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船教学反思
时间: 07-14
栏目:反思
反思一:租船教学反思
《租船》一课是在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能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创设情景。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六·一租船游园”活动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中我充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首先是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要解决的问题:21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组几条船?然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列式21÷4=5(条)……1(人),得到商5条,但还剩余一人没坐上,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还要再租一条船,所以得出至少要租6条船。接下来又出示实际的问题:大家高兴的上船去了,可是同学们带的钱不多,想多玩会但不能超支,要赶快算一算每小时租金3元,10元最多可以划几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果是最多划3时,因为剩下的1元钱不够再划1时了。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使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不同的情况,因而知道在计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对余数的取与舍。整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应用与提高。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二:租船教学反思
《租船》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21÷4=5(条)……1(人),所以“至少要租5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1人。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反思三:租船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它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但是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商要加1,什么情况下不加1。这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的,可能是因为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的原因吧,所以有些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积累,慢慢学习。
反思四:租船教学反思
教学了《租船》一课后,通过对《租船》一课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仔细梳理和回顾,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成功之处和教学不足,现将教学反思概述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培养学生图文结合、选择有用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到以下信息:(1)有学生21人去划船; (2)每条船限乘4人; (3)每条船每时租金3元。要解决的问题是:至少要租几条船?我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筛选有用信息,最后确定把信息(1)、信息(2)和问题合起来才能解答此题,而信息(3)属于无用信息。
2.培养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积极鼓励。如:“21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租船》一课是在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能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创设情景。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六·一租船游园”活动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中我充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首先是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要解决的问题:21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组几条船?然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列式21÷4=5(条)……1(人),得到商5条,但还剩余一人没坐上,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还要再租一条船,所以得出至少要租6条船。接下来又出示实际的问题:大家高兴的上船去了,可是同学们带的钱不多,想多玩会但不能超支,要赶快算一算每小时租金3元,10元最多可以划几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果是最多划3时,因为剩下的1元钱不够再划1时了。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使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不同的情况,因而知道在计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对余数的取与舍。整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3. 应用与提高。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二:租船教学反思
《租船》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21÷4=5(条)……1(人),所以“至少要租5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1人。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反思三:租船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它在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至少”和“最多”这两个问题,在计算出余数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求更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但是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商要加1,什么情况下不加1。这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的,可能是因为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的原因吧,所以有些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积累,慢慢学习。
反思四:租船教学反思
教学了《租船》一课后,通过对《租船》一课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仔细梳理和回顾,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成功之处和教学不足,现将教学反思概述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培养学生图文结合、选择有用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到以下信息:(1)有学生21人去划船; (2)每条船限乘4人; (3)每条船每时租金3元。要解决的问题是:至少要租几条船?我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筛选有用信息,最后确定把信息(1)、信息(2)和问题合起来才能解答此题,而信息(3)属于无用信息。
2.培养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积极鼓励。如:“21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