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教学反思
时间: 07-28
栏目:反思
反思一: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是一篇杂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并就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自主地发表见解,能够尝试写一小段有观点,有见解的文字。我在这课的设计中,有几个方面处理的比较满意:
第一,选准关键知识能力点,教学目标明确。我们班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低,我意在指导他们在学议论性文章的时候不要有畏难情绪。整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的读、写、感受、说、听的训练很扎实,很好的完成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在问题预设和生成方面,这节课显得比较突出,在设计问题时,本意是将“美的言行与美得德行结合起来才是最美”作为引导,然后强调“美德最美”的主旨,但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主旨的把握比较到位,一下子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也有同学将课文的第一小结作为文章主旨的,这就表现出对文章内容的不熟悉,鉴于这种情况,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生成教案,让同学们寻找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对美也有了新的感受,在请学生谈感受时,有的学生想的更多,感受更深刻,还有同学提出“和谐也是美”的看法,这就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
第三,这节课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都很充分。这节课根据需要安排了几次讨论,基本上都是在先自己准备,然后讨论的形式,因此能做到每人都有话说,每个问题都有价值,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能够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小组意见,其他组成员能认真倾听,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但是对这节课,我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如设计的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能使学生对美有本质的认识,也不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小组讨论中分工不明,造成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反思二:论美教学反思
黑格尔曾评价培根,说他“拥有着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他的著作中充满了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他的话常被人家引为格言”。因此我在备课时,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品味这些有哲理性的格言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在试讲时,我选用了一下五句句子,让学生们进行重点品味:
1,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2,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3,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4,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5,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一节课,几乎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在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品味这五句话的内涵及寓意。这节试讲课结束后,我总体的感觉就是:我似乎已将这五句话从课文中分解出来,单单从语言,甚至语法的角度去分析,没有一种驾驭文章的整体性。此时,师傅给我的建议是:可以从作者的论证角度入手,将句子的品味融会于写作框架,即作者通过哪几句有哲理意味的句子来论证“把美的行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这一主旨。于是,我用重新设置了这一环节,将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加了进来并引发学生对“何为朴素背景”的思考。在这个品味句子的过程中所列出的句子涵盖了每一自然段作者向要表达分论点的关键性语句,并且在第二次试讲中,我注意到了句子的品味与整篇文章的关联,从而把握住了文章的整体性。
但是,这第二次试讲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我在结尾处的拓展练习中,设置的是“名人论美”,即选取几位名人对美的看法的句子,抽掉其中的关键词让学生们去思考、填充。但课堂的反响并不如我所愿,原以为可以激发他们对语言深入品味的兴趣,但却不成功。来听课的张立茂校长和语文组长赖静老师帮我分析: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们丧失了信心甚至兴趣,因为不管怎样,他们的答案都无法与原句相吻合,致使整节课以失败收场。何不以在新课导入时所举的“人造美女”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美”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联想,并感悟真正的美。
我恍然大悟,其实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真正意义的所在。语文,它不应该是应试的八股文,语文教学最大的职责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授,是启发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并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带有自己的思考态度去学习,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思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能力。正式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他们迫不及待的要发表自己对“人造美女”,对“美”的看法,何为真正的美,已沁入他们的心灵。为人师,就是要点亮心灯,打开尘封的宝藏,营造出平稳的心境,真正的课堂是师生智慧与灵性的对话,是放飞心灵、生成思想的睿智,是心灵与心灵的会晤,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这次公开课,我受益匪浅,感谢所有来听课的老师对我的指导,作为一名新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学的还很多,语文课永远不能脱离整体、脱离生活。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人格的形成,要靠长期的阅读、学习与自我探求。我将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成长!
反思三: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是一篇杂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并就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自主地发表见解,能够尝试写一小段有观点,有见解的文字。我在这课的设计中,有几个方面处理的比较满意:
在问题预设和生成方面,这节课显得比较突出,在设计问题时,本意是将“美的言行与美得德行结合起来才是最美”作为引导,然后强调“美德最美”的主旨,但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主旨的把握比较到位,一下子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也有同学将课文的第一小结作为文章主旨的,这就表现出对文章内容的不熟悉,鉴于这种情况,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生成教案,让同学们寻找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对美也有了新的感受,在请学生谈感受时,有的学生想的更多,感受更深刻,还有同学提出“和谐也是美”的看法,这就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
这节课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都很充分。这节课根据需要安排了几次讨论,基本上都是在先自己准备,然后讨论的形式,因此能做到每人都有话说,每个问题都有价值,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能够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小组意见,其他组成员能认真倾听,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但是对这节课,我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如设计的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能使学生对美有本质的认识,也不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小组讨论中分工不明,造成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论美》是一篇杂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并就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自主地发表见解,能够尝试写一小段有观点,有见解的文字。我在这课的设计中,有几个方面处理的比较满意:
第一,选准关键知识能力点,教学目标明确。我们班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低,我意在指导他们在学议论性文章的时候不要有畏难情绪。整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的读、写、感受、说、听的训练很扎实,很好的完成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在问题预设和生成方面,这节课显得比较突出,在设计问题时,本意是将“美的言行与美得德行结合起来才是最美”作为引导,然后强调“美德最美”的主旨,但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主旨的把握比较到位,一下子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也有同学将课文的第一小结作为文章主旨的,这就表现出对文章内容的不熟悉,鉴于这种情况,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生成教案,让同学们寻找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对美也有了新的感受,在请学生谈感受时,有的学生想的更多,感受更深刻,还有同学提出“和谐也是美”的看法,这就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
第三,这节课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都很充分。这节课根据需要安排了几次讨论,基本上都是在先自己准备,然后讨论的形式,因此能做到每人都有话说,每个问题都有价值,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能够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小组意见,其他组成员能认真倾听,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但是对这节课,我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如设计的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能使学生对美有本质的认识,也不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小组讨论中分工不明,造成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反思二:论美教学反思
黑格尔曾评价培根,说他“拥有着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他的著作中充满了最美妙、最聪明的议论。”“他的话常被人家引为格言”。因此我在备课时,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品味这些有哲理性的格言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在试讲时,我选用了一下五句句子,让学生们进行重点品味:
1,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2,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3,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4,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5,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一节课,几乎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在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品味这五句话的内涵及寓意。这节试讲课结束后,我总体的感觉就是:我似乎已将这五句话从课文中分解出来,单单从语言,甚至语法的角度去分析,没有一种驾驭文章的整体性。此时,师傅给我的建议是:可以从作者的论证角度入手,将句子的品味融会于写作框架,即作者通过哪几句有哲理意味的句子来论证“把美的行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这一主旨。于是,我用重新设置了这一环节,将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加了进来并引发学生对“何为朴素背景”的思考。在这个品味句子的过程中所列出的句子涵盖了每一自然段作者向要表达分论点的关键性语句,并且在第二次试讲中,我注意到了句子的品味与整篇文章的关联,从而把握住了文章的整体性。
但是,这第二次试讲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我在结尾处的拓展练习中,设置的是“名人论美”,即选取几位名人对美的看法的句子,抽掉其中的关键词让学生们去思考、填充。但课堂的反响并不如我所愿,原以为可以激发他们对语言深入品味的兴趣,但却不成功。来听课的张立茂校长和语文组长赖静老师帮我分析: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们丧失了信心甚至兴趣,因为不管怎样,他们的答案都无法与原句相吻合,致使整节课以失败收场。何不以在新课导入时所举的“人造美女”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美”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联想,并感悟真正的美。
我恍然大悟,其实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真正意义的所在。语文,它不应该是应试的八股文,语文教学最大的职责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授,是启发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并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带有自己的思考态度去学习,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思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能力。正式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发言非常踊跃,他们迫不及待的要发表自己对“人造美女”,对“美”的看法,何为真正的美,已沁入他们的心灵。为人师,就是要点亮心灯,打开尘封的宝藏,营造出平稳的心境,真正的课堂是师生智慧与灵性的对话,是放飞心灵、生成思想的睿智,是心灵与心灵的会晤,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这次公开课,我受益匪浅,感谢所有来听课的老师对我的指导,作为一名新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学的还很多,语文课永远不能脱离整体、脱离生活。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人格的形成,要靠长期的阅读、学习与自我探求。我将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成长!
反思三: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是一篇杂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找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并就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能够自主地发表见解,能够尝试写一小段有观点,有见解的文字。我在这课的设计中,有几个方面处理的比较满意:
在问题预设和生成方面,这节课显得比较突出,在设计问题时,本意是将“美的言行与美得德行结合起来才是最美”作为引导,然后强调“美德最美”的主旨,但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主旨的把握比较到位,一下子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也有同学将课文的第一小结作为文章主旨的,这就表现出对文章内容的不熟悉,鉴于这种情况,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生成教案,让同学们寻找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对美也有了新的感受,在请学生谈感受时,有的学生想的更多,感受更深刻,还有同学提出“和谐也是美”的看法,这就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了。
这节课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都很充分。这节课根据需要安排了几次讨论,基本上都是在先自己准备,然后讨论的形式,因此能做到每人都有话说,每个问题都有价值,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能够选出中心发言人发表小组意见,其他组成员能认真倾听,并对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但是对这节课,我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如设计的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能使学生对美有本质的认识,也不能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升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小组讨论中分工不明,造成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