出“学分管理,过程激励,多元互动”评价创新模式,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强调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推行教师、企业、行业多方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0XX年“行指委”和职教集团通过开展各种创建迎评活动,凝聚了人心,锻炼了队伍,加强了管理,取得了成绩,赢得了社会赞誉。实践证明:创建工作是我们“行指委”和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动力。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按照省、市职教工作会议的要求,与时俱进,抢抓发展机遇,开展新一轮的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以此作为学校近期发展的目标,强化规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文化发展,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促进职教集团科学、和谐发展。

2酒城建筑职教集团20XX年工作总结

酒城建筑职教集团于20XX年7月经泸县民政局批准成立,迄今已近半年,开展了一些工作,现将集团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交流平台

建立了酒城建筑职教集团QQ群,设立了酒城建筑职教集团专题网站。其中,专题网站开设了专家论坛、毕业生信息、用人单位信息、专家人才库、集团简报等栏目,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搭建了便捷的平台。

建立了第一批80名专家组成的专家人才信息库;组建了有156个企业、年用工需求3187个用工岗位(含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的人次需求信息库,工种分布在现场施工、建设工程资料收集、工程监理、路桥、房建、造价咨询等;有558名需要参加顶岗实习需求的学生信息库。

二、开展了校企交流互动活动

集团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建筑专业学生到企业见习1200人次,到企业顶岗实习180人次,教师进企业参加实践活动185人次,企业人才进校园62人次。通过交流,增强了校企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升了教师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对建筑专业的认识。

利用泸县建校30周年校友联谊会,成功组织召开了企业专家论坛活动,为建筑专业的建设把脉问诊;11月份,先后邀请了四川省泸县恒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林治超总经理、中清天骄投资有限公司黄果树分公司熊炎平总经理到校为学生开展建筑专业专题讲座;12月,佛山市顺镇特种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唐志华总经理到校为即将顶岗实习学生做就业报告。

组织开展了学生社团联盟活动1次,有100多人参与,邀请了市内几家学校参加,也有建筑企业员工参与;正在组织筹备开展建筑专业技能竞赛和师生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拟于明年3月初进行。

成员学校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两次到泸县建校参观建筑专业实训室建设,泸县建校也先后到市内江阳职高、泸职校观摩国示建设督查和验收。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集团成立以来,开展了退役士兵引导性培训270人次,技能培训245人次,创业培训150人次。开展建筑专业岗位培训650人次,非建筑专业人员560人次,工种鉴定培训1150人次。还开展了SYB创业培训145人次,培训学员创业86人。

四、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集团成立以来,开展了一些工作,对于学校专业建设有促进作用,订单培养逐渐起步,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师资队伍建设也显现成效。11月,在四川省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研讨会上,泸县建校以《依托酒城建筑职教集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为题做了交流发言,得到与会领导认可。但是,在集团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合作停留于粗浅层次,要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湖北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20XX年工作总结

湖北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两年来,在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和省教育厅指导下,在成员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之路,合作途径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合作氛围不断浓郁,20XX年集团化办学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20XX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推进湖北林业职业教育品牌建设

20XX年底,紧紧围绕现代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主题,依托湖北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服务行业、类群集聚、打造品牌、协调发展”的原则,经过考察和协商,与集团内6家加盟院校、5家企业和林业产业促进会签订了品牌共建合作协议。按照湖北职业教育品牌建设要求,以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室内设计技术、森林生态旅游和木材加工技术五个专业为主体,从办学体制、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层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完成了林业职教品牌申报材料,制定了《湖北林业职业教育品牌任务书》,于20XX年成功立项为湖北省林业职业教育品牌建设项目。

20XX年,集团按照《湖北林业职业教育品牌任务书》年度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特色品牌的创建工作:一是在专业建设上突出林业特色,对林业技术等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培育,以服务湖北林业生态建设为主战场,面向湖北生态建设生产第一线。二是积极研究和开发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在省内率先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现有的道德教育体系中,编写了适合全体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通识性教材,提高林业院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三是依托集团理事长单位湖北省林业厅,利用集团资源优势,在湖北大冶市陈贵镇及崇阳县,全资建设了两个集生产销售、教学、实习实训、科学研究、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具有区域性、行业示范性的林业职业教育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四是依托集团成员单位,建立了“校企共育、产学同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了行业职业标准,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五是在合作办学上突出开门开放特色,主动服务林业龙头企业,在实训场所建设、就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结合湖北林业需求,灵活调整专业,加大了行业订单班培养力度。按期完成了20XX年度建设工作任务,刚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品牌专项年度绩效考核。

二、重点加强集团内教师互培互聘工作

依托集团平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实现了集团成员单位间教师、员工的互培互聘。20XX年集团内学校有5名教师对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教师培训,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夏学文教授、熊发涯教授,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蔡泽寰教授等都亲自到我院开展了高职教育理念、课程标准、师德师风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有10名企业专家到学院进行了专题讲座,如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资源部王治丹主管讲授了《湖北吉象造林基地建设》;有102名教师参加了企业的一线实践活动,实现了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经历的全覆盖;聘任成员企业83名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学校兼职教师。20XX年集团全年开展了全省林业系统干部岗位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培训28期,共培训2500多人次。承办了新疆博州林业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2期次,共培训48人。

三、积极探索集团内企业员工、学生同台竞技机制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集团积极探索具有林业行业特色的技能人才竞技机制。连续几年来,作为集团牵头单位,主动承办了湖北省各级各类插花花艺大赛,积极探索建立集团内企业员工、教师、学生同台竞技机制。通过大赛让学生真切体验了企业的操作规范,明确了专业技能提升的方向;企业人员提升了实战能力,教师更加明确企业对员工知识、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增强了教学针对性。通过校企同台竞技,切实实现了校企合作高度融合、高度对接,全面促进了林业行业企业人员、学校师生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

四、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合作对话机制

集团以会议、论坛、企业行等多种活动为载体,构建起了政、校、企多方参与的对话平台。20XX年,集团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制定了《“职业院校企业行”活动方案》和《20XX届毕业生暑假回访工作方案》,利用暑假走访了集团内19家企业和分布在13个省市的20XX届毕业生及所在单位,适时跟踪了林业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组织了市场调研,撰写了《湖北省林业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办学调研报告》。20XX年5月24日成功组织召开了“百企万岗.青春在沃”大型校园招聘会,6月至10月,成功组织举办企业家专场座谈会5场,不仅巩固了现有的校企合作关系,增加了校企合作力量,而且加强了与企业间的联系,拓宽了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渠道。

五、扎实开展面向林业行业的社会服务

为提高集团科技创新及服务水平,出台了《科技创新及服务管理办法》、《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在集团内部的学院、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生物技术及现代林业”等11个科研服务团队,从立项、实施、监督、评价、验收等多方面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20XX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参与了省委办公厅组织的“生态支点”建设调研工作,完成了《湖北重点生态功3能区生态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得到了李鸿忠书记的高度肯定;二是组织了森防科技服务团,深入开展有害生物防治专项科技服务;三是参与了湖北省林业科学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工作;四是完成了省林勘院组织的红安倒水河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工作;五是赴随县和京山县开展了食用菌原料林优化栽培模式专项科技服务工作;六是组织了园林、林学、园艺等学科的专家多次到省教育厅“三万”活动驻点村孝昌王店镇开展了乡村绿化技术指导工作;七是编制了麻城市铁门岗花卉苗木产业园的总体规划;八是编制了《四季花海国际花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湖北英山—中国情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九是编制了《红安县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方案》;十是成立了湖北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院士专家工作站。还与湖北省恩施合作开展了鄂西南山区林下黄连种植优化模式推广示范产业,集团成员单位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多方位的有效合作。

一年来,湖北省林业职教集团获得了很大发展,为企业、学校提供了优秀的平台,但也存在集团内部联系松散、校企合作层次较浅、集团工作不够常态等不足,后期我们将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不足,充分发挥集团工作的主动性,调动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打造林业职教品牌,使集团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我们携起手来,各理事单位精诚合作,再接再厉,为湖北生态建设和林业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20XX年主要工作总结

20XX年的湖南省教育厅、省机械行办的领导下,职教集团秘书处及成员单位深入学习和贯穿落实全国职教会议和湖南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以《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年)》为指南,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支柱产业企业调研。工业职院牵头,开展了以长株潭地区装备制造重点企业调研。共调研了包括蓝思科技、楚天科技、中航工业、中航起落架、远大可建、广汽三菱、博世汽车等企业57家,形成了湖南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湖南汽车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组织参加20XX中国机械行业职业工作会议。工业职院、机电职院、电气职院以及汽车技师学院共同参与了20XX中国机械行业职业工作会议。并参与完成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趋势分析报告》的撰写。

3、参与20XX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类校企人才对接活动,组织了校企合作座谈会,探讨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有近30家企业参加座谈会。

4、组织开展了20XX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校企杯”篮球赛。有中联重科、湘电集团、山河智能、晓光模具、金杯电缆等10家著名企业参赛。

5、参与承办企业员工技能竞赛。工业职院、机电职院等院校承担了20XX中联重科、长丰集团等企业的员工技能竞赛。

6、参与主要成员院校开展的专业开发和专业建设。工业职院深化了与博世公司的合作,全面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和AHK(德国工商会)认证,TGA(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项目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机电职院与众泰汽车、北汽福田合作调整了焊接专业的培养定位。电气职院开设了风能专业,并牵头成立了“新能源职教集团”。工业职院、机电职院、生物机电职院、长沙职院等主动对接上海大众汽车公司长沙基地的发展,适时调整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前已为企业订单培养学生近1800人,鉴于为包括上海大众、博世汽车、蓝思科技等在内的企业输送大量技能人才,工业职院和机电职院20XX年11月被长沙市经开区管委会授予校企合作先进院校称号。

7、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20XX年中联重科在工业职院、机电职院设立了“爱心改变命运”助学金,这是该公司首次在职业院校设立此项目,并且本年度资助的3所高职院校有2所是我们研究会的成员院校。

湖南机电职院深化与深圳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在学院设立“臻鼎科技机械专班,”并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授课,真正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精细化进程落实到位。

湖南电气职院充分利用湘电集团的企业优势,共安排十二个班级到湘电风能、湘电电机、湘电力源模具等分公司进行生产性实习,同时同武汉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了与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鸿准事业群等企业合作。对接中联重科进军农业机械装备的战略发展,积极筹建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

8、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途径

与省机械工程学会合作,积极参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接的机械工程师认证等政府职能转移工作。20XX年召开了两次相关专家的研讨会,配合省机械工程学会起草相关工作方案,探索将机械工程师认证作为机械制造类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重要认定条件之一。20XX年11月由工业职院承办了省内的认证考试,有27人参加了认证考试。

20XX年工作设想:

1、组织并配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继续开展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调研,特别是新能源产业企业调研。3-6月为一个阶段,9-11月为第二阶段。

2、举办校企合作座谈会,研讨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和专业调整。

3、继续与省机械工程学会共同开展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和培养途径研究和实践工作。

4、参与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