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乡愁诗两首教学反思

时间: 08-09 栏目:反思
反思一:乡愁诗两首教学反思

我讲课时深情投入,无论是诗歌导入,指导朗读,教学语言,都恰倒好处。当谈到游子的乡愁之深时,我联系实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学生体会身在他乡,连亲人最后一面也见不上的游子心情。真正体会诗中所写“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的情景。动情之处,潸然泪下,打动了所有的听课者。真情的流露使所有的人与诗歌产生了共鸣,受到了心灵上的感染与熏陶。


反思二:乡愁诗两首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思三:乡愁诗两首教学反思

余光中的《乡愁》通篇只有88个字,学生一读就懂,余光中自己就把这首诗列为“浅显之作”。然而教好《乡愁》却并非易事,以十几岁学生的年龄阅历,能否体味和感受那种“把我烧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的赤子之心?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更近距离地触摸文字的温度和诗人的灵魂?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构思之高妙?当然得读得仔细,品得仔细。

诗歌是美的,可是美的传递方式是熏染而不是解析。诗歌的创作是将无形之物化为有形之物,可是诗歌的鉴赏评点则是要通过有形之物探究无形之情。那么怎么更好地熏染学生,怎么更好地通过有形之物探究无形之情呢?我设计了多次了改写。在改写中,真正让学生品味了诗歌的语言、结构和意境,触摸了作者的情感。

一、品味语言

通过把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和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去掉,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了这些形象、生动、重叠词语的重要性,有了这些词语,诗歌似乎就有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节奏和悠扬婉转,而去掉这些词语,语言顿时变得枯燥单调。所以,通过这一简单的比较,学生很轻松地懂得了诗要讲究用词美、音律美等语言美。

二、品味结构

通过把诗歌的长短句改换成散文的形式——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通过这样的改写,学生很容易读出改写后的内容,缺少了一波三折的节奏和韵律,而没有节奏和韵律的诗,味同嚼蜡。从这里,学生感受到,原来,诗歌的韵味啊,还全在诗歌的结构中。所以,在这样的改写比较中,学生又很轻松地品味到诗歌要讲究结构美。

三、品读意境

杨老师通过更换几个词语,把整首诗都改写成大实话,“我/在学校母亲/在家里”。“我/在异乡 新娘/在家乡”,“我/在坟外 母亲/在坟里”,“我/在台湾大陆/在对岸”这一简单改写,通过这样的改写,学生轻轻松松就懂得了,诗歌的韵味原来尽在这样的含蓄的意境中。

除了以上这三个板块的改写,我还让学生任意选择一节诗改写成散文,通过改写再现画面、情境,从而学生感同身受作者那种刻骨铭心的思想爱国情怀。

上完课后,老师们不吝赐教,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肯定了一节课能将美读贯穿始终,肯定了读、品、写的有机结合,肯定了通过改写使诗歌品读化难为易等做法。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一、乡愁是诗歌中一个不朽的主题,我忽视了对其他乡愁诗的积累;

二、缺少了历史背景的介绍,也没结合新的局势;

三、品读数量词和形容词的作用时,缺乏适当的点拨,没有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反思四:乡愁诗两首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既没有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也没有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而是按照“听读——诵读——解读——质疑欣赏——拓展”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意向美,发现诗歌的结构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