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时间: 07-29 栏目:反思
反思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怀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培养了学习能力。  

“概率”概念枯燥抽象,学生似懂非懂;抛币试验简单无趣,道理似易实难;教学活动,单调乏味;思辩之美,无从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抛币试验是取是舍?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再三权衡,笔者认为,抛币试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笔者则一笔带过——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法,而非具体操练,而且对具体估计值的处理,没有确信的统一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随机现象有趣的一面,纠正生活中一些错误常识,更客观的看待一些“偶然”情况;能使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教学环节中,亲历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过程;能使学生初步理解随机性,并感受利用统计方法处理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随机性是表象,规律性才是我们研究的主题.  

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模拟抛掷骰子试验,赌徒分金币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创设情境,引导经历概念和模型构建的过程.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炼模型,发现计算的法则,教师且不可因教学时间紧而淡化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否则,学生因获得孤立的概念、模型,无法在纷繁的问题情景中去辨认,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僵化.构建知识网络,引导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运用概念和模型解题,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概念和各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否真正把握,我们平时说“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即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引导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 概率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寻找它的模型,只要模型一找到,问题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常常因题设条件理解不准,某个概念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因此,在概率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反思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复习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第二部分通过探究硬币正面朝上可能性大小的试验,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由此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第三部分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这节课的内容。

总的来说,这堂课完成的比较顺畅,学生对概率的理解掌握的比较到位,但还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深度不够,第三部分的练习练的不到位,主要可能在试验这块放的太松,时间把握不住。三次教学,三次不同的效果,我的感受很深,下面就我对这次教学的体会谈两点想法。

1、精心备课,提高课堂质量。

教学不是简单的重复书本上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要想提高课堂质量,上课前必须要精心的备课。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比如这堂课,课本上为什么要让我们做抛硬币的试验,它的目的在哪里,我想我们老师要很清楚,而且在试验之前也要让学生明白,而不是因为书上要求做实验,所以我照做,这也是学生在试验阶段课堂非常活跃,但是在试验之后却变的如此沉默的原因。其次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数学的语言表达应该是简洁的,有些老师在上课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一个定理,一个概率该如何表达才能使学生听明白,而是对着课件把概念重复一下,解释的时候又显得十分啰嗦,学生要花很多时间去理解老师的话,要是有一个环节没有跟上老师的思路,把本来有点懂的学生都讲糊涂了,所以现在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学生讲,老师你说话能够直接点吗?有些问题我本来懂,被你一讲我又糊涂了。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很不好。最后要精心设计板书。现在有了多媒体,很多老师上课就是对着电脑讲,连板书都省略了,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才能看到板书的影子。结果一堂课上完的时候,让学生总结时,学生对着老师无语,或是绞尽脑汁去回忆老师的内容,结果只能回忆其中的某些细节,而不能把完整的过程讲出来,我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这节课也白上了。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板书的话,学生就能从你的板书中看到这节课的来龙去脉了。

2、发挥教学机智,争做课堂的引导者。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活动阵地,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总会出现一些备课时我们老师不曾考虑到的事情,这时候很多老师都不大冷静,想法把学生的思路绕到自己设计的思路上来,这样老师讲的累,学生最后也不一定能理解。比如这堂课中让学生自己说说概率的定义这一环节,由于高一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不可能用十分精确的言语把概率的定义完整的描述出来,甚至有不少同学认为频率就是概率,面对这个意外,我的一个不理智的做法是让她坐下,换了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讲,这样不但使学生丢了面子,在其他老师看来,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败笔。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对于一个问题,我们要多想想为什么她会理解错误,怎样引导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又能让她正视自己的错误,得出正确的结论呢?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发挥我们的教学智慧,彻底把握课堂,做课堂的引导者。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位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他可能永远也成不了名师,如果一位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他将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也许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但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学外,我想应该多反思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多做做研究,多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论,这样会对自己的教学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吧。


反思三: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概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所举的例子加深对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这三个概念的正确理解;通过学生亲本章内容是必修三部分最后的内容,在整本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概率是一个生自动手试验,突破学生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随机性中的规律性”的难点。同时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得出概率的定义,总结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明确他们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了试验、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符合新课标理念,应大力提倡。
   
本节重点在于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及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求法,这方面应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从而加深对概率的理解和正确应用。


反思四: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初中数学学习中接触过一点概率的内容,对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比照随机事件自己总结,事实证明,在课堂上,任务都交给学生处理,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效果很好。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抛掷硬币的实验,获得正面向上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认识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具体的方法应用图表以及多媒体等工具,逐步认识到随机现象的规律性;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概率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里既有随机性,更有规律性,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就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抛掷硬币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从而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们做实验十分积极,基本上完成了我的预先设想。比如在事件的分析中,因为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在做实验中,有做的,有记录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热闹而不混乱,回答实验结果时,大胆仔细,数据到位,在总结规律时,也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思虑很敏捷,说明学生真的在认真思考问题。总之,效果明显。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们做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在1/2左右徘徊,有的组差距还比较大;因为时间问题,实验做的并不很仔细,对实验的分析没有想设计中那么完美等等.
       
教完之后,很多想法。我想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时,将给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们更充分的融会到自由学习,自主思考,交流合作中提炼结果的学习氛围中。
       
在课堂上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教学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师很少板书,可能使学生对个别问题的印象不很深刻,在学生做出实验得到数据后,对数据的分析过快,对学生的分析点评不很到位,总结不多,这几点没有达到事先的教学设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以后教学中改进。
       
总之上完课后有一点让我不再担心:用新教材的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也就把知识交给了学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