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美食作文
1济南小吃
今天,我在济南游玩了五龙潭﹑大明湖﹑趵突泉﹑芙蓉街,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芙蓉街的小吃。
济南小吃闻名天下,而芙蓉街是济南典型的小吃一条街。在游趵突泉的一个展厅时,我了解了济南的风俗﹑名吃,其中名吃有九转大肠,糖醋黄河鲤鱼,吊炉烤鸭,灌汤包,盘丝饼。有幸的是,我在这里品尝到了两道名吃——九转大肠和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的味道很香,香味还掺着甜味,妈妈说大肠是炸过的所以很香,但是我的小牙却嚼不烂它,每咽下去一口,就会噎着一下。糖醋黄河鲤鱼上来时,鲤鱼的尾巴是时翘的(原因是鱼已经打花刀过了油了),好像是跃跃欲试准备跳龙门,这道菜要配着番茄酱吃,脆脆的,我和妈妈都很喜欢吃这两道菜。
这条街上人山人海,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热气腾腾的。我们吃饭时故意给肚子留了空,好品尝更多的小吃。和我们一路结伴的阿姨喜欢吃甜蜜蜜的桂花糕,小哥哥偏偏爱吃我最讨厌的臭豆腐,我故意躲得远远地,生怕臭味钻进我的鼻子里去。我喜欢吃章鱼小丸子,一分钟能吃掉六个,妈妈喜欢酸辣粉,你要让我吃这玩意,我可不敢,能把我辣的上蹦下窜。
你看我介绍的让你流口水了吧,如果有空的话你也来济南逛一逛,品尝一下吧。
2济南的油旋
每天放学的路上,我都会穿过一条熙熙攘攘的集市。集市的尽头,有一处卖油旋的摊点。每每经过那里,我总会禁不住诱惑,掏出钱来去买上一个,捧在手里边走边吃,格外满足。
除了喜欢吃,我也常常驻足在那个小摊儿旁边当观众。这是一个由两辆三轮车组成的极其简单的摊子,一辆车上驾着一只烤炉,一个大箩筐和一个钱箱,另一辆车上是擀面做油旋的地方。卖油旋的一对夫妻,女的负责做面团和收钱找钱,男的则负责把面团摁扁后放入烤炉,取出做成螺旋状。做油旋的材料也格外简单,仅需花生油、盐、和的合适的面以及葱花等,因此,油旋物美价廉,是济南家家户户都能吃到的传统美食。
夫妻俩娴熟的技术和做出来的油旋味道一样让人赞不绝口。女的把面擀成条状,抹上事先备好的油糊糊后,迅速卷起来递给男的,男的拿过面卷先放入上层煎炉,再从煎炉中拿出半成熟的摁扁放入烤炉,等烤熟的拿出来,用中指轻轻一顶,把小饼顶成一个海螺状,就可以卖给顾客了。两个人配合默契,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所以,尽管买的人很多,大家也不需要等很久。
很多人往往先是被香气吸引到摊子跟前的。当一个油旋从烤炉中拿出来时,随着打开炉门的一霎那,香气也扑鼻而来,一个个油旋发出金灿灿的光芒,表面上还掺杂着点儿似乎被烤糊的痕迹,但这也正是烤油旋功夫的精髓所在。
油旋有着一种最家常的温暖味道。人们大都更喜欢趁热吃。咬上一口,满嘴都会充满了浓浓的葱香味,而且让人感觉,这种融合了咸味的葱香是从那螺缝当中溢出的,这大概就是女主人涂抹的油糊糊在制作时的关键了,也正是这层油糊糊,才使得油旋烤出来酥软可口。
据说油旋从清朝时在济南就有了。济南油旋最有名的要属苏将林和油旋张这两家了。据说当年毛泽东来到济南,还专门去苏将林的店里买了20个油旋,我却一次也没去过那家店。油旋张倒是去过几次,据说季羡林在济南时,是出了名的爱吃油旋,他的朋友也经常定期买了送给他吃。季老还为当时有名的张师傅店题写了一道门帘:“酥软香,油旋张”,至今还挂在店里。
济南的油旋色、味、样齐美,至今仍广为流传,成为济南小吃特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甜沫
我对生活最初的印象,是从一碗甜沫开始的。
——题记
冬天,我裹着极厚的羽绒服,手也揣进兜里,就连眼睛也不情愿地露在外面。济南的冬天,可真冷。
“毛主席他教导我们说,知识青年要到农村去;毛主席也教导我们说……”一大早,准保听见远处传来的歌声。住在这附近的人都知道,这是甜沫摊上的歌声。天还将亮未亮的时候,甜沫摊上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我瞧见路灯下的甜沫摊,又加快了脚步。
这儿的老板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个子不高,却有一副极好的嗓子,嘹亮得很。来他的甜沫摊,你总能听到他的歌声,有时也会引得大家跟他一起和唱起来。他那皱纹深一层浅一层堆满了笑容的脸上,几尽洋溢了一切我能想到的美好的东西。
生活,便从一个小小的甜沫摊上开始了。
天还尚早,在这的人差不多都是要去赶早工的人,军绿的棉衣棉帽,厚重的大棉鞋,一样也不缺。一张嘴,一股一股浓厚的济南味儿便从嘴边溜了出来--“老板,一碗甜沫加俩荷包蛋。”热气腾腾的甜沫端上桌,我明明看到了那些人脸上的快乐和满足。冬日里的清晨,一碗还冒着热气的浓稠的甜沫下肚,浑身都暖和起来了,眼睛里扑闪着希望。
天微微亮了些,甜沫摊上又迎来了很多人。这附近的人都爱喝他做的甜沫,料足、甜香而且也实惠。人们渐渐地也离不开这家甜沫摊,虽然这儿只有几张破木桌,几把马扎,很多都已经不那么牢固,坐上去晃悠悠的,人生怕会突然裂开,狠狠地摔上一跤。可甜沫摊上依旧是热闹非凡。老板快乐地忙活着,穿梭在每张桌子之间。偶有几个等待的人,他们也会愉快地攀谈起来,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天亮了,这里的热闹还在进行着。我站起身,把钱放进草编的筐子里默默离开了,身后飘荡着甜沫的浓香。老板从不亲自收钱,他总是笑眯眯地说,“邻里邻居的,都从这里喝甜沫,怎么会担心钱呢?”若是有人真的忘带钱了,明天也一定会补上。这里,人们的早上都是从甜沫摊上开始的;我对济南的热爱,也因为这一碗热气腾腾的甜沫在我的身体里蔓延开来。
后来,甜沫摊没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再没出现过。一幢幢小高层拔地而起,取代了之前的六层居民楼,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冷漠与不熟悉。以前,对门的李大婶每次家里炖了肉就端着往我家里送;可如今,我在这栋房子里也已住了四年多,很多人搬进来也有很多人离开,我们始终是彼此陌生的,从未说过几句话。
现在,我已经极少喝甜沫了。偶尔路过,也会要上一碗,可是不论怎么喝,再也喝不出以前的味儿了。甜沫摊上的人们是毫无表情的,连眼神都是黯淡的,仿佛一株嫩芽刚经过暴风雨的洗礼般地垂着头,我总想到“味同嚼蜡”。我喝了两口,站起身来交钱,他反复地摩挲着,双眼使劲地盯着钱,好一会儿。我厌恶那种神情,匆忙离开。
甜沫的味儿变了,再也不是以前的味儿了,人与人之间的味儿也变了。可是,又叫我到哪儿去找回那熟悉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