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苏州小吃作文

时间: 03-03 栏目:话题作文

1苏州风味小吃——津津豆腐干

我的家乡苏州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风味小吃也有很多,比方说我最喜欢的津津豆腐干。

津津豆腐干是苏州众多有名小吃中的一种,据我了解,它的历史十分悠久呢:1927年祝姓合资开办“新新牛肉素鸡作”,后改为“津津牛肉素鸡作”,主要生产“津津牛肉干”。因牛肉货源经常间断,祝氏转以生产“卤汁素鸡”为主,作料和包装仿照牛肉干,称“津津卤汁豆腐干”,一时风靡苏州车站、码头,成了苏州人旅游不可不必备的小吃。1956年公私合营后并入平江糖果糕点食品厂,后并入苏州食品厂。而且,它的制作方法已被列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所以,津津豆腐干可以说是既卫生又美味。

记得小时候,津津豆腐干可是我的“掌上明珠”,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有时为了一品它的美味,便缠着妈妈老半天。那时妈妈也拿我没办法,只好如了我的愿,可是她始终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对这种豆腐干那么爱不释手。

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我已经长大了,可是我还是像小时候那样对这种苏州特有的豆腐干情有独钟。

能让它经历几十年的风雨而依然在小吃中赫赫有名的原因,无疑就是两个字:美味!

津津豆腐干是正方形的,皱皱的,呈深红色。而苏州人很讲究,通常拿出一个雪白的盘子,轻轻地把豆腐干倒在上面。这时,一块块色味俱佳的豆腐干伴随着酱红色的卤汁便呈现在了面前。卤汁在白瓷盘的映衬下,微微闪着水的色泽。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

咬上一口,甜甜的,嫩嫩的,随之爽口的卤汁便一下充溢了口腔,渐渐划过咽喉,让我不由自主的感叹它的美味!太过美好的味道竟让我有些不忍再咬第二口。

苏州卤汁豆腐干色香味美,鲜甜可口,老少皆宜,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它赞不绝口。

这就是苏州风味小吃——津津豆腐干,如果你也喜欢,那就赶紧来尝一尝吧!

2我爱苏州时令美食

金秋十月里,是丹桂飘香的日子。我们的小区里到处都是桂花的清香::小巧玲珑的桂花像一个个穿着淡黄色的四叶裙摆的公主一样,一团团、一簇簇的躲在高高的枝丫上,这时,你若是从桂花树那里经过,不仔细寻找的话,还会纳闷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是从哪来的呢?

说到桂花,我不得不提到苏州的特色小吃——桂花糕了。没错,这个季节,也正是我这个新苏州吃货的解馋季节,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我的父母都会带我去苏州的各地大快朵颐,而其中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做桂花糕的老字号———黄天源了。

看到盘子中整齐码放的一块块洁白酥润的桂花糕,就已经令人浮想联翩了,拿起一块,浓郁的桂花香气已经“花香袭人”,细细咀嚼,滑软油润、软糯甘饴,又甜而不腻,清香可口。米香、油香包裹着桂花香,重重美味又层层分明,甜中回味着甘。香糯里伴随着丝丝的凉。再配上一杯老板自酿的酸梅汤,或是西山的碧螺春,简直都可以把“山寺月中寻桂子”的意境融化口中了。满足了肚子里的馋虫以后,我的好奇心又出来了。

由于爸妈和老板是朋友,所以在我的再三央求下,老板才勉强同意我进制作间看一眼。我好奇的把小脑袋伸进制作间,立刻就被

一阵醉人的桂花香包围了。只见糕点师傅们把收集好的鲜桂花挤去苦水,用糖蜜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经过蒸、炒磨、、拌、擀,形成了一块块又大又圆、热气腾腾的桂花糕,再用一个长方形的模具往下用力一压,一块块桂花糕就做成了。整个过程纯手工制作。

说到桂花糕,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新都有个叫刘吉祥的小贩,他从状元杨升庵桂花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将鲜桂花收集起来,挤去苦水,用糖密侵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装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

桂花糕一经售出,便引来人们争先购买。后来,由当地糖果坊将此糕的制作传成下来,并且不断提高质量,使桂花糕成了远近闻名的苏州特产。

我喜欢苏州的时令美食,是因为它不像天津的狗不理和麻花,北京的烤鸭和驴打滚一样,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而苏州的美食是季节性的,比如说三四月的青团子,过了清明,就只有在梦里吃了。被老苏州称为“水上人参”的鸡头米,过了中秋,就只有眼巴巴的等待来年吃了。

亲爱的朋友,我想大声告诉你们:我爱苏州,更爱苏州的时令美食!

3苏州经典小吃——海棠糕

海棠糕,童年的回忆。爸爸妈妈常常和我说起他们童年时的纸风车、梅花饼以及那飘着淡淡幽香的海棠糕。我每次都听得垂涎欲滴,直咂嘴。

这次,我到了观前街,那时已经是傍晚,薄薄的夜雾笼罩着大地,冬天的寒风能穿透你的衣服,我打了个寒颤,裹紧了棉衣。“不去了,不去了!我们回家吧!”妈妈缩着脖子,哈着气叫道。一家三口挤成一团,又返了回去。这时,一股淡淡的海棠花香又似糖香伴着层层热气扑面而来,我不禁抬头张望,原来是买海棠糕的小推车。我们缓缓地移向小推车,那位老伯伯刚好安顿下来,看我们走来,就象征性地吆喝了一下,然后赶紧拿出制作材料,做起海棠糕来。

只见他先小心翼翼地将海棠糕模具放在炉火烧热,又老练地把手高举浇上一些食用油,然后他又眯起眼,哈出一口热气,倒入一些面酱一些豆沙,再飞快地撒了一些红糖。“哗——”我闻到一股红糖的糖香味,爸爸妈妈则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最后他又用手飞快地拿一小撮白芝麻朝模具上一挥,白芝麻就散落在了没成型的海棠糕面上。红绿丝、瓜子仁、红糖、白芝麻,把海棠糕装点得五彩缤纷。“嗯,再等上一小会就好啦!”制作糕点的老伯伯边将模具放在炉上,边笑眯眯得对我们说道。过了5分钟左右,老伯就用铁盘十分小心地把海棠糕挖起,熟练地抓起一个袋子,将刚出炉的海棠糕倒入,拎着袋子又十分小心地递给我们,咧着嘴,用沙哑的声音轻轻道:“好了,请品尝……”爸爸点了点头,闻了闻,然后将钱塞给老伯,道了声谢就走了。

我用两个手指将海棠糕夹起,柔软香脆的外皮,洁白的底部,我捧起它,自己端详:海棠糕成盘子的形状,底部有一些皱纹向上延伸着,细而滑,顶部的外轮微微向上翘起,成波浪状。上面一层是红糖做成的糖饼,玫瑰色的糖面闪着亮光,糖饼面散着一些芝麻,红绿丝,使它更加的诱人。而红糖与白面交界处则是红色的,碎落的红糖粘在上面。我忍不住咬了一口,芝麻红糖、瓜子仁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种香味在我口中绕着,唇齿间透着一种香糖味。我忍不住又咬了一口,竟然吃到了豆沙,豆沙细而不腻,里面夹杂着脆而甜的红糖,我只觉得自己口中满是细而脆的红糖豆沙,令人惬意。我接着又咬了一大口白面,上面撒了一些白芝麻,一咀嚼,我便被它的柔滑和细腻倾倒了,白面透着淡淡的米粉味,而再一嚼则变成了豆沙海棠味。一口,两口,三口……我惬意极了,只觉得周身围绕着一圈圈地海棠糕……回头看,小推车旁已挤满了人,他们有说有笑,挤挤推推,品味着海棠糕。

苏州,水乡,走在小街上,我们一家心中洋溢着幸福,海棠糕让苏州变得更加独具风采。

4姑苏美味

初到江南,若是北方人免不了是不适应的:缠绵的细雨,湿冷的气候——那是姑苏的秋冬了。此时,若是苏州人,定会早上起床后,吃碗面暖暖身子才工作的。说到面食,遇上几位老苏州,他们定会响堂堂地报出几个老字号:“朱鸿兴”、“万福兴”、“近水台”、“陆振兴”等。

苏州的面馆几乎随处可见,虽不大,但里头还算宽敞:都是曲尺形的柜台,沿窗排上几张八仙桌,一碗面均价在4。5元左右——那是三四年前的事了,现在一碗面要6元起价,而且桌子似乎也排的拥挤了些。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古朴型的面馆吧。苏州由于地处江南,天气有些湿冷,早上吃碗面是极惬意的——这面是做的极其精致的,细如发丝的面条从锅中如青龙出水般被捞起,然后静静地卧在汤水中。近观面条,色泽光亮,散发着淡淡的麦香。而此时如果你去喝上一口汤水,更是妙哉不可言,鲜香一下就从口中泛出。据说这汤水都是熬汤师傅隔夜用猪骨、鳝骨、鸡汤熬了一夜才成的,鲜美之感自不必多言。

如果仅是这些就诱惑住了你,那姑苏面文化的精髓你还没领略到。关键在于吃面时的浇头与汤水的搭配也是十分讲究的:细嫩爽口的虾仁面必是配上清淡吊鲜的鸡汤;传统又鲜香的焖肉面必是配上醇厚顶鲜的猪骨汤。

此外,吃面还有“免青”、“重青”、“宽汤”、“紧汤”等学说——那是一般老苏州才品鉴得出其中差别的了,对于外来人来说,一碗正宗的苏式汤面足以勾魂半日了。我去过其他许多地方,也品尝过所谓的“日本拉面”,但也许是对于乡土的眷恋吧,我独爱姑苏的面。

有句话叫“宁愿听苏州人相骂,也不愿听某某(某地方)人讲话”。从中,可窥见苏州人的脾性:温柔,不愿争执。“阿要来碗啥个面?”一句吴侬软语,让你吃面前就感受到了苏州“糯”的文化底蕴。况且,面店多是薄利多销,一碗面真的是好吃又不贵。

然而,日益入侵的外来文化,打破了姑苏传统的饮食文化。也许在小朋友眼中,更亲切的是“肯德基”等等。面店有些生意也大不如前,甚至被人奚落到“随便填饱肚子”的地方。但店主们似乎也无怨无悔,依旧传统着,依旧坚守着经商最基本的道德。这就是我独爱的苏州的美味——爱在一个冬日的早晨,吃着一碗澄澈的汤面,听着“欸乃”的桨声。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