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吃穿住话古今教学反思

时间: 09-30 栏目:反思
反思一:吃穿住话古今教学反思

《中华食文化》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个主题《吃穿住话古今》中的一个话题。本课通过讲述“食”,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一、创设情境,拉近现实和历史的距离。

《中华食文化》是个比较大的话题。吃不仅仅是为了充饥、品尝美味,吃中还有人的智慧,吃中还有故事,如何上升到“食文化”的高度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采用小切口,大深入的方式,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历史教学的基础。学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生活中进行历史教育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从对身边事、身边物的历史追溯与关心了解中,学生才能尊重历史,尊重地方的文化与传统,萌发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丰富对民族及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教学时,我就从现实生活出发,了解了现代社会的“食”之后,再追根寻源,引发学生对于人类在几千年前的生活的思考。这样一来,就拉近了现实和历史的距离,不会显得很脱节。

二、活动多样,发现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这一新课程的特点,在品社教学中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强化情感体验,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确保学生通过活动这个中介和载体,体验和分享,帮助学生领悟、行为迁移和品质内化。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到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食文化的兴趣。本课教学时设计了四个活动:08奥运菜单推荐、猜菜名、食背后的故事、追溯古代饮食文化,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宣传、介绍中华食文化;同时我也有目的地插入一些相关的素材(例如:录像、图片),穿针引线,使得课堂始终处于师生平等、共同探究学习的和谐氛围中。

三、探究历史,体验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总是以一种过去时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它讲述的是离学生生活久远的时代发生的事件。那么人类是怎样了解历史的呢?在这里,我也渗透探究历史的方法。例如:在《吃穿住话古今(一)》这课中,教材就设置了一个问题“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思考、猜测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从而得出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成语、图片、出土文物、历史遗址等方面了解当时的历史。

四、课后留白,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对话文本。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留有许多弹性空间。它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再加上,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我们为学生留有一定空间,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在交流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在上完《吃穿住话古今》这课后,我请学生自己去探究我国的饮食礼仪,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我想下节课一定能上得更贴近学生,更能走进历史!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过后,还是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学生的发言,情感掌控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古代的饮食制作工具其实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想在课堂上应该多拓展这些内容。


反思二:吃穿住话古今教学反思

《吃穿住话古今(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学习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中国祖先的过去,及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认同及其自豪感。本节课主要是从“穿”角度来了解从古到今人类服饰的变化,知道这些服饰的变化个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始终围绕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这节课讲的是中国历史,很枯燥,所以教学时我尽量营造愉快、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畅所欲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历史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中历史事实向现实回归的跳板。只有当学生从历史中能够领悟到深刻的人生,由别人的故事转变为自己的体验时,教育才能够深入人心,此时的历史教学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正在经历着的生活也是一段正在进行着的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学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刻上了历史的烙印,都是生活中进行历史首先教育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从对身边事、身边物的历史追溯与关心了解中,学生才能尊重历史,尊重地方的文化与传统,萌发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丰富对民族及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这一节课中,我就从现实生活出发,在欣赏一段时装表演后,再追根寻源,引发学生对于人类在几千年前的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这样一来,就拉近了现实和历史的距离,不会显得很脱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会了运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研究事物。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过后,还是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现在就将本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本课以两张不同季节的服饰导入新课,这个导入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从三个方面展开学习,即从服饰看历史、从服饰看社会及人类需要、从服饰看文化,返现学生对第一方面“从服饰看历史”比较感兴趣,往往能够回答出很多类的答案,知识面广的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会让老师措手不及,不知道怎么去根据学生回答做出正确的反馈,所以,我反思,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把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一一设计进去,防止冷场的情况。“从服饰看社会”这一环节,学生很容易在老师的引导下,透过服饰,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从服饰看文化”这一环节,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我以“丝绸之路”让学生知道,国与国之间交流很频繁,再通过和服、中山装进一步了解服饰之间在相互的影响、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完善自己,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但一节课上下来,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如教师语言的组织上还不够精炼;在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精确;在处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能力还不够成熟。相信,只有经过磨练后才能收获更多吧!


反思三:吃穿住话古今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属于品德与社会的历史内容教学,从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备课时我不但搜集了大量的备课资料和信息,还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课上与他们进行良好的互动。

我知道历史是枯燥、广阔的,如何让学生在历史的天空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呢?又如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呢?如何在众多的资料中确定教学内容?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本节课的关键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了以下努力:

一、我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远古时代人们生活情景这个环节,让学生动起来,另外我还考虑到由于学生年级较高,思想上开始有顾虑,可能会有很多学生心里有却不愿意表演,所以我又设计了最佳主角奖项,给他暴风骤雨般的掌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到底怎样才是暴风骤雨般的掌声?)让学生主动的展示自己。

二、让学生随时有话可说,不仅仅是一名“看客”。

如果本节课全凭老师“灌”,我想他们能记住的很少,而且也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于是我想到了让学生课前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为了确保资料收集全面,我为学生指出了四种途径:1、利用网络(提供固定网址),2、查找课外书(指定书名),3、看看七年级的历史书,4、预习课本,向身边的人请教。经过学生课下不懈努力,他们课上表现果然不错,不但不再是“看客”,而且有些同学甚至是滔滔不绝,积极性很高。

经过前后两次讲这一课,我觉得自己这次表现比上一次有所进步,主要体现在教学机智方面:

一、提前讲出“钻木取火”。

以前我讲课总是想按着教案一步步讲下来,牵着学生往我想要的方面去引,今天学生很早就提出了“钻木取火”,与我的预设有出入,但当时我没有犹豫,直接从课件中找出与其相关的图片进行讲解,我觉得这种效果更好,更自然。

二、表演前冷场的时间较少到最低限度。

第一次讲课时所用的班级学生比较积极,我一提出表演,学生就积极举手了,而今天的学生似乎比较害羞,居然没人举手,我看到这种情况就赶快说:“老师想到了一个情景,我先演给大家看好不好?”学生自然都拍手叫好,于是我又紧跟一句:“如果我演了,你们也得演,行吧?”学生很痛快的说:“行!”我又说:“好!你们要说话算话啊!”就这样,我演完了,学生们也一个个把手举起来了。

当然,本节课中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对个别学生的评价性语言还不够到位,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多加注意。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